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小米挑战了这个时代的商业伦理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陈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9 21:09:40 本文摘自:创事记

一直以来小米以强大的公关来“封锁”负面消息。但时间是最公平的秤,一切的商业行为不论表面如何修饰,最终在时间的河流中终将被剥去皇帝的新装,各种修饰背后的“真相”将逐步显露在阳光下。对于小米也是如此,之前的产品虚假营销事件还没平息,新的虚假营销行为又在继续发酵。或许这是小米骨子里的一种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在文件中表示:在接到举报材料后,经分局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涉嫌在本公司网站发布的广告中使用“最佳”用语的违行为。根据以上核实的情况,该局决定予以立案调查处理。

这次可以说是有关部门正式对小米这种存在着巨大诚信隐患的商业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对小米模式所代表的这种商业现象与价值展开探讨。至少在我看来这种探讨非常有必要,因为小米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如果这种价值观体系是好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但如果这种价值观体系是存在问题的,我们就应该及时地拨乱反正。

从最近的迹象来看,小米已经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从其对自身“虚假门”事件所做出的反击来看,其手法不仅不能服众,反而招致更多的反感。这篇名为《诋毁国产手机者不属于这个梦想的时代》的公关文中我们丝毫没有看到其对于自身所犯的欺骗行为进行反思与道歉,也没有看到丝毫的悔意与改进,反而是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拉上华为这些企业为自己背书,并摆出一副教育这个时代的姿态。或许正是由于这种骨子里的“虚伪”,最终将其推到了官方立案的层面,不论最终的调查结论如何,如果小米不能从企业的根本上建立诚信的商业价值体系,最终等待它的就是这个泡沫的破裂,并且裂得非常彻底。

新兴互联网派考验商业伦理

如果对当前的商业体系做个初步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实体产业派、传统互联网派、新兴互联网派,这样三个派系。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严谨,只是做为本文探讨的一种简单划分。不论这三个派系的哪一个派系,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中都面临着商业伦理的考验,实体产业派本来在大家的心目中是相对比较可靠的一种商业派系,但最终被三鹿的三聚氰胺门事件给摧毁了;传统互联网派的美好帝国也正在面临崩塌,最典型就是以淘宝为代表的假货、劣质产品,前几天在美国被列入了“恶意市场”名单。以百度为代表的竞价搜索体系,各种充满着“欺骗”的人流、整形、性病治疗的广告。不过百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也在一定的层面上进行了商业伦理的重塑。

而以小米为代表的各种新兴企业可以划归为新兴互联网派,包括当前正热的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或者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包括前段时间饱受争议的超级课程表等项目,它们都有一个几乎共同的特点就是商业伦理的沦丧。而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观察,更像是PC互联网时期的一些网络红人,如芙蓉姐姐、凤姐之类的“第三”角色人物。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为了引起关注,几乎可以毫无底线可言,用当前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各种“撕逼”大战,各种非理性、非文明的撕。

其实这种行为方式更多的是过去运用在娱乐领域的一些手法,为了博取眼球,各种脱、各种秀、各种装,哪怕无中生有地找人一起搭档来构建一个三角恋情等,总之只要能够引起话题就成功了。今天的互联网江湖,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派这个派系中的人士,都在想尽办法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希望登上头条。或许这是一个科技娱乐化的时代,当科技产业娱乐化之后,最终毁掉的不是娱乐产业,而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我们观察实体产业派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些行业中也是到处充满着商业竞争,但各自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底线。我们很少会在实体产业派中看到各种无底线的“撕逼”,或者是口水战,这些人群相对内敛,代表性的人物如王石、任正非、柳传志等。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内敛的个性,或者说是产业属性决定了他们要在自身的产业领域中沉淀下去,打好坚实的产业技术,因此从他们的言论中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严谨,而不是“胡言乱语”。

而互联网产业,不论是传统的互联网或是新兴的互联网,它们的起步都要晚于实体产业,今天在走的路也是之前实体产业所走过的路,也就是对发达国家相关产品的一种模仿再创新。从一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互联网产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比传统的实体产业要求更高,不论是从硬件技术层面还是软件技术层面。但今天的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缺乏了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靠“抄袭鼓吹资本”的力量“飞”起来。

