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FBI: 给我开个后门!苹果:我不能创建一个有监控性质的 iOS!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杨志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19 20:27:08 本文摘自:36kr

FBI: 给我开个后门!苹果:我不能创建一个有监控性质的 iOS!

编者按:本文作者 Joseph Steinberg 是 SecureMySocial 的 CEO,针对苹果与 FBI 之争,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及这件事对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有和影响。

苹果与 FBI 的争端来源于去年一次枪战。2015年12月,两名恐怖分子在加州圣贝纳迪诺市发起袭击,造成 14 人死亡,22 人受伤,两人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案发中,警方在恐怖分子 Syed Farook 的汽车上发现一部 iPhone 5C 手机。执法机构想利用手机上的数据协助判定在案发期间是否有他人参与一同作案。如果这种方法确实有帮助,人们可以认为检查手机上的数据不仅可以帮助 FBI 找到其他恐怖分子,也可以预防未来的恐怖袭击行为,从而保护无辜的美国公民的生命安全。

2月16日,洛杉矶地方法院法官做出裁决,要求苹果必须提供 “适当的技术协助” 来帮助调查人员解锁凶手的 iPhone 手机。2月17日,苹果公司 CEO 库克在致用户的公开信中称,苹果已向 FBI 提供了相关信息,但是不会按照 FBI 的要求,为苹果软件预留一个 “后门”。

库克说他和苹果的同事 “尊重 FBI 的专业性,我们相信他们的意图是好的。” 但是科技公司会尽一切努力反对这样做,因为在他们心中,如果屈从于这种要求,“将会危害我们的政府想要保护的自由和民主。”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都应该反对政府削弱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保密性》我在里面提到的原因依旧是正确的,我的观点依旧没有改变。

然而,圣贝纳迪诺的 iPhone 案件更加复杂。

毫无疑问,FBI 想获取凶手手机上的信息,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监视美国公民?美国公民的含有加密性的设备是否应该有 “后门”?人们是否接受这种不正当的间谍行为?执法机关在获得法官的认可后,是否应该获取那些已经犯罪的罪犯的数据信息?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执法机关会这么做。

此外,圣贝纳迪诺的 iPhone 事件中的法院判决中,我们相信在特定的设备中可能会有一些时效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找到重大犯罪案件中涉及的其他参与人,包含美国公民不再遭受其他恐怖袭击。这种情境下与一般的间谍行为是非常不同的。

我们也应该知道存在问题的设备属于国家政府,这种设备可以获取数据,但是这次针对的是犯罪人本人的设备。

主要的担忧以下问题:

FBI 需要苹果公司创建一个新的包含后门的 Apple iOS 版本,让 FBI 避开大量的安全性能,苹果公司将新的操作系统安装进 iPhone,这样 FBI 就可以查看设备的内容了。据推测,FBI 无法自己做这件事,因为 iPhones 使用的技术只允许安装经过苹果公司批准的软件,这种安全特性减少了苹果用户使用恶意软件的情况,但是也削弱了执法机关的能力。

然而,苹果公司的 CEO 意识到创建此类的操作系统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库克说:“这种软件(现在并不存在)可以解锁任何人的 iPhone。” 显然,他是正确的,一旦创造出这样的软件,就无法保证只使用一次。如果允许此类软件的继续存在,之后出现此类的情况都会拿来使用。

一旦出现这样的技术,谁说在没有法院许可的情况下政府就不会滥用?谁说其他人不会找到使用后门的方法?此外,政府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完美的记录,犯罪嫌疑人或者国外政府会不会在政府机构内使用此类软件?

这可能会存在一个讽刺的效果:加入苹果公司开了后门,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使用第三方加密 App 防止数据被读取,无辜的美国公民将会受到监视。

谁是正确的?苹果还是 FBI?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

FBI 和法官将法庭指令看作一种需求,科技公司有能力帮助执法部门调查 9.11 之后的恐怖袭击,并在未来阻止伤害美国公民的事情。他们声称该法令只会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苹果公司创造的任何技术都可以只用在这种 “很容易接受的获取数据” 的案件中。

另一方面,苹果和提倡保护隐私权的人,包括电子前线基金会,认为这个法庭指令在很多领域都是高度危险的。

它需要公司创建一些并不存在的产品,而这个产品对该公司的用户来说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会伤害到他们。这种法令有前例吗?另外,如果发明出破解苹果公司加密技术的技术,很多聪明的人可能会认为所有的 iPhone 将不再安全。这会对苹果公司产生严重的影响。

