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源企业动态 → 正文

夏普是鸿海转型的跳板吗?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北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26 11:53:3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2016年开年,中国企业似乎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而且都是大手笔。年初海尔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2月25日,夏普在今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做出了接受鸿海的重建方案的决定。鸿海集团随后就发布了声明,表示将推迟跟夏普签订投资协议,推迟的原因是夏普昨日透露的一些新细节。

尽管有一波三折的可能,但这桩高达7000亿日元(约62.3亿美元)的收购案还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鸿海完成收购后能否延伸产业链,加固产业优势,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

这些年来,鸿海及旗下富士康一直谋求转型。尤其在富士康背上了“血汗工厂”的名声,以及大陆用工成本、管理成本不断攀高后,这种转型更显得箭在弦上。即便给世界上最好的消费电子设备做代工,依然是在产业链的底端,因此,转型的方向都是向上延伸。

2009金融危机后,富士康做过零售端的努力,“万马奔腾”计划志在打造1万家三四线城市的线下3C数码连锁店,计划以富士康制造为卖点,直接打通销售通道,点对点销售性价比电子产品。不过,这个计划仅仅开了几百家店就告终了。2011年前后,郭台铭又喊出了机器人计划,要在三年内用一百万台机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然而这个计划也迟迟没有实现,流水线增加的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组装iphone,它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

虽然这些轰轰烈里的转型都难言成功,但郭台铭和他的鸿海从没有停止过向产业链高端的努力攀援,而把富士康贴上“血汗工厂”也并非理所当然。

了解制造代工业的人都知道,更“血汗”的工厂多的是,从客观上来看,富士康也算的工作环境上是中等。只不过它太大了,太有名了而已。

说鸿海没有技术也不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4年的一项研究将富士康列为中国内地申请高质量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富士康也在美国申请专利,美国的标准要比中国更苛刻,而且它申请的多是“发明型”专利,而不是重要性偏低的“实用性”专利。

根据鸿海2014年公布的数据,其在全世界申请累积数据量超过12 .84万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专利超过6.43万项。后其以亚洲代工厂身份向硅谷科技巨头谷歌出售多项通信技术专利,这种罕见的情况让鸿海名噪一时,也让其技术布局浮出水面。

一旦收购夏普成功,会给鸿海转型带来何种正面作用呢?首先当然是面板技术的扩充和超越。《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分析,富士康想要参与下一代OLED显示屏市场的争夺,该屏幕更薄、更亮,预计将用于苹果未来iPhone机型中。目前,三星是OLED屏幕的主要供应商。在收购夏普后,富士康可能将投资下一代屏幕技术,成为关键供应商,甚至以后有可能引领氧化物薄膜电晶体(Oxide TFT)技术。

这种有巨大制造能力支撑的技术领先当然值得敬畏,如果成功,郭台铭不但可以笑傲他的死敌三星,而且鸿海在显示面板制造上会站上最高端——可谓转型成功。有面板业内人士介绍,鸿海旗下群创光电一直在技术上有所抱负,群创不但率先搞出了4:3、16:9屏幕,4K面板也是他们最先大量产品化的。收购成功后,融合夏普技术应该说很快能见到效果。

夏普资产中还有终端产品、渠道和品牌,这也是鸿海一直想拥有的。“万马奔腾”虽然失败,但鸿海并不认为自己不能做零售。如果能在面板和技术上赚到钱,用夏普的品牌和渠道资源再试一次零售也是有意义的,一旦走成了是如虎添翼;就算做不成,把夏普品牌卖出去也可以随时脱身。

不过,一边做上游,一边做终端,鸿海可能要面对一个平衡问题,一边把面板卖给电视机企业,一边自己也卖着夏普电视,这不是给客户抢生意吗?

