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真的是在挤牙膏?英特尔在下一盘什么棋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尹航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7 12:29:25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重新认识英特尔这家公司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时候的硅谷还不叫硅谷,那里也并没有一家叫做Intel的公司。它的两位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与戈登·摩尔刚刚拉走肖克莱晶体管公司的其他六位主要成员,并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创新精神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为硅谷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见证了硅谷的历史。

仙童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创立之后,凭借先进的晶体管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成为“硅谷”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而早期的仙童公司业务,主要是面向电脑存储器的硅晶体管研发生产。到1967年,仙童公司营业额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然而在辉煌的背后,也开始孕育出危机的种子。

真的是在挤牙膏?英特尔在下一盘什么棋

诺伊斯与摩尔在创立仙童之初由于缺乏资金,找到了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的创办者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寻求合作,而费尔柴尔德为他们提供了仅仅3600美元的创业基金,并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元器件,同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1960年,诺伊斯发明集成电路,从而使仙童公司名声大振,在取得进一步发展和成功的同时,母公司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决定以300万美元购买其股权,诺伊斯与摩尔等其他六位原肖克莱晶体管公司出来的主要成员,每人拥有了价值25万美元的股票。

不过在1967年接近2亿美元营业额时,由于母公司总负责人不断把仙童的利润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这让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八个人感到很不公平,随之而来的就是主要成员的相继离开。1968年,八人中的最后两位,诺依斯与摩尔脱离仙童自立门户,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Intel。

早期的英特尔业务依然是面向存储器领域,直到1971年,英特尔推出全球第一颗商用微处理器4004之后,才奠定了英特尔现在的方向。此后,英特尔在微处理器方面不断进步,并推出8008、8080……直到一颗名为8286的微处理器推出,才让全世界记住了英特尔这个名字。

英特尔创立之初是一家存储器厂商(图为手工打造的第一款存储器3010)

  英特尔创立之初是一家存储器厂商(图为手工打造的第一款存储器3010)

8286就是我们所熟知的286,而最前面的数字“8”用来表示8位,后面的286表示CPU的核心频率。由于大众在选择CPU时大都只看重主频,因此慢慢的将前面的数字“8”省略,而英特尔随后推出的386、486、80586(奔腾)等也都省略了前面的数字。

1982年,IBM迫使Intel与AMD签署协议,使后者成为8086和8088处理器的第二供应商,因为IBM知道,如果微处理器供应商只有Intel一家,那么很有可能会让Intel做大并难以控制。从此,Intel开放自家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因此在协议期内的十几年里你会发现一些在今天看来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比如AMD CPU会兼容Intel主板,再比如一块CPU同时出现AMD与Intel的logo等现象。

1993年,Intel与AMD之间的技术开放协议到期,同时,Intel也推出了革命性的Pentium微处理器,AMD随之陷入尴尬境地。虽然后来AMD自主研发生产的Athlon一度打败了Pentium让世界震惊,并研发出了首款64位Opteron芯片,其后在双核芯片开发上继续领先于Intel,并在2006年前后进入黄金时代,在技术上真正实现了对Intel的超越。但好景并未持续下去,设计和生产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Intel抓住机会成功反超,并在酷睿时代到来之后彻底击垮AMD。

在半导体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让Intel开始有更多“闲暇”去做更多的事情,半导体在如今的Intel公司业务构成中已经没有了以往那样的主导地位,Intel已经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成为了一家综合性的科技公司,那么Intel到底再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从“硬”比拼到“软”服务

提到Intel,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CPU。

以集成电路、半导体业务为根基而发展起来的Inte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硬”实力为主导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与竞争对手AMD杀的难分难解之时,更是给大众留下了Intel的“硬”形象。

然而面对摩尔定律越来越接近极限,以及全球PC市场不断萎靡的现实,如果依然还把主要业务放在硬件上,那么对于Intel本身来说,或许就会像仙童那样走向没落。应对危机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主动求变获取新生。

硬实力方面,如今的Intel已经难有对手

  硬实力方面,如今的Intel已经难有对手

对于芯片巨人Intel而言,在PC硬件领域已经很难再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处理器工艺制程越来越接近1nm、最低功耗越来越接近1W,而决定CPU性能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主频很难在正常情况下突破4.5GHz,这些因素所具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Intel在过去几十年中赖以成功的处理器,其本身在很多参数上都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因此我们看到,虽然酷睿带给用户完全不同于奔腾时代的高性能体验,但随着极限来临,其本身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小,新生代产品的革新周期也逐渐拉长,进而给人一种“Intel是不是在挤牙膏”的疑问。

那么,Intel在可能出现的危机降临前是如何应对的呢?

