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民用市场的召唤 IP高清监控应"亲"民

责任编辑:王文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18 10:56:17 本文摘自:慧聪安防网

近日高清监控的话题再度被业内津津乐道,现如今高清应用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IP高清和HD-SDI高清。HD-SDI和IP高清有各自的应用领域和侧重点,它们是互补而不是取代关系。由于HD-SDI摄像机存在价格较高,如果图像未经压缩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巨大和不宜远距离传输等问题,市场认知度仍较为有限,销售额目前还很小。高清监控设备通常是基于视频压缩处理并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高清视频的传输与存储成本,因此IP高清在高清监控领域占有绝大多数份额。

IP高清监控优势

IP高清监控最主要的技术应用特点就在于其高像素带来的高清晰图像,而且通过网络传输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区域联网和远程控制,这对于安防监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更大如上文提到,IP高清摄像机的一大优势就是,覆盖面更广,相同监视区域可以替代原有的多个固定点摄像机或全方位摄像机。这对于密集型场所,如机场安检通道、车站、地铁、商场出入口、停车场、工厂、银行柜员等,原来一般需要设计多个密集的低分辨率摄像机,来保护死角,而现在,部署IP高清摄像机是个不错选择。

2)图像质量更好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IP高清摄像机采用先进的感光器使图像细节更加清晰,尤其对于移动物体来说,逐行扫描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有效解决了隔行扫描带来的梳状模糊现象。可靠的图像质量+细节=可靠快速的调查和分析,让视频存储海量的硬盘数据中全部是有价值的图像资料,这对于车牌、人脸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图像质量差,缺少细节信息,无疑会给日后的调查分析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3)多区域联网更方便与IP高清监控相配套的后端产品高清嵌入式NVR产品也变得愈加丰富,其在网络摄像机尤其是IP高清摄像机的普及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视频流进行录像、存储,并提供实时显示和代理转发等功能,一般多采用嵌入式架构,硬解码支持多路网络标清或者高清摄像机接入。IP高清网络摄像机可通过IP网络使其互联互通性带来极大的提高,实现了多个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以整合整个社会资源,联动各个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兼容,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对于各类事件的处理可以有效、快速的响应,即插即用的使用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扩展功能。

IP高清监控从2010年开始处于市场推广期,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平安城市等大型项目对网络高清产品的应用,网络高清近两年来市场增长率达30%以上。这也说明了网络高清整体效果和解决方案已经被用户所接受。而且随着高清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网络高清产品的低照度、带宽问题已得到很好的改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高清正逐步走上正轨,模拟转向高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转变的过程却是缓慢的,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毅先生在接收慧聪安防网独家专访时认为:IP高清监控的优势在于高清晰度、使用方便、不受干扰等方面,但不应忽视的是相对标清监控来说价格还较高,产品还未充分普及,固有市场接受度还需继续提高。

民用市场的召唤

随着安防意识逐渐提高,安防开始进入民用化时代,可以说安防产品不再只针对专业市场,这需要更多的安防产品更加贴切百姓生活,方便百姓使用,对于老百姓来说价格成了决策购买的主要因素。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民用监控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于家中老人、儿童、或者是家庭安全防盗的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更多的在于可以保证用户在外出时,依然可以及时的掌握家中的状况。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家用监控设备的第一需求则定位于"看得见"。据我们了解,目前标清700线CCD监控最低价格在200元-300元,600线CMOS监控在200元左右,目前IP高清监控市场价格多在400元以上,或许大多数用户会选择标清。

刘毅表示对于IP高清监控来说这将是个极具潜力的市场,随着用户安防意识的提高,标清或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清晰、低价格的监控产品或将引爆民用安防市场同时带动IP高清监控大发展。同时他还认为IP高清监控不仅仅是视频的高清采集,即安装了IP高清摄像机,而是贯穿视频采集、编码、传输、存储、控制、解码输出,到中心管理软件的全过程各个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清监控不是靠某个产品或某几个产品来实现的,它一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IP高清监控技术虽已成熟,因价格因素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窘境,在民用安防市场的召唤下,或许需要厂家酌情研发定价,给安防市场的用户提供一款性价比较高的IP高清监控,掀起IP高清监控民用化应用的浪潮。

关键字:高清视频广州亚运会安防网NVR

本文摘自:慧聪安防网

x 民用市场的召唤 IP高清监控应"亲"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民用市场的召唤 IP高清监控应"亲"民

