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发电发展提速: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500万千瓦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程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23 16:58:03 本文摘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亚洲太阳能论坛”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为全球最强劲增长的光伏市场,光伏发电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自2013年起,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3年每年超过1000万千瓦,去年更是超过1500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K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市场。有关数据还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

去年光伏行业发展向好,市场有所好转,有不少企业扭亏为盈。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情不减,前20名光伏组件制造商里,业务基本都涉及下游电站开发,且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根据33家规模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平均利润率4.7%,同比增长30%。

此外,“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增多,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目前来看,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会加快,智能化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前景继续看好。

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已从过去缺电转变为电力供应能力相对充足,电源端主要问题转变为结构不尽合理,火电比例仍过高,为应对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非化石能源还需大力发展。我国政府2009年曾向国际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2014年数据约为11.1%)。

2015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制定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我国政府根据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再次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实现以上目标最重要的手段,国内电源投资端已呈现出非化石能源比例上升态势,上半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4338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46.7%,预计全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3%,未来国内电源端投资将越来越向非化石能源倾斜,同时电网投资也将配合非化石能源发展,未来多条特高压直流输出线路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当前可再生能源限发问题。

因此,非化石能源需大力发展。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比例处于上升态势,无论是资本投入、政策支持都已经开始往非化石能源方面倾斜。光伏就其他非化石能源而言,缺点是度电成本较高,优势是配臵灵活,可以大规模地面电站,也可以在密集区分布式电站。

装机量逐年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2.32GW,到了2015年,达到约43GW,高出预期目标33.5GW,增长速度好于预期。光伏装机量也是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安装量约13GW,凭此成为光伏需求第一大国,2014年因为发展问题导致全年装机仅有10.6GW,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经过调整增长恢复,新增装机7.7GW,同比增长约134%。

2005-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单位:M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装机拉开了差距,地面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320MW,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的5.26倍;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该比例均保持在5倍以上。分布式光伏发展已被地面光伏电站甩开一大截,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分布式光伏盈利难、融资难。

2013-2015年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对比(单位:MW)

当前面临的困境

光伏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已经趋于好转,但仍然面临有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行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地面光伏电站虽然在前期融资和建设期融资较为困难,但运营期融资难度较小,一般能够达到70%的比例,融资来源大部分来源于国开行。

相比于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单体容量小,但审批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的成本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这直接造成国开行在分布式光伏上的投资较少,而其他银行对于光伏产业融资较为谨慎,且时间较短,一般也选择地面光伏电站。

此外,对于技术研发投入还不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速度较慢、储备不足,而且技术路线呈现单一;以及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电池、组件等环节产业集中度不高,未来还有待提升。

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对于光伏发电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中国大力鼓励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光明,需求旺盛。但与此同时,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光伏发电成本依旧过高,并网等流程、程序等依旧有很多改进空间。不过,历史的发展表明,更清洁,更环保的能源将成为首选,光伏发电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之下,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光伏装机目标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按照此目标,中国未来五年内平均每年的光伏设备需求量将突破20GW,高于“十二五”期间的10-15GW左右的规模,可见政府企业发展光伏的决心和积极性。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背景下,光伏行业可谓政策利好、技术利好、环境利好,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前景发展一片看好。

关键字:光伏发电光伏电站

本文摘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x 光伏发电发展提速: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500万千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光伏发电发展提速: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500万千瓦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程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23 16:58:03 本文摘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亚洲太阳能论坛”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为全球最强劲增长的光伏市场,光伏发电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自2013年起,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连续3年每年超过1000万千瓦,去年更是超过1500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KW,超越德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市场。有关数据还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

去年光伏行业发展向好,市场有所好转,有不少企业扭亏为盈。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情不减,前20名光伏组件制造商里,业务基本都涉及下游电站开发,且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根据33家规模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平均利润率4.7%,同比增长30%。

此外,“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增多,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建厂。目前来看,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会加快,智能化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前景继续看好。

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已从过去缺电转变为电力供应能力相对充足,电源端主要问题转变为结构不尽合理,火电比例仍过高,为应对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非化石能源还需大力发展。我国政府2009年曾向国际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2014年数据约为11.1%)。

2015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制定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我国政府根据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再次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实现以上目标最重要的手段,国内电源投资端已呈现出非化石能源比例上升态势,上半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4338万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46.7%,预计全年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3%,未来国内电源端投资将越来越向非化石能源倾斜,同时电网投资也将配合非化石能源发展,未来多条特高压直流输出线路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当前可再生能源限发问题。

因此,非化石能源需大力发展。数据显示非化石能源比例处于上升态势,无论是资本投入、政策支持都已经开始往非化石能源方面倾斜。光伏就其他非化石能源而言,缺点是度电成本较高,优势是配臵灵活,可以大规模地面电站,也可以在密集区分布式电站。

装机量逐年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2.32GW,到了2015年,达到约43GW,高出预期目标33.5GW,增长速度好于预期。光伏装机量也是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安装量约13GW,凭此成为光伏需求第一大国,2014年因为发展问题导致全年装机仅有10.6GW,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经过调整增长恢复,新增装机7.7GW,同比增长约134%。

2005-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单位:MW)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装机拉开了差距,地面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320MW,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的5.26倍;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该比例均保持在5倍以上。分布式光伏发展已被地面光伏电站甩开一大截,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分布式光伏盈利难、融资难。

2013-2015年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对比(单位:MW)

当前面临的困境

光伏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已经趋于好转,但仍然面临有不少问题。其中之一是行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地面光伏电站虽然在前期融资和建设期融资较为困难,但运营期融资难度较小,一般能够达到70%的比例,融资来源大部分来源于国开行。

相比于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单体容量小,但审批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的成本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这直接造成国开行在分布式光伏上的投资较少,而其他银行对于光伏产业融资较为谨慎,且时间较短,一般也选择地面光伏电站。

此外,对于技术研发投入还不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速度较慢、储备不足,而且技术路线呈现单一;以及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电池、组件等环节产业集中度不高,未来还有待提升。

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对于光伏发电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中国大力鼓励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光明,需求旺盛。但与此同时,太阳能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光伏发电成本依旧过高,并网等流程、程序等依旧有很多改进空间。不过,历史的发展表明,更清洁,更环保的能源将成为首选,光伏发电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之下,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光伏装机目标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按照此目标,中国未来五年内平均每年的光伏设备需求量将突破20GW,高于“十二五”期间的10-15GW左右的规模,可见政府企业发展光伏的决心和积极性。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背景下,光伏行业可谓政策利好、技术利好、环境利好,天时地利人和,未来前景发展一片看好。

关键字:光伏发电光伏电站

本文摘自: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