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前微软印度公司董事长:印度须成为创业者之国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4 09:08:34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都是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而因为人口数量问题,印度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严峻。现在有近7亿印度人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创造足够就业机会、将他们从贫困中拯救出来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除此之外,印度的人口红利也要求其每年要为1300万名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在2005年到2010年印度经济处于发展高峰期期间,其每年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仅为550万个。而今天印度所处的环境比那时候更为艰难。

当前,全球经济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印度刚刚摆脱经济崩溃的威胁。总理莫迪(Modi)正将赌注压在三大工作岗位创造引擎上——制造业、IT业以及基础建设行业。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领域,但它们各自也都面临极大风险:

打造“印度制造”不可避免,但闲杂还不清楚印度是否能够复制中国的出口驱动模式。此外,现代制造业越来越自动化,能够创造的工作岗位可能远低于预期。

印度至关重要的IT服务行业也在面临巨大挑战,云计算、自动化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将毁掉很多就业机会,即使移动应用和数字化能够创造更多新岗位,但是印度的IT部门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就业机会创造引擎。

最后,即使是普通行业,公司也在越来越多使用临时工和兼职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面临更大挑战。

这里面缺少什么?一是要理解创业和自谋生路在创造工作岗位方面将发挥的巨大作用。印度必须成为“工作创造者”的国度,而非只是“工作寻找者”的国度。成为企业家而非去寻找工作肯定能鼓舞更多年轻人。

并非所有的冒险创业都需要像Flipkart或Olacabs那样的规模,很多初创企业甚至只有数名员工。但是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家所产生的集体影响将是巨大的。幸运的是,印度城区的创业大潮正在崛起,那些最聪明的年轻人更喜欢加入初创企业中,而非投向谷歌或微软等科技巨头。

印度人对那些能够持续解决紧迫社会问题的企业特别感兴趣,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正在班加罗尔、孟买以及德里等城市迅速凝聚。可是这股创业潮必须延展到更小的城镇,甚至村庄,这些地方挑战与机遇并存。

Deshpande Foundation、Head Held High、LabourNet以及Social Venture Partners等机构,已经开始专注于帮助创建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努力必须以数量级的规模增加。英国曾被称为“店主之国”,而印度必须成为“创业者之国”。

印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机遇还需要依赖其传统工匠身上。在印度,近2.5亿工匠被组织成60多万个合作社。可悲的是,这些技术最为熟练的工匠却往往是最贫困的人,因为他们被困在低效市场中,根本没有资本、设计输入或市场来开发供应链。结果,他们无力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竞争,他们的孩子也被迫放弃了承袭千年的传统,被迫迁移到负担更为沉重的城市中。

但是印度显然过早地放弃了他们的工匠,现在可持续生产、独特设计以及当代手工制作的商品的需求却在全球迅速增加。这意味着,合作运动需要被立即重振起来。印度已经在阿穆尔的乳制品业和苏古纳的家禽业方面获得成功模式,它们只需要模仿即可。

幸运的是,CaravanCraft、GoCoop以及CraftsVilla等企业和Unitus等影响力巨大的投资人都在证明,他们可以通过提供设计输入、管理知识、使用市场准入技术和更高效的供应链,大幅提高民众的生计。他们还认为,印度不必走“迫使人们离开农场加入城市工厂”的工业化老路,印度农村肯定有更合适的机遇,而且不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两者皆可。

扩大创业或复兴合作与生产组织的挑战不是缺少创业或好的模式,而是他们需要“生态系统”。诸多利益相关者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采取紧密合作的方式。政府和政府机构需要在创造有利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比如确保无处不在的低成本联网、提供优惠政策、廉价教育和培训服务等。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以及基金会必须敢于冒险,为合适的企业或非政府机构提供投资。非政府机构和企业也必须愿意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扩大规模。

这些衔接与合作都是非自然发生的,若想成功,需要依赖于各部门特别杰出和坚定的领导者,或许还需要一套任务模式计划。印度的未来取决于此。

作者:拉维·温卡特桑(Ravi Venkatesan),曾任微软印度、康明斯印度董事长,洛克菲勒基金会、Infosys以及Strand Lifesciences董事会成员,Social Venture Partners India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Unitus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合伙人,作家。