目前,Intel正在做的就是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开拓。以往由于竞争对手AMD的紧追不舍,使得Intel在硬件上始终紧绷着神经,尤其是在AMD超越Intel的那几年中,更是卯足劲不敢松懈。在这样的背景下, 想要在其它领域有所建树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近些年随着Intel在硬件比拼中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在移动处理器上彻底压制AMD,Intel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涉足其它领域的创新与技术支持。

从Intel成立软件事业群,到开始注重游戏、安全等软件领域的技术支持,再到收购知名安全软件迈克菲,这一系列举动表明Intel已经从单一的芯片硬件制造商发展为软硬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公司。而Intel在软件方面并非主打APP开发,而是做为幕后支持者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亦或是SDK软件工具包,以帮助开发者更加了解基于Intel硬件的设备特性,从而开发出流畅、稳定、安全的软件。

通过功能强大的SDK帮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软件功能

  通过功能强大的SDK帮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软件功能

此外,Intel并未在硬件方面完全放手,而是通过与更多新兴企业合作,力求在不同领域构建出完整的生态圈。比如在刚刚结束的IDF 15上,Intel就邀请了来自国内的一流硬件技术厂商参展,像拥有先进指纹识别技术的汇顶科技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家。

这家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触摸屏的近场通信技术,以及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的IFS技术,已经使用在不少基于Intel硬件的平台之上,而在与Intel的合作过程当中,汇顶也获得了Intel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其技术能够更加出色的应用在相应的平台之上。

由此可见,在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转型过程中,Intel始终是在坚持硬件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去完成软件支持的拓展。因此,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就断定Intel这些年进入了挤牙膏阶段,其实对于Intel而言是不公平的。

·涉足大数据与物联网

过去Intel所获得的所有成就或许都与PC有关,而从近两年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或许也会在其它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这其中笔者个人最为看好的,就是大数据与物联网。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大数据与物联网这两个词汇看上去太过虚无飘渺,甚至有不少人至今依然对这两个概念一无所知。但是大数据与物联网所产生的影响,却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而Intel从2014年初或者更早的时间节点开始,就已经在这两个领域开始步进式的布局。

英特尔的物联网平台

  英特尔的物联网平台

如今,Intel将大数据与物联网打通,完成了物联网落地的进一步推进,同时通过软件技术支持,帮助开发团队打造出了更具实用价值、更成熟的物联网、大数据产品。

比如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IDF 15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创客或者企业团队带来了各种新奇的、基于大数据或者面向物联网领域的产品。这些实实在在的产品都是Intel物联网、大数据进一步落地的佐证。

开发者利用大数据开发的农业应用

  开发者利用大数据开发的农业应用

上图展示了IDF 15上,利用大数据开发的一款农业应用设备。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精确的播种时间,从而让传统的农耕变得更有效率,让农民更加轻松、科学的去种植作物。其实这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求客观规律的例子并不罕见,虽然普通大众可能无法直观体会到其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大数据的应用让很多事情变得更有效率、更有科学依据,因而也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而接下来这张图片所展示的就是一款物联网领域里常见的自动贩卖机。如今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公司里都安装了可以支持各种支付方式的自动贩卖机,这就是物联网最普遍的体现,以往的自动贩卖机只能通过投币获得相应物品,而如今除了原始的投币之外,还可以通过支付宝、银联等各种互联网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其便利程度只有亲身使用过的人才能切身感受的到。

具有强大功能的自动贩卖机

  具有强大功能的自动贩卖机

此外,物联网的一些应用模式也开始在城市里见到,比如各地都在建或已经建成的自行车自主租赁设施,就是物联网在生活中的最好体现。或许你并不知道它就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但你却已经从它身上感受到了便利不是吗?

