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曹淑敏:TD将与TD-LTE互补共存 前景看好

责任编辑:Helice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18:06:5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努力,TD-LTE离我们越来越近,正在逐渐从实验室里走向我们的生活当中。在TD-LTE的发展进程中,一些需要谨慎抉择的问题也渐次浮现,譬如如何处理好与TD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国际化的机遇?

对以上问题,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TD-LTE作为我国主导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对整个通信产业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与TD-LTE是互补、共存关系,二者将长期共存,协调发展。而TD-LTE将来必将走向国际,只有实现国际化,TD-LTE才真正取得了成功。

中国应扮演TD-LTE的主导者

记者:TD-LTE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由中国政府领导的中国产业界在TD-LTE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问,您认为我国发展TD-LTE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曹淑敏:TD-LTE作为我国主导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对整个通信产业的提升将发挥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将TD-LTE打造成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对自身的带动作用将会更大,并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国际通信业的话语权。

当前的通信业国际竞争表现在技术和产业两大方面。技术层面,我国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提交的LTE技术文稿已经占到了总数的20%。产业层面,我国也在大力推动TD-LTE的产业化,努力提高TD-LTE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目前在国内产业界,我们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产业链也处于大调整、大变革的进程中。我相信中国通信业的市场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我对TD-LTE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曹淑敏副院长表示:TD-LTE将对中国通信产业的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记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已立项并开展了两年。您认为重大专项对TD-LTE的研发和产业环境构建等方面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曹淑敏:“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项目实施方案于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正式启动实施,这一时间段恰好与LTE的国际发展同步,所以“专项”对TD-LTE的产业布局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使得TD-LTE产业链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发展。

“专项”从2008年—2010年的课题布局,几乎覆盖了TD-LTE产业各个环节,并且属于专项最核心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专项的支持,仅靠市场的力量,TD-LTE的发展进度将完全不同。“专项”给TD-LTE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带动各种资源支持TD-LTE研发,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TD-LTE的实验是完全开放的,因为我们在力争打造国际化的TD-LTE产业。如果TD-LTE国际产业链在这轮推动过程中形成了,那么它就不会被误解成仅仅是中国的技术,而是真正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技术,并将推动全球通信业的发展。中国在TD-LTE的推动上应扮演主导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在全球推动TD-LTE的产业化。

TD与TD-LTE是互补、共存关系

记者:TD-LTE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整个产业链在其中功不可没。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在TD及TD-LTE发展中作出的努力?

曹淑敏:首先,在TD及TD-LTE的发展中,中国移动发挥了核心的龙头作用。TD在发展初期就得到了中国移动最强的支持,包括技术实力、人员管理、企业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各个方面,这对TD的标准环节、研发环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TD-LTE的研发和产业化阶段,最核心的力量还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与产业链共同携手,推动制定TD-LTE的技术规范、商用时间表等等。就此而言,中国移动尽到了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应有的责任,起到了产业链领头羊的作用。

其次,正因为中国企业的努力,我国通信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譬如2009年在LTE及LTE-Advanced领域,中国提交的技术文稿已经占到了总数的20%。而十年前,这个比例只有2%左右。所以,如果中国通信业具有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我们就会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

未来的TD-LTE市场大规模发展之后,将提升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应特别注重“产学研用”结合,将高校、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变成产业优势,因为产业的技术储备单靠企业是不现实的。我们将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就能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记者:您认为目前TD-LTE产业链还有哪些不成熟之处,TD-LTE的发展还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曹淑敏:第一是系统设备,有一些性能还需要继续优化,以便让TD-LTE的功效真正超过3G。此外,设备本身的稳定性还需要继续加强。

第二是软件层面,还需要不断的开发与升级。第三是芯片层面,目前能进行稳定演示的芯片还不是很多。目前的终端模拟器体积都很大,要发展到上网卡的形态还要经过很多过程。TD-LTE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就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以及“TD-LTE与TD”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一定要处理好,TD-LTE的战略才能顺利实现。

