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三想要国有身份:遭紫光与华信抢购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陈宝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5 09:10:09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初,紫光集团、华信相继入场,开始“抢购H3C”。

对很多企业而言,大型集团的竞逐是企业溢价的绝佳机会。但H3C却倍感焦虑,前述H3C资深员工表示:“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国有身份,这件事拖不起。”

日前,母公司HP(惠普)再次向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传达内部通知:“5月下旬,大约21、22日,HP计划发布重要公告。”

没有人知道公告的内容,“可能是全员持股方案,也可能是关于出售H3C的公告。” H3C一位资深员工猜测。

无论是哪个选项,都让H3C心跳加速。

其全员持股的激励政策诞生于2015年初的“全员抗议”运动。今年1月16日,HP向H3C通报任命通知,由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接任H3C董事长,这封任命通知里还暗示了对H3C管理层的重组。当时,H3C以数千名员工、持续一周的抗议行动以示反对。但最终,这场战争以H3C前任CEO吴敬传、市场部总裁王巍离职收尾。最终仍是毛渝南挂帅董事长,原H3C副总裁曹向英则出任CEO。HP承诺向H3C推出全员持股的激励方案以维持军心。

但事实上,毛渝南此次出山最重要的任务并非对H3C管理层进行重组,而是推动进行了已超过半年的“H3C国有化”方案。

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H3C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网的老大,还被HP视为全球企业级市场的引擎,负责带动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等多项业务。但是在中国启动信息安全战略之后,身为HP全资子公司的H3C因其外资身份在很多央企、政府的信息化项目中被拒之门外,而HP的竞争对手锐捷网络、华为则分别在2014年取得了20%、40%的增长。

对于H3C而言,避免市场被蚕食的方法只有一个,尽快获得中方控股身份。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国电子、紫光集团、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简称“华信”)三家国企参与竞购,但究竟花落谁家始终难有定论。

抢购

2014年9月,“中国电子竞购H3C、HP要价50亿美元”的新闻传遍各大媒体,中国电子是中国大型央企,2014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382位。这则新闻把H3C推到聚光灯下,引起整个资本界关注。

2013年以来,与信息化相关的股票表现疯狂,成为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领域。其中,服务器厂商中科曙光半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400%,浪潮信息、华胜天成以及H3C的竞争对手星网锐捷的股价也均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涨幅超过200%,而这些公司的收入、利润以及行业竞争力均逊于H3C。

成立12年以来,H3C见证了整个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2003年,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H3C,当时,中国企业信息化市场巨头林立。2003年,H3C年收入不足1亿美元。但2006年,其收入已达到7.12亿美元,并仍然保持着超过70%的年增速。至2010年,H3C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并且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业务公司。

需要指出,这期间H3C历经两次易主、三次股权变更,最终在2010年成为HP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之后,H3C借力惠普国际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仅次于思科的网络设备商。据Gartner在2014年中期统计,惠普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排名第二,其市场份额超过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三倍。根据HP财报,由H3C负责的网络设备业务在2013、2014全球收入分别为25亿美元、26亿美元。

“完成H3C国有化,带来的收益无法估量。”一位参与此次竞购H3C的高层人士告诉记者:“能带动企业在整个信息产业的布局,来自党政军央企的收入、利润会高速增长,资本市场回报丰厚。”

当然,HP同样清楚H3C的价值。据上述高层透露,在毛渝南操盘之下,惠普计划将其全资持有的H3C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业务合并成一个新H3C,并以50亿美元价格出售新H3C的51%股权给中国企业,惠普保留49%的股权。“这样,惠普拯救H3C的同时,也一样拯救了自己的服务器业务。”除此之外,HP一度还提出了一些保留H3C实际控制权的方案,比如董事会中占据一半董事席位,并委派董事长等。

或许是这些筹码增加了收购难度,一位中国电子旗下公司高层告诉记者:“集团对于收购H3C给出‘可收、可不收’的可行性分析。”除此之外,作为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15家控股上市公司、数十万员工的央企集团,中国电子本身也在进行复杂的战略调整,无暇为H3C投入更多精力。大约2014年底,中国电子与HP谈判逐渐搁置。

2015年初,紫光集团、华信相继入场,开始“抢购H3C”。

对很多企业而言,大型集团的竞逐是企业溢价的绝佳机会。但H3C却倍感焦虑,前述H3C资深员工表示:“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国有身份,这件事拖不起。”毕竟,竞争对手在不断攻城略地。2014年,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增收14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紫光、华信博弈

同样焦虑的,还有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他更擅长“收购奇袭”,但H3C已吸引了太多注意力,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遭遇战。

2013年6月到11月的半年间,紫光集团相继以17.8亿美元、9.1亿美元要约收购在美国上市的展讯通信和锐迪科,通过这两笔“海外高科技优质资产回归”的收购,紫光集团成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

