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以互联网思维迎接SDN 华为引领商用化进程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9 08:28:14 本文摘自:CNII网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运营商网络规模呈几何级增长,新业务层出不穷,客户对业务质量和业务创新响应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面向未来支撑LTE业务快速创新,高效运营LTE网络,提升服务的质量,成为运营商面临的巨大难题。

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出现为运营商传统网络向未来演进提供了架构核心,大大加速了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的技术创新及新业务商用进程。

SDN IPRAN商用里程碑

SDN的概念在200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由于软件方面的优势,SDN在IT公司率先落地。例如Google的G-SCALE,利用SDN进行骨干流量调优,将链路利用率成功提升至90%以上;而NEC、 HP、IBM、BigSwitch则将SDN商用化产品应用在企业园区网上,简化运维,通过资源协同和流量调优,提升网络效率和业务质量。

而在运营商市场,由于网络设备复杂、电信级业务保证、网络规模大等客观因素,技术实现难度更大,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还处于创新合作和测试的阶段,仅在数据中心互联和承载网做一些商用尝试,并未有规模商用部署。

继北京电信联合华为在其数据中心网络进行首个SDN商用部署后,四川联通也联合华为实现了SDN IPRAN(IP无线承载网络)的全球首商用——首次将SDN技术成功应用于因LTE业务临近而对简化管理、高质量可视等需求比较迫切的IPRAN承载网领域,进一步推动了SDN的商用化进程,成为SDN在IPRAN领域商用的里程碑。

满足LTE大网运维智能化诉求

四川联通携手华为实现全球首个SDN IPRAN商用部署,不仅是又一个全球SDN商用里程碑,更解决了中国联通LTE面临的大网运维更智能更简化系列诉求。

据四川联通副总经理廖建文介绍,为应对LTE带来的挑战,四川联通提出了以“大数据”为核,“大服务、大运维、大计费、大流量”为心的“四心一核”的转型战略。其中“大运维”平台化战略,以实现“降低运维成本、以客户感知与客户需要为使命”的目标,提出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三个集中新运维工作体制,对运维管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川联通副总经理廖建文

“SDN的引入可以有效服务于四川联通大运维平台化战略,促进业务创新,进一步提升LTE业务的竞争力。”廖建文表示,“四川联通与华为合作进行的IPRAN网络的SDN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了简化网络运维复杂度、业务质量可视化的新运维模式。”

在廖建文看来,将SDN技术应用到IPRAN网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简化开局方面,接入设备即插即用、协议自动部署、业务自动下发,破环加点自动完成,无需修改现网配置,业务开通由需配置100条命令减少为10条,大大减小开局网改工作量、降低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

提升运维效率方面,通过将海量接入层ATN基站路由器的控制平面上移到汇聚层路由器CX600,将ATN设备虚拟为CX600的远端板卡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扁平化、简化网络目的,节省运维人力提高效率。以成都联通IPRAN分组网络为例,现网有1200套接入设备,部署SDN技术后,选择7对14套汇聚设备作为控制设备,需要直接操作的分组设备由1200台减少为14台,由于直接控制的网元数量大大缩减,最大限度减少衍生告警,直接命中根源告警,提升故障排查效率。

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华为uTraffic+IP FPM解决方案能够实时检测业务质量、精度高达10-6,实现精确快速的故障定位,使网络性能实时可视、可评估、可预测,以及定制化用户SLA报告,实现快速客户响应和网络业务透明调整,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客户业务体验。

此外,SDN在IPRAN承载网规模部署之后,通过SDN的水平整合,促进行业竞争,降低了运营商CAPEX。同时,通过数据面和控制面解耦,实现新业务开发和发放与承载网络硬件的相关性大大降低,大大加速行业创新和新业务部署进度。

小投入 大效益

在谈及帮助四川联通IPRAN网络引入SDN技术的部署成本时,华为固定网络产品线总裁査钧指出,很多人对SDN技术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引入SDN技术就是要大动干戈重构网络,将原有的网络架构推到重来,但是深入了解SDN技术后就会知道并非如此。

华为固定网络产品线总裁査钧

“以四川联通SDN IPRAN部署为例,我们只是引入了一个控制器。以前的路由器都是不变的,既兼容老的网络业务,又可以进行互联互通,传统网络也并未改变,这样既享受新的网元带来的好处,集中控制、集中运维,同时又能够享受控制和转发分离的创新思路。”査钧说。

