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网络治理的几个特征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卢永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11 16:57:39 本文摘自:微信号苏州街


   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作为拥有7.5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在国内经历数十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的论坛、博客、新闻跟帖、网民留言板到今天的微博、微信、移动视频、智媒体,已经形成较为复杂的信息交互链与舆情发酵生态,十分考验着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从2017年我国网络治理态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推进依法治理,落实主体责任。2017年,多地网信办以《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就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分别存在有用户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等进行立案调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这是向互联网行业运营单位发出明确信号,提醒切实履行好法律责任。今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为依法治网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在依法治网过程中,执法者需要厘清法律的约束边界。尤其是在牵涉公共民生议题、个体法律权利的具体实践中,稍微不注意很容易落入“限制正常舆论监督”口实,从而引发公共舆情。近年来基层执法中发生的多例偏差案例,也提醒我们重视“依法治网”的严肃性。早些年在整治网络谣言行动中,基层执法中发生了多例类似“张家川初中生发帖案”。以至于当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要警惕少数地方的“歪嘴和尚”曲解法律,避免少数执法者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甚至将其作为拒绝舆论监督的手段。

  2017年河北涉县“网民张某发帖称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拘留”事件一度引发舆论热议,经当地警方全面复查后认定原处罚决定“适用法律不当”撤销了对当事人做出的处罚决定。人民网评《给老百姓多一些反映实情的空间》文章引发诸多舆论共鸣,文章呼吁,“多开些老百姓可以尽情吐槽的平台,群众的怨气就更容易消解,良性互动可以纾解他们心中的烦与怨,就能降低不良社会性事件的热度,减少情绪性事件的发生。”而这也有助于减轻依法治网实践中的执行成本与舆论压力。

  二、“娱乐至死”,网络文化的精神导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网民,其精神文化的“泛娱乐化”特征,裹合追逐流量最大化的自媒体商业生态,给网络空间文化秩序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今年以来,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一批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发布低俗庸俗信息的知名娱乐八卦账号被关闭,账号所在平台覆盖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百度、网易等数十个平台。这些账号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但却普遍存在低俗媚俗、渲染炒作、侵权等问题。吐槽的娱乐化和随意化稀释了权威性。正如《娱乐至死》作者波兹曼观点认为,“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影响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即使在网络经济繁荣下的全民娱乐时代,除了时政自媒体,娱乐自媒体账号同样需要履行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责任。

  三、治理空间向半封闭式的社交群组延伸。过去几年,我国互联网治理空间重点集中在大众可见、传播力强的微博、BBS、微信公号等显性舆论场。鉴于半敞开的微信朋友圈在公共舆论场越发明显的信息舆论交互角色,刑法修正案(九)将涵盖微信朋友圈在内的网络传谣最高可判七年。近年来QQ群、贴吧群、微信群、陌陌群等各类互联网群组不断涌现,并成为各圈层网民评议公共事务的重要据点。网络群组方便人们生活交流的同时,也出现涉黄、涉毒、涉暴等良莠不齐的乱象,有的群组由于缺乏约束甚至被违法犯罪者所利用,违规信息经常从群组中溢出扩散至各个平台,成为搅动舆论空间的是非之群。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国家网信办今年发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明确将移动互联网群组纳入到网络治理的体系中,有效扩展了网络治理空间范围,网民个体的责任也随之强化。

  四、耕耘网络跟帖生态,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互联网技术赋权之下,跟帖评论成为网民在表达意见、交流观点、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不过,人人持有麦克风下跟帖评论随处可见恶意广告、低俗图片、造谣抹黑、极端言论等违规信息。国家网信办今年先后出炉《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加以明确评议要求。如针对非法网络公关等乱象,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新规还将兴起的视频弹幕归入跟帖的一部分,防止弹幕环节传播违规信息。《规定》亮相也被认为是与当前网络舆论环境息息相关。人民网评刊文评论称,到了今天告别了早期原始生长的“黑暗森林”状态,网络发展进入了信息高度提炼、权利责任清晰的新阶段。诚然,跟帖评论作为网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手段,有效把握网民正常批评尺度与法律边界,避免“执法过当”考验着基层执法水平。

  此外,针对经常上演的网络恶意竞争,今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领域的刷单、炒信用这类监管的灰色地带进行了规范,商业水军等行为将在新法规范畴内受到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2017年沸沸扬扬的“丽江客栈刷单”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反弹,两家客栈负责人分别受到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当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不正当竞争具有违法成本低、隐蔽性强、取证难等特点,整治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辅于健全的监管体系。

  五、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不断加强。截至2017 年6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 亿。网络视频行业继续在竞争中发展,各大网站都在努力布局移动视频领域。面对“短视频”飞速发展下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等发展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审查。继2016 年重拳出击查处斗鱼、六间房等一批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后,2017 年6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和尺度“挤压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存在低俗倾向的视听节目的生存空间,将劣币逐出网络视听领域。”

  随着监管的加强,短视频行业的牌照问题也随之凸显。今年2月,梨视频因缺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一度被要求整改。梨视频创始人、总裁邱兵亲自发表文章《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了就看梨视频》表示将转型发展。实际上,在火热的短视频和直播市场,持有视听许可证的企业只占一小部分。今日头条随后收购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外界视为今日头条“曲线救国”拿下视听牌照。

关键字:网络视频网络谣言网络传播

本文摘自:微信号苏州街

x 2017年网络治理的几个特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网络治理的几个特征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卢永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2-11 16:57:39 本文摘自:微信号苏州街


