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冯飞:安全是底线 发展智能汽车需政府搭建通信协议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姜俊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14 16:54:44 本文摘自:新华网

智能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智能产品、智能时代、智能家居,但是作为汽车来说到底智能汽车的概念是什么?和现在汽车有什么不同?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11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就以上话题进行了阐述,他提出发展智能汽车需要政府搭建一个通信协议平台,要有统一的标准。

冯飞认为,智能汽车是达到自动驾驶的最高形态。车联网的概念更多落脚在网上,网联车更多的是落脚在车上,现在美国人提出一个概念叫互联自动汽车,世界核心还是一个自动驾驶概念,实现智能汽车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预计会在未来十年也就是说到2025年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才会投放市场,实现想象中智能汽车所实现的功能。

智能这个概念一开始智能化程度低一点、傻一点,到后来的高级形态是更智能。美国政府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就是针对车而言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使得车的功能扩展,比如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一些娱乐的功能、服务功能扩展。第二个阶段是一个辅助驾驶概念,比如说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做自动驾驶。因此它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这就需要考虑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可能时间花的长了一点。

冯飞强调,我们讨论的智能汽车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的,所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得到的语境叫工业4.0,中国的语境叫两化深度融合,美国人可能更多的谈工业互联网,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讨论智能汽车,它的概念对行业的影响恐怕就不仅仅是一个智能产品的概念。

我们看智能汽车是在大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来看,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是生产制造的过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代表性的行业就是汽车,最具个性。为什么在生产制造环节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非常之重要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仍然是汽车,为什么?冯飞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这个汽车产品太复杂。

“我掌握的情况是三万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能高级的汽车会更多,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条非常之多。那么,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产品过程当中,为什么讲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非常之重要,再把信息网络技术加入到产品当中使产品能够智能,同样是对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恰恰是智能汽车产品智能化的魅力所在。”冯飞说。

对于“不同意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目标”的观点,冯飞在某种程度上表示赞同。比如说IBM当时提出来要搞一个智慧地球,所以他用的词叫smarter用的比较式,就是更加智慧的比较式,但是必须还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目标去做,比如说简单地空调智能化能作为一个发展的目标吗?恐怕不行,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智能产品作为一个目标恐怕也不行。

现在比较几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前两次实际上都是解放人的体力,但是这一次互联网的应用解放的是智力、脑力,我觉得这个无限的想象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聚焦阶段性目标,因为聚焦阶段性目标才能够怎么样企业考虑、政府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要不把这个作为增加式,作为一个目标的话,那么互联和开放又有别的选择,比如说一个企业自己的车互联了很难说对其他企业开放,但是如果要做自动驾驶恐怕仅仅是一个企业之间的互联将来是做不到的。

互联和开放对于智能汽车非常重要,怎么实现智能化最核心的是要做足大数据这篇文章,大家知道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很多人都讲是一个移动的计算机,有些高端汽车价值量的70%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它本来就是一个产生数据的源,但是怎么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大数据收集才能够加工处理变成知识,知识再经过建模、计算等等一系列才可以变成一个智慧的控制,是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联网和开放数据这是最基本的一步,是要走的。那么,走这一步又有一个问题,怎么样去开放?怎么样去联网?谁来扮演这个player,谁是主角?谁是这个角色?在冯飞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看行业的特点,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颠覆性创新频繁出现的时代,我们看历史上颠覆性创新的时候确实发现很多新进入者颠覆了原来的企业,比如最简单数码相机,尽管它的发明人就是柯达自身,但是柯达被颠覆了。

但是,对于汽车而言它的产品规律是什么?最核心的需要把握的智能产品它最核心的我认为是保安全底线,保安全底线互联也好,将来自动驾驶也好,怎样去保这个安全底线?自动驾驶实际上大量的是云计算,要靠网络,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将来的智能产品自动驾驶产品是以车为主扮主要角色,重要功能在车上还是在云端上?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要保安全的底线恐怕大量的智能计算功能以车为主。

以车为基础的计算功能,再加上联网、云计算作为辅助,这样才能够实现起来,这是这个产业可能的规律,你要看它的规律何在。所以,以车为主,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还是车企搞智能汽车都离不开车,观察现在全球确实是有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比如像苹果、google都在做,国内的也有互联网企业进入,同时也有汽车企业在做智能网联汽车,但是不管怎样一个方式都离不开以车为主体的控制功能,这是最需要的,就是保的底线是安全。

保安全是个底线,无论是将来互联网是协同的还是以造车企业为主,什么方式不重要,最重要是保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政府要做一个什么事?政府要做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搭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最重要的是通信协议的平台,全球都在搞,比如说有google基于安卓的、苹果的基于IOS的,中国现在都讲了1.6亿的汽车保有量,一年两千多万辆的新增量,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平台?什么协议?这是非常之重要的。

关键字:智能汽车冯飞智能产品

本文摘自:新华网

x 冯飞:安全是底线 发展智能汽车需政府搭建通信协议平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冯飞:安全是底线 发展智能汽车需政府搭建通信协议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姜俊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14 16:54:44 本文摘自:新华网