·将电脑生态圈模式广泛应用开来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了,你前面讲的和你的标题一点都不符合,我还是不知道Intel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别急,首先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电脑已经了如执掌,却对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更多新兴行业知之甚少,亦或是一无所知呢?这些表面上看去没有多大关联的行业为什么成为了Intel拓展新业务的目标呢?”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很多人对于电脑的认知也有极大的局限性,那时的电脑是奢侈品、是高深技术的代名词。普通家庭有的买不起,有的买来不会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脑。那么为什么现在电脑变得这么普及、甚至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无障碍使用了呢?

完善的电脑生态系统在深圳体现的最为明显

  完善的电脑生态系统在深圳体现的最为明显

我想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Intel、AMD以及相应的合作伙伴们多年的耕耘。尤其是Intel联合微软打造的Wintel同盟,以及与OEM合作伙伴构建的生态圈,促成了电脑行业的快速成熟。现在电脑这么便宜,是因为有成熟的供应链、更低的技术门槛,这些环节让电脑产品本身的价格不断下调,从而能够让更多人有能力接触到这种“高深产品”,二十几年下来,自然而然的就会变成日常。

而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新兴行业,所面临的境况与二十年前的电脑何其相似?没有成熟的供应链、没有完善的生态圈、技术壁垒森严、准入门槛高、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大众不知道,知道的不明白,明白的不一定有钱、有能力用得到。

因此,要想让这些新兴行业变得大众化,就需要有像Intel这样的厂商去牵线搭桥,通过底层的软、硬件技术支持,来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吸纳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生态圈当中来,随后建立出完整的供应链,那么相应产品的成本与最终价格自然而然就会降下来。

吸引新伙伴,构建不同领域的生态圈

  吸引新伙伴,构建不同领域的生态圈

这,就是Intel为何要拓展软件服务,为何在处理器更新上看上去是在“挤牙膏”,为何把更多精力放在物联网、大数据、创客、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Intel正在下的一盘棋,它对于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产生蝴蝶效应式的影响,而对于相应领域的发展和成熟将起到串联和推动作用。简而言之,未来我们能不能花几千块钱买到一台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小伙伴,就要看Intel的生态圈到底能否顺利构建完成。

关键字:Intel英特尔迈克菲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x 真的是在挤牙膏?英特尔在下一盘什么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真的是在挤牙膏?英特尔在下一盘什么棋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尹航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7 12:29:25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重新认识英特尔这家公司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时候的硅谷还不叫硅谷,那里也并没有一家叫做Intel的公司。它的两位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与戈登·摩尔刚刚拉走肖克莱晶体管公司的其他六位主要成员,并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这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创新精神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为硅谷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见证了硅谷的历史。

仙童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创立之后,凭借先进的晶体管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成为“硅谷”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而早期的仙童公司业务,主要是面向电脑存储器的硅晶体管研发生产。到1967年,仙童公司营业额接近2亿美元,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然而在辉煌的背后,也开始孕育出危机的种子。

真的是在挤牙膏?英特尔在下一盘什么棋

诺伊斯与摩尔在创立仙童之初由于缺乏资金,找到了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的创办者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寻求合作,而费尔柴尔德为他们提供了仅仅3600美元的创业基金,并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元器件,同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1960年,诺伊斯发明集成电路,从而使仙童公司名声大振,在取得进一步发展和成功的同时,母公司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决定以300万美元购买其股权,诺伊斯与摩尔等其他六位原肖克莱晶体管公司出来的主要成员,每人拥有了价值25万美元的股票。

不过在1967年接近2亿美元营业额时,由于母公司总负责人不断把仙童的利润转移到东海岸,去支持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公司,这让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八个人感到很不公平,随之而来的就是主要成员的相继离开。1968年,八人中的最后两位,诺依斯与摩尔脱离仙童自立门户,他们所创办的公司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Intel。

早期的英特尔业务依然是面向存储器领域,直到1971年,英特尔推出全球第一颗商用微处理器4004之后,才奠定了英特尔现在的方向。此后,英特尔在微处理器方面不断进步,并推出8008、8080……直到一颗名为8286的微处理器推出,才让全世界记住了英特尔这个名字。

英特尔创立之初是一家存储器厂商(图为手工打造的第一款存储器3010)

  英特尔创立之初是一家存储器厂商(图为手工打造的第一款存储器3010)

8286就是我们所熟知的286,而最前面的数字“8”用来表示8位,后面的286表示CPU的核心频率。由于大众在选择CPU时大都只看重主频,因此慢慢的将前面的数字“8”省略,而英特尔随后推出的386、486、80586(奔腾)等也都省略了前面的数字。

