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2015光伏产业的“风风雨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李勇涛 李仁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1 16:45:50 本文摘自:海南大学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我国地缘广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之丰富,全国70%面积可以用于光伏发电,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推动和全球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十几年的发展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从原来最简单的来料加工,到现今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光伏产业设备制造、光伏应用等一条完整光伏产业链,从光伏制造大国再到光伏应用装机世界第一,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果。

1、多晶硅产量猛增,高纯度依赖进口

我国硅矿储量十分丰富尤其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石英硅矿石十分可观,为多晶硅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的提炼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的探索研宄,技术壁垄是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一大障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时间较欧美相对时间较短,资金的投入量也不大,研发规模较小。然而随着国际市场上多晶硅行情高涨,加之我国政府的重视资金的投入,我国有了第一批多晶硅企业,在国际市场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国多晶硅产量迅速上涨。

多晶硅产能虽然得到了迅猛提升,由于时间发展短,大部分进入厂商都是小作坊、小企业,根本没资金提高多晶硅提炼的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多晶硅生产仍采用老式的西门子法提高硅纯度,该工艺生产的多晶硅纯度低,达不到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规格,质量合格度低;而且对硅原料的利用相对低,放出大量含硅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如四氯化硅),严重污染环境,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生产等量的多晶硅,老式生产工艺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新式生产工艺的2~3倍,目前只有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新的技术。

由于缺乏核心工艺技术,我国厂商对硅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成本相对国外较高。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在5000吨以下,其生产成本约为每公斤30~50美元,是国外大企业的倍,而国内规模较大的多晶硅企业的成本约每公斤美元,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国际市场多晶硅市场价格逐渐回落的态势下,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

我国多晶硅在技术壁垄的障碍下,最初大量依赖于进口,进口比率达到90%以上。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逐渐的壮大,再加上欧美两次对华反倾销案对我国光伏行业的洗牌重整效应,我国多晶硅的自给自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依旧有近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来填补,如图2所示,从2007~2014年多晶硅产量每年大约增长1.48倍,多晶硅行业的供应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即使如此,由于下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巨大,多晶硅在国内依旧畅销,供不应求,国内产量仅能满足我国约50%的需求,我国仍需大量进口高纯度多晶硅产品。

2、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展迅速

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但是相对于高纯度硅的提炼来说,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所要求的技术相抵较低得多,所以我国光伏企业最初进入的是该环节。随着欧盟地区国家出台大量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扩大,累计装机量大幅提升,对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国际市场因素的晴好,以及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为1780MW,占世界总产量的33%,己经是光伏电池大生产国,到2014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33GW,占世界产量的58.9%%,可以说,我国己经是全球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产量上,我国的光伏电池己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增长速度上,从2007年到2014年的7年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由1088MW增长到33000MW,增长了30多倍;这期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从4.3GW增加到56.OGW,增长了13倍,远远低于我国的增长速度。

如下表1所示: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年居世界首位,但在电池构成上,以晶硅为原料的电池占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大头”,另外一种新型技术电池一薄膜电池却产量有限。以2013年为例,我国的薄膜电池的产量为260MW,同比下降了35%,而全球全球薄膜电池产量3660MW,增长了3.7%,其中日本薄膜电池出货量为1411.7MW,同比增长172.7%。薄膜电池在性能上与传统晶硅电池相比,发电更高更稳定、而生产工序环节少,无需切片一、提炼高纯度硅、在硅料和能源转化率上都能为光伏应用系统降低成本,更受消费者的亲睐。

目前,在多晶硅电池的生产商,我国已经走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前头,但同时也要考虑革新技术,跟上并赶超上欧美,这就必须加大对新技术研究的投入量,在保持产能上的优势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产品的更新换代,虽然就目前而言,薄膜电池的技术依旧未成熟,但是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势必会日臻完善并最终取代多晶硅电池。

我国进入光伏电池组件封装环节与光伏电池环节时间几乎一致,同光伏电池制作环节一样,电池组件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是光伏产业链中最早实现流水线生产的环节。在技术和生产实现标准化后,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下降,而劳动力成本比重上升,发达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较高,所以电池组件生产环节不具备优势,我国人力成本较低且工人素质相对较高,所以该产业由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到我国后,得到了比光伏电池生产更快的发展。