“在进行SDN IPRAN部署时,路由设备支持所有旧的协议、业务和对接接口,仅仅增加了控制器的软件接口,在向现网迁移时只需进行软件升级。”査钧表示,“在投资方面,由于控制器比较少,又是偏软件的东西,总体来说保护了整个基础网络的投资,实现了小的投入,大的效益。”

廖建文指出,在引入SDN技术之前,IP网络监控很难管理,在引入SDN控制器之后,将接入层要做的很多工作收到了汇聚层,只需对汇聚层进行控制的改造就可以了。“接入层设备运维管理很复杂,像是甘孜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很难留住好的运维人员,在引入SDN后,只需对汇聚层进行维护,然后进行自动配置,自动分发,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page]

以互联网思维迎接SDN

目前,SDN的商用部署已经走在标准化进程的前列。

虽然全球90%以上的运营商都对SDN的部署表现出了强烈意愿,但是也对其标准的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对于是否要等到业界标准出来后再进行大规模部署的问题,査钧认为,电信行业要进行思维转变,以互联网思维来迎接SDN。

査钧指出,提出SDN的初衷是为了快速支持业务创新。运营商引入SDN第一是为了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第二是节省人力成本,第三才是设备的通用化。

“等标准,会让电信行业错过转型的最好时机。就像是以前的H.248软交换,讨论了很长时间,一年要开很多次会议,进程太过缓慢。标准化工作非常复杂,如果等到标准出来后再进行部署,就需要两年到四年的时间,这种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运营商应该学习互联网行业的开放心态,不要等标准,先用了再说。”

正是抱着这种向互联网行业学习的开放心态,四川联通与华为从去年就开始聚焦SDN技术的相关研发和实践,创新性地将SDN技术部署到IPRAN网络中。除了与四川联通的合作,华为还已开展与中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客户的联合创新,通过自动化业务部署简化网络运维,引领网络进入开放、动态、智能的新时代。

此外,华为在积极推动SDN技术的标准化和商用化进程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并在产业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同时,华为还积极推动SDN/NFV在运营商现有网络中的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打造面向未来演进的SDN架构网络,推动将SDN在移动承载、数据中心、骨干网、骨干流量调优、城域智能管道等多种场景中的网络应用变为现实,引领SDN商用化进程。

关键字:SDNLTE华为平台化战略

本文摘自:CNII网

x 以互联网思维迎接SDN 华为引领商用化进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以互联网思维迎接SDN 华为引领商用化进程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29 08:28:14 本文摘自:CNII网

随着LTE时代的到来,运营商网络规模呈几何级增长,新业务层出不穷,客户对业务质量和业务创新响应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面向未来支撑LTE业务快速创新,高效运营LTE网络,提升服务的质量,成为运营商面临的巨大难题。

SDN(软件定义网络)的出现为运营商传统网络向未来演进提供了架构核心,大大加速了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的技术创新及新业务商用进程。

SDN IPRAN商用里程碑

SDN的概念在200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由于软件方面的优势,SDN在IT公司率先落地。例如Google的G-SCALE,利用SDN进行骨干流量调优,将链路利用率成功提升至90%以上;而NEC、 HP、IBM、BigSwitch则将SDN商用化产品应用在企业园区网上,简化运维,通过资源协同和流量调优,提升网络效率和业务质量。

而在运营商市场,由于网络设备复杂、电信级业务保证、网络规模大等客观因素,技术实现难度更大,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还处于创新合作和测试的阶段,仅在数据中心互联和承载网做一些商用尝试,并未有规模商用部署。

继北京电信联合华为在其数据中心网络进行首个SDN商用部署后,四川联通也联合华为实现了SDN IPRAN(IP无线承载网络)的全球首商用——首次将SDN技术成功应用于因LTE业务临近而对简化管理、高质量可视等需求比较迫切的IPRAN承载网领域,进一步推动了SDN的商用化进程,成为SDN在IPRAN领域商用的里程碑。

满足LTE大网运维智能化诉求

四川联通携手华为实现全球首个SDN IPRAN商用部署,不仅是又一个全球SDN商用里程碑,更解决了中国联通LTE面临的大网运维更智能更简化系列诉求。

据四川联通副总经理廖建文介绍,为应对LTE带来的挑战,四川联通提出了以“大数据”为核,“大服务、大运维、大计费、大流量”为心的“四心一核”的转型战略。其中“大运维”平台化战略,以实现“降低运维成本、以客户感知与客户需要为使命”的目标,提出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三个集中新运维工作体制,对运维管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川联通副总经理廖建文

