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年轻员工跟任正非发生重大分歧 华为还能走几步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0 08:50:24 本文摘自:和讯网

任正非

任正非

最近,华为的形象广告使用了“超级”不修边幅的“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照片。任正非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吸取能量。所以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目的还是希望华为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对此,陈诺在九个头条刊发的文章中忧心忡忡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华为还能走多远?和讯网特摘编如下,以供理论界学术研究与参考。

6月16日,“华为教父”任正非在深圳破天荒地接受了国内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这在任正非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任正非的开放姿态让很多媒体人兴奋不已,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猜忌。媒体人雍忠玮表示,任正非见媒体背后,是华为“圈养文化”危机。事实果真如此么?

1、华为的圈养文化

雍忠玮认为,中国的企业学习华为却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其精髓,就是因为大家在学华为狼性文化的同时,学不来华为另一个核心和精髓:圈养文化。

他表示,华为搞“蓝血十杰”,本质上是搞“螺丝钉”精神,要搞螺丝钉精神,首先就要让这些人愿意当螺丝钉。这当然是好的,对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另外一方面,这也会使得华为内部的人觉得自己能独当一面了,结果一辞职出去,发现原来四面漏风。

华为一直强调,要艰苦奋斗,任正非几乎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或者内部讲话,都会不厌其烦地说艰苦奋斗。

2010年,任正非内部讲话,谈到为什么不上市的时候,打了个比喻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它点出了华为内部文化的本质:“圈养文化”。圈养的不是猪,而是牛。战斗起来,员工应当是狼的状态,平时的时候,就该像牛一样吃苦。

2、圈养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圈养文化对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另外一方面,对华为员工来说却未必。

据称,华为高管离开华为之后,再开启事业,成功的难度甚至要比联想高管难很多。尽管有的高管看起来仍然风光无限,比如去海鸿基金做老大,或者去南邮大学下面的学院当个院长之类。但是就事业来说,尝试再做企业的,都不是很顺。

很多人都知道,徐昕泉从华为终端跳槽到京东做了高级副总裁,负责京东的海外业务。不久,京东赴美上市。这个事情在华为内部的震动比较大。当然,这个不是钱的问题,华为很多高管根本不缺钱,而是离开华为再开启新的事业是否可能的问题。

尽管华为一直对外宣传“狼性文化”,但本质上,华为对内是坚决贯彻“圈养文化”的。狼只是一种虚假的自我感受,这就是为何华为高管辞职之后,不管是创业还是去别的企业开疆扩土,都感觉步步维艰。

3、赵科林为什么离开华为?

这次任正非见媒体,提到赵科林。任正非表示:“赵科林辞职是我批准的,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没法生存,没有生存的条件,不能把他扣住。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变,如果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进不来,如何能做到世界最优秀的公司呢?”

但雍忠玮提出,他得到的信息似乎跟任正非对媒体说的有一些差异。“赵科林去华为,是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找来的。余承东的出发点非常好,是想把终端业务快速搞起来。但任正非专门给余承东写了个邮件,意思就是问,你要这个人来做什么,华为现在用不了这样的人。”

雍忠玮认为,在根本上,赵科林是不可能适应圈养文化的,甚至对外是不适应狼性文化的。

4、圈养文化无法复制

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这个圈养文化,从公司起步就开始搞了,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据说,柳传志就曾在联想内部专门写过一个文章,说联想是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发动机组成的,也号召大家别浮躁,要做好螺丝钉,别出幺蛾子,试图搞一搞“圈养”,结果员工们都不听,反对声一大片,内部论坛都吵翻了。对此,雍忠玮说:“联想都这么大规模了,才考虑全方位的控制,怎么还能做得到呢。”

5、年轻员工或难圈养

最近,华为的形象广告使用了“超级”不修边幅的“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照片。任正非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吸取能量。所以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目的还是希望华为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可以拼接出华为当前面临的尴尬:年轻员工在理念上跟任正非已经发生了重大分歧。“教父”忧心忡忡,准备通过“整风”,让企业变得更理性、更脚踏实地。而员工们,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或再难“圈养”。

关键字:华为任正非圈养赵科林

本文摘自:和讯网

x 年轻员工跟任正非发生重大分歧 华为还能走几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年轻员工跟任正非发生重大分歧 华为还能走几步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0 08:50:24 本文摘自:和讯网

