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高清视频监控市场成长 价格因素成催化剂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1-10 17:43:0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1月10日讯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不难看出,2013年高清监控摄像头在价格上有了多重变化。科技研发力量推动者消费者需求,考验着厂商们实力。

回看摄像头技术层面,透光率大小直接影响镜头像素高低,是高清画质不可缺的重要条件。透光率指镜头镜片的透光能力,主要决定因素是镀膜技术。透光率越高,透光量越大,照度就越低,尤其在夜间监控条件下,照度高低是夜间镜头品质决定因素之一。而渠道上,代理商、工程商可能存在着与厂家营销、销售人员同样的问题,无法消除用户对高清产品的疑虑;同时,其客户群可能不包括政府、银行等率先应用高清产品的领域,那么他们就不会向厂家采购高清产品。如果厂家要求他们在区域市场推广高清产品,他们的态度可能十分消极,甚至表示反对。而将渠道不订购并拒绝推广高清产品的信息汇总后,厂家极有可能强化高清产品销量不大的认知。另一方面,用户也可能存在路径依赖,即认为某品牌属于模拟机品牌、乃至该厂家只会做模拟机的品牌联想。

然而,降价并非现在才开始。2000年前后,国内安防设备厂商崛起,通过价格战“干掉”不少中国台湾和韩国存储厂商,此后大厂商通过价格战不断洗牌,市场集中化提升至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双寡头格局。2011年5月,两家巨头相继推出低价位的摄像机,海康的4路DVR价格由原来700多元降至不到300元,大华的同类DVR的价格也下降40%,一时间正品降到“山寨价”。但今年的价格战与往年不一样,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重在‘快’,不断用新产品替代老产品,杀价在每年的4-6月都会出现。但今年不是简单的老产品去库存,而是对手面临着一些竞争压力。价格战往往迎来的是企业降低成本迎合市场低价需求,但质量要过关。

首先,厂家领导者必须明确推进高清产品的决心,无论员工、渠道、用户态度如何,仍应强力推动产品研发和改进,并加大营销推广力度,以做好市场培育,逐步消除后者对高清产品的疑虑。这样,当高清市场成熟时,兼具产品和品牌优势的该厂家将占得先机。

至于“半路出家”的高清摄像机厂家,原先可能以DVR、采集卡等为主导,虽然不受模拟摄像机厂家“只会做模拟”的“前科”束缚,但为了迅速建立一支高清产品的研发、生产、品质和营销、销售团队,可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国内高清摄像机厂家主要从事整机制造,芯片等核心技术均可采用“拿来主义”;加之作为新兴品类,高清领域尚不存在难以突破的强势品牌,其门槛也相应降低,只要敢于投入,并不难使用户接受。

问题在于,安防行业的子品类众多,诸如DVR、摄像机、采集卡、线缆、监视器/拼接屏、报警器、对讲机、光端机等,在应用过程中互相依赖,却又很少有企业能同时拥有这些优势产品。因此,代理商普遍实行多品类经营,各品类则分属不同品牌,工程商也习惯于从多个厂家或多个代理商处拿货。

假定有某个DVR厂家推出高清摄像机产品,但其代理商已代理其他摄像机品牌,该摄像机品牌不仅有模拟产品,也可能推出高清产品。那么,该代理商并不一定选择该“半路出家”的高清摄像机品牌,或对两个高清摄像机品牌进行分别定位。若被定位为中低端品牌,则可能不利于该“半路出家”高清摄像机品牌的发展。即便被定位为高端品牌或单一的高清品牌,代理商索要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也可能是该厂家无法接受的。这样,该品牌便将面临从新建立高清摄像机渠道的问题,而在安防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下,建立一个优质的渠道体系并不容易。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高清监控摄像头技巧要明了,镜头选择至关重要。

在选择百万像素镜头时要注意镜头像面尺寸与SENSOR相面尺寸的匹配性,闭路监控监控摄像机有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传感器,屏幕高宽比通常是4:3(水平宽度:垂直高度)或16:9。传感器的尺寸规格对视场角有影响,使用相同的镜头在较小的传感器上的视场角更窄,并且根据实际应用选择不同功能的百万像素镜头,如低照度大同光镜头、超广角镜头、非IR镜头、IR镜头、透雾镜头、自聚焦镜头、FA镜头以及鱼眼镜头等。

不同领域应用对百万像素镜头有不同的要求,如智能交通系统,要求匹配大相面尺寸、高解析度、高对比度、低畸变率镜头、聚焦和光圈调节锁定螺丝,紧凑型结构设计。而传统的CCTVLens已不能满足高像素的需求,因此,FAlens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及监控系统。如需要抓拍车牌,则选择景深较长,带IR功能镜头。

D1Net评论:

把握行业的趋势,集成尖端科技的同时结合成熟项目应用推出了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高清视频监控产品是厂家们技术发展方向,也是市场推广重点。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高清摄像机产品对高清视频监控市场的状况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字:价格视频监控市场高清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高清视频监控市场成长 价格因素成催化剂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行业动态 → 正文

