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缺席PC互联网台湾如何抓住移动风口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刘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5:02:08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从北京直飞台北,只要3个小时约2000公里的距离。但在如此之近的距离背后,两岸却呈现着的是千差万别的互联网生态——曾经在站在PC时代“风口”上的台湾IT从业者,却在移动互联网跑慢了。

“台湾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怎么透过更多的连结和资源整合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尾巴?”猎豹移动CEO傅盛说。

小米创始人雷军则认为:“大家都喜欢台湾,但氛围好像显得太悠闲了一点,创业有点慢,能不能像北上广一样有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呢?”

1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两岸移动互联网峰会”现场,两岸从业者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台湾企业失掉创新力了吗?

“台湾不缺人才只缺舞台,需要舞台历练成长。”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在接受包括我在内的媒体说。

事实上,在特殊的互联网生态之下,两岸已经开始寻找“连结”的机会:联动台湾人才资源与大陆强大的管道资源;吸收前沿的美国技术与输出崛起的中国模式。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浪潮下,意味着其必须通过资源运作跨越地域和文化,运用一体化杠杆来实现裂变式的扩张。

台湾互联网怎么了?

曾有业内人士把台湾比作互联网创业的荒漠。

在硬件时代,这里曾诞生了如宏碁、华硕、联发科、富士康等影响世界的硬件厂商与代工厂,但到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台湾几乎没有诞生有巨大影响力的本土公司,出现明显断层。

“在美国谈惠普、戴尔等硬件公司的时候,台湾在谈鸿海、台积电,在美国进如谷歌、Facebook时代,台湾还是再谈那几家公司。”用创新工场李开复的话说,台湾的IT企业连番错过了软件革命、网络革命、移动革命,“病了”。

“其实台湾的创业精神还是在的。”施振荣对我说,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大企业还没有足够互联网化,都是硬件思维,“它的行为惯性、思维惯性都是以看得见的硬件为主。”

傅盛对我举个例例子,他在台湾招聘面试员工发现,几乎每一个来面试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免费的猎豹怎么挣钱?但在大陆,免费的模式深入人心,已经没有人问了。他认为,这背后或许与台湾强大的电子信息工业体系有关,导致年轻人思考模式成了“上来就得挣钱,从利益点出发。”

而谈到台湾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施振荣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受限于台湾本地市场太小,另一方面在于,从前硬件产业是DayOne,第一天就国际化了,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怎么样,年轻创业者有没有在第一天就考虑国际化。“ 如果把眼光放在台湾,你的价值是1 ,如果放在全球,就是100倍的价值。”

以我们目前火热的O2O为例,施振荣称, “在台湾很难普及,因为你投资很大,但是市场那么小,没有建立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意模式,做不起来。当然有订餐的,但是就是没有经济效益。”

“根本来说还是环境不一样。”傅盛则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天你在北京中关村或者CBD的随便一家咖啡馆,几乎就能听到不少人讲怎么创业、讲梦想,但到了今天在台北的咖啡厅可能就是音乐不错,很难听到,缺少氛围和投资环境。”

此前李开复也有类似的看法,他称,中国大陆市场巨大,创业者的成功欲望强,有狼性;大陆的环境比较适合“迭代式”的创新创业,即“先把一个小产品丢出去,然后迭代性的更新”;而台湾的创业者虽也有杰作,从蕃薯藤到PChome,但可惜的是,台湾的新创公司都只看台湾市场,“创投环境也不佳,没有回报也就不想投资,如此恶性循环。”

如何站在移动“风口”

台湾虽然仅有2300多万人,但对大陆互联网来说意义非凡。

在傅盛眼里,台湾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桥头堡。他认为,如果去美国建立全球化团队,但发现文化有隔阂,团队融合需要很长时间;而台湾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在语言技能、人文底蕴、文化习惯上都更深地融入了全球互联网,可以作为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跳板,是中国互联网的桥头堡。同时,猎豹还可以借助台湾团队招募多语种人才,建立国际化的营销中心。