智能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智能产品、智能时代、智能家居,但是作为汽车来说到底智能汽车的概念是什么?和现在汽车有什么不同?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11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就以上话题进行了阐述,他提出发展智能汽车需要政府搭建一个通信协议平台,要有统一的标准。

冯飞认为,智能汽车是达到自动驾驶的最高形态。车联网的概念更多落脚在网上,网联车更多的是落脚在车上,现在美国人提出一个概念叫互联自动汽车,世界核心还是一个自动驾驶概念,实现智能汽车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预计会在未来十年也就是说到2025年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才会投放市场,实现想象中智能汽车所实现的功能。

智能这个概念一开始智能化程度低一点、傻一点,到后来的高级形态是更智能。美国政府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就是针对车而言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使得车的功能扩展,比如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一些娱乐的功能、服务功能扩展。第二个阶段是一个辅助驾驶概念,比如说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做自动驾驶。因此它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这就需要考虑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可能时间花的长了一点。

冯飞强调,我们讨论的智能汽车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的,所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得到的语境叫工业4.0,中国的语境叫两化深度融合,美国人可能更多的谈工业互联网,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讨论智能汽车,它的概念对行业的影响恐怕就不仅仅是一个智能产品的概念。

我们看智能汽车是在大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来看,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是生产制造的过程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两者缺一不可。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代表性的行业就是汽车,最具个性。为什么在生产制造环节互联网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非常之重要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仍然是汽车,为什么?冯飞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这个汽车产品太复杂。

“我掌握的情况是三万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可能高级的汽车会更多,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条非常之多。那么,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产品过程当中,为什么讲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非常之重要,再把信息网络技术加入到产品当中使产品能够智能,同样是对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也恰恰是智能汽车产品智能化的魅力所在。”冯飞说。

对于“不同意自动驾驶作为一个目标”的观点,冯飞在某种程度上表示赞同。比如说IBM当时提出来要搞一个智慧地球,所以他用的词叫smarter用的比较式,就是更加智慧的比较式,但是必须还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目标去做,比如说简单地空调智能化能作为一个发展的目标吗?恐怕不行,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智能产品作为一个目标恐怕也不行。

现在比较几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前两次实际上都是解放人的体力,但是这一次互联网的应用解放的是智力、脑力,我觉得这个无限的想象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聚焦阶段性目标,因为聚焦阶段性目标才能够怎么样企业考虑、政府考虑这个问题。比如说,要不把这个作为增加式,作为一个目标的话,那么互联和开放又有别的选择,比如说一个企业自己的车互联了很难说对其他企业开放,但是如果要做自动驾驶恐怕仅仅是一个企业之间的互联将来是做不到的。

互联和开放对于智能汽车非常重要,怎么实现智能化最核心的是要做足大数据这篇文章,大家知道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很多人都讲是一个移动的计算机,有些高端汽车价值量的70%是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它本来就是一个产生数据的源,但是怎么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大数据收集才能够加工处理变成知识,知识再经过建模、计算等等一系列才可以变成一个智慧的控制,是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联网和开放数据这是最基本的一步,是要走的。那么,走这一步又有一个问题,怎么样去开放?怎么样去联网?谁来扮演这个player,谁是主角?谁是这个角色?在冯飞看来,最重要的还是看行业的特点,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颠覆性创新频繁出现的时代,我们看历史上颠覆性创新的时候确实发现很多新进入者颠覆了原来的企业,比如最简单数码相机,尽管它的发明人就是柯达自身,但是柯达被颠覆了。

但是,对于汽车而言它的产品规律是什么?最核心的需要把握的智能产品它最核心的我认为是保安全底线,保安全底线互联也好,将来自动驾驶也好,怎样去保这个安全底线?自动驾驶实际上大量的是云计算,要靠网络,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将来的智能产品自动驾驶产品是以车为主扮主要角色,重要功能在车上还是在云端上?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要保安全的底线恐怕大量的智能计算功能以车为主。

以车为基础的计算功能,再加上联网、云计算作为辅助,这样才能够实现起来,这是这个产业可能的规律,你要看它的规律何在。所以,以车为主,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进入造车,还是车企搞智能汽车都离不开车,观察现在全球确实是有很多互联网企业造车,比如像苹果、google都在做,国内的也有互联网企业进入,同时也有汽车企业在做智能网联汽车,但是不管怎样一个方式都离不开以车为主体的控制功能,这是最需要的,就是保的底线是安全。

保安全是个底线,无论是将来互联网是协同的还是以造车企业为主,什么方式不重要,最重要是保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政府要做一个什么事?政府要做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搭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最重要的是通信协议的平台,全球都在搞,比如说有google基于安卓的、苹果的基于IOS的,中国现在都讲了1.6亿的汽车保有量,一年两千多万辆的新增量,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平台?什么协议?这是非常之重要的。

关键字:智能汽车冯飞智能产品

本文摘自:新华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