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解读中兴与中国移动NB-IoT合作:领先技术加快商用进程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刘定洲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3 11:28:45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昨日,中兴通讯宣布携手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率先完成严格遵循NB-IoT标准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中兴通讯指出,本次成功的技术验证演示标志着NB-IoT系统正在走向成熟。

NB-IoT是电信行业当前的热点,从2015年9月启动工作立项到2016年6月冻结标准,进度之快反反映出需求的迫切。产业界的技术协力加快了NB-IoT的商用进程,中兴通讯则是主要的技术贡献者之一。根据业内预期,NB-IoT将在2017年初正式商用。

  NB-IoT成熟路径

NB-IoT即窄带物联网 (Narrow Band -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定位于运营商级、基于授权频谱的低速率物联网市场,例如智能停车、智能抄表、智能井盖等,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预测,NB-IoT未来将覆盖25%的物联网连接。

根据即将冻结的标准,NB-IoT是3GPPR13阶段LTE的一项重要增强技术,射频带宽可以低至0.18MHz。事实上,NB-IoT是NB-CIoT和NB-LTE两种标准的融合,平衡了各方利益,并适用于更广泛的部署场景。其中,华为、沃达丰、高通等公司支持NB-CIoT;爱立信、中兴、三星、英特尔、MTK等公司支持NB-LTE。NB-CIoT、NB-LTE与标准NB-IoT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终端无法平滑升级,一些非标基站甚至面临退网风险。

2015年9月,NB-IoT正式立项进行评估。在NB-IoT WI评估阶段(2015年9月-12月),中兴通讯共计输出提案24篇,通过链路仿真、系统仿真和技术分析,同其他公司一起成功推动基于LTE的NB-IoT作为WI阶段唯一候选方案;在NB-IoT WI标准化阶段(2016年1月-6月),中兴通讯多次担任议题讨论牵头人和邮件讨论组织人,共计输出提案166篇,其中几十篇提案被标准采纳,NB-IoT技术贡献位居第一阵营。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3GPP NB-IoT标准冻结待公开发布前率先完成技术验证演示,正是得益于其在NB-IoT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NB-IoT本质上是蜂窝技术的应用和延伸,很多技术与LTE/5G相一致,而中兴通讯连续多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已经掌握大量通信基础核心专利,并位居物联网领域专利榜第一名。

商用进程加速

一般来说,一项3GPP定义的信息通信技术从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有一到几年的时间窗。NB-IoT标准完成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商用时间可以判断也不到一年,可以说是近年来商用速度最快的信息通信技术之一。

基于标准研究的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4月中旬召开了NB-IoT工作推进会,提出共同培育NB-IoT产业链,并要求年底建设基于标准NB-IoT的规模外场。几大运营商的动作更显迫不及待,中国联通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NB-IoT规模商用部署,中国移动据悉也会在同期开启商用化进程。

C114联系到中兴通讯内部人士透露,中兴通讯正按工信部的要求,正在准备850M、900M和1800MHz等多种频段基站,今年10月份前后,中兴通讯将会有基于标准NB-IoT的外场业务演示,到年底有规模外场,目前正在跟各运营商进行落地接洽。

“之前中兴通讯在NB-IoT上比较低调,是因为相关协议还没冻结,本次和中国移动联合率先完成验证演示,加上之前Pre5G Massive MIMO也是领先标准推出,连获大奖,中兴无线底蕴深厚创新频现。2014年中兴通讯提出万物互联M-ICT的战略,也明确了物联网整体战略发展思路,现在公司内上下一心,之前很少出现的标准进展和研发进展同步的情况以后可能越来越多。”该人士表示。

C114注意到本次演示的一个细节,中兴通讯采用基于NFV功能的虚拟核心网,无线网络利用成熟商用的4G基站设备,终端按照真实商用环境的要求配置,实现NB-IoT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及多个关键特性。这意味着本次演示是在成熟的现网商用基站上和虚拟化核心网做的NB-IoT验证,也意味着中兴通讯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完成商用部署。

在5G商用前的窗口期和未来5G商用后的低成本、低速率市场,NB-IOT将有大施拳脚的空间。一些芯片和模组厂家已经计划在今年支持NB-IOT,中兴通讯等网络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投入和全力支持更加不可或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兴通讯正准备和产业链企业合作,在商用前夕携手,共同拓展NB-IoT新蓝海。

