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公民信息安全呼唤社会共治(声音)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徐建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12 17:23:18 本文摘自:生命时报

利用非法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或在“滴滴出行”平台进行刷单套现诈骗,或在各种理财网站注册会员以获取红包,或帮助那些不具备车主资质的人进行虚假注册……盘踞互联网、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上百万组、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的犯罪团伙15名成员,近日被江苏省东海县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

最近,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大案要案频频曝光。尽管这些案件已经被警方破获,但还是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转卖,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而且此类案件已不是偶发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信息安全制度的反思和追问。谈到信息安全,就不能不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网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是,便利与美好之外,网络所带来的还有很多防不胜防的陷阱与风险。

一方面,网络信息给犯罪分子非法窃取公民信息资料提供了便利平台;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公民个人信息变得“值钱”。网络空间隐秘性、伪装性、欺骗性很强,而且变化多端,因此对犯罪分子的追踪打击和深度治理绝非易事。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的高压严打下,此类犯罪仍然层出不穷,而且其规模与危害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笔者认为,原因就是当前的信息安全防线不够严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实,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这种已产业化、专业化、链条化的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不能将所有责任推给警方,只有坚持一体化治理,夯实各个节点的主体责任,封住漏洞、堵住源头,着眼此类犯罪的全环节,运用整体联动的“合成之剑”,进行全方位围猎和全链条打击才是上策。

关键字:信息安全公民

本文摘自:生命时报

x 公民信息安全呼唤社会共治(声音)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公民信息安全呼唤社会共治(声音)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徐建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5-12 17:23:18 本文摘自:生命时报

利用非法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或在“滴滴出行”平台进行刷单套现诈骗,或在各种理财网站注册会员以获取红包,或帮助那些不具备车主资质的人进行虚假注册……盘踞互联网、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上百万组、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的犯罪团伙15名成员,近日被江苏省东海县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提起公诉。

最近,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大案要案频频曝光。尽管这些案件已经被警方破获,但还是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转卖,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而且此类案件已不是偶发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信息安全制度的反思和追问。谈到信息安全,就不能不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如一张无形的大网,“网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可是,便利与美好之外,网络所带来的还有很多防不胜防的陷阱与风险。

一方面,网络信息给犯罪分子非法窃取公民信息资料提供了便利平台;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公民个人信息变得“值钱”。网络空间隐秘性、伪装性、欺骗性很强,而且变化多端,因此对犯罪分子的追踪打击和深度治理绝非易事。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的高压严打下,此类犯罪仍然层出不穷,而且其规模与危害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笔者认为,原因就是当前的信息安全防线不够严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实,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这种已产业化、专业化、链条化的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不能将所有责任推给警方,只有坚持一体化治理,夯实各个节点的主体责任,封住漏洞、堵住源头,着眼此类犯罪的全环节,运用整体联动的“合成之剑”,进行全方位围猎和全链条打击才是上策。

关键字:信息安全公民

本文摘自:生命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