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思科等跨国企业裁员四起:十年前人才易被抛弃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6 21:39:37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十年前外资企业吸引的最优秀人才现在人到中年,易沦为被抛弃对象

跨国企业裁员四起 难解员工补偿需求

日前,在公布第四财季财报后,思科也紧随微软诺基亚步伐,宣布裁员。裁员数量将控制在6000人以内,占思科员工总数的约8%。思科预计此次裁员相关的费用高达7亿美元。南都记者获悉,宝洁公司也正经历裁员风波,相关营销部门或被裁撤。

外企的神话光环早已褪去。“全球化浪潮越来越明显,外企的裁员行动会更频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跨国公司总部发生收购兼并,中国分部会相应进行裁员;二是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不赚钱,很可能被中国本地的公司收购了。”思拓地产咨询董事总经理王钺认为。

裁员过程中,冲突似乎不可避免。2012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裁员,员工不满补偿协议,产生冲突。2013年,联想收购IB M X 86服务器,IB M该产品线的中国工厂员工也组织罢工,担心联想薪酬过低。

目前我国劳动法规定公司裁员最低标准是N +1,N是劳动年限。但仅仅是N +1却很难达到本土外企员工的心理预期。如何不让裁员变成一个事件?跨国公司在裁员时如何更好地做到本地化?外企员工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给员工心理缓冲期

今年4月底,微软完成对诺基亚设备部门收购,不到四个月之后,微软启动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裁员,诺基亚成为重灾区。微软预计在本财年内裁员1.8万人,其中约1.25万人来自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引发诺基亚员工不满的主要是微软N +2的补偿标准。

“一年之前,本来有一个N +6的机会没走,现在变成N +2,会产生心理落差。这就和买房一样,房子涨的时候没说什么,房子跌了去砸售楼部了。”广东倍智人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锋认为,外资企业十多年前在中国发展速度快,吸引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人到中年,反而成为被抛弃对象。“不单是公司赔偿的落差,也会有个人心理的落差。”

裁员引发冲突,更多的是源于执行者策略的失误。“在法律标准之上,N +1或N +2,本质上没有差别,执行得好与不好和管理层的经验有关。最好根据业务量时刻做动态调整,在裁员政策出来之前,要和员工、一线管理人员多做沟通,否则会变成对峙的情况,双方之间信任尽失,就像强拆一样,心理上接受不了。”许锋认为。

良好的沟通在裁员过程中必不可少,给予员工充足的心理缓冲期十分重要。诺基亚员工曾表示,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初,曾承诺一年内不裁员,微软的行为在大部分员工看来,有违承诺。而且通知裁员的两周之后才公布具体补偿方案,并宣布立即裁员,时间太仓促。

王钺表示,“在沟通上有一些常见的手段,比如怎么界定和识别关键员工,先安抚关键员工和管理人员。如果错失了机会,被对方扩散传播,加上被收购企业本身就人心惶惶的,一旦团结一致,就会变成集体行为。”

“实力强大的企业,最好在这方面做一些预见性的工作,比如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案例讨论,因为裁员发生之后,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去处置的。”王钺认为,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这也需要企业在人事处理、员工安抚的细节上有更多的积累。

外企未必是最佳选择

“像爱立信、宝洁等外企,如果是全球的裁员政策,一开始会做一个‘志愿离职计划’。也就是在两到三个月的窗口期,自己愿意主动离职的,公司给N +5或N +6的优厚赔偿,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比较乐意。过了窗口期,很多情况下一大半指标都完成了。”许锋认为,裁员过程尽量分几步走,不要把它做成一次性的事件,任务细分效果会更好。

在许锋看来,外企在平时也该加强考核和经常性的主动淘汰,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都应该意识到,平时就要做这些事情,让员工有危机感。“外企员工对组织是非常依赖的,工作的独立性、创新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退化。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作三年和十年的人工作内容差别不大,人员调整也是必然的。”

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迎来拐点,从过去的优越感到现在的裁员危机,很多工作多年的外企员工清醒地意识到,已经没有太大成长空间。“现在向民企、国企的单向流动经常发生,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未必那么强。外企员工即便本身比较优秀,但难以摆脱(裁员)殃及池鱼的状况,在中国的外企员工,要看到这个规律性的变化。”

若所在的企业发生裁员,员工又能做什么呢?“与其将精力放在赔偿方案上,还不如专注技能提升和成长,裁员之后,寻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有的外企员工对国企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很难适应,裁员之后选择另一家外企,但也少了一种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王钺认为。

“外企未必还是神话,反而有更多的限制性。职场上的外企员工应该更清醒看到未来,想清楚自己的发展,不要太局限了。”王钺说。

涨姿势

如何计算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不满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外企裁员如何获得高额补偿金?

