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注意网络安全警惕信息泄露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胡宏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4 16:39:33 本文摘自:中工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涉嫌泄露或窃取用户信息就超过10.6亿次,其中用户信息被泄露已超5.4亿条,平均每天信息泄露300万条。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的防护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很活跃,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既有合法的需求,也有不法的需求。现在,大小网站甚至APP都要求用户注册各种身份信息,这些运营者是否有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必要,又是否具备用户信息保护的技术能力和监管手段,这些问题显然值得追问。只有当必须的时候,才进行个人信息注册和登记,理应成为信息管理的惯例。而约束了个人信息搜集的入口,不仅可以降低泄露的可能与风险,也让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追责成为现实。

除了加强个人信息的源头管控之外,更需真正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对于客户信息保护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让客户信息泄露责任可查可究。现在缺乏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对采集、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没有更为明确的法律约束;从法律适用上讲,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在某些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的打击缺乏更为明确的支撑。此外,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包括责任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追责与赔偿机制,同样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

如今,对于汇钱救急、刷卡消费、退税退款、抢红包、幸运中奖、冒充领导等电信诈骗方式,人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更需要人们提高警惕的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诈骗已经成为新的犯罪趋势。当犯罪分子在掌握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后,在关键时间点实施诈骗行为,不仅可以打消用户怀疑,更容易通过谎报财产受损引起用户的恐慌,增加诈骗成功概率。这无疑给人们再次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

关键字:个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中工网

x 注意网络安全警惕信息泄露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注意网络安全警惕信息泄露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胡宏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4 16:39:33 本文摘自:中工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个人信息的整理、收集和传输变得越来越容易。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打印复印材料等行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涉嫌泄露或窃取用户信息就超过10.6亿次,其中用户信息被泄露已超5.4亿条,平均每天信息泄露300万条。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个人信息泄露的防护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很活跃,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需求,既有合法的需求,也有不法的需求。现在,大小网站甚至APP都要求用户注册各种身份信息,这些运营者是否有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的必要,又是否具备用户信息保护的技术能力和监管手段,这些问题显然值得追问。只有当必须的时候,才进行个人信息注册和登记,理应成为信息管理的惯例。而约束了个人信息搜集的入口,不仅可以降低泄露的可能与风险,也让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追责成为现实。

除了加强个人信息的源头管控之外,更需真正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对于客户信息保护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让客户信息泄露责任可查可究。现在缺乏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对采集、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没有更为明确的法律约束;从法律适用上讲,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在某些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的打击缺乏更为明确的支撑。此外,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包括责任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追责与赔偿机制,同样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

如今,对于汇钱救急、刷卡消费、退税退款、抢红包、幸运中奖、冒充领导等电信诈骗方式,人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更需要人们提高警惕的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诈骗已经成为新的犯罪趋势。当犯罪分子在掌握用户大量的个人信息后,在关键时间点实施诈骗行为,不仅可以打消用户怀疑,更容易通过谎报财产受损引起用户的恐慌,增加诈骗成功概率。这无疑给人们再次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

关键字:个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中工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