由于组件封装环节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低比较低、投入少,是国内厂商进入光伏行业的最初选择,由于地方政府监控不力,致使大量的类似小作坊的业主冲次其中,在产能的急剧扩张的同时,是低质量产品的泛滥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从而造成了我国出口环境的日益恶化,价格做不上去,我国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利润非常微薄,很多厂商在几乎零利润的情况下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被迫继续生产,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存货积压。此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使得国外市场低迷萎缩,需求量骤减;同时,存货积压致使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零利润销售甚至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及国际贸易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电池组件的国际价格不断下降,但是我国产能己经摆在那里,产量由于基数有所减少但是不大。2013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6GW,占全球总产量40GW的62%,全球的光伏电池组件产能为35GW,见下图3,很明显,我国的组件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

3、国内光伏市场增长迅速

在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迅猛增加时,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并未跟上脚步。2012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为7500MW,仅仅只占世界比重7.5%,而同年,我国的光伏电池产量13000MW,占世界比重达到了6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比率在80%以上,严重依赖外国市场,这也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栓桔我国光伏产业扩张。由于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生命周期中初期阶段,很多制造环节的成本较高,因此光伏发电的应用成本几乎是火力或水力发电的2倍左右,而我国政府在发展初期并未对光伏应用环节提供较大政策支持以及补贴,光伏应用国内市场一直未有较好的开拓。

所以在光伏产业发展初期,一方面需要技术的不断开拓来掌握未来的定价权,控制成本并取得利润;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来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因此,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欧洲国家,为了扩大光伏市场需求量,都采取了扶持和鼓励政策。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上网电价法的国家,为光伏应用方面提供了律法支持;其次,对光伏产业还提供了诸如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出口鼓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扩大了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

欧美两次对华光伏反倾销案的爆发将我国光伏内需不足的本质暴露无遗,给予了我国光伏产业致命打击,也使得我国政府意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加快了对光伏应用市场的政策扶持以及补贴支持。早在2009年,我国启动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及“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两项光伏政策,我国光伏装机量有了较大的提升;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在发电并网、资金服务、税费优惠、补贴额度以及明细规则等政策的相继发布,为推动我国光伏市场加速启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如表2所示,仅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就达到了11300M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30%新增装机量为全球第一,2014年也新增装机量10200MW,总装机量占全球的15.4%,两年时间我国装机总量增长了约3倍,成果硕然。虽然国内市场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国光伏电池以来国外市场的状况并未完全转变,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必须过口国外,2014年我国光伏新增量占全球新增量的25%,但是仅仅只能满足我国光伏电池组件的1/3,国内光伏市场有待进一步的扩张。

4、行业形势好转,但面临挑战

经过了美国、欧盟相继对华光伏反倾销案之后,我国光伏产兰业在政府政策以及市场利好等因素的驱动卜,光伏较之前的濒临破产、寸步难行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美国、欧盟对我光伏“双反”案达到解决方案,我了国对韩美多晶硅反倾销调查也作出重裁,收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组件、多晶硅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0%,50%左右,大部分企业开始复产增产,龙头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国内企业经营状况转好。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根据光伏产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全国多晶硅生产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18.30l0,转变了2011年到2012年减产的尴尬状况。电池组件产量约为26GW,占全球产量约60%,其中出口16GW,出口创汇127亿美元,整个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230亿元。行业内部开始完成整改,企业兼并重组加速,淘汰落后的产能企业,在工信部发布的首批百强合格企业中,硅片、多晶硅、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5,85.7010和740!0,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全行业的23%,产业发展逐步向我国东部(江浙一带)及西北部(内蒙、青藏)等区域集中。

国内应用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量超过28GW,电池内销比率也有以前的16%上升到40%。技术创新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光伏设备的本土化率不断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3年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了30%,人均产量提升了65010,电池电能转化率也提升了300},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成本下降了很多,现在投资成本约为9元/瓦,约是以前的113,有了很大的改观。总体形势虽有所好转时,亦有部分环节需待进一步改善。一是技术问题。一些重要材料、装备等关键技术仍然无法掌握,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科研研究有待加强;二是资金短缺。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后,行业在内需不足以及应用环节改善力度大增,对研发及技术改造方面投入相对不足;三是执行乏力。发电并网等有关政策仍待细化并使之行之有效,能切实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张国内市场。总体来说,目前光伏制造业亏损状况未有根本性改变,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上看,仍面临着深度整合。

关键字:光伏产业光伏电池屋顶计划

本文摘自:海南大学

x 2015光伏产业的“风风雨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2015光伏产业的“风风雨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李勇涛 李仁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1 16:45:50 本文摘自:海南大学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讯:我国地缘广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之丰富,全国70%面积可以用于光伏发电,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推动和全球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十几年的发展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从原来最简单的来料加工,到现今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光伏产业设备制造、光伏应用等一条完整光伏产业链,从光伏制造大国再到光伏应用装机世界第一,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果。

