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乐视做亲子智能硬件,误入歧途?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2 15:01:4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在乐视正式发布“乐小宝”之前,笔者便曾撰文质疑乐视TV做亲子智能硬件的一些难处,基因、渠道、内容和产品都存在诸多水土不服。在乐视正式发布乐小宝智能故事光机之后,我更加确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乐视做亲子智能硬件是误入歧途,从乐小宝切入看上去是另辟蹊径,却也布满荆棘。

乐小宝沿袭乐视生态,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乐小宝是面向儿童的一款智能故事机。它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投影播放动画片。它与乐视的亲子内容打通,其中一个特色内容便是“王凯讲故事”。家长可通过手机App录制故事,还可通过乐小宝与孩子对讲,据说还接入了亲子方面的专家服务。看上去功能很强大,但却不免有做加法之嫌,更明显的是,乐小宝几乎复制了乐视TV的成功经验,想要在亲子这个细分领域再做一个乐视TV生态。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是乐视TV的几个要素,说得更直接一点,乐视与苹果和小米们本质都是在玩软、硬、云一体化,内容即服务的垂直整合模式。这可以构建更好的体验,对企业运转来说还可更具效率、提升竞争壁垒,进而实现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加溢价能力和增多商业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乐视正是尝到这个模式的甜头,又想在亲子领域再玩一次,做一个亲子领域的生态系统。生态、平台、内容、颠覆,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惯性思维,乐视这个野心派,明显已经不满足于现状,想继续做大,拿着锤子看到什么都是钉子,自信地认为可搞定存在着巨大市场基础和颠覆机会的亲子领域,让自己又占领客厅多一块。不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或许会很骨感。

四大拦路虎,乐小宝能否载动乐视的亲子野心?

1、 内容思维pk市场思维 孰是孰非

在终端多样化、低价格和易获取的大环境下,在4GWIFI正在消灭管道话语权之时,企业之间的PK正在向上游集中,核心便是内容和服务。就连马化腾在乌镇峰会也提到腾讯未来会在内容上大力投入,而擅长终端的小米也在投入巨资给内容补课。因此内容起家的乐视自然会有如鱼得水之感,用内容驱动一切就成为其惯性思维。

乐视做智能硬件的套路,基于乐视生态中内容体系亲子内容,推出智能亲子硬件,按照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MO彭钢的说法,乐视有多少内容,就可以切入到多少个相关的智能硬件领域。意思就是说,未来乐视还会做体育、游戏、娱乐、教育、旅游相关的各种硬件,因为乐视有这些内容频道。

这种思维存在风险,是否所有频道内容都有很强的硬件需求;一些长尾内容频道的市场容量怎么样。对于某些领域而言,硬件或许只是一个出口或者容器,《读者》《知音》们要做手机的故事也并未成真。反观小米,目前来看,并不是内容思维,而是市场导向:哪个领域最热门就往哪钻。尽管一些产品做得不好比如电视、手环,但选的盘子都是足够大。那么,到底是乐视先看内容和服务的思维正确?还是小米首先筛选热门市场领域的模式更有效?也许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验证。

2、杀鸡用牛刀,乐小宝成小试牛刀

从淘宝平台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玩具行业中,故事光机的年销量约为20万台,整个故事机的销量超过300万台。乐小宝的定价为499元+96元,总计595元,即使按照乐小宝年销量为20万台计算,乐小宝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为1.19亿元。对比一下,乐视取得成功的电视领域整体销量是5000万台左右,乐视TV年销量则是百万台以上,销售额20亿元以上,算上存量电视的内容费则是更大的一个数字。可见,在理想情况下,故事机给乐视带来的收入比例十分有限。

还有利润,乐小宝想要再走乐视TV的价格屠夫路线,“成本定价”“两倍性能 一半价格”,先不说该玩法的风险性,单说收回成本就是相当有压力。所有互联网硬件的低利润模式均是建立在大出货量基础上的后项收费模式,乐小宝的出货量要追上乐视TV或许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点上,我认为乐视11月发布的99元神兽级蓝牙耳机更有机会,这个市场容量数百倍于故事机,人人都是蓝牙耳机的目标用户。