因此,从商业伦理价值观体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今天更应该尊重实体产业,而不是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的胡乱鼓吹。一方面需要从实体产业派中摄取那种技术研发的专研精神,另外一方面要从实体产业派中学习他们那种相互尊重、自律、有底线的商业竞争伦理。当然也可以直接向互联网的巨头,比如谷歌、微软、英特尔、苹果、三星等公司学习商业伦理价值观。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而在这个时代不择手段地挑战、破坏商业伦理体系,那么当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环境中成长的时候,未来的社会将会非常恐怖,我们今天所建立的各种所谓的商业生态将会被下一个时代的人,以各种更为极端的方式摧毁掉。

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

很多人对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电影中的对白特别感同身受,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天地轮回法则的深层次哲学思想,也就是宗教哲学中的因果体系。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其实不论我们今天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所有的主义都是人的主义,都离不开天地之间的一种运行法则。

那么来看小米,这种以极端价格战的商业方式在短期内通常是有效的,这种极端的价格战方式不需要鼓吹什么思维,今天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能在短期内拉动销售业绩的。但在我看来,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这句话不能说是商业真理,至少是一句深刻的商业忠告。从价格战这种行为的本身来看,其取胜的关键因素是在于价格要素,也就是相对于在消费群体中的一些价格敏感用户,而不是价值敏感用户。

对于价格敏感用户而言,他们在商品的消费决策中最能影响他们消费决策的因素就是价格。而对这一类群体的用户如果通过价格战的策略,在短期内会很容易对销售量带来贡献,但在此同时也加剧了这些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在营销的世界里,赚钱是靠品牌溢价,借助于品牌来弱化产品本身的价格敏感度,获取价值敏感用户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用户从手机产业领域来说就是所谓的“果粉”,华为目前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小米不论是从定位层面,还是市场策略层面来看,所采取的都是一种极端的价格战方式,在这个策略下所培养的所谓的“米粉”,其实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米粉”。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价格粉丝”,而不是某个品牌的粉丝。那么这种“价格粉丝”很容易被其它相同模式的竞争对手所分化,也就是说竞争对手如果借用同样的方式推出更低的价格,哪怕只是便宜一块钱,都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这可以说是雷军当前面临的最大战略危机。应该说原先雷军的理想是很美好的,是试图希望借助于低价的策略来获取智能手机的用户量,再通过用户使用背后的大数据来挖掘相关的价值。去年雷军在接受福布斯专访的时候就表达了这种焦虑,说:“如果大数据不能转化价值,小米就破产了”。

其实从拔羊毛的角度来看,小米的这个梦想正走在破灭的路上,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这一类价格敏感的用户其消费过程的价格敏感度本身就比较高,要想通过这些群体背后的数据挖掘出二次、三次拔羊毛点,这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当这种数据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的时候,这些用户就可能因为价格要素而转移到了其它品牌的数据库中。如果小米不尽快进行战略调整,还是按照当前的这种模式进行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小米的这个泡沫帝国将会成“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这句话的典型案例。

要心存敬畏之心

希腊的一位大咖讲了一句话:“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我们的老祖宗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两句话尽管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表达的,但是表达的却是一个相同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件事物在进入极盛之后,必然会开始进入衰退。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获得了一种“空前”的成功之后,很容易就会进入迷失的状态,此时如果失去了一定的“制约”因素,个体就会进入疯狂的状态,之后面临的就是“灭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企业家通常都是伟大的哲学家,或者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如稻盛和夫、乔布斯、罗斯柴尔德等。因为最终约束我们建立正确商业伦理体系的不是来自于法律,也不是来自于我们的知识,而是宗教在内心所建立的一种道德约束力。而雷军所带来的小米,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诚信,先不讨论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挑战,这种行为就是对用户的一种“挑衅”。

这种行为反应其背后的价值体系中缺乏对世界、社会、用户敬畏的心,缺乏对这个时代的感激与敬畏之心。雷军今天的小米之所以成功,不可否认的是与他个人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全部的关系。而真正造就其成功的关键要素是这个时代,时代的机遇造就了小米模式的阶段性成功,我曾经在《小米生态是帝国,还是泡沫?》一文中对小米的成功要素进行过了深入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如果不能充分、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自身具有“超人”的能力,从而失去了对这个时代应有的敬畏,失去了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最终摆在雷军前面的就是老祖宗送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最后我还是想对雷军说一句:其实我们都只是一个凡人,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了一个好的团队,一群善良的用户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需要以敬天爱人的心对待这个时代,对待用户,诚信是立业之本,也是一个时代最根本的商业伦理底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维护、巩固,而不是摧毁。 

关键字:商业伦理谷歌

本文摘自:创事记

x 小米挑战了这个时代的商业伦理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小米挑战了这个时代的商业伦理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陈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9 21:09:40 本文摘自:创事记

