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能源輿情:天然氣發展意見出台 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5 13:11:13 本文摘自:人民網-輿情頻道

本期,國務院引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天然氣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直面行業發展痛點獲聚焦:歐盟宣布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輿論看好光伏發展前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受關注。

監測周期:9.3-9.9,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國務院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 直面行業發展痛點獲聚焦

9月5日,國務院對外公布《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天然氣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一是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供需動態平衡。包括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

二是深化天然氣各領域改革,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包括建立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協調機制﹔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深化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強化天然氣全產業鏈安全運行機制。

此次《意見》出台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與解讀。

直面天然氣產業發展深層次矛盾 從全產業鏈進行系統改革

新華社認為,該《意見》是指導天然氣領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不論是對於當前天然氣的穩定供應,還是對於推動天然氣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証券日報》援引分析人士觀點指出,《意見》首次從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以及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有利於進一步激發企業勘探動力,加快本土氣源開發力度,同時還將促進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進一步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同時,也為行業未來發展繪制了新藍圖。

《意見》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 將成行業主旋律

《意見》明確,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要求各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力爭到2020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上海証券報》援引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觀點表示,從去年的產量推算,要完成這項任務,非常艱巨。業內分析也指出,這意味著“三桶油”要將勘探開發投資至少翻倍,工作量翻數倍。據悉,近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繼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另有天風証券、海通証券等機構關注到,《意見》中補貼政策的延續將對國內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有分析指出,在常規天然氣開採量增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將成為發展重點,利好頁岩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氣開採及相關企業。

建立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 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意見》要求,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加快推進進口國別(地區)、運輸方式、進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參與主體多元化。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元供應是國際通行的提高本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國管道氣通過中亞和中緬管道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緬甸等。近期還將實現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增量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目標國達到22個,多元化程度更高。該負責人表示,當前天然氣貿易合同的年限更短、方式更靈活、目的地條款逐步消失,這些都為進口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保障民生用氣 今冬“氣荒”或為小概率事件

隨著採暖季漸進,天然氣冬季保供話題熱度再度上升。冬季取暖關系到民生問題,《意見》在加強民生用氣保障方面做出了專門安排,也引發了輿論重點關注。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增天然氣量供應安排將向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嚴重地區進行傾斜﹔同時,通過用戶調峰機制的落實,根據高峰期供應缺口情況分級啟動實施壓減,壓減氣量全部用於保障民生。

《中國能源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表示,《意見》的發布,為今冬用氣高峰的供應增添了不少“底氣”。業內人士解讀《意見》時指出,該文件為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和民生用氣需要注入了“強心針”,今冬天然氣供需或仍存缺口,但在一系列備戰下,出現“氣荒”將是小概率事件。

此次《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直面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中的痛點,提出的舉措也被認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操性。輿論認為這顯示出國家要在天然氣產業鏈上面“動真刀子”。

輿論預期,此次《意見》的提出,將提升天然氣領域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對天然氣當前及未來長遠發展產生重要、積極的影響,有助於加強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提升人們對於我國天然氣產業快速、平穩、健康發展的信心。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措施終止 輿論看好光伏發展前景

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以下簡稱“雙反”措施)將於9月3日到期后終止,歐盟將撤除其此前筑起的,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稅”“價格承諾”(歐盟最低進口價格機制,即MIP機制)等貿易壁壘。

為協商解決貿易爭端的典范 具有極強示范意義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中歐光伏貿易爭端逐步得到解決,是在雙方高層關注下,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通過磋商成功解決貿易摩擦的典范。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副理事長趙玉文表示,歐盟對光伏的支持態度以及消除貿易壁壘的做法將在全球范圍產生示范效應,會給光伏企業帶來極大信心。

光伏行業迎來重大利好 或重回發展快車道

《証券日報》、中國証券網等媒體均認為,歐盟的“雙反稅”、“價格承諾”最終被撤除,中歐間將恢復光伏產品的自由貿易,歐盟市場將對價廉物美的中國光伏產品產生更大的需求,將給光伏產業帶來觸底反彈動力。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消息將對正處政策“嚴冬”的國內光伏產業鏈帶來一定提振,本土產能出貨有望增長。路透社報道稱,管制的解除還有利於中國應對太陽能產業的產能過剩。伴隨此次撤除對中國光伏貿易壁壘的強烈預期,以及歐盟各國家發展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願增強,已有機構作出預測,2018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從2017年的約9GW,增加到2018年的約11GW。

