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再创辉煌的起点又会在哪里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10 12:32:14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3月31日,瓢泼大雨的深圳再次拉响暴雨红色警报。

就是这天上午10点,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发布了华为2013年年报。华为2390亿元人民币的年收入让其终于首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爱立信此前公布年报数据显示,其2013 年营收353亿美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

今年初的CEO致辞中,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这样说,“华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相似于宝马面对的来自特斯拉(Tesla Motors)这样灵活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显然,当成为全球通信业最大玩家时,华为需要小心的是来自颠覆者的挑战。

任正非说,“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他认为,“华为也是一个‘宝马’,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不管你怎么想,这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对于颠覆者,任正非认为,传统巨头应该放下身段,虚心学习才能成功。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他强调,华为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经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审计,华为2013年收入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运营商网络业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65亿元人民币,占华为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0%,但受制于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趋缓的因素,该部分业务的增长速度在三大BG(事业群)中最低,同比上一年仅增长4.0%;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长17.8%, 徐直军对记者透露,该部分业务2014年的预期增长目标在15%-20%。

管道战略

徐直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未来“管道战略” 依然是华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数字物流需要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以支撑其不断增长的大数据流量,这是华为面临的战略增长机会。“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任正非对此的解释是,盲目创新就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而华为聚焦的核心则是“管道”。面对喧嚣尘上的互联网思维,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而未来能为太平洋那么粗的管道做铁皮的公司会越来越少。

据徐直军介绍,未来五年华为将保持平均10%的增速,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至700亿美元的目标。那么,对于华为来说,当运营商业务普遍遭遇利润天花板时,下一个增长机会是什么呢?

根据年报显示,运营商网络业务目前占华为整体收入的70%,其中,无线网络设备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收入,达到人民币525亿元。到2013年底,华为在全球部署的无线网络超过500个,服务超过20亿终端用户。以4G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已获得281个LTE商用合同和162个EPC商用合同,其中110个LTE网络及88个EPC网络已经商用发布。

此外,由于频谱和带宽资源日趋紧张,运营商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网络外包需求强烈,华为针对运营商网络进行的服务和软件业务,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34%上升到2013年的37%。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三年的华为企业业务和消费者BG成为了华为收入增长的双驱动力。据悉,华为企业业务去年收入增长超过25亿美元,并且已经实现了非IT产品线的盈利,特别是敏捷交换机的发布、全球最大容量数据中心产品的发布,以及高端存储增长40%,让华为终于在企业业务站稳脚跟。该项目负责人此前向本报透露,企业业务到2017年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徐直军则对记者表示,未来企业业务仍然会聚焦三类解决方案。第一是敏捷网络,第二是数据中心,第三是eLTE。

华为CFO孟晚舟坦承,目前,华为企业业务还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不过,徐直军强调,企业业务市场潜力巨大,但此前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发展到现在,华为已经在一些垂直市场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包括敏捷网络、数据中心和eLTE等。

显然,华为已经从传统的运营商市场扩展到了到企业市场中。在运营商市场,华为采取的是直销模式,而企业业务,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思维模式。众所周知,在华为内部,流行着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华为企业业务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说,“‘被集成’作为企业业务的战略定位,实际是定义我们是谁,我们定位是做ICT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我们这是在明确定义自己的边界,不越界和合作伙伴在业务领域产生竞争。另一层含义就是指华为放弃原来从研发、销售到服务一条龙的模式,在客户界面,由合作伙伴签约和服务。”

对此,徐直军认为,华为企业业务的定位是产品提供商,销售与交付则通过发展合作伙伴的方式。而在终端业务,2013年年报显示,华为终端全年整体发货量1.28亿台,其中智能手机业务进入全球前三,其精品旗舰机型As-cend P6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上市。

