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什么是被遗忘权?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李汶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1 22:29: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准确地说,被遗忘权是《数据保护规定》的一部分。在欧洲,数据保护体制正在改革,引起了大量的讨论。该《规定》是这样描述被遗忘权的:

“数据主体 (data subject) 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 (data controller) 清除与他们相关的个人数据,并不得对这些数据再次传播。”

这一权利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形:当数据不再“被需要”时,以及当数据主体不再同意他人使用自己的数据时。虽然被遗忘权的机理要比这个复杂,但是它的实质很好理解:如果你不想再让他人持有你的数据,或者他们持有数据的原因已经不存在时,你应该有权利要求删除这些数据。

这相对简单了一些,并且表面上与“被遗忘”没有多大关联。这一权利更多地是关于删除有关个人的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包括作者)一直建议称这个权利为“删除权” (the right to delete),而不是“被遗忘权”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删除有关你的数据

我们应该有能力删除那些别人持有但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据,这一观点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确,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创造出这一权利的原始驱动力:有关我们的数据的数量,尤其是那些被运营商持有的数据,以及我们删除这些数据的障碍,这些是被遗忘权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特别起因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是很难删除自己的Facebook账号。我们不应该享有一种权利来实现此事吗?

问题何在?

被遗忘权的首要问题是它的名字。一提起“被遗忘权”,人们就会想到改写历史,想到斯大林将人们的面容从照片上“删除”,想到那段审查的历史。这并不是被遗忘权的真正含义。这一权利有一种例外情形,即为新闻、艺术、文学表达的目的处理数据。并且,像其他法律权利一样,被遗忘权有可能会被滥用或操纵,或者仅仅被误解,最终导致诉讼无法取得胜利。谷歌全球隐私顾问 Peter Fleischer曾提到,仅在西班牙一个国家谷歌就面临超过100个诉讼。这一权利本身虽然设有例外,但是基本无法实现。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实践难题:被遗忘权能够实现吗?这个权利要求数据管理者删除权利,但是一旦数据公之于众,被遗忘权要求“采取一切合理措施”追踪、删除该数据的备份以及相关链接。这种做法能行得通吗?像Google和Facebook这类平台会承担多大的负担?这是否会产生寒蝉效应?

欧盟,美国以及英国……

第三个问题也许更为根本:美国和欧洲对待隐私和自由言论的文化分歧。在欧洲,尤其是德国,隐私很受重视,人们享有的关于数据的权利也很重要。但是在美国,隐私权无法与自由言论权抗衡——哪怕是轻微侵犯自由言论的行为也可能受到责难。被遗忘权在美国广遭反对。Jeffery Rosen在一篇文章中称,“它是在下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自由言论的最大威胁。”

谁是对的?都不是。被遗忘权并不是美国人想的那样,也不是欧洲人希望看到的那样。本质上,这一权利的创设并不是十分严密谨慎,以致于最终能够提供一种可操作的、可实现的删除个人数据的权利。

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中之重,我们需要看清问题所在。为了个人自治 (individual autonomy) 和个人权利,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机制来控制数据的收集,限制数据的总量。而一个精细设计的被遗忘权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当Google和Facebook这类互联网大型企业出现之后。

塑造他们的商业模型是关键。如果他们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法律就不需要这样严苛,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威胁。欧盟委员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手段,主要是因为企业未能展现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欧盟官方的推动下,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起色。Facebook正在让删除账户变得更为简单。谷歌似乎也开始更加了解隐私问题。欧盟的措施在其中发挥作用了吗?我认为是的。被遗忘权有用吗?我认为是的。他们甚至可能是正确的。

关键字:谷歌删除规定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什么是被遗忘权?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什么是被遗忘权?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李汶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1 22:29: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准确地说,被遗忘权是《数据保护规定》的一部分。在欧洲,数据保护体制正在改革,引起了大量的讨论。该《规定》是这样描述被遗忘权的:

“数据主体 (data subject) 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 (data controller) 清除与他们相关的个人数据,并不得对这些数据再次传播。”

这一权利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形:当数据不再“被需要”时,以及当数据主体不再同意他人使用自己的数据时。虽然被遗忘权的机理要比这个复杂,但是它的实质很好理解:如果你不想再让他人持有你的数据,或者他们持有数据的原因已经不存在时,你应该有权利要求删除这些数据。

这相对简单了一些,并且表面上与“被遗忘”没有多大关联。这一权利更多地是关于删除有关个人的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包括作者)一直建议称这个权利为“删除权” (the right to delete),而不是“被遗忘权”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删除有关你的数据

我们应该有能力删除那些别人持有但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据,这一观点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确,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创造出这一权利的原始驱动力:有关我们的数据的数量,尤其是那些被运营商持有的数据,以及我们删除这些数据的障碍,这些是被遗忘权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特别起因是,直到目前我们还是很难删除自己的Facebook账号。我们不应该享有一种权利来实现此事吗?

问题何在?

被遗忘权的首要问题是它的名字。一提起“被遗忘权”,人们就会想到改写历史,想到斯大林将人们的面容从照片上“删除”,想到那段审查的历史。这并不是被遗忘权的真正含义。这一权利有一种例外情形,即为新闻、艺术、文学表达的目的处理数据。并且,像其他法律权利一样,被遗忘权有可能会被滥用或操纵,或者仅仅被误解,最终导致诉讼无法取得胜利。谷歌全球隐私顾问 Peter Fleischer曾提到,仅在西班牙一个国家谷歌就面临超过100个诉讼。这一权利本身虽然设有例外,但是基本无法实现。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实践难题:被遗忘权能够实现吗?这个权利要求数据管理者删除权利,但是一旦数据公之于众,被遗忘权要求“采取一切合理措施”追踪、删除该数据的备份以及相关链接。这种做法能行得通吗?像Google和Facebook这类平台会承担多大的负担?这是否会产生寒蝉效应?

欧盟,美国以及英国……

第三个问题也许更为根本:美国和欧洲对待隐私和自由言论的文化分歧。在欧洲,尤其是德国,隐私很受重视,人们享有的关于数据的权利也很重要。但是在美国,隐私权无法与自由言论权抗衡——哪怕是轻微侵犯自由言论的行为也可能受到责难。被遗忘权在美国广遭反对。Jeffery Rosen在一篇文章中称,“它是在下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自由言论的最大威胁。”

谁是对的?都不是。被遗忘权并不是美国人想的那样,也不是欧洲人希望看到的那样。本质上,这一权利的创设并不是十分严密谨慎,以致于最终能够提供一种可操作的、可实现的删除个人数据的权利。

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中之重,我们需要看清问题所在。为了个人自治 (individual autonomy) 和个人权利,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机制来控制数据的收集,限制数据的总量。而一个精细设计的被遗忘权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当Google和Facebook这类互联网大型企业出现之后。

塑造他们的商业模型是关键。如果他们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法律就不需要这样严苛,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威胁。欧盟委员会采取如此严厉的手段,主要是因为企业未能展现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欧盟官方的推动下,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起色。Facebook正在让删除账户变得更为简单。谷歌似乎也开始更加了解隐私问题。欧盟的措施在其中发挥作用了吗?我认为是的。被遗忘权有用吗?我认为是的。他们甚至可能是正确的。

关键字:谷歌删除规定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