但是,也有媒體認為,歐盟取消“雙反”對中國光伏產業拉動作用不大,如中財網發文《歐盟“雙反”或將落幕 短期情緒作用大於實質》稱,伴隨關稅恢復正常,中國組件有望重回歐洲市場,但由於歐洲市場裝機增速近年放緩,關稅解除對於國內光伏行業整體現金流壓力的緩解效果有限。

歐盟取消“雙反”制裁措施在情理之中

此次取消“雙反”制裁,歐盟委員會明確表示,該決定出於為歐盟的整體利益著想,考慮到生產商以及太陽能面板的使用者和進口者的需求,同時也符合歐盟加強可再生能源供給的目標。pv magazine報道稱,EU Prosun(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總裁Milan Nitzschke表示,歐盟委員會的這一決定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多年來不斷有進口商協會提出,反傾銷政策的實施阻礙了歐洲光伏產業的發展。這與我國部分媒體和專家的判斷相吻合。

中國新聞網稱,歐盟解除中國太陽能面板反傾銷及反補貼限制措施,主要是考量兩方面的利益平衡,首先是歐盟光伏設備制造商的利益,另外,則是需要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進口商和安裝商的經營成本。財新傳媒微信公號“無所不能”也持同樣觀點,認為“雙反”產業基礎大大弱化,歐盟取消“雙反”及MIP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中國光伏制造業布局的海外產能,擊穿了歐盟設置的貿易保護壁壘,歐盟“雙反”關稅維護的產業基礎已大大弱化,歐盟的“雙反”稅率及“MIP”實際已經形同虛設。

“5·31”新政叫停普通光伏電站,控制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強度,光伏產業發展正經歷“陣痛期”,部分中小光伏制造商面臨生存困境。歐洲市場取消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光伏產業可以說是“及時雨”,為我國光伏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產業出口形成巨大利好成為主流輿論。此外,據6月光伏市場聯盟“全球光伏市場報告”顯示,北非、中東、拉美地區的光伏需求量巨大,中國光伏“出海”前景被媒體看好。

近期,美國開始對中國光伏相關產品征收關稅,印度也在計劃跟進,與此同時,歐盟個別廠商擔心中國光伏產品將摧毀歐盟本土和第三方競爭者。在此背景下,歐盟歡迎中國光伏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具有更加強烈的示范意義。歐盟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不僅可以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也將逐漸影響光伏國際市場格局。

兩部委發文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 劍指行業壟斷引關注

9月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要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股東應來自各類交易主體,非電網企業資本股比應不低於20%,鼓勵按照非電網企業資本佔股50%左右完善股權結構。實施方案於2018年9月30日前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備案,各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工作應於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后,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相繼成立,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隻有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山西、湖北、重慶、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8省(區、市)電力交易中心為股份制公司,其他電力交易中心仍為電網企業全資子公司,尚未實現電力交易機構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此次兩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正是為了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

多舉措促進電力市場公平競爭 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和單位正在多舉措促進電力市場公平競爭、規范交易,電力行業各領域正在不斷提速破壟斷,此次《通知》的發布正是近期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的一個縮影,多家媒體紛紛聚焦國家近年來採取的相關措施。

《北京商報》刊文《國家發改委:非電網企業資本股比應不低於20%》稱,繼放開配售電業務之后,2018年國家還取消了電網投資外資限制。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也在推進混改,實施股權多元化。

新華社發文《國家發改委劍指電力行業壟斷》稱,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加快了對電力行業的反壟斷執法動作。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指導山西省發改委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23家火電企業達成並實施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一案作出處理決定,並依法處罰7338萬元。這是《反壟斷法》公布10年、實施9年來,第一次對大型電力企業開出罰單。