1982年,IBM迫使Intel与AMD签署协议,使后者成为8086和8088处理器的第二供应商,因为IBM知道,如果微处理器供应商只有Intel一家,那么很有可能会让Intel做大并难以控制。从此,Intel开放自家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因此在协议期内的十几年里你会发现一些在今天看来几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比如AMD CPU会兼容Intel主板,再比如一块CPU同时出现AMD与Intel的logo等现象。

1993年,Intel与AMD之间的技术开放协议到期,同时,Intel也推出了革命性的Pentium微处理器,AMD随之陷入尴尬境地。虽然后来AMD自主研发生产的Athlon一度打败了Pentium让世界震惊,并研发出了首款64位Opteron芯片,其后在双核芯片开发上继续领先于Intel,并在2006年前后进入黄金时代,在技术上真正实现了对Intel的超越。但好景并未持续下去,设计和生产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Intel抓住机会成功反超,并在酷睿时代到来之后彻底击垮AMD。

在半导体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让Intel开始有更多“闲暇”去做更多的事情,半导体在如今的Intel公司业务构成中已经没有了以往那样的主导地位,Intel已经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成为了一家综合性的科技公司,那么Intel到底再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从“硬”比拼到“软”服务

提到Intel,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CPU。

以集成电路、半导体业务为根基而发展起来的Inte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硬”实力为主导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与竞争对手AMD杀的难分难解之时,更是给大众留下了Intel的“硬”形象。

然而面对摩尔定律越来越接近极限,以及全球PC市场不断萎靡的现实,如果依然还把主要业务放在硬件上,那么对于Intel本身来说,或许就会像仙童那样走向没落。应对危机最好的方式并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主动求变获取新生。

硬实力方面,如今的Intel已经难有对手

  硬实力方面,如今的Intel已经难有对手

对于芯片巨人Intel而言,在PC硬件领域已经很难再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处理器工艺制程越来越接近1nm、最低功耗越来越接近1W,而决定CPU性能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的主频很难在正常情况下突破4.5GHz,这些因素所具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Intel在过去几十年中赖以成功的处理器,其本身在很多参数上都已经越来越接近极限。因此我们看到,虽然酷睿带给用户完全不同于奔腾时代的高性能体验,但随着极限来临,其本身的变化已经越来越小,新生代产品的革新周期也逐渐拉长,进而给人一种“Intel是不是在挤牙膏”的疑问。

那么,Intel在可能出现的危机降临前是如何应对的呢?

目前,Intel正在做的就是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开拓。以往由于竞争对手AMD的紧追不舍,使得Intel在硬件上始终紧绷着神经,尤其是在AMD超越Intel的那几年中,更是卯足劲不敢松懈。在这样的背景下, 想要在其它领域有所建树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近些年随着Intel在硬件比拼中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在移动处理器上彻底压制AMD,Intel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涉足其它领域的创新与技术支持。

从Intel成立软件事业群,到开始注重游戏、安全等软件领域的技术支持,再到收购知名安全软件迈克菲,这一系列举动表明Intel已经从单一的芯片硬件制造商发展为软硬结合的综合性科技公司。而Intel在软件方面并非主打APP开发,而是做为幕后支持者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亦或是SDK软件工具包,以帮助开发者更加了解基于Intel硬件的设备特性,从而开发出流畅、稳定、安全的软件。

通过功能强大的SDK帮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软件功能

  通过功能强大的SDK帮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软件功能

此外,Intel并未在硬件方面完全放手,而是通过与更多新兴企业合作,力求在不同领域构建出完整的生态圈。比如在刚刚结束的IDF 15上,Intel就邀请了来自国内的一流硬件技术厂商参展,像拥有先进指纹识别技术的汇顶科技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家。

这家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触摸屏的近场通信技术,以及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的IFS技术,已经使用在不少基于Intel硬件的平台之上,而在与Intel的合作过程当中,汇顶也获得了Intel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其技术能够更加出色的应用在相应的平台之上。

由此可见,在从“硬”比拼到“软”服务的转型过程中,Intel始终是在坚持硬件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去完成软件支持的拓展。因此,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就断定Intel这些年进入了挤牙膏阶段,其实对于Intel而言是不公平的。

