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紫气东来,华山论剑,写在惠普新华三进入紫光前夜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疤舅舅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10 22:20:48 本文摘自:IT大佬

1.外部环境

一个年营业收入30几亿的紫光筹资150多亿,收购惠普华三这件事,背后一定是政府的声音,国开行的支持就是明证,正如操盘手赵伟国的描述:“这件事是符合国家产业方向,同时也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事”。

之前不久发布的2014世界财富500强企业榜单,仔细研究一下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500强里,GDP排名世界第一/二的美中两国,在500强里占了228席。中国企业占了100席,这其中国有资源型企业,占比超过了37%,而通信IT行业占比只有7%,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的产业布局数据,128席企业,资源类只有18%,而通信加IT的比例则达到了14.6%。与此同时美国128强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9.4%,而中国的100强,平均利润率只有4%,如果除去国家垄断利益的银行业,剩余其他行业只能达到1.7%的平均收益率。国有资源垄断行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大而不强是不可辩驳的现实。

我兔基础工业体系,是参考苏俄的工业体系设计的,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和公众通常理解的“中国制造”类型的制造业不同,目前看来国家主导下的载人航天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深海石油钻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才是我国已具备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强大的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而强大的制造业的灵魂则是自有可控的技术技术,而绝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和流水线。

这一点我兔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目前信息产业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这个,我们有世界上最复杂的业务应用,最有活力的互联网,但是这之下核心的技术,则基本上都不是自主的。网络层还有巨大中华撑着,IT基础应用层还是外企在主导游戏规则。因此近年来这个领域不断增强的国产化声音,不是针对外企的利益,而是针对一个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可控,在这次并购的问题上,国家最后动心绝对不是因为老赵拍胸脯承诺能帮国家赚到高额利润,而是一次产业布局调整的尝试。

苹果手机的崛起不是凭空的,也有Macintosh仗剑几十年在IT领域内的积累,日本人有NEC和富士通,韩国人有三星和LG,美国人有IBM,hp和微软,oracle,整个欧洲包括老毛子,都没赶上第三次浪潮,所以现在只能守成,而我们不可以错过,没有作系统的,芯片和应用没法直接发生关系。

我兔在IT领域需要拿得出手的国之重器,而紫光此次收购也是承载着这个期冀,所以难怪,紫光华山未来的掌门人于英涛在5月12日微博里雄心勃勃地说:“北京,我回来了,产业报国,爱我中华”。

2.内部竞争

中国惠普EG,经营的是传统IT基础业务,而华三所在的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由于技术自主可控,利润要好看很多,两个公司在中国营业额差不多,而利润则相差好几倍。员工和利润都比华三少而产生的危机感萦绕在并购前的惠普人脑中,在这次的打包收购行动里,即便是中国惠普自己的员工,也都认为这次是做了配角。因此关于和华三的内部竞争,资源和人员整合的种种猜测和臆想,成为目前公司里的主流八卦。

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试图理解这个局面,会有新的收获。紫光的定位一直是芯片为核心,正如同赵伟国的语录“只有芯片是事业,其余的都是生意”,“紫光的发展目标是要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集团”。紫光花了27亿美金获得了展讯和锐迪科,之后又花了23亿美金获得了华三和中国惠普EG的51%,包括之后传出来的意欲230亿美金收购美国存储芯片龙头的美光。一切确实是围绕着芯片这个基础来布局的。

至少在芯片代表国家在IT行业最核心的技术实力这个问题上,紫光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的方向应该是得到了国家认可的。展讯和锐迪科包括后来的美光,直接都是芯片行业的战士,而惠普和华三有什么?也许研究一下紫光的战略也能看出端倪“建设 云—网—端 的IT生态系统”这就清晰一点了,端:是展讯和锐迪科,他们都专于移动终端IC领域,网是华三,在企业网领域,华三有足够的资本,那么云是谁,云是企业级乃至电信级的IT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这里面惠普是最有经验的。

芯片事业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窃以为不是纳米技术的攻关,而芯片能够在适合自己的IT生态环境落地。中科院体系很早就开始做的超级计算机和龙芯,长久以来难以在主流商业系统站住脚,核心的问题不是芯片自身,而是在于应用系统配套跟不上,有超算,无系统,难言应用,这就是尴尬的现实。归根结底,芯片需要由外围的生态圈,包括人员、技术、市场才能落地。每一个大而全的从芯片到应用的公司(Intel,高通),无一例外都是从市场上成长起来的,支撑他们的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

