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网络安全漏洞增速达15%-25% 信息安全人才缺口达60万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张前 谈洁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9-25 16:40:09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

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也面临巨大挑战。23日在宁举行的第十一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缺口巨大。

当天的会议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局、教育部高教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会集了国家网络安全部门、高校网络安全专业领域以及产业界的众多专家。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新增收录漏洞数量年均增长率在15%至25%之间,涉及重要行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危漏洞事件增多,基础应用或通用软硬件漏洞风险凸显,漏洞威胁向传统领域泛化,并向新型智能设备领域延伸。

“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地。”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沈昌祥院士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前年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将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提到新的高度。

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涛介绍,目前我国有105所高校设置信息安全相关本科专业,每年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约1万人、大专生约2万人。

“由于规模小、水平低,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信息安全关键工程整体上比较落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建华说,信息安全人才连续几年被列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我国目前已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0万,离目前需要的70万差距巨大。

李建华认为,目前我国存在安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轨、缺少网络空间安全奇才和专才的发现和培养体系等问题。非科班出身的“黑客”往往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保障这些人才为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事业所用。

对于目前的培养现状,沈昌祥建议,除了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尝试本硕博连读,缩短学制;增设‘少年班’,对有专长的学生保送进入本科学习;建设开放的在线课程资源和演练环境。”李涛建议。

关键字:网络安全漏洞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

x 网络安全漏洞增速达15%-25% 信息安全人才缺口达60万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网络安全漏洞增速达15%-25% 信息安全人才缺口达60万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张前 谈洁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9-25 16:40:09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

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安全也面临巨大挑战。23日在宁举行的第十一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缺口巨大。

当天的会议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局、教育部高教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邮电大学承办,会集了国家网络安全部门、高校网络安全专业领域以及产业界的众多专家。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新增收录漏洞数量年均增长率在15%至25%之间,涉及重要行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危漏洞事件增多,基础应用或通用软硬件漏洞风险凸显,漏洞威胁向传统领域泛化,并向新型智能设备领域延伸。

“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地。”教育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沈昌祥院士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前年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为一级学科,将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提到新的高度。

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涛介绍,目前我国有105所高校设置信息安全相关本科专业,每年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约1万人、大专生约2万人。

“由于规模小、水平低,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导致我国信息安全关键工程整体上比较落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建华说,信息安全人才连续几年被列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我国目前已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0万,离目前需要的70万差距巨大。

李建华认为,目前我国存在安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轨、缺少网络空间安全奇才和专才的发现和培养体系等问题。非科班出身的“黑客”往往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保障这些人才为国家的网络空间安全事业所用。

对于目前的培养现状,沈昌祥建议,除了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尝试本硕博连读,缩短学制;增设‘少年班’,对有专长的学生保送进入本科学习;建设开放的在线课程资源和演练环境。”李涛建议。

关键字:网络安全漏洞

本文摘自:南京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