1、多晶硅产量猛增,高纯度依赖进口

我国硅矿储量十分丰富尤其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石英硅矿石十分可观,为多晶硅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的提炼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长期的探索研宄,技术壁垄是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一大障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时间较欧美相对时间较短,资金的投入量也不大,研发规模较小。然而随着国际市场上多晶硅行情高涨,加之我国政府的重视资金的投入,我国有了第一批多晶硅企业,在国际市场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国多晶硅产量迅速上涨。

多晶硅产能虽然得到了迅猛提升,由于时间发展短,大部分进入厂商都是小作坊、小企业,根本没资金提高多晶硅提炼的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多晶硅生产仍采用老式的西门子法提高硅纯度,该工艺生产的多晶硅纯度低,达不到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规格,质量合格度低;而且对硅原料的利用相对低,放出大量含硅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如四氯化硅),严重污染环境,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生产等量的多晶硅,老式生产工艺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新式生产工艺的2~3倍,目前只有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新的技术。

由于缺乏核心工艺技术,我国厂商对硅材料的利用率较低,成本相对国外较高。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在5000吨以下,其生产成本约为每公斤30~50美元,是国外大企业的倍,而国内规模较大的多晶硅企业的成本约每公斤美元,行业集中度较低。随着国际市场多晶硅市场价格逐渐回落的态势下,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超过国际市场价格。

我国多晶硅在技术壁垄的障碍下,最初大量依赖于进口,进口比率达到90%以上。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逐渐的壮大,再加上欧美两次对华反倾销案对我国光伏行业的洗牌重整效应,我国多晶硅的自给自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依旧有近半的多晶硅需要进口来填补,如图2所示,从2007~2014年多晶硅产量每年大约增长1.48倍,多晶硅行业的供应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即使如此,由于下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巨大,多晶硅在国内依旧畅销,供不应求,国内产量仅能满足我国约50%的需求,我国仍需大量进口高纯度多晶硅产品。

2、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展迅速

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但是相对于高纯度硅的提炼来说,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所要求的技术相抵较低得多,所以我国光伏企业最初进入的是该环节。随着欧盟地区国家出台大量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扩大,累计装机量大幅提升,对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需求也是节节攀升。国际市场因素的晴好,以及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为1780MW,占世界总产量的33%,己经是光伏电池大生产国,到2014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33GW,占世界产量的58.9%%,可以说,我国己经是全球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产量上,我国的光伏电池己经占了世界一半以上,增长速度上,从2007年到2014年的7年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由1088MW增长到33000MW,增长了30多倍;这期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从4.3GW增加到56.OGW,增长了13倍,远远低于我国的增长速度。

如下表1所示: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年居世界首位,但在电池构成上,以晶硅为原料的电池占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大头”,另外一种新型技术电池一薄膜电池却产量有限。以2013年为例,我国的薄膜电池的产量为260MW,同比下降了35%,而全球全球薄膜电池产量3660MW,增长了3.7%,其中日本薄膜电池出货量为1411.7MW,同比增长172.7%。薄膜电池在性能上与传统晶硅电池相比,发电更高更稳定、而生产工序环节少,无需切片一、提炼高纯度硅、在硅料和能源转化率上都能为光伏应用系统降低成本,更受消费者的亲睐。

目前,在多晶硅电池的生产商,我国已经走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前头,但同时也要考虑革新技术,跟上并赶超上欧美,这就必须加大对新技术研究的投入量,在保持产能上的优势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产品的更新换代,虽然就目前而言,薄膜电池的技术依旧未成熟,但是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势必会日臻完善并最终取代多晶硅电池。

我国进入光伏电池组件封装环节与光伏电池环节时间几乎一致,同光伏电池制作环节一样,电池组件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是光伏产业链中最早实现流水线生产的环节。在技术和生产实现标准化后,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下降,而劳动力成本比重上升,发达国家因为劳动力成本较高,所以电池组件生产环节不具备优势,我国人力成本较低且工人素质相对较高,所以该产业由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到我国后,得到了比光伏电池生产更快的发展。

