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下的产业突围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04 15:55:20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在国家信息安全被高度注重的大背景下,浪潮、华为等国内厂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图为2013年1月22日天梭K1上市北京发布会现场大屏幕。(资料片)

在国家信息安全被高度注重的大背景下,浪潮、华为等国内厂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图为2013年1月22日天梭K1上市北京发布会现场大屏幕。

必须打破国外主机对国内客户的绑架

尽管有了国内重要IT软硬件及解决方案企业的抱团,但应用的兼容性仍然是浪潮最头痛的事儿。

长期以来,国外基础软件商交付应用的手段就是绑定其主机的方式,而K1显然动了他们的奶酪,“要取得他们的支持,事实上他们只需举手之劳。” 王恩东说,对于浪潮而言,国外基础软件商重要软件并不全部支持K1,事实上,这并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他们故意为之,这让浪潮很无奈。

由于技术捆绑抬高了进入门槛,直接导致国外品牌小型机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是国外市场的三四倍。而国外小型机企业还以售卖软件和服务收费的方式谋取高额利润。据浪潮统计,在维保收费方面,国外小型机企业普遍采取“迭代式”服务收费。比如采购一台100万元的主机,前三年维保免费,第四年收取20万,第五年收取120万的20%,逐年叠加。而小型机服役期限一般5年~10年,用户在服役期内投入的服务成本,视服役年限不同达采购成本的44%~260%。此外,配套软件每半年升级一次,新技术一经推出就会用各种措施促使用户更新。如此高昂的运维成本让很多用户难以承受。

“必须打破国外主机对国内客户的绑架,浪潮义不容辞!”2014年1月,浪潮在北京召开的国产主机应用峰会暨“K迁工程”发布会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撂下这样一句狠话。

在通信领域,外企在中国的春天已经结束了

就在2014年的春天,跳槽热浪不光席卷了IBM中国雇员,沈力(应受访者要求化名)在爱立信工作的几个同学也开始考虑跳槽了。

“在通信产业这个领域,外企在中国的春天已经结束了。”沈力在华为长期从事通讯技术研发,目前在4G专利上,华为已经领先行业了。

“对行业标准的设定和执行,这是国产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有助于信息行业"去外商化"的推进。”沈力说,通信产业尤为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所以近几年华为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屡遭刁难。

2010年5月,华为意图通过收购3leaf“特定资产”,一举获得关键应用主机芯片组技术,这笔交易一直到当年11月仍未提交到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审查有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投资交易)备案。最终,华为迫于压力放弃了这宗数额仅为200万美元的收购行动。

据沈力介绍,通信行业的关键是协议标准,以往我国都是基于国外设定的协议来建设通信网络,所以外商在设备采购中占的份额很大。随着国内厂商研发能力提升,目前国家主推的4G通信已经逐渐由国内厂商扮起了主角。

6月1日起,中国移动新的4G资费标准将生效,其背后的LTE技术标准给足了国内厂商发展空间。华为在2009年便与爱立信分享了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2G时代我们没什么专利,设备市场基本受爱立信等外商控制;3G时代初期我们开始增加专利上的投入。”沈力说,目前4G设备的市场采购份额中,华为、中兴两家厂商能占到50%,爱立信、贝尔、诺西占30%,一些国内中小厂商瓜分剩下的20%。这种市场份额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在通信协议上的顶层设计。

华为:“打C生产线”死磕思科

在华为内部,路由器生产线被称为“打C生产线”(C为思科英文名称Cisco首字母)。

“目前乃至将来十几年,中国都将是通信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如果国内的厂商不努力争先,那国家的信息安全将无从谈起。”沈力说,在通信领域,华为将核心路由器的老大美国思科作为了赶超目标。2004年,华为发布的10G路由器比思科落后4年;2010年,华为发布的100G路由器与思科追平;2013年,华为的400G核心路由器已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泰国等地商用部署,成为该领域唯一可以规模交付使用的供应商。

“信息产业的发展就像一场擂台赛,没有足够实力随时会被人打下台。”沈力说,像华为这样的厂商在中国并不少见,有些公司甚至在成本倒逼下,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外商在硬件上的优势很难短期超越,阿里巴巴等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像华为那样死磕行业老大,而是通过软件替代取得了不错效果。

近两年来,由于互联网市场的兴起,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动手DIY自己的信息基础架构,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巴巴,其提出了“去IOE”,为此倾注了巨大精力。

“以淘宝的双11为例,这一天的访问量会剧增,服务器很容易崩溃。”沈力说,这种问题需要负载均衡来解决,负载均衡设备是一种性能优化设备,目前美国厂商F5是该领域的老大,但一台设备的报价都要在20万元以上,也只有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才有能力承担外商设备的成本。

在运营成本倒逼下,阿里通过云计算实现了软硬件结合的创新,在杭州、青岛、北京等城市开设了多家全球对外服务的数据中心,能满足地区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创业公司对弹性计算能力和负载均衡服务的需求,此举也打破了F5在硬件领域的垄断。

