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对话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04 22:20:22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惠普分拆、IBM出售X86业务,服务器产业格局变数不断。同时,在技术层面,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等新一代融合技术有可能在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全球服务器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当前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长远的技术变革,各服务器厂商将如何平衡?

10月23日,在“Inspur World 2014”上,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提出了:“软件定义+硬件重构=融合架构。融合架构产品应该首先完成硬件的重构,才能真正实现软件定义。”

会议期间,王恩东接受了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媒体人士的采访。

服务器市场格局正发生新变化

问:联想对IBM X86业务完成收购后,您觉得未来中国服务器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恩东:今年的服务器市场很热闹, IBM出售X业务是一个事情,惠普分拆是另外一件大事,这些企业的变化会对市场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之策。在我看来,新形势对国内企业是机会,中国企业有机会胜出。对国内的企业来讲,胜出的核心是要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在生态系统建设层面做好布局。

中国企业的机会,源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市场机会。一方面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数据、应用和服务的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是,中国已有的全球最大PC市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市场,以及信息消费的推动。与此相反,与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器/终端比例严重失调,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渐合理化,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老大只是时间问题。这些因素对国内企业都是机会。

浪潮的定位是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平台的提供商,提供从通用服务器、主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等全面的产品和方案。同时浪潮不断加强与IBM、SAP等全球主流厂商建立战略合作,DB2数据库、WebSphere中间件、Sybase数据库等主流基础软件全面支持天梭K1系统,浪潮已经在全球主机产业俱乐部建立影响力。

同时,我们建立了主机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目前已经有超过130种国内外基础软件、100种ISV应用软件通过了天梭K1的技术认证。

问: 跟国外的一些厂商相比,浪潮有没有需要增强的地方?

王恩东:浪潮一直注重对原始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未来除了在此方面会继续加大投入外,还会更深入的贯彻“用户端”策略,围绕客户提供更符合应用特点的产品与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专注与创新很重要,跟踪客户应用,持续保持创新的动力,在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应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因。此外,要重视合作,擅于合作,浪潮一直强调“合作是两翼”,核心强调的就是这点。

问:浪潮的国际化,我们知道在亚太地区很好,而在全球的产品或者是合作方面发展的如何?请您大概讲一下。

王恩东:国际化是浪潮集团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好的产品是可以接受全球市场检验的。现在,浪潮在中欧、俄罗斯、亚洲、南美、非洲的进展非常快。之后,我们还会在更大、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拓展。

问: 您对浪潮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王恩东: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数据中心角度看,其发展必须看互联网,互联网的需求引领了未来数据中心在技术、产品、应用的趋势。

浪潮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由来已久。总结起来,浪潮是进入互联网最早、市场应用最广、产品定制化最深的企业。目前浪潮在互联网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40%,是百度、阿里、360的稳定供应商。我们全面参与了互联网行业的“天蝎”标准制定,基于该标准的整机柜服务器SmartRack市占率超过了60%,实现了日部署5000节点的业内最高纪录。

专业安全与自主可控

问:浪潮如何看待目前在中国的信息安全发展,又如何打消客户在安全方面的疑虑?

王恩东: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目前的现状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步伐已经超过了安全技术的发展节奏;其次是,以“封、堵、查、杀”为主的传统安全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谈到信息安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那些“老三样”,这些更多归属于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浪潮要强调的是主机安全问题,主机安全涉及用户的关键系统、核心资产的数据和信息,这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尤为关键和重要。

问: 在采用英特尔芯片的背景下,厂商自主发挥或者体现厂商研发能力的地方有哪些?

王恩东: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同样是使用英特尔芯片研发的系统,其性能和功能却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除了芯片之外,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正是这些厂商自主发挥的内容才是其生存和竞争的根本。如果从系统如何高效运行来看,芯片以及架构本身都不是最主要的,核心在于它是否高效实现了多个处理器间的高速协同和高可用性,这其中的协同和可用性问题,就不仅是硬件问题,而是整个系统优化能力的体现。同样,如何做到专业操作系统的支撑和相关软件的配套支撑也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浪潮研发的Unix操作系统,能够将硬件里的内容在操作系统里面实现,而且在应用方面也是非常可靠的。

关于系统架构,在2009年,我们就在考虑未来的系统架构是怎样的,那个时候浪潮提出过弹性架构的理念。现在,行业内正在逐渐认同弹性架构的理念,也在逐渐达成这方面的共识,包括今天我们提到的融合架构,也是符合了整个大趋势。不过,融合架构不单单只要硬件,也不单单只要软件,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强调业务驱动的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相结合。

