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自媒体年终反思三:流量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胡赛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08 16:43:3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自媒体究竟是风口上的猪还是阳光下的泡沫,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至少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维度里不会彻底消失。只要有这个需求存在,媒体就一定还有存活的机会。

必须踩准时间的节点

前面两篇文章分别说到了自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商业变现,简而言之就是讨论内容是王道还是赚钱才是王道。从一开始,萌主就坚定的认为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从长远来看,也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树立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才是一个媒体品牌的真正核心。

然而,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并且一直这么坚持的话,那迎接你的只能是失败!原因很简单,内容为王是有前提的,首先是自媒体的生态系统足够完善,平台能够很好的保护原创作者的权利;第二是受众都足够成熟,不会轻易被那些造谣生事、哗众取众、山寨抄袭的账号所蒙蔽,从而避免劣币逐良币的恶果;第三是整个自媒体从业者都足够自律,能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自己的言论担负责任;第四就是内容变现渠道的多样化,凭借优质的内容便可实现和持续运营,至少要达到账号能为作者支付稿费的水准。

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前提条件,坚定地走原创内容的道路只会越走越辛苦,而且还会被那些营销账号越甩越远。(拿到投资的账号、传统媒体的账号和已经是业内大加的另当别论,这里主要讨论广大普通的草根运营者)所以,内容尽管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之上,它远不足以成为一个账号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决定一个账号成败的决定新因素呢?

从我这两年来的运营经验和教训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做好该做的事”。微信的官方政策一直在不断改变,而政府对微信的管制也日益强化,此外,真个微信生态也在逐渐变化,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失去的机会就不会再回来。

从最开始认证号可以每天发三次,到后来可以绑定新浪微博认证,再到后来只能个人号绑定腾讯微博认证,然后就是大规模的互推涨粉,以及答题诱导增粉……微信对于公众号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如果错过了几波大的涨粉增长期,后来涨粉就愈发艰难了,成本也就更高了。

最开始,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原创的时政评论账号,所以一直有些端着,不搞互推,不做答题,不接软文广告,于是粉丝一直在几万徘徊,收入也是时有时无。相反,与我一起开始做的另外一位朋友,从一开始就卯足了劲增粉,很快便突破十万,然后就顺利成章地开始接广告、接软文,拿钱拿到手发软。到后来,等我再想去效仿他那一套的时候,互推已经完全不行了,涨粉的黄金窗口期已过,留下的只能是叹息。

当营销账号横行,抄袭成风之时,优质内容固然可贵,原创账号固然代表着自媒体未来的法阵方向,但是,这个未来还有多久才能到来呢?在这个未来到来之前,自媒体运营者该如何自处呢?看得到趋势固然是好,但必须得知道趋势来临的时间和节奏,否则先驱当不了,只能沦为先烈,就算得到别人的一句叹息,又能怎样呢?

有人看的媒体才叫媒体

如果说优质的原创内容代表未来的大趋势,那么在这个趋势来临之前的当下,自媒体的王道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王道就是“流量”!

关于自媒体,有人信奉人格化魅力,有人强调差异化定位,也有人认为要垂直化专业化深耕,当然,更有人认为互动才是自媒体的精髓。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建立在流量基础之上的。

自媒体首先得是泛媒体中的一种形态,它脱离不了媒体的基本模式,从内容的生产到传播,再到对受众的影响,只不过媒介和渠道与传统媒体不同,但是效果却是相似。

就如同做淘宝,你的产品质量再好,价格再低,利润再高,如果没有流量,没有顾客下单,那就是一个死店,没有任何价值。同样,对于自媒体而言,你的文章再好,排版在精美、你对粉丝的热情再高,如果没有了点击量(流量),那这一切都是账号运营者的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

无论最开始做论坛的,还是后来做博客的,再后来做站长的,然后前几年做微博的,直到现在做微信的,一直有一个颠扑不破的铁则,那就是必须得有流量,所有的商业企图和媒体情怀都必须建立在流量之上。

结束语

终于将三篇自媒体的年终反思给写完了,不禁长舒一口气。自媒体究竟是风口上的猪还是阳光下的泡沫,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至少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维度里不会彻底消失。只要有这个需求存在,媒体就一定还有存活的机会,不管媒介是什么,或许是报纸,或许是手机,或许是可穿戴设备,亦或需是植入我们身体的某个芯片,但是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们永远不要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这才是我们真正赖以立足的安身立命之本!