“有人说台湾移动互联网已死,我肯定不这么认为。”傅盛说。“本土人才招聘和合作上,人是第一要素,只要改过来,厚积薄发的地区后劲会非常足:其次,好机会太多了,猎豹成立1亿新台币创业基金,希望带来的新的思考模式,摆脱平台思维,在台湾本土的有活力的创业团队。”

有台湾软件开发者表示,台湾团队的起步融资多在5-10万美元,这笔创业基金或将在移动创业上起到“点火”的作用。

雷军则给台湾年轻人提出了两个创业方向建议,一是移动互联网,二是智能家居。

雷军表示,不少台湾从业者抱怨市场很小没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只要开发一个小应用,上传到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面向的是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伴随着个人设备、工作设备、家庭设备都会智能化,都会连接到手机上,这波浪潮已经开始。台湾有工业基础、软硬件工程师,现在关键是怎么把互联网融进来,实现软硬结合。

他举例,智能家居将是台湾在未来5-10年最重要的方向,“但我还没有看到台湾太多创业公司在做这个领域。”

“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台湾出现更多天使投资者,台湾的人均收入远超大陆,关键是怎么恢复信心,让年轻人看到榜样的力量。”雷军说,“这在大陆完全不一样,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的成功,让年轻人看到梦想的力量,台湾需要呼唤BAT这样的成功者,带动整个市场的力量。”

“我认为台湾会有很多很多的创业团队起来。”雷军预计,“但是大家一定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现在看起来,台湾氛围好像显得太悠闲了一点。”

但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只是降低了APP发行的门槛,并未降低全球化成功的门槛。在施振荣看来,搭上移动浪潮并不难,但要如何长青才是最难的,“飞的时候靠风,但要飞得久还是要看猪本身,如何要做一只智慧的猪。”

关键字:风口移动互联网谷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缺席PC互联网台湾如何抓住移动风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缺席PC互联网台湾如何抓住移动风口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刘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5:02:08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从北京直飞台北,只要3个小时约2000公里的距离。但在如此之近的距离背后,两岸却呈现着的是千差万别的互联网生态——曾经在站在PC时代“风口”上的台湾IT从业者,却在移动互联网跑慢了。

“台湾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怎么透过更多的连结和资源整合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尾巴?”猎豹移动CEO傅盛说。

小米创始人雷军则认为:“大家都喜欢台湾,但氛围好像显得太悠闲了一点,创业有点慢,能不能像北上广一样有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呢?”

1月13日,在一场关于“两岸移动互联网峰会”现场,两岸从业者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台湾企业失掉创新力了吗?

“台湾不缺人才只缺舞台,需要舞台历练成长。”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在接受包括我在内的媒体说。

事实上,在特殊的互联网生态之下,两岸已经开始寻找“连结”的机会:联动台湾人才资源与大陆强大的管道资源;吸收前沿的美国技术与输出崛起的中国模式。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浪潮下,意味着其必须通过资源运作跨越地域和文化,运用一体化杠杆来实现裂变式的扩张。

台湾互联网怎么了?

曾有业内人士把台湾比作互联网创业的荒漠。

在硬件时代,这里曾诞生了如宏碁、华硕、联发科、富士康等影响世界的硬件厂商与代工厂,但到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台湾几乎没有诞生有巨大影响力的本土公司,出现明显断层。

“在美国谈惠普、戴尔等硬件公司的时候,台湾在谈鸿海、台积电,在美国进如谷歌、Facebook时代,台湾还是再谈那几家公司。”用创新工场李开复的话说,台湾的IT企业连番错过了软件革命、网络革命、移动革命,“病了”。

“其实台湾的创业精神还是在的。”施振荣对我说,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大企业还没有足够互联网化,都是硬件思维,“它的行为惯性、思维惯性都是以看得见的硬件为主。”

