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邓泰华:以5G为目标,加速4.5G持续演进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于莉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12 17:49:06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自2014年正式启动4G商用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4G网络的大发展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高度繁荣,并实现了互联网与文创产业的天然融合,同时也加速了移动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产业空间。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G将开启智能时代的大门,带来万物互联下的全行业数字化,并为运营商打开新的蓝海市场。但是,在5G商业部署到来之前的“空窗期”,如何持续提升当前4G网络的竞争力?如何培育新业务,为5G提前孵化新的商业模式?这都是全球主流运营商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接受CNII记者采访时指出:“以5G为目标,加速4.5G持续演进,产业界要积极面向5G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他认为,在5G网络到来之前,运营商可以在网络体验方面基于4G网络持续演进,提前构建5G时代的竞争力;在移动物联业务方面,推进NB-IoT为5G提前孵化新商业模式;在产业合作方面,移动通信行业基于4G演进联合跨行业合作伙伴,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共同做大产业空间。

网络体验:基于存量4G网络持续演进打造面向5G的网络

从频谱构成来看,5G时代的移动网络不仅包括了5G的新频谱,也会包括丰富的4G存量频谱。因此,5G将是多模多频构筑的综合网络,5G的网络竞争力需要将所有频段价值都发挥出来,打造整体的竞争力。

然而,5G的主要新频谱,例如C-Band和毫米波,都处在如3.5GHz乃至数十GHz的高频段,网络的全面覆盖很难一蹴而就,在用户从5G覆盖区域移动到4G覆盖区域时,用户的体验会显著降低。而较低频段的4G存量网络已经经过多年建设,往往已经具备了更为全面的覆盖水平,因此必须基于4G存量网络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作为未来5G网络的基础网,比如引入4T4R、Massive MIMO,把4G网络容量做厚,提前收益。

从网络架构的要求来看,可以利用上下行解耦提升5G高频覆盖性能。这就可以在享受高频下行大容量的同时,利用4G的低频承载5G的上行,从而大幅提升网络覆盖。因此,5G高频的性能要依赖于4G基础网的性能。

从站点要求来看,借鉴从3G到4G时代的成功经验,在4G时代进行站点现代化改造,使之全面具备5G能力,不但保护了4G时代的投资,也加快了后续网络引入5G的速度。目前,全球多家主流运营商已经开始利用4T4R和Massive MIMO等技术对现有站点进行改造,在提升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5G到来做好准备。

业务落地:NB-IoT提前孵化5G新商业模式

当前,NB-IoT技术的成熟正加速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并助力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为5G提前孵化新商业模式。

NB-IoT目前已经在全球领域得到了规模推广,尤其是在中国,以NB-IoT为代表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大放异彩。据了解,我国移动物联网已经在水务、燃气、消防、市政、家电、共享单车等四十多个垂直行业试点,并在十多个垂直行业具备端到端商用能力。

在智能水表、共享单车、智慧停车等多个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具备领先世界的实力,正在利用移动物联网的新机遇弯道超车,走出国门。

作为NB-IoT的坚定支持者,华为也已经成为业界首家可以提供NB-IoT全面解决方案的厂商。

2017年6月底,华为高度集成的业界首款NB-IoT芯片Boudica 120开始大规模发货,支持1800M高频的第二款芯片Boudica 150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小批量商用,并将于第四季度大规模商用出货。华为不自研模组和终端,将NB-IoT芯片开放给业界模组和终端厂家,将这部分市场空间开放出来,和产业伙伴合作共同做大NB-IoT产业。

在接入网络方面,华为发布首个NB-IoT商用版本,并且已经商用部署于全球6张网络上。此外,华为还提供物联网云平台,实现连接管理、设备管理、业务使能,并且可以预集成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

截至目前,华为已与30多个行业的400多家厂商合作孵化NB-IoT业务应用,预计2017年重点上量的业务接近 1000万连接。

产业合作:基于4G培育物联网生态,做大产业空间

从去年6月份标准冻结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过去,NB-IoT技术与各个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从全球来看,GSMA NB-IoT联盟已有60多家成员单位及500多家垂直行业合作伙伴。中国NB-IoT产业联盟已有成员1500多个,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今年6月,工信部主导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在鹰潭成立,聚集了国内140余家物联网龙头企业和机构。

