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面对安全问题 企业要将防备滥熟于心

责任编辑:editor008 作者:南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1 09:56:25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引言:从目前来看,相比2013年的大规模数据外泄事故,在2014年,重大安全隐患无疑成为年度焦点,也让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再次转向安全漏洞。2014年4月,Heartbleed(心脏出血)漏洞公开仅4小时,就有大量攻击者闻风而至。

相比之下,软件供应商发布补丁的时间则滞后达200多天。而在网络攻击的实施手段方面,攻击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简化,2014年网络攻击者借助针对性极强的鱼叉式网络钓鱼不断入侵网络,整体增长8%,同时攻击者发送的恶意电子邮件数量减少了14%,发送目标减少20%。相比之下,潜在攻击目标企业通常在安全防御方面投入较少,很多企业甚至尚未部署拦截可执行文件和电子邮件附件等基本安全措施。报告指出,去年有6成的攻击目标是中小企业。

在大规模攻击中,恶意软件的数量激增并且适应性更强。绝大多数恶意软件仍属于非目标性攻击。2014年,恶意软件数量新增3.17亿,比前一年增加26%,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会有上百万的新恶意软件出现。从攻击平台的角度看,电子邮件仍然是网络犯罪分子的重要攻击途径,然而针对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的新的攻击尝试也在快速上升。

网犯络罪分子本性懒惰,他们更喜欢利用自动化工具让不知情的用户来帮助他们进行卑鄙勾当。攻击者利用人们对朋友所分享内容的信任,让骗局得以迅速传播。2014年有70%的社交媒体骗局都是通过用户手动分享而传播。

针对移动设备的安全防护似乎从来不受重视。去年有将近100万个基于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是伪装的恶意软件,占安卓平台总应用的17%。另外,虽然没有被定义为恶意软件,但是可被用来跟踪用户习惯的软件应用也处于灰色地带,而这部分应用则占到了全部应用的36%。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勒索”的兴起成为2014年网络安全威胁的最新发现之一。报告指出,2014年勒索软件攻击增长113%,而其中加密勒索软件攻击激增45倍。密码勒索软件的攻击策略并不会采取传统勒索软件那样伪装成执法部门对盗取内容收取罚金的方式,而是更加恶劣地劫持受害者的文件、照片和其他数字内容,毫不掩饰他们的攻击目的。

物联网安全方面,针对销售网点系统、ATM机、家用路由器等设备的网络攻击日益猖獗,虽然这些还只是带有操作系统的联网设备。那么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流畅运行背后的安全隐忧绝非杞人忧天。

云服务成为网络安全的另一个战场,云和IaaS公司将就其管理和保护数据能力彼此竞争。IDC认为安全软件本身就应该入云,企业将把安全软件作为一种服务(SaaS)。至于大数据和分析,有分析指出,通过社交网络、信用卡交易、网络摄像头和数字足迹收集的大量数据能够拼凑出一张令人害怕的完整画面。这将威胁到包括个人在内的政府、企业等各个组织部门。

D1Net评论:

综合以上种种安全态势,网络威胁与安全防御正不断进行着军备竞赛,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不断变化的的问题。而面对问题,我们要将警惕和防备滥熟于心,不断进化安全防御,而相关执法部门也应通过立法严厉打击网络威胁。

关键字:企业安全问题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x 面对安全问题 企业要将防备滥熟于心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面对安全问题 企业要将防备滥熟于心

责任编辑:editor008 作者:南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1 09:56:25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引言:从目前来看,相比2013年的大规模数据外泄事故,在2014年,重大安全隐患无疑成为年度焦点,也让人们不得不将注意再次转向安全漏洞。2014年4月,Heartbleed(心脏出血)漏洞公开仅4小时,就有大量攻击者闻风而至。

相比之下,软件供应商发布补丁的时间则滞后达200多天。而在网络攻击的实施手段方面,攻击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和简化,2014年网络攻击者借助针对性极强的鱼叉式网络钓鱼不断入侵网络,整体增长8%,同时攻击者发送的恶意电子邮件数量减少了14%,发送目标减少20%。相比之下,潜在攻击目标企业通常在安全防御方面投入较少,很多企业甚至尚未部署拦截可执行文件和电子邮件附件等基本安全措施。报告指出,去年有6成的攻击目标是中小企业。

在大规模攻击中,恶意软件的数量激增并且适应性更强。绝大多数恶意软件仍属于非目标性攻击。2014年,恶意软件数量新增3.17亿,比前一年增加26%,这意味着平均每天会有上百万的新恶意软件出现。从攻击平台的角度看,电子邮件仍然是网络犯罪分子的重要攻击途径,然而针对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的新的攻击尝试也在快速上升。

网犯络罪分子本性懒惰,他们更喜欢利用自动化工具让不知情的用户来帮助他们进行卑鄙勾当。攻击者利用人们对朋友所分享内容的信任,让骗局得以迅速传播。2014年有70%的社交媒体骗局都是通过用户手动分享而传播。

针对移动设备的安全防护似乎从来不受重视。去年有将近100万个基于安卓平台的移动应用是伪装的恶意软件,占安卓平台总应用的17%。另外,虽然没有被定义为恶意软件,但是可被用来跟踪用户习惯的软件应用也处于灰色地带,而这部分应用则占到了全部应用的36%。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勒索”的兴起成为2014年网络安全威胁的最新发现之一。报告指出,2014年勒索软件攻击增长113%,而其中加密勒索软件攻击激增45倍。密码勒索软件的攻击策略并不会采取传统勒索软件那样伪装成执法部门对盗取内容收取罚金的方式,而是更加恶劣地劫持受害者的文件、照片和其他数字内容,毫不掩饰他们的攻击目的。

物联网安全方面,针对销售网点系统、ATM机、家用路由器等设备的网络攻击日益猖獗,虽然这些还只是带有操作系统的联网设备。那么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流畅运行背后的安全隐忧绝非杞人忧天。

云服务成为网络安全的另一个战场,云和IaaS公司将就其管理和保护数据能力彼此竞争。IDC认为安全软件本身就应该入云,企业将把安全软件作为一种服务(SaaS)。至于大数据和分析,有分析指出,通过社交网络、信用卡交易、网络摄像头和数字足迹收集的大量数据能够拼凑出一张令人害怕的完整画面。这将威胁到包括个人在内的政府、企业等各个组织部门。

D1Net评论:

综合以上种种安全态势,网络威胁与安全防御正不断进行着军备竞赛,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不断变化的的问题。而面对问题,我们要将警惕和防备滥熟于心,不断进化安全防御,而相关执法部门也应通过立法严厉打击网络威胁。

关键字:企业安全问题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