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移动应用行业应用 → 正文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将迎爆发性增长

责任编辑:editor009 作者:徐意唯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31 07:31:54 本文摘自:同花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搭上了这条顺风船,移动医疗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医疗产业规模已达到69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会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得益于2010年以来政策层面的放开,近几年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也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爆发式增长。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一方面,我国已于201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4%。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供需的矛盾为B2C和O2O模式的移动医疗创造了发展空间。

2015年,预计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大额投资、并购,整合了一部分知名的在线医疗平台,借助本身的渠道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全方位的战略布局。

2014年5月,支付宝钱包正式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截至2015年1月6日,支付宝未来医院已覆盖37家医院,累计为超过30万个患者提供服务。

2015年2月15日,百度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医护网。

2015年4月3日,据健康元(600380)发布公告分析,腾讯CEO马化腾和百仕达董事长欧亚平或将出资12.21亿港元间接持有健康元4.81%的股份。

上述巨头纷纷押宝移动医疗产业,加剧了行业的激烈竞争。

不过,国内资本虽然汹涌,但从研发基础、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中美的移动医疗发展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中国大多数移动医疗企业的产品是面向患者的;而在美国,移动医疗产业侧重医生和医院的需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患者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所以移动医疗企业试图用搭建平台的方式解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

而在美国,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高昂、效率低下。由于全科医生的普及,大部分患者都有固定的医生。因而对于挂号预约以及就诊平台的需求不太强烈,但对于美国的医生和医院来说,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升医疗质量,则是需要移动医疗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向。

市场定位的不同也直接表现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据中科院撰写的《国内外移动医疗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称,我国的移动医疗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O2O思维,以搭建平台为主,解决患者信息不对称和就医难问题。

在美国,则更多地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通过向医护人员提供药品查询软件以及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盈利。总的看来,我国移动医疗企业的相关布局更多地还属于战略卡位,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而美国已经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技术,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和控制成本。

同时,中美的移动医疗产业差异还源自中美传统医疗产业的不同。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杏树林CEO张遇升此前撰文认为,在国外,医疗健康产业通常都会有着很长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伴随着整合和互动。但是在中国,由于大部分的医疗体系是归政府所有,比较分散,整合的难度也很大。而美国,由于私有化程度高,已经基本实现了端到端的整合,从医生转诊、在线诊断报告查看,到开具处方的整合。

不过,随着政策的放开,国内企业也在进行着探索。比如阿里云医院平台就在积极地与公立医院合作,推动医疗服务全流程线上管理的普及。其发展规划为:与诊所签约,执业医生入驻;打通零售药渠道,引入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引入医疗机构,探索医保、商保报销领域。

眼下看,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移动医疗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医疗产业本身由于研发成本高、金额大,还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政策的支持。

关键字:行业中国移动

本文摘自:同花顺

x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将迎爆发性增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企业移动应用行业应用 → 正文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将迎爆发性增长

责任编辑:editor009 作者:徐意唯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31 07:31:54 本文摘自:同花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搭上了这条顺风船,移动医疗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医疗产业规模已达到69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会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得益于2010年以来政策层面的放开,近几年中国的移动医疗产业,也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爆发式增长。

从市场的需求来看,一方面,我国已于201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4%。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供需的矛盾为B2C和O2O模式的移动医疗创造了发展空间。

2015年,预计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48.9%。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百度、阿里、腾讯为首的国内互联网巨头通过大额投资、并购,整合了一部分知名的在线医疗平台,借助本身的渠道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全方位的战略布局。

2014年5月,支付宝钱包正式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截至2015年1月6日,支付宝未来医院已覆盖37家医院,累计为超过30万个患者提供服务。

2015年2月15日,百度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医护网。

2015年4月3日,据健康元(600380)发布公告分析,腾讯CEO马化腾和百仕达董事长欧亚平或将出资12.21亿港元间接持有健康元4.81%的股份。

上述巨头纷纷押宝移动医疗产业,加剧了行业的激烈竞争。

不过,国内资本虽然汹涌,但从研发基础、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中美的移动医疗发展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中国大多数移动医疗企业的产品是面向患者的;而在美国,移动医疗产业侧重医生和医院的需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患者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所以移动医疗企业试图用搭建平台的方式解决这种信息的不对称。

而在美国,医疗资源相对丰富,最主要的问题是费用高昂、效率低下。由于全科医生的普及,大部分患者都有固定的医生。因而对于挂号预约以及就诊平台的需求不太强烈,但对于美国的医生和医院来说,如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升医疗质量,则是需要移动医疗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向。

市场定位的不同也直接表现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据中科院撰写的《国内外移动医疗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称,我国的移动医疗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O2O思维,以搭建平台为主,解决患者信息不对称和就医难问题。

在美国,则更多地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通过向医护人员提供药品查询软件以及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盈利。总的看来,我国移动医疗企业的相关布局更多地还属于战略卡位,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而美国已经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技术,从而提升医疗质量和控制成本。

同时,中美的移动医疗产业差异还源自中美传统医疗产业的不同。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杏树林CEO张遇升此前撰文认为,在国外,医疗健康产业通常都会有着很长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伴随着整合和互动。但是在中国,由于大部分的医疗体系是归政府所有,比较分散,整合的难度也很大。而美国,由于私有化程度高,已经基本实现了端到端的整合,从医生转诊、在线诊断报告查看,到开具处方的整合。

不过,随着政策的放开,国内企业也在进行着探索。比如阿里云医院平台就在积极地与公立医院合作,推动医疗服务全流程线上管理的普及。其发展规划为:与诊所签约,执业医生入驻;打通零售药渠道,引入第三方检查/检验中心,引入医疗机构,探索医保、商保报销领域。

眼下看,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移动医疗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医疗产业本身由于研发成本高、金额大,还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政策的支持。

关键字:行业中国移动

本文摘自:同花顺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