它需要苹果公司开发一种危险的技术,任何拥有此项技术的人可以破解所有的 iPhone 加密信息。就像库克所说:“一旦开发出这样的技术,这种技术将会在任何人的设备上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使用。” 电子前线基金会副主任 Kurt Opsahl 写道:“美国政府想让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滥用这种技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技术可以被使用的多种方式。即使我们相信美国政府,一旦创建了这样的万能钥匙,各国政府肯定会要求苹果公司提供这项技术,这同样也会危及其他国家公民的安全。”

这就为政府干预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政府可以要求公司以这种方式设计他们的 “锁”,而政府拿着 “万能钥匙” 吗?用库克的话说,政府 “可以打开上亿的锁,从饭店到银行,再到零售店,再到个人的家吗?没有人会觉得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这种方式也为其他国家政府打开了一扇门。库克说: “政府可以拓宽他们侵害隐私的范围,要求苹果公司开发监控软件拦截你的信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查看你的数据记录或者财务数据,跟踪你的位置,或者监控手机上的麦克风或者照相机。”

简而言之,他们认为这个法令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要求开发一种可能造成很大的严重危险的技术。

Securonix,的首席科学家 Igor Baikalov 告诉我:“很明显,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他说:“圣贝纳迪诺案件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但是当问题涉及到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对事后没有任何益处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在哪里划定界限,以及谁来划清界限的问题。”

如果过去十几年内政府部门没有那么多的监视行为,或者大量的政府 IT 系统没有被黑客攻击,人们可能对政府的信任度会高一点。又或许不会。

此外,人们一定会想:法庭有没有试图找到别的方法,例如让苹果公司帮助 FBI 拆卸手机,然后作出一个复制品,这样能不能破解密码呢?虽然这也是一种入侵行为,但是这种破坏能力比创建后门小得多,而且别人又不能轻易地利用这种做法。如果手机上可能具有其他恐怖分子或其他国外恐怖组织的信息,FBI 为什么不寻求美国国外情报监视法庭的法令,这样就可以让法令流传到公众视野里了。

这这个案件中,毫无疑问这则法令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我相信关于创建一个威胁安全的操作系统的讨论之前已经讨论过更多的方案了。法院允许苹果公司在 5 个工作日内提起上诉,苹果公司肯定会这样做。我们希望随着苹果公司对于此事件争执的不断升级,会形成并建立一个更好的机制,通过获取必要的信息声张正义,拯救生命,保护无辜者的权利。

关键字:苹果公司后门FBI

本文摘自:36kr

x FBI: 给我开个后门!苹果:我不能创建一个有监控性质的 iOS!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企业动态 → 正文

FBI: 给我开个后门!苹果:我不能创建一个有监控性质的 iOS!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杨志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2-19 20:27:08 本文摘自:36kr

FBI: 给我开个后门!苹果:我不能创建一个有监控性质的 iOS!

编者按:本文作者 Joseph Steinberg 是 SecureMySocial 的 CEO,针对苹果与 FBI 之争,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及这件事对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有和影响。

苹果与 FBI 的争端来源于去年一次枪战。2015年12月,两名恐怖分子在加州圣贝纳迪诺市发起袭击,造成 14 人死亡,22 人受伤,两人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案发中,警方在恐怖分子 Syed Farook 的汽车上发现一部 iPhone 5C 手机。执法机构想利用手机上的数据协助判定在案发期间是否有他人参与一同作案。如果这种方法确实有帮助,人们可以认为检查手机上的数据不仅可以帮助 FBI 找到其他恐怖分子,也可以预防未来的恐怖袭击行为,从而保护无辜的美国公民的生命安全。

2月16日,洛杉矶地方法院法官做出裁决,要求苹果必须提供 “适当的技术协助” 来帮助调查人员解锁凶手的 iPhone 手机。2月17日,苹果公司 CEO 库克在致用户的公开信中称,苹果已向 FBI 提供了相关信息,但是不会按照 FBI 的要求,为苹果软件预留一个 “后门”。

库克说他和苹果的同事 “尊重 FBI 的专业性,我们相信他们的意图是好的。” 但是科技公司会尽一切努力反对这样做,因为在他们心中,如果屈从于这种要求,“将会危害我们的政府想要保护的自由和民主。”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都应该反对政府削弱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保密性》我在里面提到的原因依旧是正确的,我的观点依旧没有改变。

然而,圣贝纳迪诺的 iPhone 案件更加复杂。

毫无疑问,FBI 想获取凶手手机上的信息,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监视美国公民?美国公民的含有加密性的设备是否应该有 “后门”?人们是否接受这种不正当的间谍行为?执法机关在获得法官的认可后,是否应该获取那些已经犯罪的罪犯的数据信息?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执法机关会这么做。

此外,圣贝纳迪诺的 iPhone 事件中的法院判决中,我们相信在特定的设备中可能会有一些时效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找到重大犯罪案件中涉及的其他参与人,包含美国公民不再遭受其他恐怖袭击。这种情境下与一般的间谍行为是非常不同的。

