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欧美制裁让中国打开国内光伏市场

责任编辑:editor02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01 07:32:23 本文摘自:央视网

光伏企业:两招回击欧盟制裁

继美国之后,今年6月4日,欧盟宣布此后两个月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外部市场接连变天,让深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处境艰难。江苏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为寻找全新的发展道路,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江苏占据国内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全省拥有光伏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过江苏光伏企业的困境,并非完全来自欧盟甚至是美国的贸易制裁,产能过剩以及“两头在外”的现状才是其结构性缺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这些缺点往往会被放大到无法忽视的地步。在欧盟决定实施临时反倾销税的关口,央视网记者走访了江苏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光伏生产企业。

海外建厂 技术创新

2013年5月23日,中电光伏有限公司土耳其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在欧盟“双反”初裁结果出来之前,中电光伏跨入真正的全球化制造时代,同时这也是对欧盟双反的有效规避。

作为江苏在海外上市的八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的中电光伏,自从2011年以来,就一直举步维艰。美国以及欧盟连续的反倾销措施,更是让中电光伏的财务报表惨不忍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电光伏选择了技术创新与海外建厂这“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在5月23日正式投产之前,中电光伏土耳其工厂已经逐步投入生产,只是由于人员、设备调试等因素,初期产能不大,每天只能生产20-50块组件;5月份,在生产条件逐步成熟后,产能一天天拉升,现在已达到每天600块以上;随着一些自动化设备的到位和投入使用,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中电光伏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土耳其工厂的产能是120MW,今年的目标是170MW发货量。

目前中电光伏国内的生产基地一直处于开工不足的状况,而土耳其工厂由于获得了当地的原产地证明,可以有效避开美国与欧盟的双反政策,在生产上将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中电光伏也一直在进行技术创新。2012年,科技部启动了“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的“863”专题项目,希望通过高效电池的量产,推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进程。该项目由中电光伏牵头承担。目前,市场上实现量产的一般单晶转换率仅为19%。低成本推进转换率的提升,是光伏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

中电光伏首席技术官赵建华博士告诉央视网记者,就在6月份,相关研究工作已经获得突破,中电光伏的研发人员已经制作出效率达20.3%的高效单晶太阳电池,即将进行优化和量产。

赵建华表示,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洗牌”更加深入,大量落后产能已经或即将被淘汰,依靠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中电光伏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占领了先机。

差异化竞争 掌控产业链

2012年,国内生产规模排名前20名的光伏企业,有19家亏损。不过,江苏中盛光电集团却实现了年销售额7亿美金、净利润3000万元人民币的优秀成绩。

让中盛光电能够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如此佳绩的,是其从2002年就开始进行的差异化竞争。

“光伏市场并没有变差,是过剩的产能使得整个产业陷入尴尬的境地。”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说,“我们中盛光电的光伏组件产品去年也是亏损的,盈利的是电站总包业务。”

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主要是利用多晶硅制造太阳能电池,成百上千家企业的产品严重雷同,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严重过剩的产能使得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一路下跌。“除了制造太阳能电池,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向整个产业链延伸,走出去,直接承担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业务。”佘海峰说。

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即太阳能电站的总承包,承担太阳能电站的建设业务。从2002年至今,中盛光电已经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承包建设了多座太阳能电站。这样,即使光伏电池制造这一环节出现亏损,但整体总包业务还是能够获得盈利。“我们做电站总包业务,都尽可能使用自己公司的光伏电池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利润。我们坚持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掌握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把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佘海峰说。

佘海峰认为,光伏行业经历两年多的震荡后,已经基本完成了重新洗牌,目前真正开工生产的光伏企业,可能只有十几家。据他所知,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日子明显要比前两年好过得多。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

企业融资是最大问题

不少光伏企业的领导人告诉央视网记者,尽管光伏行业前景光明,国家针对欧盟“双反”的姿态十分强硬,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是会有大量光伏企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欧盟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国内媒体普遍唱衰,但是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机会。”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的成本与欧洲相比,大约便宜25%左右,而在国家的强势干预和欧洲各国的反对下,征收47.6%的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并非欧盟的惩罚性关税,而是资金困难。

2012年,中国银监会向银行指出,光伏行业已经成为高危行业,这使得光伏企业从银行获得授信的额度急剧下跌,部分到期贷款被银行催缴。这对已经在困境中的光伏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银行等机构心目中,我们已经成了妖魔行业。”江苏一家光伏企业的高管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光伏企业希望,国家在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出台配套的金融支持政策,使各种融资渠道恢复畅通。

“其实我们也理解银行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对于光伏企业,政府和银行不要像以前一样,一窝蜂似的支持;但是也不要因为光伏企业暂时陷入困境,就唯恐避之不及。获得金融支持是我国光伏行业能够重新焕发活力的最重要助推力。”佘海峰说。

中国光伏路在何方

关键字:光伏产业光伏电站英利

本文摘自:央视网

x 欧美制裁让中国打开国内光伏市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欧美制裁让中国打开国内光伏市场

责任编辑:editor02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07-01 07:32:23 本文摘自:央视网