记者:您刚才提到TD-LTE要处理好与TD的关系,具体而言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曹淑敏:首先要客观评估TD与TD-LTE的发展进程。任何新技术都有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TD与TD-LTE存在一个时间差。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需求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高速率的技术就要赶紧应用,目前TD-LTE应探索好的业务,并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TD与TD-LTE是互补、共存的关系。即使TD-LTE成熟了,也不意味着TD就没有了市场空间。这就好比2G与3G的关系,TD-LTE发展的同时,TD也在发展,它的覆盖还会进一步扩大,用户和使用量也还会继续增强。二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TD-LTE走向海外才是真正成功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TD-LTE的国际化,可以说,TD-LTE在国际化方面有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您认为我们该怎样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同时如何应对挑战?

曹淑敏:TD-LTE是全球最新的宽带无线技术标准,在标准制定初期就得到了国际产业界的大力支持。而面向LTE的频谱分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刚刚开始,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最终确定。这些都是TD-LTE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次机遇,将对我国的通信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TD-LTE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工作,并开始利用世博会等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TD-LTE。在产业化研发层面,我们应尽快开发出有竞争力的设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抓住机遇。国家为TD-LTE提供了项目支持,也为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有利于TD-LTE抓住国际化机遇。

记者:您认为TD-LTE具备哪些特点,使其能够获得海外市场的青睐?

曹淑敏:第一,TD-LTE作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之一,会得到业界的许多支持。第二,TD-LTE在频段使用上较为灵活,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三,TD-LTE具备规模效应,因为全球运营商中选择LTE的将占主导地位。如果TD-LTE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将来的产品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对TD-LTE而言,真正的成功不是中国建立一个自己的标准,只在本国市场上应用,而应该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才意味着TD-LTE真正取得了成功。

关键字:LTE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曹淑敏:TD将与TD-LTE互补共存 前景看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访谈人物访谈 → 正文

曹淑敏:TD将与TD-LTE互补共存 前景看好

责任编辑:HeliceJia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18:06:5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努力,TD-LTE离我们越来越近,正在逐渐从实验室里走向我们的生活当中。在TD-LTE的发展进程中,一些需要谨慎抉择的问题也渐次浮现,譬如如何处理好与TD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国际化的机遇?

对以上问题,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TD-LTE作为我国主导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对整个通信产业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与TD-LTE是互补、共存关系,二者将长期共存,协调发展。而TD-LTE将来必将走向国际,只有实现国际化,TD-LTE才真正取得了成功。

中国应扮演TD-LTE的主导者

记者:TD-LTE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由中国政府领导的中国产业界在TD-LTE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请问,您认为我国发展TD-LTE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曹淑敏:TD-LTE作为我国主导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对整个通信产业的提升将发挥巨大作用。。如果我们将TD-LTE打造成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对自身的带动作用将会更大,并将有助于我们掌握国际通信业的话语权。

当前的通信业国际竞争表现在技术和产业两大方面。技术层面,我国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提交的LTE技术文稿已经占到了总数的20%。产业层面,我国也在大力推动TD-LTE的产业化,努力提高TD-LTE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目前在国内产业界,我们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产业链也处于大调整、大变革的进程中。我相信中国通信业的市场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我对TD-LTE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曹淑敏副院长表示:TD-LTE将对中国通信产业的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记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已立项并开展了两年。您认为重大专项对TD-LTE的研发和产业环境构建等方面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曹淑敏:“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项目实施方案于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8年正式启动实施,这一时间段恰好与LTE的国际发展同步,所以“专项”对TD-LTE的产业布局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使得TD-LTE产业链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发展。

“专项”从2008年—2010年的课题布局,几乎覆盖了TD-LTE产业各个环节,并且属于专项最核心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专项的支持,仅靠市场的力量,TD-LTE的发展进度将完全不同。“专项”给TD-LTE带来了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带动各种资源支持TD-LTE研发,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TD-LTE的实验是完全开放的,因为我们在力争打造国际化的TD-LTE产业。如果TD-LTE国际产业链在这轮推动过程中形成了,那么它就不会被误解成仅仅是中国的技术,而是真正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技术,并将推动全球通信业的发展。中国在TD-LTE的推动上应扮演主导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在全球推动TD-LTE的产业化。

TD与TD-LTE是互补、共存关系

记者:TD-LTE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整个产业链在其中功不可没。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在TD及TD-LTE发展中作出的努力?

