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维基百科上的人身攻击者并不匿名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13 20:29:14 本文摘自:solidot

维基百科和其它社交平台一样,也存在大量恶意的人身攻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些攻击者会匿名发帖,但 Google 的 Jigsaw 研究人员与维基媒体基金会合作分析了英语维基百科的讨论页面,发现人身攻击者有相当比例是维基百科注册用户,其中很多是活跃的志愿编辑,也就是每个月都会贡献很多条目。研究人员发现,大约30%的人身攻击源自于有100多条贡献的用户,其中一小群“高度有毒”的用户“贡献”了9%的人身攻击。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213/e26a3af7b40fd14.jpeg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攻击性评论更可能聚在一起,也就是说攻击性评论之后更可能会跟随另一条攻击性评论。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攻击性评论很少被警告或禁止,只有 17.9% 的人身攻击会导致警告或禁止。

关键字:维基百科攻击者贡献

本文摘自:solidot

x 维基百科上的人身攻击者并不匿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维基百科上的人身攻击者并不匿名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13 20:29:14 本文摘自:solidot

维基百科和其它社交平台一样,也存在大量恶意的人身攻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些攻击者会匿名发帖,但 Google 的 Jigsaw 研究人员与维基媒体基金会合作分析了英语维基百科的讨论页面,发现人身攻击者有相当比例是维基百科注册用户,其中很多是活跃的志愿编辑,也就是每个月都会贡献很多条目。研究人员发现,大约30%的人身攻击源自于有100多条贡献的用户,其中一小群“高度有毒”的用户“贡献”了9%的人身攻击。

 

http://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17/0213/e26a3af7b40fd14.jpeg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攻击性评论更可能聚在一起,也就是说攻击性评论之后更可能会跟随另一条攻击性评论。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攻击性评论很少被警告或禁止,只有 17.9% 的人身攻击会导致警告或禁止。

关键字:维基百科攻击者贡献

本文摘自:solido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