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存储企业动态 → 正文

“水瓶座”戴尔的企业级恒心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崔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0 17:51:05 本文摘自:WatchStor

虽然成立的日期1984年11月4日是天蝎座的周期,但笃定了企业级业务这条路的戴尔,更像是一个坚持自己主见的水瓶座。

2013年11月,在经过8个月的艰难博弈之后,戴尔公司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终于完成了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若以营收来计算,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退市后的戴尔公司,从此以后不必再看短视的华尔街的脸色,并可以放开手脚,在转型之路上大踏步前进。

这就像是神话故事中对水瓶座描写,在过去,水瓶座的传统守护星是土星,象征着困难及限制,而在私有化之后,步入全新世代的戴尔公司,则拥有了新的现代守护星——天王星,一颗象征着革新及变数的守护者。

2014年,是戴尔在私有化之后加速转型的一年,在这一年,公司策略所释放出的信号,愈发让人觉得这家公司具有水瓶座的特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生活。

据说,水瓶座是“这世界上最不可能随波逐流、受人影响、近朱者赤寂寞者黑的人”,而且,“水瓶的想法是超越众人的,而且他也懒得跟一般凡夫俗子解释什么,误会也好、批评也罢,他毫不在意,因为他不需仰赖任何人而活,他们只要自己就可以。”

这简直就是戴尔公司在2014年所做的事情。

关注融合架构是戴尔的坚持

vStart是戴尔推出的第一代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时间是2011年,这一方案以VMware和微软Hyper-V虚拟化环境为基础,以vStart50(支持50虚拟机)为起点,提供了vStart100、vStart200等不同的配置。

一年之后,又提供了vStart1000——仍然使用Dell PowerConnect交换机和Dell PowerEdge服务器,但存储系统从EqualLogic更换为Compellent存储系统以支持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

vStart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2011年推出,2012年升级,2013年年中之后,vStart就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戴尔从未正式宣布vStart停止销售,但2012年底,戴尔宣布推出该公司的第二代整合式系统(融合基础设施)Active System,实际上已经宣告了vStart的终结。

与前任不同,戴尔新推出的Active System吸取了vStart在融合管理——也就是常说的“Orchestration编排调度软件”——短板的经验教训,在预览性的首款产品Active System 800推出之前的一个月,戴尔公司收购了一家名为Gale的公司,这家公司所贡献的软件,正是Active System与vStart最大的不同:灵动系统管理器(Active System Manager)。

Active System Manager提供比vStart更加全面的管理功能,除了清晰化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配置控制与管理平台,Active System Manager还提供了支持快速配置集成服务器、存储、网络的系统部署工具以及支持结合开源工具的借口。这一编排调度管理平台的加入,让Active System在工作负载自动化和融合基础设施管理上的能力的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在Active System之后,令人出人意料的VRTX上市,这是一个面向中小型应用环境的,被称为灵聚系统的“办公室融合架构服务器”。5U设计的VRTX融合四个计算节点,12个3.5寸或25个2.5寸硬盘(或SSD),极大的优化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运行时的噪音,基于戴尔的新风技术有效避免了冷却问题,并嵌入了以太网交换机模块,支持8个1GbE端口,使用戴尔的OpenMange进行网络上的监控和管理——为中小企业、远程办公室环境设计的融合基础设施,在这一领域尚属首次。

Active System和VRTX的上市是戴尔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不小的进步,前者有着更好的融合管理平台,后者则专注在此前从未有人涉足的市场,就戴尔自身的业务来说,两个系列产品都是戴尔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软件能力较好的融合。

但对客户来说,戴尔的发布更多的是“人有我有”的进展,特别是在惠普、IBM等竞争对手强大的软件能力的“碾压”下,戴尔亟待需要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有着更大的突破——如果这家公司仍然坚持认为,融合基础设施是未来的趋势的话。

要想脱颖而出?戴尔坚持的融合系统战略

要想在竞争对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戴尔意识到,除了加强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不断翻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抓住那么1、2个市场的热点,比如OpenStack,比如Hybrid Cloud,或是Nutanix,一个“超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星”。

Nutanix自身的价值已经被至少1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所认可,对戴尔来说,与Nutanix的合作则是一个巧妙的擦边球:虽然Nutanix被认为是超融合系统领域的新星,但这家公司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一家“颠覆传统存储架构”的公司。

是的,你没看错,这家公司推广其架构时的介绍是以“服务器SAN为基础的超融合型系统”为卖点的,挣的是那些希望变革传统SAN存储架构,让服务器和存储更加贴近的用户——从这一点上来说,过去戴尔的诸多融合基础设施其实只是硬件设备上放到了一个柜子里而已,在存储和服务器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并没有颠覆式的架构设计。

将SAN存储服务器化、分布化,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并以闪存技术提高效率和速度,并将其彻底融合到服务器架构中,这是Nutanix的高明之处:无论你是想买服务器还是存储,它都是合适的产品。

