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专访捷思锐科技总裁米义安先生

责任编辑:Helice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08:59:1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米义安先生(Iain Milnes),捷思锐科技总裁,早年任职于英国惠普公司,从事电子工程设计工作.1985年后移居美国加州硅谷,从1985年起开始创建自己的公司,1994年成立了著名的Zarak系统公司(Zarak Systems Corporation),并于2000年成功地将Zarak以4亿2千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之后,米义安先生开始专注投入IPPBX这一新兴行业。并于2001年创建了日后成为蜚声IPPBX行业的苏迪思科技公司 (Zultys Technologies)。2007年,米义安创建捷思锐科技(Zed-3),专注于亚洲IP通讯市场。

    米义安以其多年经营管理跨国企业的经验,在其创建的每一家公司都留下了成功和辉煌的印记。领先的技术,规范的管理,全球化的市场推广,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都在Iain的领导下为公司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近成立的捷思锐科技是一间全球化的IP科技公司,公司总部仍然设在美国硅谷,并在北京,新加坡,印度设有分支机构,负责亚洲市场的销售及技术支持。公司最近在亚洲地区推出了全线VoIP产品,并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赞赏。

    MicroVoIP(MV)最近在北京对米义安先生(IM)进行了独家专访,对这位被称为VoIP届的Living legend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MV: 作为Zarak,苏迪思的创建者,过去的经验对捷思锐科技有何帮助?
IM: 苏迪思科技的产品毫无以为是业界的领先者,但其较高的价格使得其在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地区存在一定的销售难度,在捷思锐时代,我们保留了原有产品在亚洲地区需要的绝大多数功能,与此同时,我们重新定义了亚洲地区的产品价格,使其在本地区更加合理化。
 我在亚洲地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多个国家有广泛的渠道关系,这也使得捷思锐可以迅速地在相关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并立刻开始和代理商及分销商的工作。

MV: 苏迪思和捷思锐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有何不同?
IM: 捷思锐的技术应用更合理化地针对市场。昂贵并卓越的技术并不是用来制造繁杂多余的功能的,品质的提升是由产品的优化带来的。
 在亚洲地区,渠道关系尤为重要,渠道合作伙伴为市场的推广做了许多工作,我们都理解,在这里,是要先有关系,再销售产品的。

 MV: 您对中国市场有何看法?
 IM: 在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一直都致力于服务中国市场。在这期间,我感觉中国市场对IP技术的产品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接受度。
 从公司战略布局上考虑,我们在北京建立了很大的研发中心,这使得我们可以把产品的本地化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等级,首先服务中国市场,然后才是其他地区。这也符合我们 在中国的长期战略发展要求。

MV: 能谈一谈捷思锐的核心优势吗?
IM: 就像前面说到的,简而言之,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品质保证,本地服务与支持,本地的研发团队。

MV: 据我们所知,捷思锐此前并购了一家其他的IP产品公司,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详情,并购后对捷思锐的整体实力有何提升?
 IM: 捷思锐的全球市场路线图是:亚洲,中东,然后是拉美地区,最后是全球市场。我对另一家总部在美国的IP产品公司很感兴趣,他们有精良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对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渴求,而我的团队可以弥补他们的欠缺,这样,新的捷思锐显然可以在合并后在诸多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

MV: 针对亚洲市场,你的策略是面向低端市场吗?还是你看中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
IM:捷思锐的产品是特别针对于亚洲市场的。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产品价格的定位自然也要针对于这个市场,但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精良的产品质量,并尽量吸引该市场中的潜在客户。

MV:以您的预估,捷思锐何时可以开始大规模盈利?
IM: 在2008年一季度之前。我们的OEM销售仍在继续,在中国,韩国和北美都有大量用户。
 捷思锐品牌的渠道产品已经正式发布,我们对在明年第一季度实现大规模盈利很乐观,在此基础上,销售,市场及支持的团队会进一步扩大。

MV: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好吗?
IM:在全亚洲地区,所有的前苏迪思科技员工都已经转至捷思锐科技,因此团队的稳定性和合作程度很高,由此也带来了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和合作密度。

MV:您对IP技术的市场乐观吗?特别是在中国?
IM:众所周知,中国的市场是最具潜力的,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也有着它的特殊性。我们把中国的企业通讯市场作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中国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

 
点击图片可进入ZED-3网站

关键字:捷思锐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专访捷思锐科技总裁米义安先生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专访捷思锐科技总裁米义安先生