任正非

任正非

最近,华为的形象广告使用了“超级”不修边幅的“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照片。任正非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吸取能量。所以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目的还是希望华为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对此,陈诺在九个头条刊发的文章中忧心忡忡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华为还能走多远?和讯网特摘编如下,以供理论界学术研究与参考。

6月16日,“华为教父”任正非在深圳破天荒地接受了国内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这在任正非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任正非的开放姿态让很多媒体人兴奋不已,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猜忌。媒体人雍忠玮表示,任正非见媒体背后,是华为“圈养文化”危机。事实果真如此么?

1、华为的圈养文化

雍忠玮认为,中国的企业学习华为却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其精髓,就是因为大家在学华为狼性文化的同时,学不来华为另一个核心和精髓:圈养文化。

他表示,华为搞“蓝血十杰”,本质上是搞“螺丝钉”精神,要搞螺丝钉精神,首先就要让这些人愿意当螺丝钉。这当然是好的,对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另外一方面,这也会使得华为内部的人觉得自己能独当一面了,结果一辞职出去,发现原来四面漏风。

华为一直强调,要艰苦奋斗,任正非几乎每次接受媒体访问或者内部讲话,都会不厌其烦地说艰苦奋斗。

2010年,任正非内部讲话,谈到为什么不上市的时候,打了个比喻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它点出了华为内部文化的本质:“圈养文化”。圈养的不是猪,而是牛。战斗起来,员工应当是狼的状态,平时的时候,就该像牛一样吃苦。

2、圈养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说,圈养文化对企业来说是好的。但另外一方面,对华为员工来说却未必。

据称,华为高管离开华为之后,再开启事业,成功的难度甚至要比联想高管难很多。尽管有的高管看起来仍然风光无限,比如去海鸿基金做老大,或者去南邮大学下面的学院当个院长之类。但是就事业来说,尝试再做企业的,都不是很顺。

很多人都知道,徐昕泉从华为终端跳槽到京东做了高级副总裁,负责京东的海外业务。不久,京东赴美上市。这个事情在华为内部的震动比较大。当然,这个不是钱的问题,华为很多高管根本不缺钱,而是离开华为再开启新的事业是否可能的问题。

尽管华为一直对外宣传“狼性文化”,但本质上,华为对内是坚决贯彻“圈养文化”的。狼只是一种虚假的自我感受,这就是为何华为高管辞职之后,不管是创业还是去别的企业开疆扩土,都感觉步步维艰。

3、赵科林为什么离开华为?

这次任正非见媒体,提到赵科林。任正非表示:“赵科林辞职是我批准的,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没法生存,没有生存的条件,不能把他扣住。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变,如果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进不来,如何能做到世界最优秀的公司呢?”

但雍忠玮提出,他得到的信息似乎跟任正非对媒体说的有一些差异。“赵科林去华为,是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找来的。余承东的出发点非常好,是想把终端业务快速搞起来。但任正非专门给余承东写了个邮件,意思就是问,你要这个人来做什么,华为现在用不了这样的人。”

雍忠玮认为,在根本上,赵科林是不可能适应圈养文化的,甚至对外是不适应狼性文化的。

4、圈养文化无法复制

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这个圈养文化,从公司起步就开始搞了,潜移默化地完成了。

据说,柳传志就曾在联想内部专门写过一个文章,说联想是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发动机组成的,也号召大家别浮躁,要做好螺丝钉,别出幺蛾子,试图搞一搞“圈养”,结果员工们都不听,反对声一大片,内部论坛都吵翻了。对此,雍忠玮说:“联想都这么大规模了,才考虑全方位的控制,怎么还能做得到呢。”

5、年轻员工或难圈养

最近,华为的形象广告使用了“超级”不修边幅的“布鞋院士”李小文的照片。任正非在记者会上解释说,“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吸取能量。所以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目的还是希望华为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可以拼接出华为当前面临的尴尬:年轻员工在理念上跟任正非已经发生了重大分歧。“教父”忧心忡忡,准备通过“整风”,让企业变得更理性、更脚踏实地。而员工们,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或再难“圈养”。

关键字:华为任正非圈养赵科林

本文摘自:和讯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