值得一提的是,赵伟国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取得多个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完成百亿元的大规模融资,并且完成了与展讯的初次接触、谈判、意向签约等事宜,最终于2013年12月完成收购。

而步入2014年,赵伟国更是全局落子。先是完成锐迪科收购、其后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约合作。当然,最出人意料的是,2014年9月,国际巨头Intel 15亿美元入股紫光,占后者20%股份。按此时紫光市值计算,其收购展讯、锐迪科的27亿美元投资已经获得很高的溢价。

当然,在此期间,紫光集团给展讯、锐迪科提供了价值约30亿元的股权激励、置办新办公楼,支持两家公司招募技术人才,使得展讯从2000人扩展到4000人。还出资10亿认购手机厂商TCL的增发,成为TCL股东,紫光集团手机芯片生态布局逐渐成型。

种种布局使得紫光集团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国家队”。2015年初,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管理公司、国开行与紫光集团签约,为后者提供300亿元投资,以支撑紫光执行后续的芯片战略。赵伟国声名鹊起,成为中国芯片领域以及资本投资界的风云人物。紫光集团也凭借芯片成为中国信息战略产业里的核心企业。

2015年初,紫光集团开始与HP沟通,希望收购H3C。对赵伟国而言,H3C可以让紫光在信息产业领域更进一步,也会成为其今后进军网络、服务器芯片打下基础。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赵伟国曾表示:“我们确实在跟HP沟通这件事(收购H3C),但具体信息只能问HP。”赵伟国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据记者了解,2015年4月,HP举办“世界之旅”时,CEO惠特曼4月20日造访清华大学,耗时半日与紫光谈判。

但就在赵伟国准备临门一脚之时,华信加入战场。

华信成立于1993年,系原邮电部直属单位,多年来担任中国信息产业对外合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投资运作平台,旗下孕育着上海贝尔和武汉长飞等著名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在国内电信行业举足轻重。2011年7月1日,国资委将华信划转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2014年10月,华信曾以2.2亿欧元收购电信巨头阿尔卡特朗讯旗下企业通信公司85%的股权,并进入全球信息化市场,这次收购被华信董事长袁欣视为战略转型的关键,华信要从电信市场向企业领域扩展,H3C同样吸引着华信。

与赵伟国在谈判、资本、企业管理上的优势不同,华信最大的筹码在于政府的支持。

上海市缺少一批信息领域的龙头公司,H3C可以承担这一角色。收购之后,H3C、华信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华信的入局打破了赵伟国“速战速决”的习惯,让这场收购战日渐胶着。

双方的制约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中,中方投资额20亿美元及以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 ”审核通过后,发改委会对投资主体出具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投资主体需要凭借核准文件办理外汇、海关、出入境管理、税收、贷款发放等相关手续。核准文件有效期一年,但有效期届满前可申请延长。

多位高层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收购H3C这个投资项目上,华信已经拿到核准文件。”按照惯例,同一个投资项目中,核准文件只有一个,华信已占据天时。

不过,需要指出,这并非赵伟国第一次遭遇核准文件。在收购锐迪科时,赵伟国与手持核准文件的浦东科投狭路相逢,双方僵持约半年之久。最后,赵伟国只能出奇制胜:向海外财团筹措资金,并在境外完成了收购。

只不过,锐迪科的收购金额只有9.1亿美元,而H3C的收购金额很可能高达50亿美元。赵伟国能否复制上一次的奇招?。

当然,华信同样有自己的门槛要过。2014年初,记者曾就“战略转型”话题采访华信董事长袁欣。当时,袁欣表示:“最大的障碍在于体制。没有容错机制,做十件事,只错了一件也不行,是要被问责的。国企负责人,往往被这一要求缚手缚脚。”

而在这场收购中,与HP就技术、市场、股权、合作方式等方面谈判时,华信必须考虑到国企的监管体制。而且,H3C的“全员持股”要求同样也很难符合国资管理要求。

相比较而言,在展讯、锐迪科的收购、管理中,紫光集团表现出不输民企的灵活性、执行力,赵伟国本人甚至也比绝大多数民企老板更有魄力。

不过,决策权最终还掌握在HP手中。毕竟,HP在H3C身上倾注了大量资源,在HP所有企业业务中,只有H3C负责的网络设备产品保持持续增长。也正是因此,HP想保留49%的股权,H3C仍被视为其全球企业业务的引擎。在这场谈判中,HP的顾虑甚至还要多过紫光、华信。

5月下旬,HP的公告或许会打破僵局。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公告被再次推迟。

关键字:H3C华信紫光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x 华三想要国有身份:遭紫光与华信抢购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三想要国有身份:遭紫光与华信抢购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陈宝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5 09:10:09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年初,紫光集团、华信相继入场,开始“抢购H3C”。