回到题目,基于对鸿海效率把控的信任,盘活夏普资产,起码扭亏是大概率事件。夏普的技术和品牌拿来做转型的抓手,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生意。

关键字:夏普群创谷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夏普是鸿海转型的跳板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电源企业动态 → 正文

夏普是鸿海转型的跳板吗?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北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26 11:53:3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2016年开年,中国企业似乎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而且都是大手笔。年初海尔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2月25日,夏普在今日召开临时董事会,做出了接受鸿海的重建方案的决定。鸿海集团随后就发布了声明,表示将推迟跟夏普签订投资协议,推迟的原因是夏普昨日透露的一些新细节。

尽管有一波三折的可能,但这桩高达7000亿日元(约62.3亿美元)的收购案还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鸿海完成收购后能否延伸产业链,加固产业优势,并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

这些年来,鸿海及旗下富士康一直谋求转型。尤其在富士康背上了“血汗工厂”的名声,以及大陆用工成本、管理成本不断攀高后,这种转型更显得箭在弦上。即便给世界上最好的消费电子设备做代工,依然是在产业链的底端,因此,转型的方向都是向上延伸。

2009金融危机后,富士康做过零售端的努力,“万马奔腾”计划志在打造1万家三四线城市的线下3C数码连锁店,计划以富士康制造为卖点,直接打通销售通道,点对点销售性价比电子产品。不过,这个计划仅仅开了几百家店就告终了。2011年前后,郭台铭又喊出了机器人计划,要在三年内用一百万台机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然而这个计划也迟迟没有实现,流水线增加的机器人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组装iphone,它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人。

虽然这些轰轰烈里的转型都难言成功,但郭台铭和他的鸿海从没有停止过向产业链高端的努力攀援,而把富士康贴上“血汗工厂”也并非理所当然。

了解制造代工业的人都知道,更“血汗”的工厂多的是,从客观上来看,富士康也算的工作环境上是中等。只不过它太大了,太有名了而已。

说鸿海没有技术也不对。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4年的一项研究将富士康列为中国内地申请高质量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富士康也在美国申请专利,美国的标准要比中国更苛刻,而且它申请的多是“发明型”专利,而不是重要性偏低的“实用性”专利。

根据鸿海2014年公布的数据,其在全世界申请累积数据量超过12 .84万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专利超过6.43万项。后其以亚洲代工厂身份向硅谷科技巨头谷歌出售多项通信技术专利,这种罕见的情况让鸿海名噪一时,也让其技术布局浮出水面。

一旦收购夏普成功,会给鸿海转型带来何种正面作用呢?首先当然是面板技术的扩充和超越。《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分析,富士康想要参与下一代OLED显示屏市场的争夺,该屏幕更薄、更亮,预计将用于苹果未来iPhone机型中。目前,三星是OLED屏幕的主要供应商。在收购夏普后,富士康可能将投资下一代屏幕技术,成为关键供应商,甚至以后有可能引领氧化物薄膜电晶体(Oxide TFT)技术。

这种有巨大制造能力支撑的技术领先当然值得敬畏,如果成功,郭台铭不但可以笑傲他的死敌三星,而且鸿海在显示面板制造上会站上最高端——可谓转型成功。有面板业内人士介绍,鸿海旗下群创光电一直在技术上有所抱负,群创不但率先搞出了4:3、16:9屏幕,4K面板也是他们最先大量产品化的。收购成功后,融合夏普技术应该说很快能见到效果。

夏普资产中还有终端产品、渠道和品牌,这也是鸿海一直想拥有的。“万马奔腾”虽然失败,但鸿海并不认为自己不能做零售。如果能在面板和技术上赚到钱,用夏普的品牌和渠道资源再试一次零售也是有意义的,一旦走成了是如虎添翼;就算做不成,把夏普品牌卖出去也可以随时脱身。

不过,一边做上游,一边做终端,鸿海可能要面对一个平衡问题,一边把面板卖给电视机企业,一边自己也卖着夏普电视,这不是给客户抢生意吗?

回到题目,基于对鸿海效率把控的信任,盘活夏普资产,起码扭亏是大概率事件。夏普的技术和品牌拿来做转型的抓手,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生意。

关键字:夏普群创谷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