光伏企业:两招回击欧盟制裁

继美国之后,今年6月4日,欧盟宣布此后两个月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外部市场接连变天,让深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处境艰难。江苏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为寻找全新的发展道路,做出了艰辛的努力。

江苏占据国内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全省拥有光伏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过江苏光伏企业的困境,并非完全来自欧盟甚至是美国的贸易制裁,产能过剩以及“两头在外”的现状才是其结构性缺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这些缺点往往会被放大到无法忽视的地步。在欧盟决定实施临时反倾销税的关口,央视网记者走访了江苏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光伏生产企业。

海外建厂 技术创新

2013年5月23日,中电光伏有限公司土耳其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在欧盟“双反”初裁结果出来之前,中电光伏跨入真正的全球化制造时代,同时这也是对欧盟双反的有效规避。

作为江苏在海外上市的八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的中电光伏,自从2011年以来,就一直举步维艰。美国以及欧盟连续的反倾销措施,更是让中电光伏的财务报表惨不忍睹。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电光伏选择了技术创新与海外建厂这“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在5月23日正式投产之前,中电光伏土耳其工厂已经逐步投入生产,只是由于人员、设备调试等因素,初期产能不大,每天只能生产20-50块组件;5月份,在生产条件逐步成熟后,产能一天天拉升,现在已达到每天600块以上;随着一些自动化设备的到位和投入使用,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中电光伏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土耳其工厂的产能是120MW,今年的目标是170MW发货量。

目前中电光伏国内的生产基地一直处于开工不足的状况,而土耳其工厂由于获得了当地的原产地证明,可以有效避开美国与欧盟的双反政策,在生产上将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中电光伏也一直在进行技术创新。2012年,科技部启动了“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的“863”专题项目,希望通过高效电池的量产,推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进程。该项目由中电光伏牵头承担。目前,市场上实现量产的一般单晶转换率仅为19%。低成本推进转换率的提升,是光伏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

中电光伏首席技术官赵建华博士告诉央视网记者,就在6月份,相关研究工作已经获得突破,中电光伏的研发人员已经制作出效率达20.3%的高效单晶太阳电池,即将进行优化和量产。

赵建华表示,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洗牌”更加深入,大量落后产能已经或即将被淘汰,依靠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中电光伏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占领了先机。

差异化竞争 掌控产业链

2012年,国内生产规模排名前20名的光伏企业,有19家亏损。不过,江苏中盛光电集团却实现了年销售额7亿美金、净利润3000万元人民币的优秀成绩。

让中盛光电能够在惨淡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如此佳绩的,是其从2002年就开始进行的差异化竞争。

“光伏市场并没有变差,是过剩的产能使得整个产业陷入尴尬的境地。”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说,“我们中盛光电的光伏组件产品去年也是亏损的,盈利的是电站总包业务。”

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主要是利用多晶硅制造太阳能电池,成百上千家企业的产品严重雷同,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严重过剩的产能使得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一路下跌。“除了制造太阳能电池,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向整个产业链延伸,走出去,直接承担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业务。”佘海峰说。

太阳能电站建设总包即太阳能电站的总承包,承担太阳能电站的建设业务。从2002年至今,中盛光电已经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承包建设了多座太阳能电站。这样,即使光伏电池制造这一环节出现亏损,但整体总包业务还是能够获得盈利。“我们做电站总包业务,都尽可能使用自己公司的光伏电池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利润。我们坚持这样做的理由是,只有掌握了整个光伏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把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佘海峰说。

佘海峰认为,光伏行业经历两年多的震荡后,已经基本完成了重新洗牌,目前真正开工生产的光伏企业,可能只有十几家。据他所知,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的日子明显要比前两年好过得多。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

企业融资是最大问题

不少光伏企业的领导人告诉央视网记者,尽管光伏行业前景光明,国家针对欧盟“双反”的姿态十分强硬,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是会有大量光伏企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欧盟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国内媒体普遍唱衰,但是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机会。”中盛光电首席执行官佘海峰告诉央视网记者,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的成本与欧洲相比,大约便宜25%左右,而在国家的强势干预和欧洲各国的反对下,征收47.6%的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中国光伏行业的危机并非欧盟的惩罚性关税,而是资金困难。

2012年,中国银监会向银行指出,光伏行业已经成为高危行业,这使得光伏企业从银行获得授信的额度急剧下跌,部分到期贷款被银行催缴。这对已经在困境中的光伏企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银行等机构心目中,我们已经成了妖魔行业。”江苏一家光伏企业的高管哭笑不得地告诉记者,光伏企业希望,国家在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出台配套的金融支持政策,使各种融资渠道恢复畅通。

“其实我们也理解银行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对于光伏企业,政府和银行不要像以前一样,一窝蜂似的支持;但是也不要因为光伏企业暂时陷入困境,就唯恐避之不及。获得金融支持是我国光伏行业能够重新焕发活力的最重要助推力。”佘海峰说。

中国光伏路在何方

关键字:光伏产业光伏电站英利

本文摘自:央视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