不过,我之前说过中国亲子市场很大,玩具市场也很大。感觉乐视做故事机是杀鸡用牛刀,但也可能是小试牛刀,还会切入更多的别的亲子硬件业务,乐小宝可能只是个开始,做炮灰也有可能。

3、 用户特征让互联网模式难玩转

互联网的精髓在于,获取一批用户并且一直服务这些用户,时间越长越好。BAT们的用户都不是阶段性而是终身制的。人人网这样的阶段性强的产品的用户流失问题就非常严重。乐视TV本来是没有阶段性的,因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娱乐、影音都是刚需。

乐小宝的用户只能是儿童,现在儿童的玩具、学习、亲子产品更新换代都特别快,除非乐视能够培养这些用户为长周期使用者,否则,乐视的硬件零利润、内容收费这个模式,一个用户也收不了几年,而做广告、增值这样的互联网都在做的商业模式又有待商榷,乐小宝的使用者之一儿童们的ARPU非常容易就到达天花板。至于乐视TV的乐迷战略什么的,看来也只能发展家长为粉丝了。

4、 因内容做硬件,风险太大

既然是内容驱动硬件,乐视自然要宣扬一下自己的亲子内容优势。

根据发布会信息看,乐视网2年上线,为让孩子在乐视亲子频道看到更多优秀的、健康的内容,乐视买了不少版权。乐视亲子已是中国第一大儿童视频资源库,拥有超过16万集儿童相关视频,总时长超过240万分钟,覆盖益智、娱乐、教育、外语、宠物等多个板块,并与迪士尼、维亚康姆、特纳卡通、意大利rainbow等国际顶尖卡通品牌,以及贝瓦网、起跑线育儿网、布奇乐乐园等国内多家知名早教网合作。乐视亲子频道现已有超过600万儿童家庭用户,平均观看时长在70分钟,从数据上来看,他们是中国最活跃的儿童家庭用户。

倘若有1%的转化率,存量用户就可以卖出6万台乐小宝了。问题来了,家长会不会因为乐视内容好就去买硬件,乐视内容的优势到底能有多大吸引力?这一切都存在疑问。这次乐小宝的噱头是独家引入了“凯叔讲故事”。现在还不知道“故事大王”王凯的魅力到底能够帮乐视带来多少销量,毕竟很多人包括笔者过去根本不知道凯叔是谁,平台捧红明星为他人做了嫁衣的事情,委实不少,赔本赚吆喝,砸钱培养明星风险太大。

再从父母这一侧来分析,是否会接受远程讲故事、是否会愿意花时间来折腾乐小宝,都还需要市场验证,这十分关键,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买单的人。而在渠道方面,亲子硬件尤其是故事机一直是在线下卖场、还有礼品市场售卖为主,天猫京东走量为辅,依靠自有渠道做电商的乐视还需要搞定这些渠道。总而言之,乐小宝前景并不是很光明。它可能成为爆款,但乐视真正的野心或许只是把用它来切入亲子硬件市场,亲子硬件市场对乐视同样是难啃的骨头,乐视且行且珍惜吧。

智能电视以及OTT盒子在今年遭遇严格的政策管制,噤若寒蝉。有人说这可以加速优胜劣汰,把版权能力和过冬能力弱的杂牌玩家扫地出门,但终归还是坏消息。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乐视TV要尝试着另谋他路,而进入亲子这样的陌生领域,难免也会惹人怀疑乐视是否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乐视因内容而做硬件,如果乐小宝取得成功,这或许可以成为乐视其他内容资源,包括影视剧、体育、动画片等等内容输出的一种方式。重点是,做硬件是手段,避开广电管控才是重点,只是换一种方式售卖内容。