对很多企业而言,大型集团的竞逐是企业溢价的绝佳机会。但H3C却倍感焦虑,前述H3C资深员工表示:“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国有身份,这件事拖不起。”

日前,母公司HP(惠普)再次向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传达内部通知:“5月下旬,大约21、22日,HP计划发布重要公告。”

没有人知道公告的内容,“可能是全员持股方案,也可能是关于出售H3C的公告。” H3C一位资深员工猜测。

无论是哪个选项,都让H3C心跳加速。

其全员持股的激励政策诞生于2015年初的“全员抗议”运动。今年1月16日,HP向H3C通报任命通知,由惠普中国区董事长毛渝南接任H3C董事长,这封任命通知里还暗示了对H3C管理层的重组。当时,H3C以数千名员工、持续一周的抗议行动以示反对。但最终,这场战争以H3C前任CEO吴敬传、市场部总裁王巍离职收尾。最终仍是毛渝南挂帅董事长,原H3C副总裁曹向英则出任CEO。HP承诺向H3C推出全员持股的激励方案以维持军心。

但事实上,毛渝南此次出山最重要的任务并非对H3C管理层进行重组,而是推动进行了已超过半年的“H3C国有化”方案。

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H3C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网的老大,还被HP视为全球企业级市场的引擎,负责带动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等多项业务。但是在中国启动信息安全战略之后,身为HP全资子公司的H3C因其外资身份在很多央企、政府的信息化项目中被拒之门外,而HP的竞争对手锐捷网络、华为则分别在2014年取得了20%、40%的增长。

对于H3C而言,避免市场被蚕食的方法只有一个,尽快获得中方控股身份。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已有中国电子、紫光集团、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简称“华信”)三家国企参与竞购,但究竟花落谁家始终难有定论。

抢购

2014年9月,“中国电子竞购H3C、HP要价50亿美元”的新闻传遍各大媒体,中国电子是中国大型央企,2014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382位。这则新闻把H3C推到聚光灯下,引起整个资本界关注。

2013年以来,与信息化相关的股票表现疯狂,成为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领域。其中,服务器厂商中科曙光半年内股价涨幅超过1400%,浪潮信息、华胜天成以及H3C的竞争对手星网锐捷的股价也均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涨幅超过200%,而这些公司的收入、利润以及行业竞争力均逊于H3C。

成立12年以来,H3C见证了整个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2003年,华为与美国3Com公司成立H3C,当时,中国企业信息化市场巨头林立。2003年,H3C年收入不足1亿美元。但2006年,其收入已达到7.12亿美元,并仍然保持着超过70%的年增速。至2010年,H3C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并且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业务公司。

需要指出,这期间H3C历经两次易主、三次股权变更,最终在2010年成为HP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之后,H3C借力惠普国际渠道迅速拓展海外市场,成长为仅次于思科的网络设备商。据Gartner在2014年中期统计,惠普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排名第二,其市场份额超过8%,接近第三名Juniper的三倍。根据HP财报,由H3C负责的网络设备业务在2013、2014全球收入分别为25亿美元、26亿美元。

“完成H3C国有化,带来的收益无法估量。”一位参与此次竞购H3C的高层人士告诉记者:“能带动企业在整个信息产业的布局,来自党政军央企的收入、利润会高速增长,资本市场回报丰厚。”

当然,HP同样清楚H3C的价值。据上述高层透露,在毛渝南操盘之下,惠普计划将其全资持有的H3C公司和惠普中国的服务器业务合并成一个新H3C,并以50亿美元价格出售新H3C的51%股权给中国企业,惠普保留49%的股权。“这样,惠普拯救H3C的同时,也一样拯救了自己的服务器业务。”除此之外,HP一度还提出了一些保留H3C实际控制权的方案,比如董事会中占据一半董事席位,并委派董事长等。

或许是这些筹码增加了收购难度,一位中国电子旗下公司高层告诉记者:“集团对于收购H3C给出‘可收、可不收’的可行性分析。”除此之外,作为旗下拥有36家二级企业、15家控股上市公司、数十万员工的央企集团,中国电子本身也在进行复杂的战略调整,无暇为H3C投入更多精力。大约2014年底,中国电子与HP谈判逐渐搁置。

2015年初,紫光集团、华信相继入场,开始“抢购H3C”。

对很多企业而言,大型集团的竞逐是企业溢价的绝佳机会。但H3C却倍感焦虑,前述H3C资深员工表示:“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国有身份,这件事拖不起。”毕竟,竞争对手在不断攻城略地。2014年,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增收14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紫光、华信博弈

同样焦虑的,还有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他更擅长“收购奇袭”,但H3C已吸引了太多注意力,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遭遇战。