但Nutanix还不够,至少在短时间内戴尔无法收购这个合作伙伴,而这个合作伙伴也还打算上市的前提下,与Nutanix的合作并不够,而且,由于Nutanix偏向SAN环境融合的价值方向,对戴尔来说“服务器的味道还是淡了那么一些”,所以,戴尔还需要推出全新的PowerEdge FX2融合基础设施。

在硬件上PowerEdge FX2与戴尔竞争对手的融合基础设施别无二致,甚至有点儿像“数据中心版本的VRTX”,六款全新的PowerEdge服务器、存储和网络IOA模块构成了灵活的融合系统,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戴尔融合到新系统中的两个思路。

第一是PowerEdge FC430和PowerEdge FC830,这两个服务器模块显然是为了分布式环境所涉及,提供了高度可扩展的存储子系统,就像是PowerEdge FX2中的Nutanix版本分布式SAN存储融合基础设施组件一样,这说明PowerEdge FX2在某种意义上是戴尔在超融合系统和融合系统中做的过渡性产品。

第二是FN IO聚合器,目的是简化网络部署和LAN/SAN融合,并改善机箱内的“东西双向”通信,用户可以将8根电缆聚合成一条电缆,戴尔通过将FX2融合相关开放式网络与IT设计标准,扩展而成了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FVI)平台,可以集成第三方的虚拟网络功能应用(VNF),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这一设计也是戴尔网络业务向戴尔服务器、存储系统融合的一步。

在x86服务器市场,戴尔虽然正在面临“新联想(Think Server和System X服务器)”和老牌竞争对手惠普的竞争,但总体来说,发展到第十三代的戴尔服务器产品家族不仅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且在中国及亚太市场的位置已经基本稳固。

13G服务器:戴尔服务器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4年推出的戴尔PowerEdge 13G服务器上可圈可点的内容不少,特别是让数据(闪存介质)更加贴近服务器的举措,在x86服务器市场普遍看来是独树一帜的——闪存存储机制能够在各个阶段显著提升数据IO速度,特别是利用承载于PCIe闪存卡之上的闪存存储资源提供远高于服务器DAS基础设施中SATA或者SAS连接SSD的速度表现。

当然,13G的客户由此可能获得的收益是可观的,根据戴尔方面的数据,戴尔PowerEdge13G服务器在硬盘选用上率先支持了1.8英寸SATA闪存(SSD)驱动器,可以在与2.5英寸SATA硬盘相同的空间内提供2.4倍的IOPS表现。

总体来说,戴尔在13G服务器上有着清晰地战略,也是其三大创新点:第一,通过采用软件定义存储,让存储更靠近计算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性能;第二,通过一系列创新的 管理工具,简化服务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成本;第三,采用全面开放的架构,实现服务器与其他IT基础架构产品的强强结合,以及与SAP、Oracle等应 用的紧密结合,优化工作负载。

与此同时,结合戴尔端到端企业基础架构产品、软件和服务,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可以大幅提高IT基础架构的效率和灵活性,适合各种规模的企业和应用环境。

不过,13G的服务器推出时,戴尔并非更新M1000e刀片服务器机箱,这一机箱服役的年头可是不断,按理说如果戴尔希望更进一步加强刀片服务器的销售的话,M1000e刀片服务器机箱是最基本也是最必要修正和换新的产品之一,但类似概念的融合及超融合系统的出现,虽然与刀片服务器在大部分业务上重叠不多,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以M1000e来揣测,戴尔在刀片服务器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都将有着相当程度的降低。

PowerEdge 13G服务器的推出,确实让戴尔在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实力有了全新的提升,融合基础设施的合作与革新则让戴尔在企业级IT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竞争优势,但对力图打造端到端——在惠普“分家”之后,能打得出端到端旗号的恐怕只有戴尔、联想和富士通——的戴尔来说,存储和网络仍然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存储业务不断增色的一年

企业级存储业务是在戴尔进入企业级IT市场以来就是这家公司的重点与核心,通过收购EqualLogic、Compellent、Ocarina、Exanet等公司,戴尔在存储业务上的进展是迅速,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善和领先的企业级存储技术和产品家族。

2014年戴尔存储首先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国定制”的戴尔存储SC4020,相对原有Compellent SC8000系列,新系统的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在性能、容量、价格上面更贴近中小企业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SC4000系列是在中国首先上市的,也是在亚太区首次第一时间发布新的戴尔存储系统,戴尔方面表示这一产品是“来自中国区用户为主导的意见”的产品,也是在中国及亚太地区首先上市,并为此区域而设计的产品。

虽然面向的市场相比SC8000系列要低,但SC4000系列并非是“缩水”版本的SC8000,408TB的原始容量、对SLC和MLC闪存智能分层数据优化、支持高级自动化和控制和双控制器(冗余)架构,以及“自动分层、复制、精简配置、快照,以及多个本地和远程SAN的集中化管理”等功能都是非常完备的。

就存储系统而言,SC4000系列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第一是永久性软件许可,按照戴尔方面的介绍,只需要一次购买,甚至在硬件升级时(这可不是新存储系统换个处理器那么轻松)也可以继续使用,这一技术细节或者说是采购策略,更像是EqualLogic而不是Compellent,这或许说明戴尔正在考虑在存储系统的软件功能及销售模式上有所突破。