《上海証券報》刊文《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將全面啟動 非電網企業資本最低佔20%》稱,近期,電力體制改革措施頻出,除電力交易機構之外,增量配電網項目股比也有相應的非電網股比要求,而且改革試點項目總量已達320個。發改委近期還明確2018年要全面放開煤炭、鋼鐵、有色、建材4個行業用戶發用電計劃,持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8年上半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7912億千瓦時。

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 關鍵在於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

《通知》一經發出,立即引起主流媒體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主流輿論認為,此次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關鍵在於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

《証券日報》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的觀點稱,電力交易市場股份制改造的關鍵是引入多元化的市場主體,促進形成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市場,使其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推動電價市場化。該報同時援引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文雁兵的觀點稱,此次改造應當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和非電企業公開、共平、公正參與其中,通過市場靈活性和流動性,加快完善市場化交易電量價格形成機制和進一步擴大電力市場交易規模,有效銜接電力的供給側和需求側。

《華夏時報》援引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的觀點表示,要先打破鐵板一塊,先讓一些外部企業進來,可能是發電企業或銷售企業,參與到裡面是小股東,但是所有的交易都是透明的,市場最關鍵的就是透明,透明使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步入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重要階段 電力行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各主流媒體與專家學者紛紛聚焦此次《通知》發布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並一致認為,這一政策將有力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力行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上海証券報》援引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彭澎的觀點稱,從交易角度來講,這一政策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化的改革,股份制改造將改變電網完全控制電力交易機構的狀況,給非電網資本進入的機會。該報同時援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的觀點表示,這一舉措有利於推動電力市場的多元化,而且有助於民營企業參與電力體制改革。

《証券日報》援引專家觀點表示,電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是我國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階段,也是關鍵一步,將有助於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和構建科學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對於實現電力充分競爭、擴大電力交易量、清除市場壁壘、豐富交易品種、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釋放改革紅利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字:能源

本文摘自:人民網-輿情頻道

x 能源輿情:天然氣發展意見出台 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行业动态 → 正文

能源輿情:天然氣發展意見出台 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5 13:11:13 本文摘自:人民網-輿情頻道

本期,國務院引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天然氣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直面行業發展痛點獲聚焦:歐盟宣布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輿論看好光伏發展前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受關注。

監測周期:9.3-9.9,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國務院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 直面行業發展痛點獲聚焦

9月5日,國務院對外公布《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天然氣產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一是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供需動態平衡。包括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

二是深化天然氣各領域改革,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包括建立天然氣供需預測預警機制﹔建立天然氣發展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協調機制﹔建立完善天然氣供應保障應急體系﹔深化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強化天然氣全產業鏈安全運行機制。

此次《意見》出台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與解讀。

直面天然氣產業發展深層次矛盾 從全產業鏈進行系統改革

新華社認為,該《意見》是指導天然氣領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不論是對於當前天然氣的穩定供應,還是對於推動天然氣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証券日報》援引分析人士觀點指出,《意見》首次從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以及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有利於進一步激發企業勘探動力,加快本土氣源開發力度,同時還將促進天然氣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進一步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同時,也為行業未來發展繪制了新藍圖。

《意見》要求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 將成行業主旋律

《意見》明確,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要求各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力爭到2020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上海証券報》援引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專家劉毅軍觀點表示,從去年的產量推算,要完成這項任務,非常艱巨。業內分析也指出,這意味著“三桶油”要將勘探開發投資至少翻倍,工作量翻數倍。據悉,近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繼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另有天風証券、海通証券等機構關注到,《意見》中補貼政策的延續將對國內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有分析指出,在常規天然氣開採量增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將成為發展重點,利好頁岩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氣開採及相關企業。

建立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 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意見》要求,健全天然氣多元化海外供應體系,加快推進進口國別(地區)、運輸方式、進口通道、合同模式以及參與主體多元化。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元供應是國際通行的提高本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國管道氣通過中亞和中緬管道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緬甸等。近期還將實現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增量進口。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目標國達到22個,多元化程度更高。該負責人表示,當前天然氣貿易合同的年限更短、方式更靈活、目的地條款逐步消失,這些都為進口多元化提供了支持。