责任编辑:Helice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08:59:12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米义安先生(Iain Milnes),捷思锐科技总裁,早年任职于英国惠普公司,从事电子工程设计工作.1985年后移居美国加州硅谷,从1985年起开始创建自己的公司,1994年成立了著名的Zarak系统公司(Zarak Systems Corporation),并于2000年成功地将Zarak以4亿2千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之后,米义安先生开始专注投入IPPBX这一新兴行业。并于2001年创建了日后成为蜚声IPPBX行业的苏迪思科技公司 (Zultys Technologies)。2007年,米义安创建捷思锐科技(Zed-3),专注于亚洲IP通讯市场。

    米义安以其多年经营管理跨国企业的经验,在其创建的每一家公司都留下了成功和辉煌的印记。领先的技术,规范的管理,全球化的市场推广,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都在Iain的领导下为公司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近成立的捷思锐科技是一间全球化的IP科技公司,公司总部仍然设在美国硅谷,并在北京,新加坡,印度设有分支机构,负责亚洲市场的销售及技术支持。公司最近在亚洲地区推出了全线VoIP产品,并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赞赏。

    MicroVoIP(MV)最近在北京对米义安先生(IM)进行了独家专访,对这位被称为VoIP届的Living legend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MV: 作为Zarak,苏迪思的创建者,过去的经验对捷思锐科技有何帮助?
IM: 苏迪思科技的产品毫无以为是业界的领先者,但其较高的价格使得其在美国和西欧以外的地区存在一定的销售难度,在捷思锐时代,我们保留了原有产品在亚洲地区需要的绝大多数功能,与此同时,我们重新定义了亚洲地区的产品价格,使其在本地区更加合理化。
 我在亚洲地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多个国家有广泛的渠道关系,这也使得捷思锐可以迅速地在相关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并立刻开始和代理商及分销商的工作。

MV: 苏迪思和捷思锐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有何不同?
IM: 捷思锐的技术应用更合理化地针对市场。昂贵并卓越的技术并不是用来制造繁杂多余的功能的,品质的提升是由产品的优化带来的。
 在亚洲地区,渠道关系尤为重要,渠道合作伙伴为市场的推广做了许多工作,我们都理解,在这里,是要先有关系,再销售产品的。

 MV: 您对中国市场有何看法?
 IM: 在过去的十多年,我们一直都致力于服务中国市场。在这期间,我感觉中国市场对IP技术的产品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接受度。
 从公司战略布局上考虑,我们在北京建立了很大的研发中心,这使得我们可以把产品的本地化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等级,首先服务中国市场,然后才是其他地区。这也符合我们 在中国的长期战略发展要求。

MV: 能谈一谈捷思锐的核心优势吗?
IM: 就像前面说到的,简而言之,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国品质保证,本地服务与支持,本地的研发团队。

MV: 据我们所知,捷思锐此前并购了一家其他的IP产品公司,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详情,并购后对捷思锐的整体实力有何提升?
 IM: 捷思锐的全球市场路线图是:亚洲,中东,然后是拉美地区,最后是全球市场。我对另一家总部在美国的IP产品公司很感兴趣,他们有精良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对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渴求,而我的团队可以弥补他们的欠缺,这样,新的捷思锐显然可以在合并后在诸多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

MV: 针对亚洲市场,你的策略是面向低端市场吗?还是你看中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
IM:捷思锐的产品是特别针对于亚洲市场的。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产品价格的定位自然也要针对于这个市场,但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精良的产品质量,并尽量吸引该市场中的潜在客户。

MV:以您的预估,捷思锐何时可以开始大规模盈利?
IM: 在2008年一季度之前。我们的OEM销售仍在继续,在中国,韩国和北美都有大量用户。
 捷思锐品牌的渠道产品已经正式发布,我们对在明年第一季度实现大规模盈利很乐观,在此基础上,销售,市场及支持的团队会进一步扩大。

MV: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团队好吗?
IM:在全亚洲地区,所有的前苏迪思科技员工都已经转至捷思锐科技,因此团队的稳定性和合作程度很高,由此也带来了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和合作密度。

MV:您对IP技术的市场乐观吗?特别是在中国?
IM:众所周知,中国的市场是最具潜力的,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也有着它的特殊性。我们把中国的企业通讯市场作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中国的高速的经济发展将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

 
点击图片可进入ZED-3网站

关键字:捷思锐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