傅盛对我举个例例子,他在台湾招聘面试员工发现,几乎每一个来面试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免费的猎豹怎么挣钱?但在大陆,免费的模式深入人心,已经没有人问了。他认为,这背后或许与台湾强大的电子信息工业体系有关,导致年轻人思考模式成了“上来就得挣钱,从利益点出发。”

而谈到台湾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施振荣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受限于台湾本地市场太小,另一方面在于,从前硬件产业是DayOne,第一天就国际化了,但到了互联网时代怎么样,年轻创业者有没有在第一天就考虑国际化。“ 如果把眼光放在台湾,你的价值是1 ,如果放在全球,就是100倍的价值。”

以我们目前火热的O2O为例,施振荣称, “在台湾很难普及,因为你投资很大,但是市场那么小,没有建立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意模式,做不起来。当然有订餐的,但是就是没有经济效益。”

“根本来说还是环境不一样。”傅盛则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天你在北京中关村或者CBD的随便一家咖啡馆,几乎就能听到不少人讲怎么创业、讲梦想,但到了今天在台北的咖啡厅可能就是音乐不错,很难听到,缺少氛围和投资环境。”

此前李开复也有类似的看法,他称,中国大陆市场巨大,创业者的成功欲望强,有狼性;大陆的环境比较适合“迭代式”的创新创业,即“先把一个小产品丢出去,然后迭代性的更新”;而台湾的创业者虽也有杰作,从蕃薯藤到PChome,但可惜的是,台湾的新创公司都只看台湾市场,“创投环境也不佳,没有回报也就不想投资,如此恶性循环。”

如何站在移动“风口”

台湾虽然仅有2300多万人,但对大陆互联网来说意义非凡。

在傅盛眼里,台湾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桥头堡。他认为,如果去美国建立全球化团队,但发现文化有隔阂,团队融合需要很长时间;而台湾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在语言技能、人文底蕴、文化习惯上都更深地融入了全球互联网,可以作为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跳板,是中国互联网的桥头堡。同时,猎豹还可以借助台湾团队招募多语种人才,建立国际化的营销中心。

“有人说台湾移动互联网已死,我肯定不这么认为。”傅盛说。“本土人才招聘和合作上,人是第一要素,只要改过来,厚积薄发的地区后劲会非常足:其次,好机会太多了,猎豹成立1亿新台币创业基金,希望带来的新的思考模式,摆脱平台思维,在台湾本土的有活力的创业团队。”

有台湾软件开发者表示,台湾团队的起步融资多在5-10万美元,这笔创业基金或将在移动创业上起到“点火”的作用。

雷军则给台湾年轻人提出了两个创业方向建议,一是移动互联网,二是智能家居。

雷军表示,不少台湾从业者抱怨市场很小没机会,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只要开发一个小应用,上传到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面向的是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伴随着个人设备、工作设备、家庭设备都会智能化,都会连接到手机上,这波浪潮已经开始。台湾有工业基础、软硬件工程师,现在关键是怎么把互联网融进来,实现软硬结合。

他举例,智能家居将是台湾在未来5-10年最重要的方向,“但我还没有看到台湾太多创业公司在做这个领域。”

“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台湾出现更多天使投资者,台湾的人均收入远超大陆,关键是怎么恢复信心,让年轻人看到榜样的力量。”雷军说,“这在大陆完全不一样,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的成功,让年轻人看到梦想的力量,台湾需要呼唤BAT这样的成功者,带动整个市场的力量。”

“我认为台湾会有很多很多的创业团队起来。”雷军预计,“但是大家一定要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现在看起来,台湾氛围好像显得太悠闲了一点。”

但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化,只是降低了APP发行的门槛,并未降低全球化成功的门槛。在施振荣看来,搭上移动浪潮并不难,但要如何长青才是最难的,“飞的时候靠风,但要飞得久还是要看猪本身,如何要做一只智慧的猪。”

关键字:风口移动互联网谷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