关键字:乐视硬件业务智能电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乐视做亲子智能硬件,误入歧途?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乐视做亲子智能硬件,误入歧途?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2 15:01:4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在乐视正式发布“乐小宝”之前,笔者便曾撰文质疑乐视TV做亲子智能硬件的一些难处,基因、渠道、内容和产品都存在诸多水土不服。在乐视正式发布乐小宝智能故事光机之后,我更加确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乐视做亲子智能硬件是误入歧途,从乐小宝切入看上去是另辟蹊径,却也布满荆棘。

乐小宝沿袭乐视生态,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乐小宝是面向儿童的一款智能故事机。它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投影播放动画片。它与乐视的亲子内容打通,其中一个特色内容便是“王凯讲故事”。家长可通过手机App录制故事,还可通过乐小宝与孩子对讲,据说还接入了亲子方面的专家服务。看上去功能很强大,但却不免有做加法之嫌,更明显的是,乐小宝几乎复制了乐视TV的成功经验,想要在亲子这个细分领域再做一个乐视TV生态。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是乐视TV的几个要素,说得更直接一点,乐视与苹果和小米们本质都是在玩软、硬、云一体化,内容即服务的垂直整合模式。这可以构建更好的体验,对企业运转来说还可更具效率、提升竞争壁垒,进而实现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加溢价能力和增多商业模式,提高盈利能力。

乐视正是尝到这个模式的甜头,又想在亲子领域再玩一次,做一个亲子领域的生态系统。生态、平台、内容、颠覆,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惯性思维,乐视这个野心派,明显已经不满足于现状,想继续做大,拿着锤子看到什么都是钉子,自信地认为可搞定存在着巨大市场基础和颠覆机会的亲子领域,让自己又占领客厅多一块。不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或许会很骨感。

四大拦路虎,乐小宝能否载动乐视的亲子野心?

1、 内容思维pk市场思维 孰是孰非

在终端多样化、低价格和易获取的大环境下,在4GWIFI正在消灭管道话语权之时,企业之间的PK正在向上游集中,核心便是内容和服务。就连马化腾在乌镇峰会也提到腾讯未来会在内容上大力投入,而擅长终端的小米也在投入巨资给内容补课。因此内容起家的乐视自然会有如鱼得水之感,用内容驱动一切就成为其惯性思维。

乐视做智能硬件的套路,基于乐视生态中内容体系亲子内容,推出智能亲子硬件,按照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CMO彭钢的说法,乐视有多少内容,就可以切入到多少个相关的智能硬件领域。意思就是说,未来乐视还会做体育、游戏、娱乐、教育、旅游相关的各种硬件,因为乐视有这些内容频道。

这种思维存在风险,是否所有频道内容都有很强的硬件需求;一些长尾内容频道的市场容量怎么样。对于某些领域而言,硬件或许只是一个出口或者容器,《读者》《知音》们要做手机的故事也并未成真。反观小米,目前来看,并不是内容思维,而是市场导向:哪个领域最热门就往哪钻。尽管一些产品做得不好比如电视、手环,但选的盘子都是足够大。那么,到底是乐视先看内容和服务的思维正确?还是小米首先筛选热门市场领域的模式更有效?也许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验证。

2、杀鸡用牛刀,乐小宝成小试牛刀

从淘宝平台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玩具行业中,故事光机的年销量约为20万台,整个故事机的销量超过300万台。乐小宝的定价为499元+96元,总计595元,即使按照乐小宝年销量为20万台计算,乐小宝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为1.19亿元。对比一下,乐视取得成功的电视领域整体销量是5000万台左右,乐视TV年销量则是百万台以上,销售额20亿元以上,算上存量电视的内容费则是更大的一个数字。可见,在理想情况下,故事机给乐视带来的收入比例十分有限。

还有利润,乐小宝想要再走乐视TV的价格屠夫路线,“成本定价”“两倍性能 一半价格”,先不说该玩法的风险性,单说收回成本就是相当有压力。所有互联网硬件的低利润模式均是建立在大出货量基础上的后项收费模式,乐小宝的出货量要追上乐视TV或许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点上,我认为乐视11月发布的99元神兽级蓝牙耳机更有机会,这个市场容量数百倍于故事机,人人都是蓝牙耳机的目标用户。