保障民生用氣 今冬“氣荒”或為小概率事件

隨著採暖季漸進,天然氣冬季保供話題熱度再度上升。冬季取暖關系到民生問題,《意見》在加強民生用氣保障方面做出了專門安排,也引發了輿論重點關注。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新增天然氣量供應安排將向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嚴重地區進行傾斜﹔同時,通過用戶調峰機制的落實,根據高峰期供應缺口情況分級啟動實施壓減,壓減氣量全部用於保障民生。

《中國能源報》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表示,《意見》的發布,為今冬用氣高峰的供應增添了不少“底氣”。業內人士解讀《意見》時指出,該文件為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和民生用氣需要注入了“強心針”,今冬天然氣供需或仍存缺口,但在一系列備戰下,出現“氣荒”將是小概率事件。

此次《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直面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中的痛點,提出的舉措也被認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操性。輿論認為這顯示出國家要在天然氣產業鏈上面“動真刀子”。

輿論預期,此次《意見》的提出,將提升天然氣領域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對天然氣當前及未來長遠發展產生重要、積極的影響,有助於加強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提升人們對於我國天然氣產業快速、平穩、健康發展的信心。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措施終止 輿論看好光伏發展前景

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以下簡稱“雙反”措施)將於9月3日到期后終止,歐盟將撤除其此前筑起的,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稅”“價格承諾”(歐盟最低進口價格機制,即MIP機制)等貿易壁壘。

為協商解決貿易爭端的典范 具有極強示范意義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中歐光伏貿易爭端逐步得到解決,是在雙方高層關注下,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通過磋商成功解決貿易摩擦的典范。此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副理事長趙玉文表示,歐盟對光伏的支持態度以及消除貿易壁壘的做法將在全球范圍產生示范效應,會給光伏企業帶來極大信心。

光伏行業迎來重大利好 或重回發展快車道

《証券日報》、中國証券網等媒體均認為,歐盟的“雙反稅”、“價格承諾”最終被撤除,中歐間將恢復光伏產品的自由貿易,歐盟市場將對價廉物美的中國光伏產品產生更大的需求,將給光伏產業帶來觸底反彈動力。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消息將對正處政策“嚴冬”的國內光伏產業鏈帶來一定提振,本土產能出貨有望增長。路透社報道稱,管制的解除還有利於中國應對太陽能產業的產能過剩。伴隨此次撤除對中國光伏貿易壁壘的強烈預期,以及歐盟各國家發展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意願增強,已有機構作出預測,2018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從2017年的約9GW,增加到2018年的約11GW。

但是,也有媒體認為,歐盟取消“雙反”對中國光伏產業拉動作用不大,如中財網發文《歐盟“雙反”或將落幕 短期情緒作用大於實質》稱,伴隨關稅恢復正常,中國組件有望重回歐洲市場,但由於歐洲市場裝機增速近年放緩,關稅解除對於國內光伏行業整體現金流壓力的緩解效果有限。

歐盟取消“雙反”制裁措施在情理之中

此次取消“雙反”制裁,歐盟委員會明確表示,該決定出於為歐盟的整體利益著想,考慮到生產商以及太陽能面板的使用者和進口者的需求,同時也符合歐盟加強可再生能源供給的目標。pv magazine報道稱,EU Prosun(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總裁Milan Nitzschke表示,歐盟委員會的這一決定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多年來不斷有進口商協會提出,反傾銷政策的實施阻礙了歐洲光伏產業的發展。這與我國部分媒體和專家的判斷相吻合。

中國新聞網稱,歐盟解除中國太陽能面板反傾銷及反補貼限制措施,主要是考量兩方面的利益平衡,首先是歐盟光伏設備制造商的利益,另外,則是需要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進口商和安裝商的經營成本。財新傳媒微信公號“無所不能”也持同樣觀點,認為“雙反”產業基礎大大弱化,歐盟取消“雙反”及MIP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中國光伏制造業布局的海外產能,擊穿了歐盟設置的貿易保護壁壘,歐盟“雙反”關稅維護的產業基礎已大大弱化,歐盟的“雙反”稅率及“MIP”實際已經形同虛設。