一直以来小米以强大的公关来“封锁”负面消息。但时间是最公平的秤,一切的商业行为不论表面如何修饰,最终在时间的河流中终将被剥去皇帝的新装,各种修饰背后的“真相”将逐步显露在阳光下。对于小米也是如此,之前的产品虚假营销事件还没平息,新的虚假营销行为又在继续发酵。或许这是小米骨子里的一种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在文件中表示:在接到举报材料后,经分局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涉嫌在本公司网站发布的广告中使用“最佳”用语的违行为。根据以上核实的情况,该局决定予以立案调查处理。

这次可以说是有关部门正式对小米这种存在着巨大诚信隐患的商业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或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对小米模式所代表的这种商业现象与价值展开探讨。至少在我看来这种探讨非常有必要,因为小米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如果这种价值观体系是好的,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但如果这种价值观体系是存在问题的,我们就应该及时地拨乱反正。

从最近的迹象来看,小米已经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从其对自身“虚假门”事件所做出的反击来看,其手法不仅不能服众,反而招致更多的反感。这篇名为《诋毁国产手机者不属于这个梦想的时代》的公关文中我们丝毫没有看到其对于自身所犯的欺骗行为进行反思与道歉,也没有看到丝毫的悔意与改进,反而是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拉上华为这些企业为自己背书,并摆出一副教育这个时代的姿态。或许正是由于这种骨子里的“虚伪”,最终将其推到了官方立案的层面,不论最终的调查结论如何,如果小米不能从企业的根本上建立诚信的商业价值体系,最终等待它的就是这个泡沫的破裂,并且裂得非常彻底。

新兴互联网派考验商业伦理

如果对当前的商业体系做个初步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实体产业派、传统互联网派、新兴互联网派,这样三个派系。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严谨,只是做为本文探讨的一种简单划分。不论这三个派系的哪一个派系,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中都面临着商业伦理的考验,实体产业派本来在大家的心目中是相对比较可靠的一种商业派系,但最终被三鹿的三聚氰胺门事件给摧毁了;传统互联网派的美好帝国也正在面临崩塌,最典型就是以淘宝为代表的假货、劣质产品,前几天在美国被列入了“恶意市场”名单。以百度为代表的竞价搜索体系,各种充满着“欺骗”的人流、整形、性病治疗的广告。不过百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也在一定的层面上进行了商业伦理的重塑。

而以小米为代表的各种新兴企业可以划归为新兴互联网派,包括当前正热的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或者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包括前段时间饱受争议的超级课程表等项目,它们都有一个几乎共同的特点就是商业伦理的沦丧。而这种现象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观察,更像是PC互联网时期的一些网络红人,如芙蓉姐姐、凤姐之类的“第三”角色人物。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为了引起关注,几乎可以毫无底线可言,用当前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各种“撕逼”大战,各种非理性、非文明的撕。

其实这种行为方式更多的是过去运用在娱乐领域的一些手法,为了博取眼球,各种脱、各种秀、各种装,哪怕无中生有地找人一起搭档来构建一个三角恋情等,总之只要能够引起话题就成功了。今天的互联网江湖,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派这个派系中的人士,都在想尽办法以不择手段的方式希望登上头条。或许这是一个科技娱乐化的时代,当科技产业娱乐化之后,最终毁掉的不是娱乐产业,而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我们观察实体产业派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些行业中也是到处充满着商业竞争,但各自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底线。我们很少会在实体产业派中看到各种无底线的“撕逼”,或者是口水战,这些人群相对内敛,代表性的人物如王石、任正非、柳传志等。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内敛的个性,或者说是产业属性决定了他们要在自身的产业领域中沉淀下去,打好坚实的产业技术,因此从他们的言论中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严谨,而不是“胡言乱语”。

而互联网产业,不论是传统的互联网或是新兴的互联网,它们的起步都要晚于实体产业,今天在走的路也是之前实体产业所走过的路,也就是对发达国家相关产品的一种模仿再创新。从一个意义上来说,其实互联网产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比传统的实体产业要求更高,不论是从硬件技术层面还是软件技术层面。但今天的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缺乏了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靠“抄袭鼓吹资本”的力量“飞”起来。