值得欣喜的是,工信部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NB-IoT网络基础设施。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随着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的推进,NB-IoT物联网向大规模商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全球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NB-IoT商用网络。预计到2017年底,NB-IoT商用网络将会超过30个,2018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100个。届时,NB-IoT将覆盖全球50%以上的人口。未来,NB-IoT也将成为基础业务,通过运营商的网络,NB-IoT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使能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

除了NB-IoT,更多新物联网也正在成长,并揭开万物互联的新纪元。

在车联的产业方面,5GAA已有33家成员,整个生态正在逐步标准化。2016年中美欧共同选定了5.9GHz做为车车直连频段,在2017年3GPP的C-V2X车联网标准确立。在这次2017 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中国移动、华为、上汽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MOU,合作促进车联产业发展。

此外,华为还成立了专门的无线X Labs,旨在引领产业合作,探索新领域。目前实验室已经吸引了186家合作伙伴参与,孵化了45个联合创新项目。2017年,X Labs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AR/VR、无人机联网、自动驾驶、无线机器人四大最热门的前沿技术领域。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5G也不能坐等2020年的到来。在5G到来之前,4G网络的持续演进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而且它也帮助运营商最大化4G网络的投资回报,并为即将到来的5G提前构筑竞争力。

“面向5G做好准备,不仅要提升在5G标准上的影响力,还要帮助运营商将整个产业空间做大,使得5G更有生命力。”邓泰华表示,“同时,现网也要面向5G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应用创新技术,不但能够提升当前4G网络竞争力,在5G到来之前持续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而且通过4G演进将打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牵引下一波移动互联网大增长。移动物联网将带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

最后,邓泰华呼吁,通信行业和各个行业携起手来,共同抓住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通过4.5G持续演进带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产业,为下一波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为祖国的经济繁荣添砖加瓦。

关键字:NB-IOT华为智能水表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x 华为邓泰华:以5G为目标,加速4.5G持续演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邓泰华:以5G为目标,加速4.5G持续演进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于莉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12 17:49:06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自2014年正式启动4G商用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4G网络的大发展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高度繁荣,并实现了互联网与文创产业的天然融合,同时也加速了移动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产业空间。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G将开启智能时代的大门,带来万物互联下的全行业数字化,并为运营商打开新的蓝海市场。但是,在5G商业部署到来之前的“空窗期”,如何持续提升当前4G网络的竞争力?如何培育新业务,为5G提前孵化新的商业模式?这都是全球主流运营商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接受CNII记者采访时指出:“以5G为目标,加速4.5G持续演进,产业界要积极面向5G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他认为,在5G网络到来之前,运营商可以在网络体验方面基于4G网络持续演进,提前构建5G时代的竞争力;在移动物联业务方面,推进NB-IoT为5G提前孵化新商业模式;在产业合作方面,移动通信行业基于4G演进联合跨行业合作伙伴,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共同做大产业空间。

网络体验:基于存量4G网络持续演进打造面向5G的网络

从频谱构成来看,5G时代的移动网络不仅包括了5G的新频谱,也会包括丰富的4G存量频谱。因此,5G将是多模多频构筑的综合网络,5G的网络竞争力需要将所有频段价值都发挥出来,打造整体的竞争力。

然而,5G的主要新频谱,例如C-Band和毫米波,都处在如3.5GHz乃至数十GHz的高频段,网络的全面覆盖很难一蹴而就,在用户从5G覆盖区域移动到4G覆盖区域时,用户的体验会显著降低。而较低频段的4G存量网络已经经过多年建设,往往已经具备了更为全面的覆盖水平,因此必须基于4G存量网络持续提升用户体验作为未来5G网络的基础网,比如引入4T4R、Massive MIMO,把4G网络容量做厚,提前收益。

从网络架构的要求来看,可以利用上下行解耦提升5G高频覆盖性能。这就可以在享受高频下行大容量的同时,利用4G的低频承载5G的上行,从而大幅提升网络覆盖。因此,5G高频的性能要依赖于4G基础网的性能。