不过,我之前说过中国亲子市场很大,玩具市场也很大。感觉乐视做故事机是杀鸡用牛刀,但也可能是小试牛刀,还会切入更多的别的亲子硬件业务,乐小宝可能只是个开始,做炮灰也有可能。

3、 用户特征让互联网模式难玩转

互联网的精髓在于,获取一批用户并且一直服务这些用户,时间越长越好。BAT们的用户都不是阶段性而是终身制的。人人网这样的阶段性强的产品的用户流失问题就非常严重。乐视TV本来是没有阶段性的,因为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娱乐、影音都是刚需。

乐小宝的用户只能是儿童,现在儿童的玩具、学习、亲子产品更新换代都特别快,除非乐视能够培养这些用户为长周期使用者,否则,乐视的硬件零利润、内容收费这个模式,一个用户也收不了几年,而做广告、增值这样的互联网都在做的商业模式又有待商榷,乐小宝的使用者之一儿童们的ARPU非常容易就到达天花板。至于乐视TV的乐迷战略什么的,看来也只能发展家长为粉丝了。

4、 因内容做硬件,风险太大

既然是内容驱动硬件,乐视自然要宣扬一下自己的亲子内容优势。

根据发布会信息看,乐视网2年上线,为让孩子在乐视亲子频道看到更多优秀的、健康的内容,乐视买了不少版权。乐视亲子已是中国第一大儿童视频资源库,拥有超过16万集儿童相关视频,总时长超过240万分钟,覆盖益智、娱乐、教育、外语、宠物等多个板块,并与迪士尼、维亚康姆、特纳卡通、意大利rainbow等国际顶尖卡通品牌,以及贝瓦网、起跑线育儿网、布奇乐乐园等国内多家知名早教网合作。乐视亲子频道现已有超过600万儿童家庭用户,平均观看时长在70分钟,从数据上来看,他们是中国最活跃的儿童家庭用户。

倘若有1%的转化率,存量用户就可以卖出6万台乐小宝了。问题来了,家长会不会因为乐视内容好就去买硬件,乐视内容的优势到底能有多大吸引力?这一切都存在疑问。这次乐小宝的噱头是独家引入了“凯叔讲故事”。现在还不知道“故事大王”王凯的魅力到底能够帮乐视带来多少销量,毕竟很多人包括笔者过去根本不知道凯叔是谁,平台捧红明星为他人做了嫁衣的事情,委实不少,赔本赚吆喝,砸钱培养明星风险太大。

再从父母这一侧来分析,是否会接受远程讲故事、是否会愿意花时间来折腾乐小宝,都还需要市场验证,这十分关键,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买单的人。而在渠道方面,亲子硬件尤其是故事机一直是在线下卖场、还有礼品市场售卖为主,天猫京东走量为辅,依靠自有渠道做电商的乐视还需要搞定这些渠道。总而言之,乐小宝前景并不是很光明。它可能成为爆款,但乐视真正的野心或许只是把用它来切入亲子硬件市场,亲子硬件市场对乐视同样是难啃的骨头,乐视且行且珍惜吧。

智能电视以及OTT盒子在今年遭遇严格的政策管制,噤若寒蝉。有人说这可以加速优胜劣汰,把版权能力和过冬能力弱的杂牌玩家扫地出门,但终归还是坏消息。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乐视TV要尝试着另谋他路,而进入亲子这样的陌生领域,难免也会惹人怀疑乐视是否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乐视因内容而做硬件,如果乐小宝取得成功,这或许可以成为乐视其他内容资源,包括影视剧、体育、动画片等等内容输出的一种方式。重点是,做硬件是手段,避开广电管控才是重点,只是换一种方式售卖内容。

关键字:乐视硬件业务智能电视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