软件与产业标准

问: 请谈谈您对软件及产业标准的看法。

王恩东: 从产品“培育”的过程来看,当规划好了产品目标之后,就有多种方式去实现它。你既可以亲自开发,也可以通过合作、兼并、收购来完成。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过程,只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里面,是需要特别强调自主可控的,只有从底层进行研发,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控性。

浪潮不仅仅要面对中国市场,也要面对全球市场。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认为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集中的时代,一个系统软件只出售给单一客户是不现实的。

问:那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恩东:我认为,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未来是标准与开源并行存在的模式。尤其开源的模式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像PC时代通过一个系统软件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下一个阶段,系统软件不再会是这样重复简单的模式。就拿手机的安卓系统来说,并不是每一部手机上的安卓系统都是一样的,每一家手机厂商都会做相应改变。

问:您怎样看待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

王恩东:在当前的技术趋势下,替代国外操作系统需要时间过渡。若要更快的推进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需要把操作系统周边的内容都做好。当能够提供完整服务的时候,这样的机会就出现了。前提是你需要帮助用户解决采用国产操作系统的一系列后续服务问题。

附对话背景资料:硬件重构是融合架构云数据中心的前提

目前,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火如荼。社交用户近10亿,日增数据300TB,电子商务用户近5亿,数据近100PB,这表明我国互联网已与面向全球的美国互联网规模接近。在传统行业方面,以电信、电力为首的用户数量早已超过美国,电信数据规模超过30PB,电力数据年增长超过20PB,这意味着我国传统行业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代表性的需求。预计到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 这些新兴技术和应用模式推动数据中心向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传统数据中心在扩 展性、效率、运维、能耗、安全五大方向上正面临巨大挑战,这主要源于传统数据中心的“固态”现状。传统数据中心多采用服务器、存储设备堆集及外部网络连接的架构模式,虽然虚拟化技术的使用让计算、存储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却无法实现I/O的完全虚拟化,造成不同系统间的IT资源无法实现高效的共享、灵活的流动状态。也就导致数据中心的系统扩展性受限、效率不高、能耗浪费、运维费用高居不下、安全管理复杂等问题。显然,传统数据中心难以适应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 用户希望能够整体掌控、管理自己的数据中心,希望数据中心能够“快、简、稳”,实现业务上线快、迁移快、切换快,让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运维、使用都变得简洁、简单,同时使应用和基础架构解耦,保证各中心业务稳定运行。新时代下,走向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趋势下,浪潮认为,走向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将具备开放融合、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灵动成长四大基本特征,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将是确保用户解耦应用和基础架构,保证商业弹性和降低TCO的有效途径。软件定义的核心在于软件,但实现的前提是融合架构的产品。基于此,浪潮将推进云数据中心的融合架构战略,以硬件重构为核心,最终实现软件定义和硬件重构的真正融合,帮助用户构建灵活、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撑用户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业务运营和增长。 在融合架构战略框架下,核心改变来自CPU、内存、I/O等硬件资源的解耦与重构。这一改变使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的全虚拟化、全自动化成为现实。此外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感知的按需资源组合与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扩展,从而使数据中心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行和管理。为此,浪潮将分三步推进融合架构产品的开发: 第一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服务器即计算机”,按照资源需求,进行业务匹配。具体来看,在硬件层面,将散热、电源、管理功能等非IT资源进行集中化和模块化;在软件层面,开发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等IT资源的池化和集中管理。这一阶段实现的是软硬件的初步融合。 第二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机架即计算机”,根据业务特征需求),进行资源供给,机架即一台计算机。在硬件层面,重构I/O模块,进一步将非计算部分的存储、网络等IO设备进行池化;在软件层面,开发面向数据中心的大型资源管理软件,并以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来满足业务需求。这一阶段将实现软硬件的中度融合。 第三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数据中心即计算机”,自动感知业务需求,进行资源供给,实现软件可真正驱动数据中心。在硬件层面,实现计算、I/O、存储的完全池化;在软件层面,实现资源的全面管理和调配,使得用户能够以业务驱动应用,进行资源统一的调度。这一阶段将实现软硬件的深度融合。

通过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未来的融合架构云数据中心,将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完全融合与流动,在系统效率、扩展性、功耗和管理上带来全面提升,将促进数据中心从资源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实呈现数据中心即计算机Data center as computer的愿景。

融合架构是浪潮云战略中的基石,它将彻底打破现有数据中心的建设思维与应用模式。同时,精简的架构使数据中心配置高度简化,极大地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让IT部门专注于业务的动态变化和模式创新。

关键字:数据中心王恩东SmartRack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对话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对话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04 22:20:22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惠普分拆、IBM出售X86业务,服务器产业格局变数不断。同时,在技术层面,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等新一代融合技术有可能在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全球服务器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当前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长远的技术变革,各服务器厂商将如何平衡?