储备与挑战

在任正非看来,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华为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千军万马则首先来自于研发团队。“我们的三大主营业务之间虽然是独立运营,但从研发上是在统一的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作业。”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华为非常注重对研发的投入,单个研发成果也许竞争力没有那么强,但聚合起来就非常强大。据了解,目前华为从事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约70000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华为2013年研发投入307亿,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4168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18791件,国际PCT专利申请累计14555件。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孟晚舟则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开始着眼投资5G,在 2018年前至少将投入6亿美元进行5G研究。

除了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之外,在现金流方面,华为则采取了“与合作伙伴分享利益”的财务制度。数据显示,华为201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人民币 2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9.7亿人民币下降9.7%。对此,孟晚舟的解释是,2013年底,中国整体资金链比较紧张,华为主动筛选出389家优质供应商,向其提前支付了约10亿美元采购款。

提前对部分供应商支付采购款,虽然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此举也说明的态度。早在 2011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就表示,对待合作伙伴,要“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团结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实现共赢,而不是一家独秀。”

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现金与短期投资合计达到人民币819亿,同比增长14.4  %,其中,净现金589亿人民币。这为华为规避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提供了保障。此外,2013年华为已经在伦敦成立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负责监管全球财务运营风险,此举的目的是进一一步提高华为财经业务规范、低风险运行能力

不过,虽然在粮草和人力上,华为表现充足。但是这家通讯公司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在爱立信的大粮仓北美市场,华为的运营商网络业务仍然难有斩获。美国政界一直以安全为由阻挠华为进入北美市场,包括在当地进行并购。“华为呼吁,不要让网络安全成为封闭的借口。”徐直军态度坚决地说,“不管是华为的发展还是全球ICT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放,只有进一步的开放,才能带来进一步的成长,否则就不是地球村的概念,而是你一个个独立的小岛。”

关键字:华为业绩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x 华为再创辉煌的起点又会在哪里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再创辉煌的起点又会在哪里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10 12:32:14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3月31日,瓢泼大雨的深圳再次拉响暴雨红色警报。

就是这天上午10点,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发布了华为2013年年报。华为2390亿元人民币的年收入让其终于首超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爱立信此前公布年报数据显示,其2013 年营收353亿美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

今年初的CEO致辞中,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这样说,“华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相似于宝马面对的来自特斯拉(Tesla Motors)这样灵活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显然,当成为全球通信业最大玩家时,华为需要小心的是来自颠覆者的挑战。

任正非说,“宝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时间是我们公司内部争辩的一个问题。多数人都认为特斯拉这种颠覆式创新会超越宝马,我支持宝马不断地改进自己、开放自己,宝马也能学习特斯拉的。”他认为,“华为也是一个‘宝马’,在瞬息万变,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的信息社会中,华为能不能继续生存下来?不管你怎么想,这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对于颠覆者,任正非认为,传统巨头应该放下身段,虚心学习才能成功。宝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创新的狭隘自豪。”他强调,华为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经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审计,华为2013年收入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运营商网络业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65亿元人民币,占华为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0%,但受制于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趋缓的因素,该部分业务的增长速度在三大BG(事业群)中最低,同比上一年仅增长4.0%;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长17.8%, 徐直军对记者透露,该部分业务2014年的预期增长目标在15%-20%。

管道战略

徐直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未来“管道战略” 依然是华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数字物流需要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以支撑其不断增长的大数据流量,这是华为面临的战略增长机会。“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任正非对此的解释是,盲目创新就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而华为聚焦的核心则是“管道”。面对喧嚣尘上的互联网思维,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而未来能为太平洋那么粗的管道做铁皮的公司会越来越少。

据徐直军介绍,未来五年华为将保持平均10%的增速,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至700亿美元的目标。那么,对于华为来说,当运营商业务普遍遭遇利润天花板时,下一个增长机会是什么呢?