·涉足大数据与物联网

过去Intel所获得的所有成就或许都与PC有关,而从近两年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Intel或许也会在其它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这其中笔者个人最为看好的,就是大数据与物联网。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大数据与物联网这两个词汇看上去太过虚无飘渺,甚至有不少人至今依然对这两个概念一无所知。但是大数据与物联网所产生的影响,却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而Intel从2014年初或者更早的时间节点开始,就已经在这两个领域开始步进式的布局。

英特尔的物联网平台

  英特尔的物联网平台

如今,Intel将大数据与物联网打通,完成了物联网落地的进一步推进,同时通过软件技术支持,帮助开发团队打造出了更具实用价值、更成熟的物联网、大数据产品。

比如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IDF 15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创客或者企业团队带来了各种新奇的、基于大数据或者面向物联网领域的产品。这些实实在在的产品都是Intel物联网、大数据进一步落地的佐证。

开发者利用大数据开发的农业应用

  开发者利用大数据开发的农业应用

上图展示了IDF 15上,利用大数据开发的一款农业应用设备。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精确的播种时间,从而让传统的农耕变得更有效率,让农民更加轻松、科学的去种植作物。其实这种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求客观规律的例子并不罕见,虽然普通大众可能无法直观体会到其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大数据的应用让很多事情变得更有效率、更有科学依据,因而也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而接下来这张图片所展示的就是一款物联网领域里常见的自动贩卖机。如今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公司里都安装了可以支持各种支付方式的自动贩卖机,这就是物联网最普遍的体现,以往的自动贩卖机只能通过投币获得相应物品,而如今除了原始的投币之外,还可以通过支付宝、银联等各种互联网支付方式进行支付,其便利程度只有亲身使用过的人才能切身感受的到。

具有强大功能的自动贩卖机

  具有强大功能的自动贩卖机

此外,物联网的一些应用模式也开始在城市里见到,比如各地都在建或已经建成的自行车自主租赁设施,就是物联网在生活中的最好体现。或许你并不知道它就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但你却已经从它身上感受到了便利不是吗?

·将电脑生态圈模式广泛应用开来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了,你前面讲的和你的标题一点都不符合,我还是不知道Intel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别急,首先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对电脑已经了如执掌,却对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更多新兴行业知之甚少,亦或是一无所知呢?这些表面上看去没有多大关联的行业为什么成为了Intel拓展新业务的目标呢?”

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很多人对于电脑的认知也有极大的局限性,那时的电脑是奢侈品、是高深技术的代名词。普通家庭有的买不起,有的买来不会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脑。那么为什么现在电脑变得这么普及、甚至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无障碍使用了呢?

完善的电脑生态系统在深圳体现的最为明显

  完善的电脑生态系统在深圳体现的最为明显

我想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Intel、AMD以及相应的合作伙伴们多年的耕耘。尤其是Intel联合微软打造的Wintel同盟,以及与OEM合作伙伴构建的生态圈,促成了电脑行业的快速成熟。现在电脑这么便宜,是因为有成熟的供应链、更低的技术门槛,这些环节让电脑产品本身的价格不断下调,从而能够让更多人有能力接触到这种“高深产品”,二十几年下来,自然而然的就会变成日常。

而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等这些新兴行业,所面临的境况与二十年前的电脑何其相似?没有成熟的供应链、没有完善的生态圈、技术壁垒森严、准入门槛高、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因素造成的结果就是,大众不知道,知道的不明白,明白的不一定有钱、有能力用得到。

因此,要想让这些新兴行业变得大众化,就需要有像Intel这样的厂商去牵线搭桥,通过底层的软、硬件技术支持,来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吸纳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生态圈当中来,随后建立出完整的供应链,那么相应产品的成本与最终价格自然而然就会降下来。

吸引新伙伴,构建不同领域的生态圈

  吸引新伙伴,构建不同领域的生态圈

这,就是Intel为何要拓展软件服务,为何在处理器更新上看上去是在“挤牙膏”,为何把更多精力放在物联网、大数据、创客、机器人等新兴行业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Intel正在下的一盘棋,它对于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产生蝴蝶效应式的影响,而对于相应领域的发展和成熟将起到串联和推动作用。简而言之,未来我们能不能花几千块钱买到一台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小伙伴,就要看Intel的生态圈到底能否顺利构建完成。

关键字:Intel英特尔迈克菲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