10月23日,在“Inspur World 2014”上,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提出了:“软件定义+硬件重构=融合架构。融合架构产品应该首先完成硬件的重构,才能真正实现软件定义。”

会议期间,王恩东接受了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媒体人士的采访。

服务器市场格局正发生新变化

问:联想对IBM X86业务完成收购后,您觉得未来中国服务器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恩东:今年的服务器市场很热闹, IBM出售X业务是一个事情,惠普分拆是另外一件大事,这些企业的变化会对市场的发展带来影响,同时也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之策。在我看来,新形势对国内企业是机会,中国企业有机会胜出。对国内的企业来讲,胜出的核心是要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在生态系统建设层面做好布局。

中国企业的机会,源于中国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市场机会。一方面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数据、应用和服务的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是,中国已有的全球最大PC市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市场,以及信息消费的推动。与此相反,与美日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器/终端比例严重失调,随着这一比例的逐渐合理化,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老大只是时间问题。这些因素对国内企业都是机会。

浪潮的定位是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平台的提供商,提供从通用服务器、主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等全面的产品和方案。同时浪潮不断加强与IBM、SAP等全球主流厂商建立战略合作,DB2数据库、WebSphere中间件、Sybase数据库等主流基础软件全面支持天梭K1系统,浪潮已经在全球主机产业俱乐部建立影响力。

同时,我们建立了主机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目前已经有超过130种国内外基础软件、100种ISV应用软件通过了天梭K1的技术认证。

问: 跟国外的一些厂商相比,浪潮有没有需要增强的地方?

王恩东:浪潮一直注重对原始技术研发的投入,在未来除了在此方面会继续加大投入外,还会更深入的贯彻“用户端”策略,围绕客户提供更符合应用特点的产品与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专注与创新很重要,跟踪客户应用,持续保持创新的动力,在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应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因。此外,要重视合作,擅于合作,浪潮一直强调“合作是两翼”,核心强调的就是这点。

问:浪潮的国际化,我们知道在亚太地区很好,而在全球的产品或者是合作方面发展的如何?请您大概讲一下。

王恩东:国际化是浪潮集团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好的产品是可以接受全球市场检验的。现在,浪潮在中欧、俄罗斯、亚洲、南美、非洲的进展非常快。之后,我们还会在更大、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拓展。

问: 您对浪潮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王恩东: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数据中心角度看,其发展必须看互联网,互联网的需求引领了未来数据中心在技术、产品、应用的趋势。

浪潮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由来已久。总结起来,浪潮是进入互联网最早、市场应用最广、产品定制化最深的企业。目前浪潮在互联网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40%,是百度、阿里、360的稳定供应商。我们全面参与了互联网行业的“天蝎”标准制定,基于该标准的整机柜服务器SmartRack市占率超过了60%,实现了日部署5000节点的业内最高纪录。

专业安全与自主可控

问:浪潮如何看待目前在中国的信息安全发展,又如何打消客户在安全方面的疑虑?

王恩东: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目前的现状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步伐已经超过了安全技术的发展节奏;其次是,以“封、堵、查、杀”为主的传统安全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谈到信息安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那些“老三样”,这些更多归属于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浪潮要强调的是主机安全问题,主机安全涉及用户的关键系统、核心资产的数据和信息,这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尤为关键和重要。

问: 在采用英特尔芯片的背景下,厂商自主发挥或者体现厂商研发能力的地方有哪些?

王恩东: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同样是使用英特尔芯片研发的系统,其性能和功能却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除了芯片之外,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正是这些厂商自主发挥的内容才是其生存和竞争的根本。如果从系统如何高效运行来看,芯片以及架构本身都不是最主要的,核心在于它是否高效实现了多个处理器间的高速协同和高可用性,这其中的协同和可用性问题,就不仅是硬件问题,而是整个系统优化能力的体现。同样,如何做到专业操作系统的支撑和相关软件的配套支撑也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浪潮研发的Unix操作系统,能够将硬件里的内容在操作系统里面实现,而且在应用方面也是非常可靠的。

关于系统架构,在2009年,我们就在考虑未来的系统架构是怎样的,那个时候浪潮提出过弹性架构的理念。现在,行业内正在逐渐认同弹性架构的理念,也在逐渐达成这方面的共识,包括今天我们提到的融合架构,也是符合了整个大趋势。不过,融合架构不单单只要硬件,也不单单只要软件,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强调业务驱动的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相结合。