关键字:流量王道账号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自媒体年终反思三:流量才是王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自媒体年终反思三:流量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胡赛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08 16:43:3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自媒体究竟是风口上的猪还是阳光下的泡沫,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至少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维度里不会彻底消失。只要有这个需求存在,媒体就一定还有存活的机会。

必须踩准时间的节点

前面两篇文章分别说到了自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商业变现,简而言之就是讨论内容是王道还是赚钱才是王道。从一开始,萌主就坚定的认为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一定是有价值的,从长远来看,也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树立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才是一个媒体品牌的真正核心。

然而,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并且一直这么坚持的话,那迎接你的只能是失败!原因很简单,内容为王是有前提的,首先是自媒体的生态系统足够完善,平台能够很好的保护原创作者的权利;第二是受众都足够成熟,不会轻易被那些造谣生事、哗众取众、山寨抄袭的账号所蒙蔽,从而避免劣币逐良币的恶果;第三是整个自媒体从业者都足够自律,能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对自己的言论担负责任;第四就是内容变现渠道的多样化,凭借优质的内容便可实现和持续运营,至少要达到账号能为作者支付稿费的水准。

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前提条件,坚定地走原创内容的道路只会越走越辛苦,而且还会被那些营销账号越甩越远。(拿到投资的账号、传统媒体的账号和已经是业内大加的另当别论,这里主要讨论广大普通的草根运营者)所以,内容尽管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之上,它远不足以成为一个账号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决定一个账号成败的决定新因素呢?

从我这两年来的运营经验和教训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做好该做的事”。微信的官方政策一直在不断改变,而政府对微信的管制也日益强化,此外,真个微信生态也在逐渐变化,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失去的机会就不会再回来。

从最开始认证号可以每天发三次,到后来可以绑定新浪微博认证,再到后来只能个人号绑定腾讯微博认证,然后就是大规模的互推涨粉,以及答题诱导增粉……微信对于公众号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如果错过了几波大的涨粉增长期,后来涨粉就愈发艰难了,成本也就更高了。

最开始,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原创的时政评论账号,所以一直有些端着,不搞互推,不做答题,不接软文广告,于是粉丝一直在几万徘徊,收入也是时有时无。相反,与我一起开始做的另外一位朋友,从一开始就卯足了劲增粉,很快便突破十万,然后就顺利成章地开始接广告、接软文,拿钱拿到手发软。到后来,等我再想去效仿他那一套的时候,互推已经完全不行了,涨粉的黄金窗口期已过,留下的只能是叹息。

当营销账号横行,抄袭成风之时,优质内容固然可贵,原创账号固然代表着自媒体未来的法阵方向,但是,这个未来还有多久才能到来呢?在这个未来到来之前,自媒体运营者该如何自处呢?看得到趋势固然是好,但必须得知道趋势来临的时间和节奏,否则先驱当不了,只能沦为先烈,就算得到别人的一句叹息,又能怎样呢?

有人看的媒体才叫媒体

如果说优质的原创内容代表未来的大趋势,那么在这个趋势来临之前的当下,自媒体的王道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王道就是“流量”!

关于自媒体,有人信奉人格化魅力,有人强调差异化定位,也有人认为要垂直化专业化深耕,当然,更有人认为互动才是自媒体的精髓。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建立在流量基础之上的。

自媒体首先得是泛媒体中的一种形态,它脱离不了媒体的基本模式,从内容的生产到传播,再到对受众的影响,只不过媒介和渠道与传统媒体不同,但是效果却是相似。

就如同做淘宝,你的产品质量再好,价格再低,利润再高,如果没有流量,没有顾客下单,那就是一个死店,没有任何价值。同样,对于自媒体而言,你的文章再好,排版在精美、你对粉丝的热情再高,如果没有了点击量(流量),那这一切都是账号运营者的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

无论最开始做论坛的,还是后来做博客的,再后来做站长的,然后前几年做微博的,直到现在做微信的,一直有一个颠扑不破的铁则,那就是必须得有流量,所有的商业企图和媒体情怀都必须建立在流量之上。

结束语

终于将三篇自媒体的年终反思给写完了,不禁长舒一口气。自媒体究竟是风口上的猪还是阳光下的泡沫,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至少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维度里不会彻底消失。只要有这个需求存在,媒体就一定还有存活的机会,不管媒介是什么,或许是报纸,或许是手机,或许是可穿戴设备,亦或需是植入我们身体的某个芯片,但是作为一名从业者,我们永远不要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这才是我们真正赖以立足的安身立命之本!

关键字:流量王道账号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