2013年6月到11月的半年间,紫光集团相继以17.8亿美元、9.1亿美元要约收购在美国上市的展讯通信和锐迪科,通过这两笔“海外高科技优质资产回归”的收购,紫光集团成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

值得一提的是,赵伟国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取得多个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完成百亿元的大规模融资,并且完成了与展讯的初次接触、谈判、意向签约等事宜,最终于2013年12月完成收购。

而步入2014年,赵伟国更是全局落子。先是完成锐迪科收购、其后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约合作。当然,最出人意料的是,2014年9月,国际巨头Intel 15亿美元入股紫光,占后者20%股份。按此时紫光市值计算,其收购展讯、锐迪科的27亿美元投资已经获得很高的溢价。

当然,在此期间,紫光集团给展讯、锐迪科提供了价值约30亿元的股权激励、置办新办公楼,支持两家公司招募技术人才,使得展讯从2000人扩展到4000人。还出资10亿认购手机厂商TCL的增发,成为TCL股东,紫光集团手机芯片生态布局逐渐成型。

种种布局使得紫光集团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国家队”。2015年初,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管理公司、国开行与紫光集团签约,为后者提供300亿元投资,以支撑紫光执行后续的芯片战略。赵伟国声名鹊起,成为中国芯片领域以及资本投资界的风云人物。紫光集团也凭借芯片成为中国信息战略产业里的核心企业。

2015年初,紫光集团开始与HP沟通,希望收购H3C。对赵伟国而言,H3C可以让紫光在信息产业领域更进一步,也会成为其今后进军网络、服务器芯片打下基础。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赵伟国曾表示:“我们确实在跟HP沟通这件事(收购H3C),但具体信息只能问HP。”赵伟国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据记者了解,2015年4月,HP举办“世界之旅”时,CEO惠特曼4月20日造访清华大学,耗时半日与紫光谈判。

但就在赵伟国准备临门一脚之时,华信加入战场。

华信成立于1993年,系原邮电部直属单位,多年来担任中国信息产业对外合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投资运作平台,旗下孕育着上海贝尔和武汉长飞等著名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在国内电信行业举足轻重。2011年7月1日,国资委将华信划转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2014年10月,华信曾以2.2亿欧元收购电信巨头阿尔卡特朗讯旗下企业通信公司85%的股权,并进入全球信息化市场,这次收购被华信董事长袁欣视为战略转型的关键,华信要从电信市场向企业领域扩展,H3C同样吸引着华信。

与赵伟国在谈判、资本、企业管理上的优势不同,华信最大的筹码在于政府的支持。

上海市缺少一批信息领域的龙头公司,H3C可以承担这一角色。收购之后,H3C、华信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华信的入局打破了赵伟国“速战速决”的习惯,让这场收购战日渐胶着。

双方的制约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中,中方投资额20亿美元及以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核准。 ”审核通过后,发改委会对投资主体出具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投资主体需要凭借核准文件办理外汇、海关、出入境管理、税收、贷款发放等相关手续。核准文件有效期一年,但有效期届满前可申请延长。

多位高层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收购H3C这个投资项目上,华信已经拿到核准文件。”按照惯例,同一个投资项目中,核准文件只有一个,华信已占据天时。

不过,需要指出,这并非赵伟国第一次遭遇核准文件。在收购锐迪科时,赵伟国与手持核准文件的浦东科投狭路相逢,双方僵持约半年之久。最后,赵伟国只能出奇制胜:向海外财团筹措资金,并在境外完成了收购。

只不过,锐迪科的收购金额只有9.1亿美元,而H3C的收购金额很可能高达50亿美元。赵伟国能否复制上一次的奇招?。

当然,华信同样有自己的门槛要过。2014年初,记者曾就“战略转型”话题采访华信董事长袁欣。当时,袁欣表示:“最大的障碍在于体制。没有容错机制,做十件事,只错了一件也不行,是要被问责的。国企负责人,往往被这一要求缚手缚脚。”

而在这场收购中,与HP就技术、市场、股权、合作方式等方面谈判时,华信必须考虑到国企的监管体制。而且,H3C的“全员持股”要求同样也很难符合国资管理要求。

相比较而言,在展讯、锐迪科的收购、管理中,紫光集团表现出不输民企的灵活性、执行力,赵伟国本人甚至也比绝大多数民企老板更有魄力。

不过,决策权最终还掌握在HP手中。毕竟,HP在H3C身上倾注了大量资源,在HP所有企业业务中,只有H3C负责的网络设备产品保持持续增长。也正是因此,HP想保留49%的股权,H3C仍被视为其全球企业业务的引擎。在这场谈判中,HP的顾虑甚至还要多过紫光、华信。

5月下旬,HP的公告或许会打破僵局。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公告被再次推迟。

关键字:H3C华信紫光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