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谁拿走了我们的隐私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赵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9 20:55:36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真正将黑箱社会变成显式社会,确保最重要公司的关键决策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并能接受批评。

1999年,面对正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技术,SUN公司CEO的斯科特·麦克尼利说:“你的隐私只剩零了,想开点吧。”他认为互联网的分享将彻底“杀死”隐私。

我也曾对此类话题充满了兴趣。我认为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人类目前并不是拥有选择信息的自由,相反,通过放弃使用数字科技来达到隐私保护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智能手机平均配有7个传感器,只要人们还在使用互联网,相关数据就会被搜集,而且会越来越普遍。综观人类历史,每当一个新技术来临,总有一部分人决定不参与其中,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最有可能享受新技术带来利益的是那些总是追随技术的忠实客户。

最早关注弗兰克·帕斯夸的《黑箱社会》(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源于今年开年之处《自然》和《科学》的几乎同时对该书的推荐。书名中的“黑箱”,让人联想到两个概念:飞机中的黑匣子和系统工程中的黑箱模型。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网络记录着我们的世界和世界中的人群,就像我们人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一个黑匣子,随时可以被查阅而采取更好的对策。另一方面,我们个人却不知道有多少信息被记录了,这些信息会传播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哪些人会使用它,使用这些信息的目的何在,更无从知道这些信息的泄露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依据这些信息所做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见或破坏性?这对目前的人类社会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黑箱运作机制!我们正处于一种迫切希望收集更多的数据,又害怕数据被收集太多的纠结之中。

《黑箱社会》这本书最可取之处,是脱离了以往那些空谈隐私保护的话题,而是时不时给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早期的隐私专家只是强调信息威力的力量失衡对社会造成的后果,那些所谓的经典补救措施也就是要求个人知情同意。问题是,只要告诉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只要他们同意,隐私就得到了维护吗?帕斯夸里认为这远远不够。知情同意面对目前的社会已经退化到一个呆板的闹剧,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解读这个潘多拉魔盒。虽然大数据能够从大量多维数据和组合中获得新的洞见,但在如此背景下也只有富人能承担数据使用的费用,总体上只会加剧系统本身的缺点。因此,帕斯夸里主张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转变,放弃知情同意这种形式上的做法,去严格监管实际使用这些数据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难怪《科学》周刊在书评中称之为“史诗般的变化”。

对待信息的角力,帕斯夸里在书中强调了3个关键词:信誉、搜索和金融。信誉是被他人认识的结果,搜索为了认识他人,金融则是帮助人们做出经济决策。各公司都在为挖掘潜在的客户详细信息费尽心思,但在面向监管时,却极尽手段隐藏它们的统计数据和操作规程,也阻止用户对由此生成的数字档案进行任何操控,这其实是在制造黑箱。试想,如果这些东西是隐藏的,那么错误的数据、无效假设和有缺陷的模型就不能得到纠正,这种黑箱可能最终危及我们所有人。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信息的影响,制定一个紧跟时代的信息管理框架已迫在眉睫,其中政府公共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呢?

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机构来利用全面的数据提供信用评分,用一个开放的、可解释的算法决策工具来代替黑箱系统,而不是靠各自私营企业自己搜集的数据和评定代码。真正将黑箱社会变成显式社会,确保最重要公司的关键决策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并能接受批评。

关键字:黑箱隐私保护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x 谁拿走了我们的隐私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谁拿走了我们的隐私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赵斌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09 20:55:36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真正将黑箱社会变成显式社会,确保最重要公司的关键决策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并能接受批评。

1999年,面对正如火如荼发展的互联网技术,SUN公司CEO的斯科特·麦克尼利说:“你的隐私只剩零了,想开点吧。”他认为互联网的分享将彻底“杀死”隐私。

我也曾对此类话题充满了兴趣。我认为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人类目前并不是拥有选择信息的自由,相反,通过放弃使用数字科技来达到隐私保护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智能手机平均配有7个传感器,只要人们还在使用互联网,相关数据就会被搜集,而且会越来越普遍。综观人类历史,每当一个新技术来临,总有一部分人决定不参与其中,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最有可能享受新技术带来利益的是那些总是追随技术的忠实客户。

最早关注弗兰克·帕斯夸的《黑箱社会》(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源于今年开年之处《自然》和《科学》的几乎同时对该书的推荐。书名中的“黑箱”,让人联想到两个概念:飞机中的黑匣子和系统工程中的黑箱模型。一方面,物联网、大数据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网络记录着我们的世界和世界中的人群,就像我们人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一个黑匣子,随时可以被查阅而采取更好的对策。另一方面,我们个人却不知道有多少信息被记录了,这些信息会传播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哪些人会使用它,使用这些信息的目的何在,更无从知道这些信息的泄露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依据这些信息所做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偏见或破坏性?这对目前的人类社会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黑箱运作机制!我们正处于一种迫切希望收集更多的数据,又害怕数据被收集太多的纠结之中。

《黑箱社会》这本书最可取之处,是脱离了以往那些空谈隐私保护的话题,而是时不时给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早期的隐私专家只是强调信息威力的力量失衡对社会造成的后果,那些所谓的经典补救措施也就是要求个人知情同意。问题是,只要告诉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只要他们同意,隐私就得到了维护吗?帕斯夸里认为这远远不够。知情同意面对目前的社会已经退化到一个呆板的闹剧,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解读这个潘多拉魔盒。虽然大数据能够从大量多维数据和组合中获得新的洞见,但在如此背景下也只有富人能承担数据使用的费用,总体上只会加剧系统本身的缺点。因此,帕斯夸里主张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转变,放弃知情同意这种形式上的做法,去严格监管实际使用这些数据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难怪《科学》周刊在书评中称之为“史诗般的变化”。

对待信息的角力,帕斯夸里在书中强调了3个关键词:信誉、搜索和金融。信誉是被他人认识的结果,搜索为了认识他人,金融则是帮助人们做出经济决策。各公司都在为挖掘潜在的客户详细信息费尽心思,但在面向监管时,却极尽手段隐藏它们的统计数据和操作规程,也阻止用户对由此生成的数字档案进行任何操控,这其实是在制造黑箱。试想,如果这些东西是隐藏的,那么错误的数据、无效假设和有缺陷的模型就不能得到纠正,这种黑箱可能最终危及我们所有人。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信息的影响,制定一个紧跟时代的信息管理框架已迫在眉睫,其中政府公共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呢?

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公共机构来利用全面的数据提供信用评分,用一个开放的、可解释的算法决策工具来代替黑箱系统,而不是靠各自私营企业自己搜集的数据和评定代码。真正将黑箱社会变成显式社会,确保最重要公司的关键决策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并能接受批评。

关键字:黑箱隐私保护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