根据年报显示,运营商网络业务目前占华为整体收入的70%,其中,无线网络设备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收入,达到人民币525亿元。到2013年底,华为在全球部署的无线网络超过500个,服务超过20亿终端用户。以4G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已获得281个LTE商用合同和162个EPC商用合同,其中110个LTE网络及88个EPC网络已经商用发布。

此外,由于频谱和带宽资源日趋紧张,运营商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网络外包需求强烈,华为针对运营商网络进行的服务和软件业务,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34%上升到2013年的37%。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三年的华为企业业务和消费者BG成为了华为收入增长的双驱动力。据悉,华为企业业务去年收入增长超过25亿美元,并且已经实现了非IT产品线的盈利,特别是敏捷交换机的发布、全球最大容量数据中心产品的发布,以及高端存储增长40%,让华为终于在企业业务站稳脚跟。该项目负责人此前向本报透露,企业业务到2017年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徐直军则对记者表示,未来企业业务仍然会聚焦三类解决方案。第一是敏捷网络,第二是数据中心,第三是eLTE。

华为CFO孟晚舟坦承,目前,华为企业业务还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不过,徐直军强调,企业业务市场潜力巨大,但此前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发展到现在,华为已经在一些垂直市场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包括敏捷网络、数据中心和eLTE等。

显然,华为已经从传统的运营商市场扩展到了到企业市场中。在运营商市场,华为采取的是直销模式,而企业业务,面对的是众多的客户,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思维模式。众所周知,在华为内部,流行着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华为企业业务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说,“‘被集成’作为企业业务的战略定位,实际是定义我们是谁,我们定位是做ICT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我们这是在明确定义自己的边界,不越界和合作伙伴在业务领域产生竞争。另一层含义就是指华为放弃原来从研发、销售到服务一条龙的模式,在客户界面,由合作伙伴签约和服务。”

对此,徐直军认为,华为企业业务的定位是产品提供商,销售与交付则通过发展合作伙伴的方式。而在终端业务,2013年年报显示,华为终端全年整体发货量1.28亿台,其中智能手机业务进入全球前三,其精品旗舰机型As-cend P6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上市。

储备与挑战

在任正非看来,当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华为可以千军万马压上去,后发式追赶,敢于用投资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资源堆上去,这就是和小公司创新不一样的地方。而这个千军万马则首先来自于研发团队。“我们的三大主营业务之间虽然是独立运营,但从研发上是在统一的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作业。”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华为非常注重对研发的投入,单个研发成果也许竞争力没有那么强,但聚合起来就非常强大。据了解,目前华为从事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约70000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华为2013年研发投入307亿,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4168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18791件,国际PCT专利申请累计14555件。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孟晚舟则表示,目前华为已经开始着眼投资5G,在 2018年前至少将投入6亿美元进行5G研究。

除了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之外,在现金流方面,华为则采取了“与合作伙伴分享利益”的财务制度。数据显示,华为201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人民币 2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9.7亿人民币下降9.7%。对此,孟晚舟的解释是,2013年底,中国整体资金链比较紧张,华为主动筛选出389家优质供应商,向其提前支付了约10亿美元采购款。

提前对部分供应商支付采购款,虽然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此举也说明的态度。早在 2011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就表示,对待合作伙伴,要“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敌人“。团结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实现共赢,而不是一家独秀。”

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现金与短期投资合计达到人民币819亿,同比增长14.4  %,其中,净现金589亿人民币。这为华为规避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提供了保障。此外,2013年华为已经在伦敦成立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负责监管全球财务运营风险,此举的目的是进一一步提高华为财经业务规范、低风险运行能力

不过,虽然在粮草和人力上,华为表现充足。但是这家通讯公司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在爱立信的大粮仓北美市场,华为的运营商网络业务仍然难有斩获。美国政界一直以安全为由阻挠华为进入北美市场,包括在当地进行并购。“华为呼吁,不要让网络安全成为封闭的借口。”徐直军态度坚决地说,“不管是华为的发展还是全球ICT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放,只有进一步的开放,才能带来进一步的成长,否则就不是地球村的概念,而是你一个个独立的小岛。”

关键字:华为业绩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