关键字:NB-IOTMachina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解读中兴与中国移动NB-IoT合作:领先技术加快商用进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解读中兴与中国移动NB-IoT合作:领先技术加快商用进程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刘定洲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3 11:28:45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昨日,中兴通讯宣布携手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率先完成严格遵循NB-IoT标准协议的技术验证演示。中兴通讯指出,本次成功的技术验证演示标志着NB-IoT系统正在走向成熟。

NB-IoT是电信行业当前的热点,从2015年9月启动工作立项到2016年6月冻结标准,进度之快反反映出需求的迫切。产业界的技术协力加快了NB-IoT的商用进程,中兴通讯则是主要的技术贡献者之一。根据业内预期,NB-IoT将在2017年初正式商用。

  NB-IoT成熟路径

NB-IoT即窄带物联网 (Narrow Band -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联网技术的一种,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定位于运营商级、基于授权频谱的低速率物联网市场,例如智能停车、智能抄表、智能井盖等,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研究公司Machina预测,NB-IoT未来将覆盖25%的物联网连接。

根据即将冻结的标准,NB-IoT是3GPPR13阶段LTE的一项重要增强技术,射频带宽可以低至0.18MHz。事实上,NB-IoT是NB-CIoT和NB-LTE两种标准的融合,平衡了各方利益,并适用于更广泛的部署场景。其中,华为、沃达丰、高通等公司支持NB-CIoT;爱立信、中兴、三星、英特尔、MTK等公司支持NB-LTE。NB-CIoT、NB-LTE与标准NB-IoT相比都有较大差异,终端无法平滑升级,一些非标基站甚至面临退网风险。

2015年9月,NB-IoT正式立项进行评估。在NB-IoT WI评估阶段(2015年9月-12月),中兴通讯共计输出提案24篇,通过链路仿真、系统仿真和技术分析,同其他公司一起成功推动基于LTE的NB-IoT作为WI阶段唯一候选方案;在NB-IoT WI标准化阶段(2016年1月-6月),中兴通讯多次担任议题讨论牵头人和邮件讨论组织人,共计输出提案166篇,其中几十篇提案被标准采纳,NB-IoT技术贡献位居第一阵营。

中兴通讯与中国移动在3GPP NB-IoT标准冻结待公开发布前率先完成技术验证演示,正是得益于其在NB-IoT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NB-IoT本质上是蜂窝技术的应用和延伸,很多技术与LTE/5G相一致,而中兴通讯连续多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技术研发,已经掌握大量通信基础核心专利,并位居物联网领域专利榜第一名。

商用进程加速

一般来说,一项3GPP定义的信息通信技术从标准完成到真正商用,有一到几年的时间窗。NB-IoT标准完成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商用时间可以判断也不到一年,可以说是近年来商用速度最快的信息通信技术之一。

基于标准研究的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4月中旬召开了NB-IoT工作推进会,提出共同培育NB-IoT产业链,并要求年底建设基于标准NB-IoT的规模外场。几大运营商的动作更显迫不及待,中国联通已经宣布在2017年启动NB-IoT规模商用部署,中国移动据悉也会在同期开启商用化进程。

C114联系到中兴通讯内部人士透露,中兴通讯正按工信部的要求,正在准备850M、900M和1800MHz等多种频段基站,今年10月份前后,中兴通讯将会有基于标准NB-IoT的外场业务演示,到年底有规模外场,目前正在跟各运营商进行落地接洽。

“之前中兴通讯在NB-IoT上比较低调,是因为相关协议还没冻结,本次和中国移动联合率先完成验证演示,加上之前Pre5G Massive MIMO也是领先标准推出,连获大奖,中兴无线底蕴深厚创新频现。2014年中兴通讯提出万物互联M-ICT的战略,也明确了物联网整体战略发展思路,现在公司内上下一心,之前很少出现的标准进展和研发进展同步的情况以后可能越来越多。”该人士表示。

C114注意到本次演示的一个细节,中兴通讯采用基于NFV功能的虚拟核心网,无线网络利用成熟商用的4G基站设备,终端按照真实商用环境的要求配置,实现NB-IoT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及多个关键特性。这意味着本次演示是在成熟的现网商用基站上和虚拟化核心网做的NB-IoT验证,也意味着中兴通讯可以帮助运营商快速完成商用部署。

在5G商用前的窗口期和未来5G商用后的低成本、低速率市场,NB-IOT将有大施拳脚的空间。一些芯片和模组厂家已经计划在今年支持NB-IOT,中兴通讯等网络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投入和全力支持更加不可或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中兴通讯正准备和产业链企业合作,在商用前夕携手,共同拓展NB-IoT新蓝海。

关键字:NB-IOTMachina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