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短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企业必须尽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07 16:39:28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近日,一篇题为《支付宝<花呗>新版合同,让人不寒而栗,都要收集“手机通话分钟数了”》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原来,6月30日,阿里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蚂蚁花呗”宣布改名为“花呗”,并更新了用户服务合同。新合同规定,用户要同意并授权花呗收集户籍信息、社保参保状态、公积金缴费情况、通话记录等个人数据。

花呗合同惊魂主要引起争议的是第四条,即只要用户使用花呗,除了向服务商提供身份证、电话、地址之类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被要求向关联机构采集一些“必要信息”,比如工商注册信息、诉讼信息、社保信息等,也就是说,只要用了花呗,你的户籍、社保、公积金信息甚至手机通话记录都有可能被收集。这些信息如果全被收集了就等于一个人在信息社会完全“裸奔”,不仅能被贩卖为搞诈骗的提供基础信息,还能用来分析个人行为做分类和行为预测,难怪有网友说“吓得赶紧关闭了花呗”。花呗就是一个类似于虚拟信用卡的存在,与社保和手机通话信息根本没有关系,怎么就成了“必要信息”了?

在海量吐槽之下,花呗在3天后的7月3日又改了一版合同,然而只是把信息概括得笼统一点,譬如将“社保参保状态、缴费额度、缴费年限、缴费单位等”,改为“社保信息”而已。花呗公关回应说,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要“远小于此”,而且是怕将来风控安全和优化服务需要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为了避免打扰用户就先将未来可能需要采集的信息一一列出了,并且承诺绝不滥用,一定遵守“个人同意”原则。拜托,如果用户都授权了等于合同生效,即使现在采集的信息“远小于此”往后就想怎么采集都行了。怕以后打扰用户怎么却不怕现在过度采集信息侵害用户权益?

保护好个人信息本来就是企业作为信息收集者的职责,滥不滥用都是后话,首先获取信息就要合法、合理并取得当事人同意。花呗之所以将隐私条款具体列出,是《网络安全法》有相关要求。而在更多的应用里,还有很多同样的个人信息搜集陷阱。譬如,两个月前爆出的美团涉嫌泄露个人隐私,就是当美团账户勾连微信,全名、电话、外卖订单的详细信息全部都能被好友看到。有网友表示连买个安全套都被知道了,而且授权只是在勾连页面,用户以为授权的只是使用微信个人信息,存在恶意引导的嫌疑。阿里旗下勾连支付宝的口碑应用也是一样,只要用支付宝消费就能在好友动态上看到消费的金额、地点和详情,还能点赞和打赏。这些隐私条款就隐藏在合同之中,很难说尽到了说明义务,保障用户知情。

大数据时代,生活便捷性得到了急速提升,而个人信息安全“裸奔”前所未有地严重。目前的法律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企业出于营利本能有着很强的动力进行信息收集。全民信息“裸奔”一直在继续,这是对公民最基本权利的严重侵害,政府和企业都必须担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字:支付宝个人信息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x 短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企业必须尽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短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企业必须尽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07 16:39:28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近日,一篇题为《支付宝<花呗>新版合同,让人不寒而栗,都要收集“手机通话分钟数了”》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原来,6月30日,阿里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蚂蚁花呗”宣布改名为“花呗”,并更新了用户服务合同。新合同规定,用户要同意并授权花呗收集户籍信息、社保参保状态、公积金缴费情况、通话记录等个人数据。

花呗合同惊魂主要引起争议的是第四条,即只要用户使用花呗,除了向服务商提供身份证、电话、地址之类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被要求向关联机构采集一些“必要信息”,比如工商注册信息、诉讼信息、社保信息等,也就是说,只要用了花呗,你的户籍、社保、公积金信息甚至手机通话记录都有可能被收集。这些信息如果全被收集了就等于一个人在信息社会完全“裸奔”,不仅能被贩卖为搞诈骗的提供基础信息,还能用来分析个人行为做分类和行为预测,难怪有网友说“吓得赶紧关闭了花呗”。花呗就是一个类似于虚拟信用卡的存在,与社保和手机通话信息根本没有关系,怎么就成了“必要信息”了?

在海量吐槽之下,花呗在3天后的7月3日又改了一版合同,然而只是把信息概括得笼统一点,譬如将“社保参保状态、缴费额度、缴费年限、缴费单位等”,改为“社保信息”而已。花呗公关回应说,实际采集的信息范围要“远小于此”,而且是怕将来风控安全和优化服务需要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为了避免打扰用户就先将未来可能需要采集的信息一一列出了,并且承诺绝不滥用,一定遵守“个人同意”原则。拜托,如果用户都授权了等于合同生效,即使现在采集的信息“远小于此”往后就想怎么采集都行了。怕以后打扰用户怎么却不怕现在过度采集信息侵害用户权益?

保护好个人信息本来就是企业作为信息收集者的职责,滥不滥用都是后话,首先获取信息就要合法、合理并取得当事人同意。花呗之所以将隐私条款具体列出,是《网络安全法》有相关要求。而在更多的应用里,还有很多同样的个人信息搜集陷阱。譬如,两个月前爆出的美团涉嫌泄露个人隐私,就是当美团账户勾连微信,全名、电话、外卖订单的详细信息全部都能被好友看到。有网友表示连买个安全套都被知道了,而且授权只是在勾连页面,用户以为授权的只是使用微信个人信息,存在恶意引导的嫌疑。阿里旗下勾连支付宝的口碑应用也是一样,只要用支付宝消费就能在好友动态上看到消费的金额、地点和详情,还能点赞和打赏。这些隐私条款就隐藏在合同之中,很难说尽到了说明义务,保障用户知情。

大数据时代,生活便捷性得到了急速提升,而个人信息安全“裸奔”前所未有地严重。目前的法律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企业出于营利本能有着很强的动力进行信息收集。全民信息“裸奔”一直在继续,这是对公民最基本权利的严重侵害,政府和企业都必须担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字:支付宝个人信息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