“SDN的引入可以有效服务于四川联通大运维平台化战略,促进业务创新,进一步提升LTE业务的竞争力。”廖建文表示,“四川联通与华为合作进行的IPRAN网络的SDN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了简化网络运维复杂度、业务质量可视化的新运维模式。”

在廖建文看来,将SDN技术应用到IPRAN网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简化开局方面,接入设备即插即用、协议自动部署、业务自动下发,破环加点自动完成,无需修改现网配置,业务开通由需配置100条命令减少为10条,大大减小开局网改工作量、降低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

提升运维效率方面,通过将海量接入层ATN基站路由器的控制平面上移到汇聚层路由器CX600,将ATN设备虚拟为CX600的远端板卡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扁平化、简化网络目的,节省运维人力提高效率。以成都联通IPRAN分组网络为例,现网有1200套接入设备,部署SDN技术后,选择7对14套汇聚设备作为控制设备,需要直接操作的分组设备由1200台减少为14台,由于直接控制的网元数量大大缩减,最大限度减少衍生告警,直接命中根源告警,提升故障排查效率。

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华为uTraffic+IP FPM解决方案能够实时检测业务质量、精度高达10-6,实现精确快速的故障定位,使网络性能实时可视、可评估、可预测,以及定制化用户SLA报告,实现快速客户响应和网络业务透明调整,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客户业务体验。

此外,SDN在IPRAN承载网规模部署之后,通过SDN的水平整合,促进行业竞争,降低了运营商CAPEX。同时,通过数据面和控制面解耦,实现新业务开发和发放与承载网络硬件的相关性大大降低,大大加速行业创新和新业务部署进度。

小投入 大效益

在谈及帮助四川联通IPRAN网络引入SDN技术的部署成本时,华为固定网络产品线总裁査钧指出,很多人对SDN技术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引入SDN技术就是要大动干戈重构网络,将原有的网络架构推到重来,但是深入了解SDN技术后就会知道并非如此。

华为固定网络产品线总裁査钧

“以四川联通SDN IPRAN部署为例,我们只是引入了一个控制器。以前的路由器都是不变的,既兼容老的网络业务,又可以进行互联互通,传统网络也并未改变,这样既享受新的网元带来的好处,集中控制、集中运维,同时又能够享受控制和转发分离的创新思路。”査钧说。

“在进行SDN IPRAN部署时,路由设备支持所有旧的协议、业务和对接接口,仅仅增加了控制器的软件接口,在向现网迁移时只需进行软件升级。”査钧表示,“在投资方面,由于控制器比较少,又是偏软件的东西,总体来说保护了整个基础网络的投资,实现了小的投入,大的效益。”

廖建文指出,在引入SDN技术之前,IP网络监控很难管理,在引入SDN控制器之后,将接入层要做的很多工作收到了汇聚层,只需对汇聚层进行控制的改造就可以了。“接入层设备运维管理很复杂,像是甘孜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很难留住好的运维人员,在引入SDN后,只需对汇聚层进行维护,然后进行自动配置,自动分发,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page]

以互联网思维迎接SDN

目前,SDN的商用部署已经走在标准化进程的前列。

虽然全球90%以上的运营商都对SDN的部署表现出了强烈意愿,但是也对其标准的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对于是否要等到业界标准出来后再进行大规模部署的问题,査钧认为,电信行业要进行思维转变,以互联网思维来迎接SDN。

査钧指出,提出SDN的初衷是为了快速支持业务创新。运营商引入SDN第一是为了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第二是节省人力成本,第三才是设备的通用化。

“等标准,会让电信行业错过转型的最好时机。就像是以前的H.248软交换,讨论了很长时间,一年要开很多次会议,进程太过缓慢。标准化工作非常复杂,如果等到标准出来后再进行部署,就需要两年到四年的时间,这种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运营商应该学习互联网行业的开放心态,不要等标准,先用了再说。”

正是抱着这种向互联网行业学习的开放心态,四川联通与华为从去年就开始聚焦SDN技术的相关研发和实践,创新性地将SDN技术部署到IPRAN网络中。除了与四川联通的合作,华为还已开展与中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客户的联合创新,通过自动化业务部署简化网络运维,引领网络进入开放、动态、智能的新时代。

此外,华为在积极推动SDN技术的标准化和商用化进程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并在产业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同时,华为还积极推动SDN/NFV在运营商现有网络中的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打造面向未来演进的SDN架构网络,推动将SDN在移动承载、数据中心、骨干网、骨干流量调优、城域智能管道等多种场景中的网络应用变为现实,引领SDN商用化进程。

关键字:SDNLTE华为平台化战略

本文摘自:CNII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