关键字:微软Flipkart人口红利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x 前微软印度公司董事长:印度须成为创业者之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前微软印度公司董事长:印度须成为创业者之国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4 09:08:34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都是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而因为人口数量问题,印度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严峻。现在有近7亿印度人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创造足够就业机会、将他们从贫困中拯救出来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除此之外,印度的人口红利也要求其每年要为1300万名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在2005年到2010年印度经济处于发展高峰期期间,其每年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仅为550万个。而今天印度所处的环境比那时候更为艰难。

当前,全球经济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印度刚刚摆脱经济崩溃的威胁。总理莫迪(Modi)正将赌注压在三大工作岗位创造引擎上——制造业、IT业以及基础建设行业。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领域,但它们各自也都面临极大风险:

打造“印度制造”不可避免,但闲杂还不清楚印度是否能够复制中国的出口驱动模式。此外,现代制造业越来越自动化,能够创造的工作岗位可能远低于预期。

印度至关重要的IT服务行业也在面临巨大挑战,云计算、自动化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将毁掉很多就业机会,即使移动应用和数字化能够创造更多新岗位,但是印度的IT部门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就业机会创造引擎。

最后,即使是普通行业,公司也在越来越多使用临时工和兼职工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面临更大挑战。

这里面缺少什么?一是要理解创业和自谋生路在创造工作岗位方面将发挥的巨大作用。印度必须成为“工作创造者”的国度,而非只是“工作寻找者”的国度。成为企业家而非去寻找工作肯定能鼓舞更多年轻人。

并非所有的冒险创业都需要像Flipkart或Olacabs那样的规模,很多初创企业甚至只有数名员工。但是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家所产生的集体影响将是巨大的。幸运的是,印度城区的创业大潮正在崛起,那些最聪明的年轻人更喜欢加入初创企业中,而非投向谷歌或微软等科技巨头。

印度人对那些能够持续解决紧迫社会问题的企业特别感兴趣,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正在班加罗尔、孟买以及德里等城市迅速凝聚。可是这股创业潮必须延展到更小的城镇,甚至村庄,这些地方挑战与机遇并存。

Deshpande Foundation、Head Held High、LabourNet以及Social Venture Partners等机构,已经开始专注于帮助创建微型企业,但是这些努力必须以数量级的规模增加。英国曾被称为“店主之国”,而印度必须成为“创业者之国”。

印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机遇还需要依赖其传统工匠身上。在印度,近2.5亿工匠被组织成60多万个合作社。可悲的是,这些技术最为熟练的工匠却往往是最贫困的人,因为他们被困在低效市场中,根本没有资本、设计输入或市场来开发供应链。结果,他们无力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竞争,他们的孩子也被迫放弃了承袭千年的传统,被迫迁移到负担更为沉重的城市中。

但是印度显然过早地放弃了他们的工匠,现在可持续生产、独特设计以及当代手工制作的商品的需求却在全球迅速增加。这意味着,合作运动需要被立即重振起来。印度已经在阿穆尔的乳制品业和苏古纳的家禽业方面获得成功模式,它们只需要模仿即可。

幸运的是,CaravanCraft、GoCoop以及CraftsVilla等企业和Unitus等影响力巨大的投资人都在证明,他们可以通过提供设计输入、管理知识、使用市场准入技术和更高效的供应链,大幅提高民众的生计。他们还认为,印度不必走“迫使人们离开农场加入城市工厂”的工业化老路,印度农村肯定有更合适的机遇,而且不需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两者皆可。

扩大创业或复兴合作与生产组织的挑战不是缺少创业或好的模式,而是他们需要“生态系统”。诸多利益相关者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圈子,采取紧密合作的方式。政府和政府机构需要在创造有利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比如确保无处不在的低成本联网、提供优惠政策、廉价教育和培训服务等。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以及基金会必须敢于冒险,为合适的企业或非政府机构提供投资。非政府机构和企业也必须愿意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扩大规模。

这些衔接与合作都是非自然发生的,若想成功,需要依赖于各部门特别杰出和坚定的领导者,或许还需要一套任务模式计划。印度的未来取决于此。

作者:拉维·温卡特桑(Ravi Venkatesan),曾任微软印度、康明斯印度董事长,洛克菲勒基金会、Infosys以及Strand Lifesciences董事会成员,Social Venture Partners India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Unitus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合伙人,作家。

关键字:微软Flipkart人口红利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