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柳传志的“马拉松”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11 21:23: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柳传志一直注重外部商业智慧与内部商业智慧的无缝链接。开眼看世界,才能高瞻远瞩;活在当下,才能脚踏实地。这是柳传志的联想过去三十年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界巅峰序列中的原因。

过去三十年,柳传志跑的是一场马拉松。

柳传志一直注重外部商业智慧与内部商业智慧的无缝链接。开眼看世界,才能高瞻远瞩;活在当下,才能脚踏实地。这是柳传志的联想过去三十年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界巅峰序列中的原因。

最近柳传志邀请了十位创业者和媒体人畅谈,谈最新趋势,谈个人困惑,谈产业江湖,这是联想吸收外部商业智慧的一惯做法。柳传志与学界很多人是至交好友,众所周知的有周其仁,张五常等;也定期找一些正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比如雷军、马云、马化腾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传志还订阅了很多微信公共帐号,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最近他时常会出现在联想控股微信公众号“联想控股微空间”上,亲自与关注此账号的人进行互动,话题也多是他正在思考和企业工作者所关心的内容。

这次邀请十位朋友聊天引起很大反应,一是因为不同于以往的高大上,有新颖之处;二是很多受邀者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表达欲望强烈。对于柳传志而言,这算是一次普通座谈,一次关于创新的座谈,过去由柳传志主导的与创新相关的座谈不计其数,有关门的,有开门的。座谈会后外部关于联想创新道路的争辩其实正是柳传志愿意看到的。

马云在央视年度颁奖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向传统行业的前辈们学习,他们走过的路,你们还没有走过;未来,大家都必须走过他们的道路,如果互联网企业需要象他们的公司活得那样长。

唯独在中国,关于创新的争议十分激烈,一直没有定论,这或许是中国企业步入现代商业社会的时间太短。大致来说有两种意见,一种理解是纯粹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另一种理解不限于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当下,很多人对于创新的理解甚至狭隘到了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

前者基于技术,后者不仅基于技术,还基于商业智慧。柳传志的创新是后者。

与小米,360,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柳传志所在的联想控股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领先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方面。“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拐大弯”,“复盘”等都是联想的发明,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的口头禅。

联想控股的子公司—联想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及一些互联网新兴公司。在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联想集团如何结合自己的商业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进行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其结论可能是,有三十年历史,经过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联想,在商业方面拥有一片厚土沃壤,可以持续性创新,要跑长跑。

PC产业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不赚钱了,联想集团却能赚钱。联想集团(00992.HK)发布2014-2015财年中期(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业绩,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里,联想集团营收104.75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截至9月30日的六个月里,联想集团营收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

联想集团是柳传志创新理论的最佳实践,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在一个年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大产业里,规模最大,最赚钱,算不是算成功?在PC产业这条跑道上,联想集团与国际厂商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以一场长跑比赛而论,联想集团是最后的赢家。在PC产业里,以短跑论,苹果这样的公司才是赢家,但苹果也是最先在PC产业掉队的,至上世纪90年代,苹果已经在PC产业里成为市场上的落伍者。是iPod、iPhone、iPad让苹果再度焕发生机。

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两个阶段:草创阶段与成熟阶段,草创阶段属于那些胆大的创业者,几个伙伴几条枪,搭个班子开干,这样的临时拼凑出来的草台班子在一个行业里,有时候数以百计,有时候甚至数以万计。比如当年的团购,蓝海快速红海化,运气好的,跑得快的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混世魔王;但在成熟阶段,有大资本背景,有丰富管理经验与商业智慧的玩家才会胜出。混世魔王属于短跑型,专业团队才能最终胜出,成就王图霸业。

大师级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一句话,告别车库里的小鬼,迎来新的铁路大亨—顺便,法庭上见。意思很明显,即一家行业最终将由残酷的商业力量主导,而非运气,或者风口。