责任编辑:王文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18 10:56:17 本文摘自:慧聪安防网

近日高清监控的话题再度被业内津津乐道,现如今高清应用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IP高清和HD-SDI高清。HD-SDI和IP高清有各自的应用领域和侧重点,它们是互补而不是取代关系。由于HD-SDI摄像机存在价格较高,如果图像未经压缩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巨大和不宜远距离传输等问题,市场认知度仍较为有限,销售额目前还很小。高清监控设备通常是基于视频压缩处理并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高清视频的传输与存储成本,因此IP高清在高清监控领域占有绝大多数份额。

IP高清监控优势

IP高清监控最主要的技术应用特点就在于其高像素带来的高清晰图像,而且通过网络传输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区域联网和远程控制,这对于安防监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更大如上文提到,IP高清摄像机的一大优势就是,覆盖面更广,相同监视区域可以替代原有的多个固定点摄像机或全方位摄像机。这对于密集型场所,如机场安检通道、车站、地铁、商场出入口、停车场、工厂、银行柜员等,原来一般需要设计多个密集的低分辨率摄像机,来保护死角,而现在,部署IP高清摄像机是个不错选择。

2)图像质量更好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IP高清摄像机采用先进的感光器使图像细节更加清晰,尤其对于移动物体来说,逐行扫描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有效解决了隔行扫描带来的梳状模糊现象。可靠的图像质量+细节=可靠快速的调查和分析,让视频存储海量的硬盘数据中全部是有价值的图像资料,这对于车牌、人脸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图像质量差,缺少细节信息,无疑会给日后的调查分析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3)多区域联网更方便与IP高清监控相配套的后端产品高清嵌入式NVR产品也变得愈加丰富,其在网络摄像机尤其是IP高清摄像机的普及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视频流进行录像、存储,并提供实时显示和代理转发等功能,一般多采用嵌入式架构,硬解码支持多路网络标清或者高清摄像机接入。IP高清网络摄像机可通过IP网络使其互联互通性带来极大的提高,实现了多个平台的互联互通,可以整合整个社会资源,联动各个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兼容,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共享,对于各类事件的处理可以有效、快速的响应,即插即用的使用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扩展功能。

IP高清监控从2010年开始处于市场推广期,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平安城市等大型项目对网络高清产品的应用,网络高清近两年来市场增长率达30%以上。这也说明了网络高清整体效果和解决方案已经被用户所接受。而且随着高清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网络高清产品的低照度、带宽问题已得到很好的改善,成本也呈下降趋势,可以说,高清正逐步走上正轨,模拟转向高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转变的过程却是缓慢的,北京汉邦高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毅先生在接收慧聪安防网独家专访时认为:IP高清监控的优势在于高清晰度、使用方便、不受干扰等方面,但不应忽视的是相对标清监控来说价格还较高,产品还未充分普及,固有市场接受度还需继续提高。

民用市场的召唤

随着安防意识逐渐提高,安防开始进入民用化时代,可以说安防产品不再只针对专业市场,这需要更多的安防产品更加贴切百姓生活,方便百姓使用,对于老百姓来说价格成了决策购买的主要因素。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民用监控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于家中老人、儿童、或者是家庭安全防盗的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更多的在于可以保证用户在外出时,依然可以及时的掌握家中的状况。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家用监控设备的第一需求则定位于"看得见"。据我们了解,目前标清700线CCD监控最低价格在200元-300元,600线CMOS监控在200元左右,目前IP高清监控市场价格多在400元以上,或许大多数用户会选择标清。

刘毅表示对于IP高清监控来说这将是个极具潜力的市场,随着用户安防意识的提高,标清或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清晰、低价格的监控产品或将引爆民用安防市场同时带动IP高清监控大发展。同时他还认为IP高清监控不仅仅是视频的高清采集,即安装了IP高清摄像机,而是贯穿视频采集、编码、传输、存储、控制、解码输出,到中心管理软件的全过程各个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清监控不是靠某个产品或某几个产品来实现的,它一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

IP高清监控技术虽已成熟,因价格因素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窘境,在民用安防市场的召唤下,或许需要厂家酌情研发定价,给安防市场的用户提供一款性价比较高的IP高清监控,掀起IP高清监控民用化应用的浪潮。

关键字:高清视频广州亚运会安防网NVR

本文摘自:慧聪安防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