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构建可信网络生态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杜飞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2 17:12:58 本文摘自:《国家治理》周刊

今天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层理论研讨会,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创新、实际应用、战略意义等三个层次展开深入研讨。嘉宾们的发言立足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互联网治理实践与理论的前沿,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信息化人口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主权与国家战略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为我们打开了更加开阔的观察视野和思维空间。受杨振武社长、李宝善总编辑委托,我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热烈欢迎大家来到报社,衷心感谢各位在精彩发言中提出的精彩论述和独到观点。

借此机会,我也提出几点思考,与各位嘉宾交流:

第一,信息能力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才能建设一个具有强大信息能力的现代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发展布局正逐渐从实体空间转向网络空间;信息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正逐渐颠覆着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正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信息能力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要提高国家信息能力,就必须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而要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与能力。

第二,信息安全是现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汇聚各方面能量、构建严密的安全体系,才能使国家信息安全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捍卫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而且需要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体系化建设,需要发展壮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绝不是仅靠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而必须调动一切力量,汲取各方面智慧,汇聚各方面能量,形成法治与机制、政府与企业、硬件与软件、科研与产业、交流与合作一体推进、互促互动的局面。

第三,可信网络生态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重要领域,只有消除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壁垒和屏障,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才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网络生态。现在,信息技术已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也已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加强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完善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构筑以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可信网络生态,是适应互联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基础和条件。我们看到,我国一些有实力、有担当、有远见的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已经并继续在为构建可信网络生态作出积极努力,取得积极进展。但总的看,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因而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迫切需要通过包括在座各位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共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可信网络生态献计献策献力。

第四,对互联网、信息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深化对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规律、演变规律和治理规律的科学认识,才能使当今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自从网络技术产生以来,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互联网的研究和探索,但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至今仍是未知远大于已知,对互联网的驾驭能力常常赶不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更新、演进的速度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既有思维定式和认知。人们十年前、五年前对互联网的很多认识、判断和预测,今天早已不合时宜;未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必定会引发更多更具颠覆性意义的深层次变革。这就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精英人士切实携起手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深入信息技术、深入网络世界,共同探索互联网发展规律、互联网治理规律,共同研究互联网对社会成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其机理,共同探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演变态势和国家治理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深刻改变着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正是适应这一全新的发展趋势,今天的人民日报社,通过积极融入信息化时代,积极探索创新融合发展,已由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阅报栏等各类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拥有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重要思想理论平台和智库研究机构,人民论坛积极探索智库型全媒体建设,积极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贡献,传播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文章观点、调查数据、研究成果常常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和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关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希望人民论坛在这次研讨会基础上,与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做好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大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测评等后续课题研究工作,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希望与会嘉宾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人民日报社、关心和帮助人民论坛的发展。

关键字:可信网络体系化建设信息能力

本文摘自:《国家治理》周刊

x 构建可信网络生态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构建可信网络生态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杜飞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2 17:12:58 本文摘自:《国家治理》周刊

今天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层理论研讨会,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创新、实际应用、战略意义等三个层次展开深入研讨。嘉宾们的发言立足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互联网治理实践与理论的前沿,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信息化人口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主权与国家战略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为我们打开了更加开阔的观察视野和思维空间。受杨振武社长、李宝善总编辑委托,我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热烈欢迎大家来到报社,衷心感谢各位在精彩发言中提出的精彩论述和独到观点。

借此机会,我也提出几点思考,与各位嘉宾交流:

第一,信息能力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才能建设一个具有强大信息能力的现代国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发展布局正逐渐从实体空间转向网络空间;信息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正逐渐颠覆着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正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信息能力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要提高国家信息能力,就必须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而要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与能力。

第二,信息安全是现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汇聚各方面能量、构建严密的安全体系,才能使国家信息安全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捍卫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而且需要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体系化建设,需要发展壮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绝不是仅靠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而必须调动一切力量,汲取各方面智慧,汇聚各方面能量,形成法治与机制、政府与企业、硬件与软件、科研与产业、交流与合作一体推进、互促互动的局面。

第三,可信网络生态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重要领域,只有消除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壁垒和屏障,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才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网络生态。现在,信息技术已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也已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加强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的开发应用,完善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构筑以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可信网络生态,是适应互联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基础和条件。我们看到,我国一些有实力、有担当、有远见的研究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已经并继续在为构建可信网络生态作出积极努力,取得积极进展。但总的看,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协调、不平衡,因而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迫切需要通过包括在座各位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共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可信网络生态献计献策献力。

第四,对互联网、信息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深化对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规律、演变规律和治理规律的科学认识,才能使当今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自从网络技术产生以来,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互联网的研究和探索,但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至今仍是未知远大于已知,对互联网的驾驭能力常常赶不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更新、演进的速度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既有思维定式和认知。人们十年前、五年前对互联网的很多认识、判断和预测,今天早已不合时宜;未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必定会引发更多更具颠覆性意义的深层次变革。这就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精英人士切实携起手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深入信息技术、深入网络世界,共同探索互联网发展规律、互联网治理规律,共同研究互联网对社会成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其机理,共同探究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演变态势和国家治理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深刻改变着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正是适应这一全新的发展趋势,今天的人民日报社,通过积极融入信息化时代,积极探索创新融合发展,已由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覆盖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阅报栏等各类终端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拥有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重要思想理论平台和智库研究机构,人民论坛积极探索智库型全媒体建设,积极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贡献,传播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文章观点、调查数据、研究成果常常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和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关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希望人民论坛在这次研讨会基础上,与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做好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大数据分析、指标体系测评等后续课题研究工作,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希望与会嘉宾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人民日报社、关心和帮助人民论坛的发展。

关键字:可信网络体系化建设信息能力

本文摘自:《国家治理》周刊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