第一,企业裁员必须经过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且政府批准才可以,否则无权裁员。如果擅自裁员,就按照单方终止劳动合同对待,这样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要求对方支付补偿金。

第二,你的岗位在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用人单位无权单方变更,他们所有的调动其实是以前国有单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已经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而终止了。

第三,工资计算必须包含津贴以及应得奖金等,劳动部对此有明文规定。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你私下与单位代表谈判,讲明你的权益以及法律依据,同时对单位做有限的让步。既然单位就是要裁人了,以后合作也不会太愉快,因此你在得到应有补偿后可以离开。

外企裁员之最

最理智的方式

首先,先把未来的组织架构图放出来,包括每个岗位的级别以及JD,JR,在这次架构中有受影响的员工,将会可以自由申请你想要的职位,而且还给了大家几天的时间用于相互沟通和讨论,最后按照模板,每个人填好C areer D irectionStatem ent,上面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对工作地点,待遇的要求等。最后,H R收集好所有人的意愿后,就会召集总裁及管理层成员集中讨论人员安置问题,最后他们集中一天,给公司想要的人出一份of-fer,每个人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决定是否接受这个offer,只要签了offer的人,这个岗位就确定下来,所以,公司也会根据员工是否会接受的可能性来决定给offer的顺序。

在这过程中,不管员工想走想留,都是有一定预期的,至少可以先有个思想准备,而且通过陈述个人意愿,也确保了公司可以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最人性的方式

针对很小规模的裁员,公司也可用很人性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个术语,叫协商终止劳动合同。事先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并提早打听到了员工的真实想法,在谈判前,弄明白中间那个可以让双方顺利成交的交集,这样,公司只需给出正常的offer,员工就可能欣然接受。

职场法则

人才价格须与价值对等

企业的本质是盈利。人才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就一定会有投资回报要求的。不要以为在一个企业里资历老、经验丰富,就一定不会被裁掉,而是要考虑到自己的价格与价值是否对等。如果要保住饭碗,就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性价比提高。可以与公司协商,将待遇降至一般的水平,将自己的价格回归到理性的价值之后,再去完整地设计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我们常常提到的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但是,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关键字:思科谷歌企业发生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x 思科等跨国企业裁员四起:十年前人才易被抛弃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思科等跨国企业裁员四起:十年前人才易被抛弃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6 21:39:37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十年前外资企业吸引的最优秀人才现在人到中年,易沦为被抛弃对象

跨国企业裁员四起 难解员工补偿需求

日前,在公布第四财季财报后,思科也紧随微软诺基亚步伐,宣布裁员。裁员数量将控制在6000人以内,占思科员工总数的约8%。思科预计此次裁员相关的费用高达7亿美元。南都记者获悉,宝洁公司也正经历裁员风波,相关营销部门或被裁撤。

外企的神话光环早已褪去。“全球化浪潮越来越明显,外企的裁员行动会更频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跨国公司总部发生收购兼并,中国分部会相应进行裁员;二是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不赚钱,很可能被中国本地的公司收购了。”思拓地产咨询董事总经理王钺认为。

裁员过程中,冲突似乎不可避免。2012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裁员,员工不满补偿协议,产生冲突。2013年,联想收购IB M X 86服务器,IB M该产品线的中国工厂员工也组织罢工,担心联想薪酬过低。

目前我国劳动法规定公司裁员最低标准是N +1,N是劳动年限。但仅仅是N +1却很难达到本土外企员工的心理预期。如何不让裁员变成一个事件?跨国公司在裁员时如何更好地做到本地化?外企员工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给员工心理缓冲期

今年4月底,微软完成对诺基亚设备部门收购,不到四个月之后,微软启动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裁员,诺基亚成为重灾区。微软预计在本财年内裁员1.8万人,其中约1.25万人来自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引发诺基亚员工不满的主要是微软N +2的补偿标准。

“一年之前,本来有一个N +6的机会没走,现在变成N +2,会产生心理落差。这就和买房一样,房子涨的时候没说什么,房子跌了去砸售楼部了。”广东倍智人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锋认为,外资企业十多年前在中国发展速度快,吸引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这些人人到中年,反而成为被抛弃对象。“不单是公司赔偿的落差,也会有个人心理的落差。”

裁员引发冲突,更多的是源于执行者策略的失误。“在法律标准之上,N +1或N +2,本质上没有差别,执行得好与不好和管理层的经验有关。最好根据业务量时刻做动态调整,在裁员政策出来之前,要和员工、一线管理人员多做沟通,否则会变成对峙的情况,双方之间信任尽失,就像强拆一样,心理上接受不了。”许锋认为。