其实在现代创新理论鼻祖熊彼得那里,创新是系统创新,即基于技术创新,也基于商业智慧创新。回到美国,苹果、微软并不是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的关键技术来自于其他公司,比如施乐。今天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铁人三项”,其实早在PC时代,苹果玩的就是铁人三项。微软则开创了软件的授权模式,这使软件商业化成为可能,也使PC产业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总结来看,苹果、微软成功的关键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技术。

前文提到的施乐倒是一家技术创新成功的公司,笔者也一直觉得它是一家与苹果,微软一样伟大的公司,但现在网上那些“狭隘创新论者”对施乐并不感冒,而用技术创新来论证苹果、微软、甚至谷歌、Facebook的伟大。说得好听些,这叫张冠李戴;说得难听些,这些人不过是“成功学”的门徒,不遗余力地为偶像们涂脂抹粉。

在中国,小米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小米电商,粉丝经济,安卓生态建设都算商业创新范畴。

单纯的技术创新崇拜,不能走得太远。这很像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讲的:鸠摩智强练72绝技的时候,无名老僧都会悄悄地放一本佛学经典,意在化解鸠摩智强练绝技时累积的戾气,可惜鸠摩智视而不见,最终走火入魔。

有人说柳传志看不懂《小时代》,所以柳传志过时了。其实我真的不知道雷军、马云、扎克伯格是不是郭敬明的粉丝。柳传志说“看不懂《小时代》”,其实是表达对这部电影,对《小时代》粉丝们的好奇。在对郭敬明及《小时代》的好奇心这一点上,柳传志与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是共通的。相信扎克伯格看完《小时代》同样会好奇。

互联网圈的企业发展则不是长跑,是百米跑,脉冲式发展,不断有新面孔出现,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当来自互联网界的马云登上成为中国首富,甚至即将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的时候,有谁还记得,来自中国互联网,2005年成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现在正在变卖资产。

人们习惯拿互联网圈的“年轻人”与柳传志对比,实际上可比性并不高。

关键字:马拉松谷歌柳传志说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柳传志的“马拉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柳传志的“马拉松”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11 21:23:26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柳传志一直注重外部商业智慧与内部商业智慧的无缝链接。开眼看世界,才能高瞻远瞩;活在当下,才能脚踏实地。这是柳传志的联想过去三十年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界巅峰序列中的原因。

过去三十年,柳传志跑的是一场马拉松。

柳传志一直注重外部商业智慧与内部商业智慧的无缝链接。开眼看世界,才能高瞻远瞩;活在当下,才能脚踏实地。这是柳传志的联想过去三十年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界巅峰序列中的原因。

最近柳传志邀请了十位创业者和媒体人畅谈,谈最新趋势,谈个人困惑,谈产业江湖,这是联想吸收外部商业智慧的一惯做法。柳传志与学界很多人是至交好友,众所周知的有周其仁,张五常等;也定期找一些正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家,比如雷军、马云、马化腾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柳传志还订阅了很多微信公共帐号,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最近他时常会出现在联想控股微信公众号“联想控股微空间”上,亲自与关注此账号的人进行互动,话题也多是他正在思考和企业工作者所关心的内容。

这次邀请十位朋友聊天引起很大反应,一是因为不同于以往的高大上,有新颖之处;二是很多受邀者关注互联网行业发展,表达欲望强烈。对于柳传志而言,这算是一次普通座谈,一次关于创新的座谈,过去由柳传志主导的与创新相关的座谈不计其数,有关门的,有开门的。座谈会后外部关于联想创新道路的争辩其实正是柳传志愿意看到的。

马云在央视年度颁奖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现在的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向传统行业的前辈们学习,他们走过的路,你们还没有走过;未来,大家都必须走过他们的道路,如果互联网企业需要象他们的公司活得那样长。

唯独在中国,关于创新的争议十分激烈,一直没有定论,这或许是中国企业步入现代商业社会的时间太短。大致来说有两种意见,一种理解是纯粹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另一种理解不限于技术、产品创新,还包括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当下,很多人对于创新的理解甚至狭隘到了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

