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黄陂区 孙胜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22 16:47:46 本文摘自:长江网

新京报最近揭露了购房信息被5毛钱贩卖的消息,我想读者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惊恐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如果没有钱财损失也就一笑了之,甚至认为是正常现象。若是信息没有被卖,我们反而会对如此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肃然起敬。

远的不谈,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接触过推销电话,拍个婚纱照没多久卖房子的电话来了,买个房子第二天装修电话就来了,生个孩子还没出院各种亲子照的推销电话就来了,照个亲子照一周不到早教班、培训班的电话就来了,推销电话简直没有错过我们人生每个重要的时刻。如果说商业企业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相当薄弱。那么孩子是在三甲公立医院生的,疫苗是在指定接种中心打的,银行卡是在国有四大行办的,飞机是在国家的航空公司坐的,办完手续没过多久,照样可以接到同样的推销电话,这又如何解释?着实让人细思极恐。

对于诈骗电话,大家已经经历过帮忙充话费、网银升级、邮局有挂号信、福彩中大奖、公积金被盗用背负巨债等等五花八门的事情,在骗子的嘴里我们的人生可谓精彩。而且骗子在电话里的表演也是可以拿奥斯卡了,假装邮政、人民银行、公安等公务部门人员态度威严而不失礼貌,对各项行政规定也是了如指掌,让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都自愧不如。而且骗子们也开始响应大数据时代的步调,各类个人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为某人量身定做骗术,可以诈骗也有一对一“VIP”服务了。前段时间网上就曝光了有骗子为某大学生量身制定了入学贷款的骗术,整个骗术中涉及到该学生的学校、父母、亲戚等很多信息,让该学生误以为是学校老师在跟他联系,很难识破。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得到如此隐私的内容的,这就好像整个人在社会里“裸奔”,被人看光了。

甚至发展到现在,大家已经对这类推销、诈骗有了免疫力,有时候还会多和对方聊一下,看看对方下一步想干点啥,就当“体验生活”了。通过各类报道,我们也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其实很便宜,几毛钱就被卖了,后果也有轻有重,轻则受一下骚扰,忍忍也就算了,重则遇到身份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盗刷、财产被转移等等对个人生活工作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有的老人一心急还会出现生命危险,有的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社会公众的普通一员,如果不是高级技术人员、资深经济人士、专业法律人士,遇到个人信息泄露,我们一不知道怎么被卖的,二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投诉,三不知道被卖到了什么程度。贩售个人信息是不是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潜规则,甚至各行业相互勾结、互通有无?如果信息拥有者和诈骗者实现共赢共存,结果是相当可怕的。虽然国家已经出手,即便是有理有据可以告他,那么取证困难、贩卖源头难以查找、多头监管、监管缺失、打法律“擦边球”等等给保护个人信息的查处也带来了很现实的困难。

现在政府部门和关键企业已经肩负起防止诈骗的主体责任,通过大力宣传和及时提醒,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增强。就在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两高首次就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司法解释。但违法成本低而又难以查处,使部分组织或个人依然肆无忌惮贩售个人信息。

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已经喊了很多年,这些年人们被各种骚扰信息不胜其扰。如今,嘴上“喊口号”已经喊得很响了,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也有了,就看怎么“照此执行”了。

关键字:个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长江网

x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刻不容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黄陂区 孙胜男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22 16:47:46 本文摘自:长江网

新京报最近揭露了购房信息被5毛钱贩卖的消息,我想读者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惊恐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如果没有钱财损失也就一笑了之,甚至认为是正常现象。若是信息没有被卖,我们反而会对如此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肃然起敬。

远的不谈,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接触过推销电话,拍个婚纱照没多久卖房子的电话来了,买个房子第二天装修电话就来了,生个孩子还没出院各种亲子照的推销电话就来了,照个亲子照一周不到早教班、培训班的电话就来了,推销电话简直没有错过我们人生每个重要的时刻。如果说商业企业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相当薄弱。那么孩子是在三甲公立医院生的,疫苗是在指定接种中心打的,银行卡是在国有四大行办的,飞机是在国家的航空公司坐的,办完手续没过多久,照样可以接到同样的推销电话,这又如何解释?着实让人细思极恐。

对于诈骗电话,大家已经经历过帮忙充话费、网银升级、邮局有挂号信、福彩中大奖、公积金被盗用背负巨债等等五花八门的事情,在骗子的嘴里我们的人生可谓精彩。而且骗子在电话里的表演也是可以拿奥斯卡了,假装邮政、人民银行、公安等公务部门人员态度威严而不失礼貌,对各项行政规定也是了如指掌,让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都自愧不如。而且骗子们也开始响应大数据时代的步调,各类个人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为某人量身定做骗术,可以诈骗也有一对一“VIP”服务了。前段时间网上就曝光了有骗子为某大学生量身制定了入学贷款的骗术,整个骗术中涉及到该学生的学校、父母、亲戚等很多信息,让该学生误以为是学校老师在跟他联系,很难识破。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得到如此隐私的内容的,这就好像整个人在社会里“裸奔”,被人看光了。

甚至发展到现在,大家已经对这类推销、诈骗有了免疫力,有时候还会多和对方聊一下,看看对方下一步想干点啥,就当“体验生活”了。通过各类报道,我们也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其实很便宜,几毛钱就被卖了,后果也有轻有重,轻则受一下骚扰,忍忍也就算了,重则遇到身份证等重要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盗刷、财产被转移等等对个人生活工作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有的老人一心急还会出现生命危险,有的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社会公众的普通一员,如果不是高级技术人员、资深经济人士、专业法律人士,遇到个人信息泄露,我们一不知道怎么被卖的,二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投诉,三不知道被卖到了什么程度。贩售个人信息是不是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潜规则,甚至各行业相互勾结、互通有无?如果信息拥有者和诈骗者实现共赢共存,结果是相当可怕的。虽然国家已经出手,即便是有理有据可以告他,那么取证困难、贩卖源头难以查找、多头监管、监管缺失、打法律“擦边球”等等给保护个人信息的查处也带来了很现实的困难。

现在政府部门和关键企业已经肩负起防止诈骗的主体责任,通过大力宣传和及时提醒,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也日益增强。就在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两高首次就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司法解释。但违法成本低而又难以查处,使部分组织或个人依然肆无忌惮贩售个人信息。

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已经喊了很多年,这些年人们被各种骚扰信息不胜其扰。如今,嘴上“喊口号”已经喊得很响了,写在纸上的法律条文也有了,就看怎么“照此执行”了。

关键字:个人信息信息泄露

本文摘自:长江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