我们也应该知道存在问题的设备属于国家政府,这种设备可以获取数据,但是这次针对的是犯罪人本人的设备。

主要的担忧以下问题:

FBI 需要苹果公司创建一个新的包含后门的 Apple iOS 版本,让 FBI 避开大量的安全性能,苹果公司将新的操作系统安装进 iPhone,这样 FBI 就可以查看设备的内容了。据推测,FBI 无法自己做这件事,因为 iPhones 使用的技术只允许安装经过苹果公司批准的软件,这种安全特性减少了苹果用户使用恶意软件的情况,但是也削弱了执法机关的能力。

然而,苹果公司的 CEO 意识到创建此类的操作系统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库克说:“这种软件(现在并不存在)可以解锁任何人的 iPhone。” 显然,他是正确的,一旦创造出这样的软件,就无法保证只使用一次。如果允许此类软件的继续存在,之后出现此类的情况都会拿来使用。

一旦出现这样的技术,谁说在没有法院许可的情况下政府就不会滥用?谁说其他人不会找到使用后门的方法?此外,政府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完美的记录,犯罪嫌疑人或者国外政府会不会在政府机构内使用此类软件?

这可能会存在一个讽刺的效果:加入苹果公司开了后门,犯罪嫌疑人就可以使用第三方加密 App 防止数据被读取,无辜的美国公民将会受到监视。

谁是正确的?苹果还是 FBI?

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

FBI 和法官将法庭指令看作一种需求,科技公司有能力帮助执法部门调查 9.11 之后的恐怖袭击,并在未来阻止伤害美国公民的事情。他们声称该法令只会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苹果公司创造的任何技术都可以只用在这种 “很容易接受的获取数据” 的案件中。

另一方面,苹果和提倡保护隐私权的人,包括电子前线基金会,认为这个法庭指令在很多领域都是高度危险的。

它需要公司创建一些并不存在的产品,而这个产品对该公司的用户来说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会伤害到他们。这种法令有前例吗?另外,如果发明出破解苹果公司加密技术的技术,很多聪明的人可能会认为所有的 iPhone 将不再安全。这会对苹果公司产生严重的影响。

它需要苹果公司开发一种危险的技术,任何拥有此项技术的人可以破解所有的 iPhone 加密信息。就像库克所说:“一旦开发出这样的技术,这种技术将会在任何人的设备上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使用。” 电子前线基金会副主任 Kurt Opsahl 写道:“美国政府想让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滥用这种技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技术可以被使用的多种方式。即使我们相信美国政府,一旦创建了这样的万能钥匙,各国政府肯定会要求苹果公司提供这项技术,这同样也会危及其他国家公民的安全。”

这就为政府干预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政府可以要求公司以这种方式设计他们的 “锁”,而政府拿着 “万能钥匙” 吗?用库克的话说,政府 “可以打开上亿的锁,从饭店到银行,再到零售店,再到个人的家吗?没有人会觉得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这种方式也为其他国家政府打开了一扇门。库克说: “政府可以拓宽他们侵害隐私的范围,要求苹果公司开发监控软件拦截你的信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查看你的数据记录或者财务数据,跟踪你的位置,或者监控手机上的麦克风或者照相机。”

简而言之,他们认为这个法令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要求开发一种可能造成很大的严重危险的技术。

Securonix,的首席科学家 Igor Baikalov 告诉我:“很明显,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他说:“圣贝纳迪诺案件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但是当问题涉及到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对事后没有任何益处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在哪里划定界限,以及谁来划清界限的问题。”

如果过去十几年内政府部门没有那么多的监视行为,或者大量的政府 IT 系统没有被黑客攻击,人们可能对政府的信任度会高一点。又或许不会。

此外,人们一定会想:法庭有没有试图找到别的方法,例如让苹果公司帮助 FBI 拆卸手机,然后作出一个复制品,这样能不能破解密码呢?虽然这也是一种入侵行为,但是这种破坏能力比创建后门小得多,而且别人又不能轻易地利用这种做法。如果手机上可能具有其他恐怖分子或其他国外恐怖组织的信息,FBI 为什么不寻求美国国外情报监视法庭的法令,这样就可以让法令流传到公众视野里了。

这这个案件中,毫无疑问这则法令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我相信关于创建一个威胁安全的操作系统的讨论之前已经讨论过更多的方案了。法院允许苹果公司在 5 个工作日内提起上诉,苹果公司肯定会这样做。我们希望随着苹果公司对于此事件争执的不断升级,会形成并建立一个更好的机制,通过获取必要的信息声张正义,拯救生命,保护无辜者的权利。

关键字:苹果公司后门FBI

本文摘自:36kr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