关键字:华为LTE信息安全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x 信息安全下的产业突围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信息安全下的产业突围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04 15:55:20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在国家信息安全被高度注重的大背景下,浪潮、华为等国内厂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图为2013年1月22日天梭K1上市北京发布会现场大屏幕。(资料片)

在国家信息安全被高度注重的大背景下,浪潮、华为等国内厂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图为2013年1月22日天梭K1上市北京发布会现场大屏幕。

必须打破国外主机对国内客户的绑架

尽管有了国内重要IT软硬件及解决方案企业的抱团,但应用的兼容性仍然是浪潮最头痛的事儿。

长期以来,国外基础软件商交付应用的手段就是绑定其主机的方式,而K1显然动了他们的奶酪,“要取得他们的支持,事实上他们只需举手之劳。” 王恩东说,对于浪潮而言,国外基础软件商重要软件并不全部支持K1,事实上,这并不是技术难题,而是他们故意为之,这让浪潮很无奈。

由于技术捆绑抬高了进入门槛,直接导致国外品牌小型机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是国外市场的三四倍。而国外小型机企业还以售卖软件和服务收费的方式谋取高额利润。据浪潮统计,在维保收费方面,国外小型机企业普遍采取“迭代式”服务收费。比如采购一台100万元的主机,前三年维保免费,第四年收取20万,第五年收取120万的20%,逐年叠加。而小型机服役期限一般5年~10年,用户在服役期内投入的服务成本,视服役年限不同达采购成本的44%~260%。此外,配套软件每半年升级一次,新技术一经推出就会用各种措施促使用户更新。如此高昂的运维成本让很多用户难以承受。

“必须打破国外主机对国内客户的绑架,浪潮义不容辞!”2014年1月,浪潮在北京召开的国产主机应用峰会暨“K迁工程”发布会上,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撂下这样一句狠话。

在通信领域,外企在中国的春天已经结束了

就在2014年的春天,跳槽热浪不光席卷了IBM中国雇员,沈力(应受访者要求化名)在爱立信工作的几个同学也开始考虑跳槽了。

“在通信产业这个领域,外企在中国的春天已经结束了。”沈力在华为长期从事通讯技术研发,目前在4G专利上,华为已经领先行业了。

“对行业标准的设定和执行,这是国产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有助于信息行业"去外商化"的推进。”沈力说,通信产业尤为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所以近几年华为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屡遭刁难。

2010年5月,华为意图通过收购3leaf“特定资产”,一举获得关键应用主机芯片组技术,这笔交易一直到当年11月仍未提交到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审查有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投资交易)备案。最终,华为迫于压力放弃了这宗数额仅为200万美元的收购行动。

据沈力介绍,通信行业的关键是协议标准,以往我国都是基于国外设定的协议来建设通信网络,所以外商在设备采购中占的份额很大。随着国内厂商研发能力提升,目前国家主推的4G通信已经逐渐由国内厂商扮起了主角。

6月1日起,中国移动新的4G资费标准将生效,其背后的LTE技术标准给足了国内厂商发展空间。华为在2009年便与爱立信分享了全球首个LTE商用合同,“2G时代我们没什么专利,设备市场基本受爱立信等外商控制;3G时代初期我们开始增加专利上的投入。”沈力说,目前4G设备的市场采购份额中,华为、中兴两家厂商能占到50%,爱立信、贝尔、诺西占30%,一些国内中小厂商瓜分剩下的20%。这种市场份额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在通信协议上的顶层设计。

华为:“打C生产线”死磕思科

在华为内部,路由器生产线被称为“打C生产线”(C为思科英文名称Cisco首字母)。

“目前乃至将来十几年,中国都将是通信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如果国内的厂商不努力争先,那国家的信息安全将无从谈起。”沈力说,在通信领域,华为将核心路由器的老大美国思科作为了赶超目标。2004年,华为发布的10G路由器比思科落后4年;2010年,华为发布的100G路由器与思科追平;2013年,华为的400G核心路由器已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泰国等地商用部署,成为该领域唯一可以规模交付使用的供应商。

“信息产业的发展就像一场擂台赛,没有足够实力随时会被人打下台。”沈力说,像华为这样的厂商在中国并不少见,有些公司甚至在成本倒逼下,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些外商在硬件上的优势很难短期超越,阿里巴巴等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像华为那样死磕行业老大,而是通过软件替代取得了不错效果。

近两年来,由于互联网市场的兴起,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始动手DIY自己的信息基础架构,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里巴巴,其提出了“去IOE”,为此倾注了巨大精力。

“以淘宝的双11为例,这一天的访问量会剧增,服务器很容易崩溃。”沈力说,这种问题需要负载均衡来解决,负载均衡设备是一种性能优化设备,目前美国厂商F5是该领域的老大,但一台设备的报价都要在20万元以上,也只有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才有能力承担外商设备的成本。

在运营成本倒逼下,阿里通过云计算实现了软硬件结合的创新,在杭州、青岛、北京等城市开设了多家全球对外服务的数据中心,能满足地区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创业公司对弹性计算能力和负载均衡服务的需求,此举也打破了F5在硬件领域的垄断。

关键字:华为LTE信息安全

本文摘自:齐鲁晚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