软件与产业标准

问: 请谈谈您对软件及产业标准的看法。

王恩东: 从产品“培育”的过程来看,当规划好了产品目标之后,就有多种方式去实现它。你既可以亲自开发,也可以通过合作、兼并、收购来完成。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过程,只是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技术。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应用里面,是需要特别强调自主可控的,只有从底层进行研发,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控性。

浪潮不仅仅要面对中国市场,也要面对全球市场。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认为在数据中心大规模集中的时代,一个系统软件只出售给单一客户是不现实的。

问:那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恩东:我认为,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未来是标准与开源并行存在的模式。尤其开源的模式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像PC时代通过一个系统软件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下一个阶段,系统软件不再会是这样重复简单的模式。就拿手机的安卓系统来说,并不是每一部手机上的安卓系统都是一样的,每一家手机厂商都会做相应改变。

问:您怎样看待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

王恩东:在当前的技术趋势下,替代国外操作系统需要时间过渡。若要更快的推进国产操作系统的应用,需要把操作系统周边的内容都做好。当能够提供完整服务的时候,这样的机会就出现了。前提是你需要帮助用户解决采用国产操作系统的一系列后续服务问题。

附对话背景资料:硬件重构是融合架构云数据中心的前提

目前,我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火如荼。社交用户近10亿,日增数据300TB,电子商务用户近5亿,数据近100PB,这表明我国互联网已与面向全球的美国互联网规模接近。在传统行业方面,以电信、电力为首的用户数量早已超过美国,电信数据规模超过30PB,电力数据年增长超过20PB,这意味着我国传统行业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代表性的需求。预计到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 这些新兴技术和应用模式推动数据中心向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传统数据中心在扩 展性、效率、运维、能耗、安全五大方向上正面临巨大挑战,这主要源于传统数据中心的“固态”现状。传统数据中心多采用服务器、存储设备堆集及外部网络连接的架构模式,虽然虚拟化技术的使用让计算、存储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但却无法实现I/O的完全虚拟化,造成不同系统间的IT资源无法实现高效的共享、灵活的流动状态。也就导致数据中心的系统扩展性受限、效率不高、能耗浪费、运维费用高居不下、安全管理复杂等问题。显然,传统数据中心难以适应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 用户希望能够整体掌控、管理自己的数据中心,希望数据中心能够“快、简、稳”,实现业务上线快、迁移快、切换快,让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运维、使用都变得简洁、简单,同时使应用和基础架构解耦,保证各中心业务稳定运行。新时代下,走向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趋势下,浪潮认为,走向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将具备开放融合、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灵动成长四大基本特征,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将是确保用户解耦应用和基础架构,保证商业弹性和降低TCO的有效途径。软件定义的核心在于软件,但实现的前提是融合架构的产品。基于此,浪潮将推进云数据中心的融合架构战略,以硬件重构为核心,最终实现软件定义和硬件重构的真正融合,帮助用户构建灵活、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撑用户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业务运营和增长。 在融合架构战略框架下,核心改变来自CPU、内存、I/O等硬件资源的解耦与重构。这一改变使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资源的全虚拟化、全自动化成为现实。此外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感知的按需资源组合与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扩展,从而使数据中心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行和管理。为此,浪潮将分三步推进融合架构产品的开发: 第一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服务器即计算机”,按照资源需求,进行业务匹配。具体来看,在硬件层面,将散热、电源、管理功能等非IT资源进行集中化和模块化;在软件层面,开发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等IT资源的池化和集中管理。这一阶段实现的是软硬件的初步融合。 第二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机架即计算机”,根据业务特征需求),进行资源供给,机架即一台计算机。在硬件层面,重构I/O模块,进一步将非计算部分的存储、网络等IO设备进行池化;在软件层面,开发面向数据中心的大型资源管理软件,并以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来满足业务需求。这一阶段将实现软硬件的中度融合。 第三代产品的总体特征是“数据中心即计算机”,自动感知业务需求,进行资源供给,实现软件可真正驱动数据中心。在硬件层面,实现计算、I/O、存储的完全池化;在软件层面,实现资源的全面管理和调配,使得用户能够以业务驱动应用,进行资源统一的调度。这一阶段将实现软硬件的深度融合。

通过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未来的融合架构云数据中心,将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完全融合与流动,在系统效率、扩展性、功耗和管理上带来全面提升,将促进数据中心从资源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实呈现数据中心即计算机Data center as computer的愿景。

融合架构是浪潮云战略中的基石,它将彻底打破现有数据中心的建设思维与应用模式。同时,精简的架构使数据中心配置高度简化,极大地降低了运维管理成本,让IT部门专注于业务的动态变化和模式创新。

关键字:数据中心王恩东SmartRack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