而惠普有什么?多年浸淫在中国主流商业IT环境的一个团队,硬件,操作系统,软件,服务,整体交付能力,也许局部不是最强,但可能是国家战略层面最需要的多面熟手,这部分的经验看起来不像多少项专利一样显眼,但是经营一个生态圈的整体感觉,中国惠普人也许比任何一个局部的最强者比起来也不逊色,因为惠普在中国奋斗的这三十年,就是综合实力和扎实的内功取胜的。这些就像《笑傲江湖》里面的华山气宗,经验,视野,格局,这些东西其实最难磨练,紫光华山派的兴盛,需要犀利破敌的剑宗,也需要厚重沉稳的气宗。

3.我们面临着什么

在惠普工作多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己的产品,一直在用别人的剑练功,新的格局到来,不应该把自己限制在做外国产品的代理的角色上,也许中国惠普多年的产品经理们,终于可以脱离价格专员的“美誉”,成为货真价实的创造者。

放下戒备和私心,追寻一个更大的理想和舞台,更大的梦想和野心会给真正想做事业的人巨大的动力。真的气宗高手,不会拘泥招式,已经有的东西,组合好、卖好、服务好;没有的,可以自己研发,可以并购,资源整合。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风口浪尖,没必要遵循过去的条条框框。华三人如果真的有华为的血脉,应该也不会把自己放在偏安一隅的境地,必寻求更大突破,企业级应用未必像个人系统那么风光,但作为国家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其实还大有可为。我们有了联想,为什么不可以再有紫光。

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以前是好“卖办”,以后可以是好的设计师,是做子贡范蠡,还是干将莫邪,英雄惜势。

如果有人说我理想主义,我只能反馈你星爷那句话:“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有价值的最终会实现价值,被埋没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一般多。就算有一天事情不如所想,既然跟惠普和光同尘地爱过这些年,总是寂静欢喜,就像明教的杨潇给闺女起的名字,不悔

关键字:紫光Macintosh惠普

本文摘自:IT大佬

x 紫气东来,华山论剑,写在惠普新华三进入紫光前夜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紫气东来,华山论剑,写在惠普新华三进入紫光前夜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疤舅舅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10 22:20:48 本文摘自:IT大佬

1.外部环境

一个年营业收入30几亿的紫光筹资150多亿,收购惠普华三这件事,背后一定是政府的声音,国开行的支持就是明证,正如操盘手赵伟国的描述:“这件事是符合国家产业方向,同时也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事”。

之前不久发布的2014世界财富500强企业榜单,仔细研究一下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500强里,GDP排名世界第一/二的美中两国,在500强里占了228席。中国企业占了100席,这其中国有资源型企业,占比超过了37%,而通信IT行业占比只有7%,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的产业布局数据,128席企业,资源类只有18%,而通信加IT的比例则达到了14.6%。与此同时美国128强的平均利润率达到了9.4%,而中国的100强,平均利润率只有4%,如果除去国家垄断利益的银行业,剩余其他行业只能达到1.7%的平均收益率。国有资源垄断行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大而不强是不可辩驳的现实。

我兔基础工业体系,是参考苏俄的工业体系设计的,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和公众通常理解的“中国制造”类型的制造业不同,目前看来国家主导下的载人航天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深海石油钻探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才是我国已具备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强大的制造业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而强大的制造业的灵魂则是自有可控的技术技术,而绝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和流水线。

这一点我兔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目前信息产业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这个,我们有世界上最复杂的业务应用,最有活力的互联网,但是这之下核心的技术,则基本上都不是自主的。网络层还有巨大中华撑着,IT基础应用层还是外企在主导游戏规则。因此近年来这个领域不断增强的国产化声音,不是针对外企的利益,而是针对一个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可控,在这次并购的问题上,国家最后动心绝对不是因为老赵拍胸脯承诺能帮国家赚到高额利润,而是一次产业布局调整的尝试。

苹果手机的崛起不是凭空的,也有Macintosh仗剑几十年在IT领域内的积累,日本人有NEC和富士通,韩国人有三星和LG,美国人有IBM,hp和微软,oracle,整个欧洲包括老毛子,都没赶上第三次浪潮,所以现在只能守成,而我们不可以错过,没有作系统的,芯片和应用没法直接发生关系。