   十九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作为拥有7.5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在国内经历数十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的论坛、博客、新闻跟帖、网民留言板到今天的微博、微信、移动视频、智媒体,已经形成较为复杂的信息交互链与舆情发酵生态,十分考验着国家的网络治理能力。从2017年我国网络治理态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推进依法治理,落实主体责任。2017年,多地网信办以《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就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分别存在有用户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等进行立案调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这是向互联网行业运营单位发出明确信号,提醒切实履行好法律责任。今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为依法治网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在依法治网过程中,执法者需要厘清法律的约束边界。尤其是在牵涉公共民生议题、个体法律权利的具体实践中,稍微不注意很容易落入“限制正常舆论监督”口实,从而引发公共舆情。近年来基层执法中发生的多例偏差案例,也提醒我们重视“依法治网”的严肃性。早些年在整治网络谣言行动中,基层执法中发生了多例类似“张家川初中生发帖案”。以至于当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要警惕少数地方的“歪嘴和尚”曲解法律,避免少数执法者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甚至将其作为拒绝舆论监督的手段。

  2017年河北涉县“网民张某发帖称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拘留”事件一度引发舆论热议,经当地警方全面复查后认定原处罚决定“适用法律不当”撤销了对当事人做出的处罚决定。人民网评《给老百姓多一些反映实情的空间》文章引发诸多舆论共鸣,文章呼吁,“多开些老百姓可以尽情吐槽的平台,群众的怨气就更容易消解,良性互动可以纾解他们心中的烦与怨,就能降低不良社会性事件的热度,减少情绪性事件的发生。”而这也有助于减轻依法治网实践中的执行成本与舆论压力。

  二、“娱乐至死”,网络文化的精神导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网民,其精神文化的“泛娱乐化”特征,裹合追逐流量最大化的自媒体商业生态,给网络空间文化秩序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今年以来,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一批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发布低俗庸俗信息的知名娱乐八卦账号被关闭,账号所在平台覆盖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百度、网易等数十个平台。这些账号拥有庞大的粉丝数量,但却普遍存在低俗媚俗、渲染炒作、侵权等问题。吐槽的娱乐化和随意化稀释了权威性。正如《娱乐至死》作者波兹曼观点认为,“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影响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即使在网络经济繁荣下的全民娱乐时代,除了时政自媒体,娱乐自媒体账号同样需要履行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责任。

  三、治理空间向半封闭式的社交群组延伸。过去几年,我国互联网治理空间重点集中在大众可见、传播力强的微博、BBS、微信公号等显性舆论场。鉴于半敞开的微信朋友圈在公共舆论场越发明显的信息舆论交互角色,刑法修正案(九)将涵盖微信朋友圈在内的网络传谣最高可判七年。近年来QQ群、贴吧群、微信群、陌陌群等各类互联网群组不断涌现,并成为各圈层网民评议公共事务的重要据点。网络群组方便人们生活交流的同时,也出现涉黄、涉毒、涉暴等良莠不齐的乱象,有的群组由于缺乏约束甚至被违法犯罪者所利用,违规信息经常从群组中溢出扩散至各个平台,成为搅动舆论空间的是非之群。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国家网信办今年发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明确将移动互联网群组纳入到网络治理的体系中,有效扩展了网络治理空间范围,网民个体的责任也随之强化。

  四、耕耘网络跟帖生态,规制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互联网技术赋权之下,跟帖评论成为网民在表达意见、交流观点、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不过,人人持有麦克风下跟帖评论随处可见恶意广告、低俗图片、造谣抹黑、极端言论等违规信息。国家网信办今年先后出炉《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加以明确评议要求。如针对非法网络公关等乱象,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发布、转载、删除信息或者干预呈现结果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新规还将兴起的视频弹幕归入跟帖的一部分,防止弹幕环节传播违规信息。《规定》亮相也被认为是与当前网络舆论环境息息相关。人民网评刊文评论称,到了今天告别了早期原始生长的“黑暗森林”状态,网络发展进入了信息高度提炼、权利责任清晰的新阶段。诚然,跟帖评论作为网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重要手段,有效把握网民正常批评尺度与法律边界,避免“执法过当”考验着基层执法水平。

  此外,针对经常上演的网络恶意竞争,今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领域的刷单、炒信用这类监管的灰色地带进行了规范,商业水军等行为将在新法规范畴内受到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2017年沸沸扬扬的“丽江客栈刷单”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反弹,两家客栈负责人分别受到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当前,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不正当竞争具有违法成本低、隐蔽性强、取证难等特点,整治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需辅于健全的监管体系。

  五、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不断加强。截至2017 年6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亿,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 亿。网络视频行业继续在竞争中发展,各大网站都在努力布局移动视频领域。面对“短视频”飞速发展下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等发展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审查。继2016 年重拳出击查处斗鱼、六间房等一批违法违规网络直播平台后,2017 年6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和尺度“挤压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存在低俗倾向的视听节目的生存空间,将劣币逐出网络视听领域。”

  随着监管的加强,短视频行业的牌照问题也随之凸显。今年2月,梨视频因缺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一度被要求整改。梨视频创始人、总裁邱兵亲自发表文章《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了就看梨视频》表示将转型发展。实际上,在火热的短视频和直播市场,持有视听许可证的企业只占一小部分。今日头条随后收购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外界视为今日头条“曲线救国”拿下视听牌照。

关键字:网络视频网络谣言网络传播

本文摘自:微信号苏州街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