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吕薇建议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刘麦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15 17:10:52 本文摘自:南海网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的进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迅速增加。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使用、利用愈加方便、容易,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更频繁,并呈现多样性趋势。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建议》。

吕薇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法条散布于约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及近200部规章中,各法规之间衔接不够。尽管一些地区和行业制订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和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保障措施,标准和法规都难以落实。

吕薇研究发现,国际上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做法有三种:一是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二是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审核与认证,通过资质认证,推广和促进标准的实施。三是加强标准和资质互认,促进信息流通。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应该选择更适宜国情的模式”。吕薇认为,应从地方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国,从行业试点逐步推向全社会,以行业自律推动立法,逐步普及,推动国家标准和法律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全国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吕薇建议,一是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编制全国推进个人信息安全工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基本原则和相关政策,推进标准、规范、法规的研制。二是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研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设立项目基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支持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实践的研究。三是认真总结国内外成熟的经验,组织国际、国内研讨会,就管理、标准、法规、实践等现场交流学习,向全国推广经验总结。四是在鼓励各地、各行业推进个人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全国个人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五是支持、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开展个人信息安全评价,并逐步推进统一的认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各地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支持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市场行为,实行行业自律。六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评估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工作。

关键字:个人信息吕薇

本文摘自:南海网

x 全国人大代表吕薇建议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吕薇建议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刘麦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15 17:10:52 本文摘自:南海网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的进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迅速增加。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使用、利用愈加方便、容易,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更频繁,并呈现多样性趋势。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建议》。

吕薇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与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法条散布于约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及近200部规章中,各法规之间衔接不够。尽管一些地区和行业制订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和规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和保障措施,标准和法规都难以落实。

吕薇研究发现,国际上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做法有三种:一是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二是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审核与认证,通过资质认证,推广和促进标准的实施。三是加强标准和资质互认,促进信息流通。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应该选择更适宜国情的模式”。吕薇认为,应从地方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国,从行业试点逐步推向全社会,以行业自律推动立法,逐步普及,推动国家标准和法律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全国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吕薇建议,一是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编制全国推进个人信息安全工作规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基本原则和相关政策,推进标准、规范、法规的研制。二是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研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设立项目基金(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支持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技术、实践的研究。三是认真总结国内外成熟的经验,组织国际、国内研讨会,就管理、标准、法规、实践等现场交流学习,向全国推广经验总结。四是在鼓励各地、各行业推进个人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逐步推进全国个人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五是支持、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开展个人信息安全评价,并逐步推进统一的认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推动各地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支持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市场行为,实行行业自律。六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评估人才的培养和资格认证工作。

关键字:个人信息吕薇

本文摘自:南海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