从站点要求来看,借鉴从3G到4G时代的成功经验,在4G时代进行站点现代化改造,使之全面具备5G能力,不但保护了4G时代的投资,也加快了后续网络引入5G的速度。目前,全球多家主流运营商已经开始利用4T4R和Massive MIMO等技术对现有站点进行改造,在提升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的同时,也为5G到来做好准备。

业务落地:NB-IoT提前孵化5G新商业模式

当前,NB-IoT技术的成熟正加速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并助力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为5G提前孵化新商业模式。

NB-IoT目前已经在全球领域得到了规模推广,尤其是在中国,以NB-IoT为代表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大放异彩。据了解,我国移动物联网已经在水务、燃气、消防、市政、家电、共享单车等四十多个垂直行业试点,并在十多个垂直行业具备端到端商用能力。

在智能水表、共享单车、智慧停车等多个领域的中国企业,已经具备领先世界的实力,正在利用移动物联网的新机遇弯道超车,走出国门。

作为NB-IoT的坚定支持者,华为也已经成为业界首家可以提供NB-IoT全面解决方案的厂商。

2017年6月底,华为高度集成的业界首款NB-IoT芯片Boudica 120开始大规模发货,支持1800M高频的第二款芯片Boudica 150也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小批量商用,并将于第四季度大规模商用出货。华为不自研模组和终端,将NB-IoT芯片开放给业界模组和终端厂家,将这部分市场空间开放出来,和产业伙伴合作共同做大NB-IoT产业。

在接入网络方面,华为发布首个NB-IoT商用版本,并且已经商用部署于全球6张网络上。此外,华为还提供物联网云平台,实现连接管理、设备管理、业务使能,并且可以预集成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

截至目前,华为已与30多个行业的400多家厂商合作孵化NB-IoT业务应用,预计2017年重点上量的业务接近 1000万连接。

产业合作:基于4G培育物联网生态,做大产业空间

从去年6月份标准冻结到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过去,NB-IoT技术与各个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从全球来看,GSMA NB-IoT联盟已有60多家成员单位及500多家垂直行业合作伙伴。中国NB-IoT产业联盟已有成员1500多个,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今年6月,工信部主导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产业联盟在鹰潭成立,聚集了国内140余家物联网龙头企业和机构。

值得欣喜的是,工信部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NB-IoT网络基础设施。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随着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的推进,NB-IoT物联网向大规模商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目前,全球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NB-IoT商用网络。预计到2017年底,NB-IoT商用网络将会超过30个,2018年,这一数字将会超过100个。届时,NB-IoT将覆盖全球50%以上的人口。未来,NB-IoT也将成为基础业务,通过运营商的网络,NB-IoT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使能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

除了NB-IoT,更多新物联网也正在成长,并揭开万物互联的新纪元。

在车联的产业方面,5GAA已有33家成员,整个生态正在逐步标准化。2016年中美欧共同选定了5.9GHz做为车车直连频段,在2017年3GPP的C-V2X车联网标准确立。在这次2017 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期间,中国移动、华为、上汽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MOU,合作促进车联产业发展。

此外,华为还成立了专门的无线X Labs,旨在引领产业合作,探索新领域。目前实验室已经吸引了186家合作伙伴参与,孵化了45个联合创新项目。2017年,X Labs的研究方向涵盖了无线AR/VR、无人机联网、自动驾驶、无线机器人四大最热门的前沿技术领域。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5G也不能坐等2020年的到来。在5G到来之前,4G网络的持续演进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而且它也帮助运营商最大化4G网络的投资回报,并为即将到来的5G提前构筑竞争力。

“面向5G做好准备,不仅要提升在5G标准上的影响力,还要帮助运营商将整个产业空间做大,使得5G更有生命力。”邓泰华表示,“同时,现网也要面向5G提前做好准备,通过应用创新技术,不但能够提升当前4G网络竞争力,在5G到来之前持续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而且通过4G演进将打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牵引下一波移动互联网大增长。移动物联网将带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增长。”

最后,邓泰华呼吁,通信行业和各个行业携起手来,共同抓住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通过4.5G持续演进带动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产业,为下一波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为祖国的经济繁荣添砖加瓦。

关键字:NB-IOT华为智能水表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