高清视频监控市场成长 价格因素成催化剂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1-10 17:43:0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1月10日讯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不难看出,2013年高清监控摄像头在价格上有了多重变化。科技研发力量推动者消费者需求,考验着厂商们实力。

回看摄像头技术层面,透光率大小直接影响镜头像素高低,是高清画质不可缺的重要条件。透光率指镜头镜片的透光能力,主要决定因素是镀膜技术。透光率越高,透光量越大,照度就越低,尤其在夜间监控条件下,照度高低是夜间镜头品质决定因素之一。而渠道上,代理商、工程商可能存在着与厂家营销、销售人员同样的问题,无法消除用户对高清产品的疑虑;同时,其客户群可能不包括政府、银行等率先应用高清产品的领域,那么他们就不会向厂家采购高清产品。如果厂家要求他们在区域市场推广高清产品,他们的态度可能十分消极,甚至表示反对。而将渠道不订购并拒绝推广高清产品的信息汇总后,厂家极有可能强化高清产品销量不大的认知。另一方面,用户也可能存在路径依赖,即认为某品牌属于模拟机品牌、乃至该厂家只会做模拟机的品牌联想。

然而,降价并非现在才开始。2000年前后,国内安防设备厂商崛起,通过价格战“干掉”不少中国台湾和韩国存储厂商,此后大厂商通过价格战不断洗牌,市场集中化提升至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双寡头格局。2011年5月,两家巨头相继推出低价位的摄像机,海康的4路DVR价格由原来700多元降至不到300元,大华的同类DVR的价格也下降40%,一时间正品降到“山寨价”。但今年的价格战与往年不一样,安防视频监控产品重在‘快’,不断用新产品替代老产品,杀价在每年的4-6月都会出现。但今年不是简单的老产品去库存,而是对手面临着一些竞争压力。价格战往往迎来的是企业降低成本迎合市场低价需求,但质量要过关。

首先,厂家领导者必须明确推进高清产品的决心,无论员工、渠道、用户态度如何,仍应强力推动产品研发和改进,并加大营销推广力度,以做好市场培育,逐步消除后者对高清产品的疑虑。这样,当高清市场成熟时,兼具产品和品牌优势的该厂家将占得先机。

至于“半路出家”的高清摄像机厂家,原先可能以DVR、采集卡等为主导,虽然不受模拟摄像机厂家“只会做模拟”的“前科”束缚,但为了迅速建立一支高清产品的研发、生产、品质和营销、销售团队,可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国内高清摄像机厂家主要从事整机制造,芯片等核心技术均可采用“拿来主义”;加之作为新兴品类,高清领域尚不存在难以突破的强势品牌,其门槛也相应降低,只要敢于投入,并不难使用户接受。

问题在于,安防行业的子品类众多,诸如DVR、摄像机、采集卡、线缆、监视器/拼接屏、报警器、对讲机、光端机等,在应用过程中互相依赖,却又很少有企业能同时拥有这些优势产品。因此,代理商普遍实行多品类经营,各品类则分属不同品牌,工程商也习惯于从多个厂家或多个代理商处拿货。

假定有某个DVR厂家推出高清摄像机产品,但其代理商已代理其他摄像机品牌,该摄像机品牌不仅有模拟产品,也可能推出高清产品。那么,该代理商并不一定选择该“半路出家”的高清摄像机品牌,或对两个高清摄像机品牌进行分别定位。若被定位为中低端品牌,则可能不利于该“半路出家”高清摄像机品牌的发展。即便被定位为高端品牌或单一的高清品牌,代理商索要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也可能是该厂家无法接受的。这样,该品牌便将面临从新建立高清摄像机渠道的问题,而在安防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下,建立一个优质的渠道体系并不容易。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高清监控摄像头技巧要明了,镜头选择至关重要。

在选择百万像素镜头时要注意镜头像面尺寸与SENSOR相面尺寸的匹配性,闭路监控监控摄像机有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传感器,屏幕高宽比通常是4:3(水平宽度:垂直高度)或16:9。传感器的尺寸规格对视场角有影响,使用相同的镜头在较小的传感器上的视场角更窄,并且根据实际应用选择不同功能的百万像素镜头,如低照度大同光镜头、超广角镜头、非IR镜头、IR镜头、透雾镜头、自聚焦镜头、FA镜头以及鱼眼镜头等。

不同领域应用对百万像素镜头有不同的要求,如智能交通系统,要求匹配大相面尺寸、高解析度、高对比度、低畸变率镜头、聚焦和光圈调节锁定螺丝,紧凑型结构设计。而传统的CCTVLens已不能满足高像素的需求,因此,FAlens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及监控系统。如需要抓拍车牌,则选择景深较长,带IR功能镜头。

D1Net评论:

把握行业的趋势,集成尖端科技的同时结合成熟项目应用推出了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高清视频监控产品是厂家们技术发展方向,也是市场推广重点。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高清摄像机产品对高清视频监控市场的状况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字:价格视频监控市场高清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