曹淑敏:首先,在TD及TD-LTE的发展中,中国移动发挥了核心的龙头作用。TD在发展初期就得到了中国移动最强的支持,包括技术实力、人员管理、企业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各个方面,这对TD的标准环节、研发环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TD-LTE的研发和产业化阶段,最核心的力量还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与产业链共同携手,推动制定TD-LTE的技术规范、商用时间表等等。就此而言,中国移动尽到了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应有的责任,起到了产业链领头羊的作用。

其次,正因为中国企业的努力,我国通信业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升。譬如2009年在LTE及LTE-Advanced领域,中国提交的技术文稿已经占到了总数的20%。而十年前,这个比例只有2%左右。所以,如果中国通信业具有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我们就会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

未来的TD-LTE市场大规模发展之后,将提升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应特别注重“产学研用”结合,将高校、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变成产业优势,因为产业的技术储备单靠企业是不现实的。我们将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就能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记者:您认为目前TD-LTE产业链还有哪些不成熟之处,TD-LTE的发展还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曹淑敏:第一是系统设备,有一些性能还需要继续优化,以便让TD-LTE的功效真正超过3G。此外,设备本身的稳定性还需要继续加强。

第二是软件层面,还需要不断的开发与升级。第三是芯片层面,目前能进行稳定演示的芯片还不是很多。目前的终端模拟器体积都很大,要发展到上网卡的形态还要经过很多过程。TD-LTE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就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以及“TD-LTE与TD”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一定要处理好,TD-LTE的战略才能顺利实现。

记者:您刚才提到TD-LTE要处理好与TD的关系,具体而言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曹淑敏:首先要客观评估TD与TD-LTE的发展进程。任何新技术都有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TD与TD-LTE存在一个时间差。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需求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高速率的技术就要赶紧应用,目前TD-LTE应探索好的业务,并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TD与TD-LTE是互补、共存的关系。即使TD-LTE成熟了,也不意味着TD就没有了市场空间。这就好比2G与3G的关系,TD-LTE发展的同时,TD也在发展,它的覆盖还会进一步扩大,用户和使用量也还会继续增强。二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

TD-LTE走向海外才是真正成功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TD-LTE的国际化,可以说,TD-LTE在国际化方面有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您认为我们该怎样把握这个重大机遇,同时如何应对挑战?

曹淑敏:TD-LTE是全球最新的宽带无线技术标准,在标准制定初期就得到了国际产业界的大力支持。而面向LTE的频谱分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刚刚开始,大多数国家还没有最终确定。这些都是TD-LTE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次机遇,将对我国的通信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TD-LTE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工作,并开始利用世博会等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TD-LTE。在产业化研发层面,我们应尽快开发出有竞争力的设备,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抓住机遇。国家为TD-LTE提供了项目支持,也为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有利于TD-LTE抓住国际化机遇。

记者:您认为TD-LTE具备哪些特点,使其能够获得海外市场的青睐?

曹淑敏:第一,TD-LTE作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之一,会得到业界的许多支持。第二,TD-LTE在频段使用上较为灵活,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三,TD-LTE具备规模效应,因为全球运营商中选择LTE的将占主导地位。如果TD-LTE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将来的产品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对TD-LTE而言,真正的成功不是中国建立一个自己的标准,只在本国市场上应用,而应该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才意味着TD-LTE真正取得了成功。

关键字:LTE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