良好的沟通在裁员过程中必不可少,给予员工充足的心理缓冲期十分重要。诺基亚员工曾表示,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初,曾承诺一年内不裁员,微软的行为在大部分员工看来,有违承诺。而且通知裁员的两周之后才公布具体补偿方案,并宣布立即裁员,时间太仓促。

王钺表示,“在沟通上有一些常见的手段,比如怎么界定和识别关键员工,先安抚关键员工和管理人员。如果错失了机会,被对方扩散传播,加上被收购企业本身就人心惶惶的,一旦团结一致,就会变成集体行为。”

“实力强大的企业,最好在这方面做一些预见性的工作,比如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案例讨论,因为裁员发生之后,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去处置的。”王钺认为,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这也需要企业在人事处理、员工安抚的细节上有更多的积累。

外企未必是最佳选择

“像爱立信、宝洁等外企,如果是全球的裁员政策,一开始会做一个‘志愿离职计划’。也就是在两到三个月的窗口期,自己愿意主动离职的,公司给N +5或N +6的优厚赔偿,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比较乐意。过了窗口期,很多情况下一大半指标都完成了。”许锋认为,裁员过程尽量分几步走,不要把它做成一次性的事件,任务细分效果会更好。

在许锋看来,外企在平时也该加强考核和经常性的主动淘汰,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都应该意识到,平时就要做这些事情,让员工有危机感。“外企员工对组织是非常依赖的,工作的独立性、创新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退化。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作三年和十年的人工作内容差别不大,人员调整也是必然的。”

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迎来拐点,从过去的优越感到现在的裁员危机,很多工作多年的外企员工清醒地意识到,已经没有太大成长空间。“现在向民企、国企的单向流动经常发生,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未必那么强。外企员工即便本身比较优秀,但难以摆脱(裁员)殃及池鱼的状况,在中国的外企员工,要看到这个规律性的变化。”

若所在的企业发生裁员,员工又能做什么呢?“与其将精力放在赔偿方案上,还不如专注技能提升和成长,裁员之后,寻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有的外企员工对国企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很难适应,裁员之后选择另一家外企,但也少了一种职业发展的可能性。”王钺认为。

“外企未必还是神话,反而有更多的限制性。职场上的外企员工应该更清醒看到未来,想清楚自己的发展,不要太局限了。”王钺说。

涨姿势

如何计算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不满半年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外企裁员如何获得高额补偿金?

第一,企业裁员必须经过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且政府批准才可以,否则无权裁员。如果擅自裁员,就按照单方终止劳动合同对待,这样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也可以要求对方支付补偿金。

第二,你的岗位在劳动合同中已经约定,用人单位无权单方变更,他们所有的调动其实是以前国有单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已经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而终止了。

第三,工资计算必须包含津贴以及应得奖金等,劳动部对此有明文规定。

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你私下与单位代表谈判,讲明你的权益以及法律依据,同时对单位做有限的让步。既然单位就是要裁人了,以后合作也不会太愉快,因此你在得到应有补偿后可以离开。

外企裁员之最

最理智的方式

首先,先把未来的组织架构图放出来,包括每个岗位的级别以及JD,JR,在这次架构中有受影响的员工,将会可以自由申请你想要的职位,而且还给了大家几天的时间用于相互沟通和讨论,最后按照模板,每个人填好C areer D irectionStatem ent,上面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对工作地点,待遇的要求等。最后,H R收集好所有人的意愿后,就会召集总裁及管理层成员集中讨论人员安置问题,最后他们集中一天,给公司想要的人出一份of-fer,每个人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决定是否接受这个offer,只要签了offer的人,这个岗位就确定下来,所以,公司也会根据员工是否会接受的可能性来决定给offer的顺序。

在这过程中,不管员工想走想留,都是有一定预期的,至少可以先有个思想准备,而且通过陈述个人意愿,也确保了公司可以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最人性的方式

针对很小规模的裁员,公司也可用很人性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个术语,叫协商终止劳动合同。事先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并提早打听到了员工的真实想法,在谈判前,弄明白中间那个可以让双方顺利成交的交集,这样,公司只需给出正常的offer,员工就可能欣然接受。

职场法则

人才价格须与价值对等

企业的本质是盈利。人才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就一定会有投资回报要求的。不要以为在一个企业里资历老、经验丰富,就一定不会被裁掉,而是要考虑到自己的价格与价值是否对等。如果要保住饭碗,就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性价比提高。可以与公司协商,将待遇降至一般的水平,将自己的价格回归到理性的价值之后,再去完整地设计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我们常常提到的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但是,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关键字:思科谷歌企业发生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