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扫码获礼品被指可泄露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吴婷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22 18:26:35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自己创业,扫个微信码,支持一下吧。”“扫码免费送饮料,扫码免费送毛绒玩具……”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扫码下载的APP数不胜数,微信朋友圈里的陌生人也无意间骤然增多。与此同时,您或许会发现自己的隐私或者关键信息在扫码加微信的过程中也暴露在陌生人面前。

扫码还要拍头像

望京有一条著名的“扫码一条街”,每到中午时分,各种小桌子、易拉宝一字排开,各路微信二维码纷纷“上阵”,“扫码送鸡蛋”、“扫码送苹果”、“扫码送午饭”……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市民吴女士最近因为扫码扫得有些闹心。半个月前,吴女士和女儿从“扫码一条街”附近的电影院看完电影出门,女儿被扫码送毛绒玩具的吆喝声吸引了,说什么也要拿一个毛绒玩具。吴女士不得已扫了对方的二维码。但事后,吴女士心里一阵阵发毛,她回忆说:“对方不仅要我扫码,还要验证登录,在这过程中,我输入了身份证号,而且头像被采集为验证信息。”尽管不久之后吴女士因为不使用这个APP而将其卸载,但吴女士身份证信息和头像已经被收集到一个连她自己也不清楚的陌生公司。

市民刘先生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几天前小区里来了几个抬着二维码牌请扫码的年轻人,他们的这个APP是专门做上门收购报纸等废弃物,“其实是一个挺好的APP,我都已经扫码了,但是要使用这个APP还需要输入非常详细的家庭住址,我觉得这样做特别不安全,所以最后没有登录使用。”

记者发现,扫码送礼物这噱头其实不仅仅是“扫”那么简单,手机用户往往还需要根据提示输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等等关键信息,因此在扫码的过程中,这些个人信息其实已经暴露了。

朋友圈变陌生人圈

除了扫码下载APP,还有一种扫码是添加对方微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地铁或者公交车站人流密集场所。北京晨报记者多次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十号线、八号线等线路碰到拿着二维码小卡片求扫码关注的年轻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号称自己是创业者,需要关注度,所以请求扫码支持。有不少乘客经不住软磨硬泡,不得已掏出手机扫码关注。

正因为微信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有些市民感到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也不安全了。市民曹丽女士以前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娃,“那会儿朋友圈里真的都是朋友,现在朋友圈晒娃越来越小心,而且还给微信联系人分了无数个组,设置了无数个权限。”市民殷女士也表示:“给孩子拍照片摄像师要加我微信,楼下小卖店老板说加微信可送货,小区卖水果的说直接微信红包支付吧……手机里那么多陌生人,朋友圈快成陌生圈了。”

■律师提醒

不知名APP不要轻易尝试

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电话号码以及身份证号都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造成个人信用、个人隐私和个人财产损失。

岳屾山提醒说,一般的微信公共服务在关注时,仅需扫码而无需提供信息。在遇到要求提供其他信息时,用户必须要加以警惕。对知名度较低的微信服务或APP服务,不轻易尝试。

关键字:微信个人信息个人财产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x 扫码获礼品被指可泄露个人信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扫码获礼品被指可泄露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吴婷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1-22 18:26:35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自己创业,扫个微信码,支持一下吧。”“扫码免费送饮料,扫码免费送毛绒玩具……”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通过扫码下载的APP数不胜数,微信朋友圈里的陌生人也无意间骤然增多。与此同时,您或许会发现自己的隐私或者关键信息在扫码加微信的过程中也暴露在陌生人面前。

扫码还要拍头像

望京有一条著名的“扫码一条街”,每到中午时分,各种小桌子、易拉宝一字排开,各路微信二维码纷纷“上阵”,“扫码送鸡蛋”、“扫码送苹果”、“扫码送午饭”……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市民吴女士最近因为扫码扫得有些闹心。半个月前,吴女士和女儿从“扫码一条街”附近的电影院看完电影出门,女儿被扫码送毛绒玩具的吆喝声吸引了,说什么也要拿一个毛绒玩具。吴女士不得已扫了对方的二维码。但事后,吴女士心里一阵阵发毛,她回忆说:“对方不仅要我扫码,还要验证登录,在这过程中,我输入了身份证号,而且头像被采集为验证信息。”尽管不久之后吴女士因为不使用这个APP而将其卸载,但吴女士身份证信息和头像已经被收集到一个连她自己也不清楚的陌生公司。

市民刘先生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几天前小区里来了几个抬着二维码牌请扫码的年轻人,他们的这个APP是专门做上门收购报纸等废弃物,“其实是一个挺好的APP,我都已经扫码了,但是要使用这个APP还需要输入非常详细的家庭住址,我觉得这样做特别不安全,所以最后没有登录使用。”

记者发现,扫码送礼物这噱头其实不仅仅是“扫”那么简单,手机用户往往还需要根据提示输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等等关键信息,因此在扫码的过程中,这些个人信息其实已经暴露了。

朋友圈变陌生人圈

除了扫码下载APP,还有一种扫码是添加对方微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地铁或者公交车站人流密集场所。北京晨报记者多次在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十号线、八号线等线路碰到拿着二维码小卡片求扫码关注的年轻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号称自己是创业者,需要关注度,所以请求扫码支持。有不少乘客经不住软磨硬泡,不得已掏出手机扫码关注。

正因为微信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有些市民感到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也不安全了。市民曹丽女士以前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娃,“那会儿朋友圈里真的都是朋友,现在朋友圈晒娃越来越小心,而且还给微信联系人分了无数个组,设置了无数个权限。”市民殷女士也表示:“给孩子拍照片摄像师要加我微信,楼下小卖店老板说加微信可送货,小区卖水果的说直接微信红包支付吧……手机里那么多陌生人,朋友圈快成陌生圈了。”

■律师提醒

不知名APP不要轻易尝试

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电话号码以及身份证号都有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造成个人信用、个人隐私和个人财产损失。

岳屾山提醒说,一般的微信公共服务在关注时,仅需扫码而无需提供信息。在遇到要求提供其他信息时,用户必须要加以警惕。对知名度较低的微信服务或APP服务,不轻易尝试。

关键字:微信个人信息个人财产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