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中心技术专区 → 正文

城域网“数据中心化”时代来临 变革即将开始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05 10:25:30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其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而OTT、云计算、大数据、宽带提速、城市互联等相关的技术和业务也随即产生,可以看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一代虚拟数字化的网络社会已初现雏形。

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作为网络社会的核心基础,更是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和责任,“智能管道”成为运营商应对产业趋势和实现自身价值再创新的有效途径。

宽带提速下的隐忧

那么,运营商转型效果究竟如何?恐怕现实情况远不及理想来得那么“丰满”。

国家战略下的“宽带提速”让很多省级运营商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去年大众媒体曝出的“假宽带”事件更是让运营商的公信力蒙上阴影,与此同时,原本处于宽带市场补充地位的二三级运营商也正跃跃欲试,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拉动更多的用户入网。

今年初,鹏博士面向全国36地市发布100M宽带产品,并通过一连串优惠政策吸引国内TOP500内容商进驻其IDC。100M接入不仅开启了宽带家庭用户1080P时代,而且直接挑战了运营商的带宽上限——据悉,国内三家运营商普遍处于20M的平均带宽,北京联通方面正处在100M接入的测试阶段。

网络优化提升日程

面对如此紧迫的市场竞争形势,提升宽带体验、优化网络架构已经被运营商提上重要日程。

北方某省联通网管中心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承载业务过多、网络结构复杂,运营商很难像那些业务类型较为单一的二三级宽带服务提供商那样,承诺‘绝对’的接入带宽,而在互联网用户访问过程中,内容需要从数据中心节点穿过骨干、传输、城域、接入等层层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网络拥塞或迟缓都将影响最终的访问效果。”

因此,目前三家运营商除了急于在骨干层增加带宽外,也将精力放在如何简化各省城域网络的复杂架构上来。

城域网是改造重心

经历了多年的通信网络建设,城域网在业务种类和承载内容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冗繁而分散,比如一些城域网中的节点布局不够合理且缺乏长远规划;而一些下层节点因为过于分散,导致后期扩容和节能降耗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城域网受限于地区实际环境,各省情况都不尽相同,这也导致集团层面无法给出明确而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然而,经过长期实践,各地运营商的网络部门还是归结出了城域网的建设思路,一些面向应用和体验的技术趋势开始得到共识。

将网络节点归并重整,再将内容逐渐下沉到城域网边缘的“大POP”就是典型的技术趋势之一。

目前,三家运营商的IDC集中化思路已经明朗,虽然解决了“信息孤岛”和能耗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高收敛比下的网络层级过多的风险,而“大POP”正好可以规避这一风险。

据悉,该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内容“靠近”用户,缩短宽带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取内容的“路程”,从而规避因网络环节过多而造成的用户体验下降。

有统计显示,互联网内容的访问特点属于典型的“趋热避冷”,在每天的海量访问中,很大占比都是各网站推送的热点内容和最新信息,如果将这些热点内容下沉到城域网的边缘,那么用户在获取内容时就能够直接就近访问,由此带来的畅快体验自然是不言而喻。

内容下沉,体验提升

况且在当下“智能管道”转型的关键时期,与那些动辄投资上亿元的宽带提速规划相比,这种小规模的“大POP”方案无论在性价比还是实际收效方面都更为讨巧。

更关键的是,“大POP”的核心在于用户体验,是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的,将网络面向应用的技术方向,也是运营商未来应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重要途径。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大POP”更为形象地看作是城域网的“数据中心化”,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遵循自上而下,逐层下沉的规律,更是要基于一个分布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简化网络架构中。

也就是说,在实现“大POP”之前,运营商首先需要改造和优化旧有的城域网架构——归并整合过去分散的网络节点,通过扩容和虚拟化等技术赋予网络更多的能力;在业务量大的POP点提供足够的机房能源,将原本的通信机房改造为小型的数据中心机房;构建完善的CDN网络,通过资源池、均衡负载等缓解大流量,由此保障用户体验。

据悉,目前南方一些运营商省级公司已经开始对这类技术方案进行小规模试点,并获得不错收效。而在运营商的集团层面,也将“大POP”视为有效缓解城域网大业务量的针对性技术方案。

关键字:城域网数据中心POP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x 城域网“数据中心化”时代来临 变革即将开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中心技术专区 → 正文