我兔在IT领域需要拿得出手的国之重器,而紫光此次收购也是承载着这个期冀,所以难怪,紫光华山未来的掌门人于英涛在5月12日微博里雄心勃勃地说:“北京,我回来了,产业报国,爱我中华”。

2.内部竞争

中国惠普EG,经营的是传统IT基础业务,而华三所在的企业级网络设备市场,由于技术自主可控,利润要好看很多,两个公司在中国营业额差不多,而利润则相差好几倍。员工和利润都比华三少而产生的危机感萦绕在并购前的惠普人脑中,在这次的打包收购行动里,即便是中国惠普自己的员工,也都认为这次是做了配角。因此关于和华三的内部竞争,资源和人员整合的种种猜测和臆想,成为目前公司里的主流八卦。

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试图理解这个局面,会有新的收获。紫光的定位一直是芯片为核心,正如同赵伟国的语录“只有芯片是事业,其余的都是生意”,“紫光的发展目标是要做世界级高科技企业集团”。紫光花了27亿美金获得了展讯和锐迪科,之后又花了23亿美金获得了华三和中国惠普EG的51%,包括之后传出来的意欲230亿美金收购美国存储芯片龙头的美光。一切确实是围绕着芯片这个基础来布局的。

至少在芯片代表国家在IT行业最核心的技术实力这个问题上,紫光大刀阔斧的资本运作的方向应该是得到了国家认可的。展讯和锐迪科包括后来的美光,直接都是芯片行业的战士,而惠普和华三有什么?也许研究一下紫光的战略也能看出端倪“建设 云—网—端 的IT生态系统”这就清晰一点了,端:是展讯和锐迪科,他们都专于移动终端IC领域,网是华三,在企业网领域,华三有足够的资本,那么云是谁,云是企业级乃至电信级的IT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这里面惠普是最有经验的。

芯片事业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窃以为不是纳米技术的攻关,而芯片能够在适合自己的IT生态环境落地。中科院体系很早就开始做的超级计算机和龙芯,长久以来难以在主流商业系统站住脚,核心的问题不是芯片自身,而是在于应用系统配套跟不上,有超算,无系统,难言应用,这就是尴尬的现实。归根结底,芯片需要由外围的生态圈,包括人员、技术、市场才能落地。每一个大而全的从芯片到应用的公司(Intel,高通),无一例外都是从市场上成长起来的,支撑他们的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

而惠普有什么?多年浸淫在中国主流商业IT环境的一个团队,硬件,操作系统,软件,服务,整体交付能力,也许局部不是最强,但可能是国家战略层面最需要的多面熟手,这部分的经验看起来不像多少项专利一样显眼,但是经营一个生态圈的整体感觉,中国惠普人也许比任何一个局部的最强者比起来也不逊色,因为惠普在中国奋斗的这三十年,就是综合实力和扎实的内功取胜的。这些就像《笑傲江湖》里面的华山气宗,经验,视野,格局,这些东西其实最难磨练,紫光华山派的兴盛,需要犀利破敌的剑宗,也需要厚重沉稳的气宗。

3.我们面临着什么

在惠普工作多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己的产品,一直在用别人的剑练功,新的格局到来,不应该把自己限制在做外国产品的代理的角色上,也许中国惠普多年的产品经理们,终于可以脱离价格专员的“美誉”,成为货真价实的创造者。

放下戒备和私心,追寻一个更大的理想和舞台,更大的梦想和野心会给真正想做事业的人巨大的动力。真的气宗高手,不会拘泥招式,已经有的东西,组合好、卖好、服务好;没有的,可以自己研发,可以并购,资源整合。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风口浪尖,没必要遵循过去的条条框框。华三人如果真的有华为的血脉,应该也不会把自己放在偏安一隅的境地,必寻求更大突破,企业级应用未必像个人系统那么风光,但作为国家自主可控的国之重器,其实还大有可为。我们有了联想,为什么不可以再有紫光。

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以前是好“卖办”,以后可以是好的设计师,是做子贡范蠡,还是干将莫邪,英雄惜势。

如果有人说我理想主义,我只能反馈你星爷那句话:“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有价值的最终会实现价值,被埋没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一般多。就算有一天事情不如所想,既然跟惠普和光同尘地爱过这些年,总是寂静欢喜,就像明教的杨潇给闺女起的名字,不悔

关键字:紫光Macintosh惠普

本文摘自:IT大佬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