由于组件封装环节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低比较低、投入少,是国内厂商进入光伏行业的最初选择,由于地方政府监控不力,致使大量的类似小作坊的业主冲次其中,在产能的急剧扩张的同时,是低质量产品的泛滥和市场的恶性竞争,从而造成了我国出口环境的日益恶化,价格做不上去,我国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利润非常微薄,很多厂商在几乎零利润的情况下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被迫继续生产,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存货积压。此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使得国外市场低迷萎缩,需求量骤减;同时,存货积压致使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零利润销售甚至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及国际贸易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电池组件的国际价格不断下降,但是我国产能己经摆在那里,产量由于基数有所减少但是不大。2013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达到26GW,占全球总产量40GW的62%,全球的光伏电池组件产能为35GW,见下图3,很明显,我国的组件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

3、国内光伏市场增长迅速

在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迅猛增加时,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并未跟上脚步。2012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为7500MW,仅仅只占世界比重7.5%,而同年,我国的光伏电池产量13000MW,占世界比重达到了60%以上,光伏产品出口比率在80%以上,严重依赖外国市场,这也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栓桔我国光伏产业扩张。由于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生命周期中初期阶段,很多制造环节的成本较高,因此光伏发电的应用成本几乎是火力或水力发电的2倍左右,而我国政府在发展初期并未对光伏应用环节提供较大政策支持以及补贴,光伏应用国内市场一直未有较好的开拓。

所以在光伏产业发展初期,一方面需要技术的不断开拓来掌握未来的定价权,控制成本并取得利润;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来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因此,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欧洲国家,为了扩大光伏市场需求量,都采取了扶持和鼓励政策。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上网电价法的国家,为光伏应用方面提供了律法支持;其次,对光伏产业还提供了诸如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出口鼓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扩大了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

欧美两次对华光伏反倾销案的爆发将我国光伏内需不足的本质暴露无遗,给予了我国光伏产业致命打击,也使得我国政府意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加快了对光伏应用市场的政策扶持以及补贴支持。早在2009年,我国启动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及“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两项光伏政策,我国光伏装机量有了较大的提升;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在发电并网、资金服务、税费优惠、补贴额度以及明细规则等政策的相继发布,为推动我国光伏市场加速启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如表2所示,仅201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就达到了11300MW,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30%新增装机量为全球第一,2014年也新增装机量10200MW,总装机量占全球的15.4%,两年时间我国装机总量增长了约3倍,成果硕然。虽然国内市场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国光伏电池以来国外市场的状况并未完全转变,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必须过口国外,2014年我国光伏新增量占全球新增量的25%,但是仅仅只能满足我国光伏电池组件的1/3,国内光伏市场有待进一步的扩张。

4、行业形势好转,但面临挑战

经过了美国、欧盟相继对华光伏反倾销案之后,我国光伏产兰业在政府政策以及市场利好等因素的驱动卜,光伏较之前的濒临破产、寸步难行的形势有了很大的改观。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美国、欧盟对我光伏“双反”案达到解决方案,我了国对韩美多晶硅反倾销调查也作出重裁,收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组件、多晶硅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0%,50%左右,大部分企业开始复产增产,龙头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国内企业经营状况转好。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根据光伏产业协会的统计,2013年全国多晶硅生产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18.30l0,转变了2011年到2012年减产的尴尬状况。电池组件产量约为26GW,占全球产量约60%,其中出口16GW,出口创汇127亿美元,整个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230亿元。行业内部开始完成整改,企业兼并重组加速,淘汰落后的产能企业,在工信部发布的首批百强合格企业中,硅片、多晶硅、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5,85.7010和740!0,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全行业的23%,产业发展逐步向我国东部(江浙一带)及西北部(内蒙、青藏)等区域集中。

国内应用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量超过28GW,电池内销比率也有以前的16%上升到40%。技术创新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光伏设备的本土化率不断提高。与2010年相比,2013年的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了30%,人均产量提升了65010,电池电能转化率也提升了300},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成本下降了很多,现在投资成本约为9元/瓦,约是以前的113,有了很大的改观。总体形势虽有所好转时,亦有部分环节需待进一步改善。一是技术问题。一些重要材料、装备等关键技术仍然无法掌握,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科研研究有待加强;二是资金短缺。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后,行业在内需不足以及应用环节改善力度大增,对研发及技术改造方面投入相对不足;三是执行乏力。发电并网等有关政策仍待细化并使之行之有效,能切实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张国内市场。总体来说,目前光伏制造业亏损状况未有根本性改变,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好发展上看,仍面临着深度整合。

关键字:光伏产业光伏电池屋顶计划

本文摘自:海南大学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