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90%的USB设备易遭“串扰泄露”攻击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1:38:27 本文摘自:E安全

据报道,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一组研究人员证明,USB设备能秘密监控插入相邻USB接口的USB设备传输数据。

!!!!USB设备也能窃取另一-E安全

这样的间谍设备能拦截相邻接口泄露的电子信号,将敏感数据泄露给攻击者,这种现象在技术上被称为“通道至通道串扰泄露”(Channel-To-Channel Crosstalk Leakage)。

电压波动致USB借口数据泄露

此项目研究带头人尤瓦尔·亚罗姆表示,电流如水一样沿管道流动,会出现渗漏的现象。研究人员通过此项目显示,USB接口数据线的电压波动可能会被USB Hub上相邻接口监控。

亚罗姆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恶意设备或被篡改的设备插入到相同外部或内部USB Hub上的相邻接口,这些敏感信息可能会被捕获,这可能会让显示密码或其它个人数据的击键被轻易窃取。

研究人员在攻击场景中将恶意USB设备插入到相邻接口,以此允许攻击者监控数据流、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返回到攻击者的服务器。攻击者可通过相邻USB接口收集未加密传输的数据。

“串扰数据泄露”(Crosstalk Leakage)可能会通过附近的USB接口泄露任何非加密数据。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将改良的插入式USB台灯作为研究设备。该台灯被用来记录相邻USB键盘的每个击键,并通过蓝牙将击键数据发送至另一台电脑。之后,攻击者使用这台电脑上的软件解码按键,捕获正在输入的敏感数据。

亚罗姆表示,USB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即所有连接都在用户的可控之下,所有设备都可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数据在发送之前经过加密处理,USB将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测试中,90%USB设备数据易泄露

研究人员测试了50多个USB设备后发现,其中超过90%设备易遭遇“通道至通道串扰泄露攻击”。

研究人员建议,无法完全信任USB之前,切勿通过USB传输数据。对组织机构而言应验证整个供应链,以确保设备安全。

研究人员将于8月16日-18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USENIX安全大会上展示这项研究。

关键字:USB设备串扰研究人员

本文摘自:E安全

x 90%的USB设备易遭“串扰泄露”攻击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90%的USB设备易遭“串扰泄露”攻击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8-15 11:38:27 本文摘自:E安全

据报道,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一组研究人员证明,USB设备能秘密监控插入相邻USB接口的USB设备传输数据。

!!!!USB设备也能窃取另一-E安全

这样的间谍设备能拦截相邻接口泄露的电子信号,将敏感数据泄露给攻击者,这种现象在技术上被称为“通道至通道串扰泄露”(Channel-To-Channel Crosstalk Leakage)。

电压波动致USB借口数据泄露

此项目研究带头人尤瓦尔·亚罗姆表示,电流如水一样沿管道流动,会出现渗漏的现象。研究人员通过此项目显示,USB接口数据线的电压波动可能会被USB Hub上相邻接口监控。

亚罗姆表示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恶意设备或被篡改的设备插入到相同外部或内部USB Hub上的相邻接口,这些敏感信息可能会被捕获,这可能会让显示密码或其它个人数据的击键被轻易窃取。

研究人员在攻击场景中将恶意USB设备插入到相邻接口,以此允许攻击者监控数据流、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返回到攻击者的服务器。攻击者可通过相邻USB接口收集未加密传输的数据。

“串扰数据泄露”(Crosstalk Leakage)可能会通过附近的USB接口泄露任何非加密数据。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将改良的插入式USB台灯作为研究设备。该台灯被用来记录相邻USB键盘的每个击键,并通过蓝牙将击键数据发送至另一台电脑。之后,攻击者使用这台电脑上的软件解码按键,捕获正在输入的敏感数据。

亚罗姆表示,USB的设计理念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即所有连接都在用户的可控之下,所有设备都可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数据在发送之前经过加密处理,USB将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测试中,90%USB设备数据易泄露

研究人员测试了50多个USB设备后发现,其中超过90%设备易遭遇“通道至通道串扰泄露攻击”。

研究人员建议,无法完全信任USB之前,切勿通过USB传输数据。对组织机构而言应验证整个供应链,以确保设备安全。

研究人员将于8月16日-18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USENIX安全大会上展示这项研究。

关键字:USB设备串扰研究人员

本文摘自:E安全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