前者基于技术,后者不仅基于技术,还基于商业智慧。柳传志的创新是后者。

与小米,360,阿里巴巴这些互联网公司相比,柳传志所在的联想控股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领先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方面。“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拐大弯”,“复盘”等都是联想的发明,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创业者的口头禅。

联想控股的子公司—联想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及一些互联网新兴公司。在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联想集团如何结合自己的商业优势,特别是管理创新进行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其结论可能是,有三十年历史,经过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联想,在商业方面拥有一片厚土沃壤,可以持续性创新,要跑长跑。

PC产业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不赚钱了,联想集团却能赚钱。联想集团(00992.HK)发布2014-2015财年中期(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业绩,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里,联想集团营收104.75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截至9月30日的六个月里,联想集团营收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

联想集团是柳传志创新理论的最佳实践,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在一个年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大产业里,规模最大,最赚钱,算不是算成功?在PC产业这条跑道上,联想集团与国际厂商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以一场长跑比赛而论,联想集团是最后的赢家。在PC产业里,以短跑论,苹果这样的公司才是赢家,但苹果也是最先在PC产业掉队的,至上世纪90年代,苹果已经在PC产业里成为市场上的落伍者。是iPod、iPhone、iPad让苹果再度焕发生机。

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两个阶段:草创阶段与成熟阶段,草创阶段属于那些胆大的创业者,几个伙伴几条枪,搭个班子开干,这样的临时拼凑出来的草台班子在一个行业里,有时候数以百计,有时候甚至数以万计。比如当年的团购,蓝海快速红海化,运气好的,跑得快的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混世魔王;但在成熟阶段,有大资本背景,有丰富管理经验与商业智慧的玩家才会胜出。混世魔王属于短跑型,专业团队才能最终胜出,成就王图霸业。

大师级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一句话,告别车库里的小鬼,迎来新的铁路大亨—顺便,法庭上见。意思很明显,即一家行业最终将由残酷的商业力量主导,而非运气,或者风口。

其实在现代创新理论鼻祖熊彼得那里,创新是系统创新,即基于技术创新,也基于商业智慧创新。回到美国,苹果、微软并不是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他们的关键技术来自于其他公司,比如施乐。今天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铁人三项”,其实早在PC时代,苹果玩的就是铁人三项。微软则开创了软件的授权模式,这使软件商业化成为可能,也使PC产业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总结来看,苹果、微软成功的关键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非技术。

前文提到的施乐倒是一家技术创新成功的公司,笔者也一直觉得它是一家与苹果,微软一样伟大的公司,但现在网上那些“狭隘创新论者”对施乐并不感冒,而用技术创新来论证苹果、微软、甚至谷歌、Facebook的伟大。说得好听些,这叫张冠李戴;说得难听些,这些人不过是“成功学”的门徒,不遗余力地为偶像们涂脂抹粉。

在中国,小米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小米电商,粉丝经济,安卓生态建设都算商业创新范畴。

单纯的技术创新崇拜,不能走得太远。这很像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讲的:鸠摩智强练72绝技的时候,无名老僧都会悄悄地放一本佛学经典,意在化解鸠摩智强练绝技时累积的戾气,可惜鸠摩智视而不见,最终走火入魔。

有人说柳传志看不懂《小时代》,所以柳传志过时了。其实我真的不知道雷军、马云、扎克伯格是不是郭敬明的粉丝。柳传志说“看不懂《小时代》”,其实是表达对这部电影,对《小时代》粉丝们的好奇。在对郭敬明及《小时代》的好奇心这一点上,柳传志与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是共通的。相信扎克伯格看完《小时代》同样会好奇。

互联网圈的企业发展则不是长跑,是百米跑,脉冲式发展,不断有新面孔出现,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当来自互联网界的马云登上成为中国首富,甚至即将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的时候,有谁还记得,来自中国互联网,2005年成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现在正在变卖资产。

人们习惯拿互联网圈的“年轻人”与柳传志对比,实际上可比性并不高。

关键字:马拉松谷歌柳传志说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