城域网“数据中心化”时代来临 变革即将开始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9-05 10:25:30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其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而OTT、云计算、大数据、宽带提速、城市互联等相关的技术和业务也随即产生,可以看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新一代虚拟数字化的网络社会已初现雏形。

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作为网络社会的核心基础,更是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和责任,“智能管道”成为运营商应对产业趋势和实现自身价值再创新的有效途径。

宽带提速下的隐忧

那么,运营商转型效果究竟如何?恐怕现实情况远不及理想来得那么“丰满”。

国家战略下的“宽带提速”让很多省级运营商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去年大众媒体曝出的“假宽带”事件更是让运营商的公信力蒙上阴影,与此同时,原本处于宽带市场补充地位的二三级运营商也正跃跃欲试,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拉动更多的用户入网。

今年初,鹏博士面向全国36地市发布100M宽带产品,并通过一连串优惠政策吸引国内TOP500内容商进驻其IDC。100M接入不仅开启了宽带家庭用户1080P时代,而且直接挑战了运营商的带宽上限——据悉,国内三家运营商普遍处于20M的平均带宽,北京联通方面正处在100M接入的测试阶段。

网络优化提升日程

面对如此紧迫的市场竞争形势,提升宽带体验、优化网络架构已经被运营商提上重要日程。

北方某省联通网管中心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承载业务过多、网络结构复杂,运营商很难像那些业务类型较为单一的二三级宽带服务提供商那样,承诺‘绝对’的接入带宽,而在互联网用户访问过程中,内容需要从数据中心节点穿过骨干、传输、城域、接入等层层网络,任何一个环节的网络拥塞或迟缓都将影响最终的访问效果。”

因此,目前三家运营商除了急于在骨干层增加带宽外,也将精力放在如何简化各省城域网络的复杂架构上来。

城域网是改造重心

经历了多年的通信网络建设,城域网在业务种类和承载内容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冗繁而分散,比如一些城域网中的节点布局不够合理且缺乏长远规划;而一些下层节点因为过于分散,导致后期扩容和节能降耗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城域网受限于地区实际环境,各省情况都不尽相同,这也导致集团层面无法给出明确而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然而,经过长期实践,各地运营商的网络部门还是归结出了城域网的建设思路,一些面向应用和体验的技术趋势开始得到共识。

将网络节点归并重整,再将内容逐渐下沉到城域网边缘的“大POP”就是典型的技术趋势之一。

目前,三家运营商的IDC集中化思路已经明朗,虽然解决了“信息孤岛”和能耗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高收敛比下的网络层级过多的风险,而“大POP”正好可以规避这一风险。

据悉,该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内容“靠近”用户,缩短宽带用户在互联网上获取内容的“路程”,从而规避因网络环节过多而造成的用户体验下降。

有统计显示,互联网内容的访问特点属于典型的“趋热避冷”,在每天的海量访问中,很大占比都是各网站推送的热点内容和最新信息,如果将这些热点内容下沉到城域网的边缘,那么用户在获取内容时就能够直接就近访问,由此带来的畅快体验自然是不言而喻。

内容下沉,体验提升

况且在当下“智能管道”转型的关键时期,与那些动辄投资上亿元的宽带提速规划相比,这种小规模的“大POP”方案无论在性价比还是实际收效方面都更为讨巧。

更关键的是,“大POP”的核心在于用户体验,是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的,将网络面向应用的技术方向,也是运营商未来应对互联网海量数据的重要途径。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大POP”更为形象地看作是城域网的“数据中心化”,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遵循自上而下,逐层下沉的规律,更是要基于一个分布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简化网络架构中。

也就是说,在实现“大POP”之前,运营商首先需要改造和优化旧有的城域网架构——归并整合过去分散的网络节点,通过扩容和虚拟化等技术赋予网络更多的能力;在业务量大的POP点提供足够的机房能源,将原本的通信机房改造为小型的数据中心机房;构建完善的CDN网络,通过资源池、均衡负载等缓解大流量,由此保障用户体验。

据悉,目前南方一些运营商省级公司已经开始对这类技术方案进行小规模试点,并获得不错收效。而在运营商的集团层面,也将“大POP”视为有效缓解城域网大业务量的针对性技术方案。

关键字:城域网数据中心POP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