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成为两会热点 多管齐下才能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4 16:50:51 本文摘自:上海金融报

作为民意诉求的集中地,两会的每个提案、议案、建议都是身边事,紧紧联系着民生。信息安全问题依然是今年两会上的热议话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傅莹就直指,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确实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对保护个人信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我们可能面对的情况、形势甚至是挑战更加严峻也更加复杂。

信息安全引热议

无论是全国人大会议上,还是各个地方的讨论中,代表们都对信息安全给予极大的关注。信息安全成为两会热点议题的背后,是网络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但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指出,网民在网购过程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占51%,84%因信息泄露受到骚扰、金钱损失等不良影响,去年一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滕秀兰所言,虽然非法资金通过银行转账、直接取现的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但诈骗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在线消费、POS机套现的案件却不断增加。少数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标准较低,网络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够得手,除了精准的脚本设计之外,还因其掌握了用户精准的信息,所以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上海市浦东政协常委、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谈剑峰则表示,我国接入互联网二十三年来,核心技术的沉淀欠缺,底层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再加上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智能化发展,信息安全漏洞频出。

建言献策信息安全

虽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各方都在从不同领域建言献策,为国家网络产业发展与民众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从治理的角度,傅莹表示:我们国家采取的方式是在多项法律中关注和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比如2015年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去年我国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也确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明确要求网络运营商不能搜集那些跟它提供的信息无关的个人信息,另外,没有得到相关人的允许,也不能把信息转让给其他人。今年我国准备对《网络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网络欺诈。通过执法检查,要推动更加严格的执行法律。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基于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严峻形势,有必要优化执法职能,破除条块分割。可考虑整合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相关执法职能,设立跨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统筹个人信息保护的预防、监管、违法责任追究等职责,更加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民法总则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从保护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个人信息安全本身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息息相关。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多管齐下,对于信息安全保障可以专门立法。”全国人大代表杨亚达强调。

除了法制建设,技术等方面也要打一场“信息安防战”。鉴于部分互联网企业掌握着我国公民的海量个人信息,谈剑峰建议强化对重点互联网企业安全治理,确立大数据安全标杆。对此他提出三点:一是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企业的数据安全审核监管;二是推行重点企业首席安全官(CSO)制度,赋予该类企业安全主管更高的责任;三是引导技术能力强的互联网企业在移动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新领域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安全能力,成为新的安全防范标杆。

这些建议是谈剑峰深耕于信息安全领域数年的经验总结与前瞻洞察。他所创立的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人科技”)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国产化”发展战略,致力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研究。众人科技面向移动互联网认证和支付安全新需求推出的「WISEC码码密」,包括sAUTH(多因素动态身份认证)、sBOX(终端数据保护)、sTOKEN(动态支付标记化)和sQR(动态二维码),能够应用在快捷支付、手机银行、支付二维码、数字钱包、线下POS机支付、移动办公等多种场景之中。利用创新密码技术SOTP研发的最新产品「WISEC码码密」,以“智能、安全、便捷”的核心理念,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应用数据安全,并实现云端统一化认证,实现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在互联网不断对人们生活渗透的当下,为了降低信息安全隐患,立法、行政手段不可或缺,同时,我们也需要修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安全围墙。唯有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和建设,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真正为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字:个人信息SOTP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上海金融报

x 信息安全成为两会热点 多管齐下才能保驾护航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成为两会热点 多管齐下才能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3-14 16:50:51 本文摘自:上海金融报

作为民意诉求的集中地,两会的每个提案、议案、建议都是身边事,紧紧联系着民生。信息安全问题依然是今年两会上的热议话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傅莹就直指,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确实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对保护个人信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我们可能面对的情况、形势甚至是挑战更加严峻也更加复杂。

信息安全引热议

无论是全国人大会议上,还是各个地方的讨论中,代表们都对信息安全给予极大的关注。信息安全成为两会热点议题的背后,是网络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但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指出,网民在网购过程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占51%,84%因信息泄露受到骚扰、金钱损失等不良影响,去年一年因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滕秀兰所言,虽然非法资金通过银行转账、直接取现的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但诈骗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在线消费、POS机套现的案件却不断增加。少数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标准较低,网络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够得手,除了精准的脚本设计之外,还因其掌握了用户精准的信息,所以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上海市浦东政协常委、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谈剑峰则表示,我国接入互联网二十三年来,核心技术的沉淀欠缺,底层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再加上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智能化发展,信息安全漏洞频出。

建言献策信息安全

虽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各方都在从不同领域建言献策,为国家网络产业发展与民众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从治理的角度,傅莹表示:我们国家采取的方式是在多项法律中关注和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比如2015年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去年我国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也确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明确要求网络运营商不能搜集那些跟它提供的信息无关的个人信息,另外,没有得到相关人的允许,也不能把信息转让给其他人。今年我国准备对《网络安全法》开展执法检查,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网络欺诈。通过执法检查,要推动更加严格的执行法律。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基于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严峻形势,有必要优化执法职能,破除条块分割。可考虑整合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相关执法职能,设立跨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统筹个人信息保护的预防、监管、违法责任追究等职责,更加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民法总则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从保护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个人信息安全本身与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息息相关。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多管齐下,对于信息安全保障可以专门立法。”全国人大代表杨亚达强调。

除了法制建设,技术等方面也要打一场“信息安防战”。鉴于部分互联网企业掌握着我国公民的海量个人信息,谈剑峰建议强化对重点互联网企业安全治理,确立大数据安全标杆。对此他提出三点:一是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企业的数据安全审核监管;二是推行重点企业首席安全官(CSO)制度,赋予该类企业安全主管更高的责任;三是引导技术能力强的互联网企业在移动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新领域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安全能力,成为新的安全防范标杆。

这些建议是谈剑峰深耕于信息安全领域数年的经验总结与前瞻洞察。他所创立的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人科技”)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国产化”发展战略,致力于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研究。众人科技面向移动互联网认证和支付安全新需求推出的「WISEC码码密」,包括sAUTH(多因素动态身份认证)、sBOX(终端数据保护)、sTOKEN(动态支付标记化)和sQR(动态二维码),能够应用在快捷支付、手机银行、支付二维码、数字钱包、线下POS机支付、移动办公等多种场景之中。利用创新密码技术SOTP研发的最新产品「WISEC码码密」,以“智能、安全、便捷”的核心理念,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应用数据安全,并实现云端统一化认证,实现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在互联网不断对人们生活渗透的当下,为了降低信息安全隐患,立法、行政手段不可或缺,同时,我们也需要修筑以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安全围墙。唯有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和建设,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切实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真正为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字:个人信息SOTP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上海金融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