因此,从商业伦理价值观体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今天更应该尊重实体产业,而不是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的胡乱鼓吹。一方面需要从实体产业派中摄取那种技术研发的专研精神,另外一方面要从实体产业派中学习他们那种相互尊重、自律、有底线的商业竞争伦理。当然也可以直接向互联网的巨头,比如谷歌、微软、英特尔、苹果、三星等公司学习商业伦理价值观。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而在这个时代不择手段地挑战、破坏商业伦理体系,那么当我们的下一代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观环境中成长的时候,未来的社会将会非常恐怖,我们今天所建立的各种所谓的商业生态将会被下一个时代的人,以各种更为极端的方式摧毁掉。

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

很多人对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电影中的对白特别感同身受,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天地轮回法则的深层次哲学思想,也就是宗教哲学中的因果体系。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其实不论我们今天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所有的主义都是人的主义,都离不开天地之间的一种运行法则。

那么来看小米,这种以极端价格战的商业方式在短期内通常是有效的,这种极端的价格战方式不需要鼓吹什么思维,今天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能在短期内拉动销售业绩的。但在我看来,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这句话不能说是商业真理,至少是一句深刻的商业忠告。从价格战这种行为的本身来看,其取胜的关键因素是在于价格要素,也就是相对于在消费群体中的一些价格敏感用户,而不是价值敏感用户。

对于价格敏感用户而言,他们在商品的消费决策中最能影响他们消费决策的因素就是价格。而对这一类群体的用户如果通过价格战的策略,在短期内会很容易对销售量带来贡献,但在此同时也加剧了这些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在营销的世界里,赚钱是靠品牌溢价,借助于品牌来弱化产品本身的价格敏感度,获取价值敏感用户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用户从手机产业领域来说就是所谓的“果粉”,华为目前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小米不论是从定位层面,还是市场策略层面来看,所采取的都是一种极端的价格战方式,在这个策略下所培养的所谓的“米粉”,其实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米粉”。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价格粉丝”,而不是某个品牌的粉丝。那么这种“价格粉丝”很容易被其它相同模式的竞争对手所分化,也就是说竞争对手如果借用同样的方式推出更低的价格,哪怕只是便宜一块钱,都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这可以说是雷军当前面临的最大战略危机。应该说原先雷军的理想是很美好的,是试图希望借助于低价的策略来获取智能手机的用户量,再通过用户使用背后的大数据来挖掘相关的价值。去年雷军在接受福布斯专访的时候就表达了这种焦虑,说:“如果大数据不能转化价值,小米就破产了”。

其实从拔羊毛的角度来看,小米的这个梦想正走在破灭的路上,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这一类价格敏感的用户其消费过程的价格敏感度本身就比较高,要想通过这些群体背后的数据挖掘出二次、三次拔羊毛点,这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当这种数据的价值还没有被挖掘的时候,这些用户就可能因为价格要素而转移到了其它品牌的数据库中。如果小米不尽快进行战略调整,还是按照当前的这种模式进行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小米的这个泡沫帝国将会成“凡是因价格战取胜的,必因价格战灭亡”这句话的典型案例。

要心存敬畏之心

希腊的一位大咖讲了一句话:“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我们的老祖宗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两句话尽管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表达的,但是表达的却是一个相同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件事物在进入极盛之后,必然会开始进入衰退。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获得了一种“空前”的成功之后,很容易就会进入迷失的状态,此时如果失去了一定的“制约”因素,个体就会进入疯狂的状态,之后面临的就是“灭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企业家通常都是伟大的哲学家,或者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如稻盛和夫、乔布斯、罗斯柴尔德等。因为最终约束我们建立正确商业伦理体系的不是来自于法律,也不是来自于我们的知识,而是宗教在内心所建立的一种道德约束力。而雷军所带来的小米,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诚信,先不讨论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挑战,这种行为就是对用户的一种“挑衅”。

这种行为反应其背后的价值体系中缺乏对世界、社会、用户敬畏的心,缺乏对这个时代的感激与敬畏之心。雷军今天的小米之所以成功,不可否认的是与他个人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全部的关系。而真正造就其成功的关键要素是这个时代,时代的机遇造就了小米模式的阶段性成功,我曾经在《小米生态是帝国,还是泡沫?》一文中对小米的成功要素进行过了深入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如果不能充分、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自身具有“超人”的能力,从而失去了对这个时代应有的敬畏,失去了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最终摆在雷军前面的就是老祖宗送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最后我还是想对雷军说一句:其实我们都只是一个凡人,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遇到了一个好的团队,一群善良的用户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需要以敬天爱人的心对待这个时代,对待用户,诚信是立业之本,也是一个时代最根本的商业伦理底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维护、巩固,而不是摧毁。 

关键字:商业伦理谷歌

本文摘自:创事记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