“5·31”新政叫停普通光伏電站,控制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強度,光伏產業發展正經歷“陣痛期”,部分中小光伏制造商面臨生存困境。歐洲市場取消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光伏產業可以說是“及時雨”,為我國光伏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產業出口形成巨大利好成為主流輿論。此外,據6月光伏市場聯盟“全球光伏市場報告”顯示,北非、中東、拉美地區的光伏需求量巨大,中國光伏“出海”前景被媒體看好。

近期,美國開始對中國光伏相關產品征收關稅,印度也在計劃跟進,與此同時,歐盟個別廠商擔心中國光伏產品將摧毀歐盟本土和第三方競爭者。在此背景下,歐盟歡迎中國光伏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具有更加強烈的示范意義。歐盟為雙方業界合作提供更加穩定和可預期的商業環境,不僅可以實現雙方產業的互利共贏,也將逐漸影響光伏國際市場格局。

兩部委發文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 劍指行業壟斷引關注

9月4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要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股東應來自各類交易主體,非電網企業資本股比應不低於20%,鼓勵按照非電網企業資本佔股50%左右完善股權結構。實施方案於2018年9月30日前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備案,各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工作應於2018年12月底前完成。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后,北京、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各省級電力交易中心相繼成立,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隻有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山西、湖北、重慶、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8省(區、市)電力交易中心為股份制公司,其他電力交易中心仍為電網企業全資子公司,尚未實現電力交易機構相對獨立和規范運行。此次兩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正是為了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范化建設。

多舉措促進電力市場公平競爭 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和單位正在多舉措促進電力市場公平競爭、規范交易,電力行業各領域正在不斷提速破壟斷,此次《通知》的發布正是近期電力行業加速擴開放破壟斷的一個縮影,多家媒體紛紛聚焦國家近年來採取的相關措施。

《北京商報》刊文《國家發改委:非電網企業資本股比應不低於20%》稱,繼放開配售電業務之后,2018年國家還取消了電網投資外資限制。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也在推進混改,實施股權多元化。

新華社發文《國家發改委劍指電力行業壟斷》稱,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加快了對電力行業的反壟斷執法動作。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指導山西省發改委對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組織23家火電企業達成並實施直供電價格壟斷協議一案作出處理決定,並依法處罰7338萬元。這是《反壟斷法》公布10年、實施9年來,第一次對大型電力企業開出罰單。

《上海証券報》刊文《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將全面啟動 非電網企業資本最低佔20%》稱,近期,電力體制改革措施頻出,除電力交易機構之外,增量配電網項目股比也有相應的非電網股比要求,而且改革試點項目總量已達320個。發改委近期還明確2018年要全面放開煤炭、鋼鐵、有色、建材4個行業用戶發用電計劃,持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8年上半年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7912億千瓦時。

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 關鍵在於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

《通知》一經發出,立即引起主流媒體及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主流輿論認為,此次電力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關鍵在於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

《証券日報》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的觀點稱,電力交易市場股份制改造的關鍵是引入多元化的市場主體,促進形成多買多賣的電力交易市場,使其發揮價格發現功能,推動電價市場化。該報同時援引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文雁兵的觀點稱,此次改造應當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和非電企業公開、共平、公正參與其中,通過市場靈活性和流動性,加快完善市場化交易電量價格形成機制和進一步擴大電力市場交易規模,有效銜接電力的供給側和需求側。

《華夏時報》援引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的觀點表示,要先打破鐵板一塊,先讓一些外部企業進來,可能是發電企業或銷售企業,參與到裡面是小股東,但是所有的交易都是透明的,市場最關鍵的就是透明,透明使許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步入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重要階段 電力行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各主流媒體與專家學者紛紛聚焦此次《通知》發布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並一致認為,這一政策將有力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力行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上海証券報》援引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彭澎的觀點稱,從交易角度來講,這一政策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化的改革,股份制改造將改變電網完全控制電力交易機構的狀況,給非電網資本進入的機會。該報同時援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的觀點表示,這一舉措有利於推動電力市場的多元化,而且有助於民營企業參與電力體制改革。

《証券日報》援引專家觀點表示,電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是我國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階段,也是關鍵一步,將有助於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和構建科學合理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對於實現電力充分競爭、擴大電力交易量、清除市場壁壘、豐富交易品種、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釋放改革紅利具有重要意義。

关键字:能源

本文摘自:人民網-輿情頻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