另一个细节是取消了所谓Dell Compellent SC4020这个提法,而是直接代之以“Dell Storage SC4020”,这一称谓上的变化淡化了Compellent,强化了戴尔存储(不仅如此,SC4020实际上包含全功能的戴尔Storage Center 6.5阵列软件和EqualLogic iSCSI软件集合),据接近戴尔存储研发体系的人士透露,更进一步的融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使其成为融合的“Dell Storage”,是戴尔2015年-2016年极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方向,特别是管理和软件上的融合、整合,淡化独立的EqualLogic和Compellent品牌,实际上正是在为日后的融合做着潜移默化的试水工作。

2014年年底,PS4210系列存储系统上市,这一基于EqualLogic的新型双控制器入门级方案,同样在名称上体现了戴尔存储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外刊的报道,戴尔存储这两条产品线推出跨平台复制与网络功能。 通用管理方案出炉。 硬件与固件也将全部通用。 客户的现有EqualLogic与Compellent产品将获得向融合型技术产品线的迁移指导。

在存储系统的升级之外,Dell Fluid Cache for SAN成功进入市场可能是戴尔对存储市场做的最大贡献,2013年上市的Dell Fluid Cache for DAS已经让人们看到这一数据存储加速技术惊人的效用,迈克·戴尔在Dell World 2014上亲身演示的Dell Fluid Cache for SAN 高达500万IOPS的性能极值更是技惊四座。

Dell Fluid Cache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用几个关键词——闪存、共享存储池、分布式、服务器存储——即可描述,简而言之就是在服务器上为数据加速创建一个低延迟的PCIe闪存存储池,并建立联系起来服务器计算IO、服务器内部存储、高速共享存储池(缓存)、存储系统(闪存或传统系统)的数据缓存(加速)链条。

此外,Dell Fluid Cache for SAN利用回写缓存技术确保了写性能和数据可靠性。系统的容错设计使得缓存和SAN存储之间不存在单点故障。该架构允许新的PCIe驱动和节点添加活性存储池,以便根据需要提高性能。

但正是这样一个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的存储技术,却能够对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戴尔的基准实验中,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运行Oracle数据库的3节点OLTP集群与没有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的相同配置相比,实现了平均500万的随机IOPS,每个用户成本可以降低71%。采用Oracle数据库的8节点OTLP工作负载,与没有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的戴尔硬件堆栈相比,平均响应时间(ART)降低了99%。

为什么没有别的厂商在做?这正是戴尔将服务器和存储以及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意义,也是在数据中心内讨论戴尔端到端战略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技术层面之外,Dell Fluid Cache体现的是戴尔将数据中心不同层的设备联系、融合的思路,以及建立“流动数据架构”的设计思路,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已经证明了戴尔在企业级IT业务,特别是数据存储相关业务上的实力。

再谈戴尔存储:闪存是拐点

为什么要单独再谈谈戴尔存储的闪存部分?因为闪存不仅是戴尔存储2014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更因为闪存可能是戴尔存储过去6、7年所遇到的最大机遇,它很可能会成为戴尔存储发展的拐点。

以整个戴尔企业级IT业务的角度来看,闪存如今渗透到了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各个层面,除上述提到的Compellent和EqualLogic存储系统的全闪存阵列、Dell Fluid Cache for SAN(DAS),以及13G服务器所使用的1.8英寸SATA SSD,还有Accleration Appliance for Databases(即面向数据库的加速设备,也许会被简称为DAAD)。

DAAD采用Fusion-io的ION Accelerator技术——基本上相当于接入多块Fusion的ioMemory卡,该设备能够运行HANA或者SQL Server,其速度表现实在是非常、非常出色。

虽然闪存在戴尔产品线中涉足广泛,但最核心的还是戴尔存储——全闪存阵列(混合阵列)和Dell Fluid Cache,后者已经谈过就不再赘述,下面的重点将会放在戴尔存储阵列的闪存价值上。

之所以说闪存很可能要成为戴尔存储的拐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技术上呈现一定特色的同时,戴尔再度祭出经济性(或者说价格)这一杀手锏,正如这家公司当年以此方法颠覆PC和x86服务器市场一样,现在轮到存储市场了。

一方面,戴尔将MLC和SLC融合到单一全闪存阵列中,并提供按照数据的读、写热度分别进行存储的架构设计,在很多戴尔的竞争对手看来,这一技术多此一举,依靠更多的闪存完全可以弥补原有系统在写入速度上的缺陷,但容易被忽略的是,SLC+MLC的混合闪存系统的关键,是戴尔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全闪存系统的价格,提高其经济性。

随着SLC和MLC这两种主流固态硬盘技术的融合,戴尔“以硬盘的价格提供全闪存解决方案”的愿景终得以成为现实。

从融合前后的价格比较来看,之前可用于购买72个146GB 15,000转/分钟的SAS硬盘(总价约为19.7万美元)的预算,现在已经可以购买一个具有六个400GB写操作优化的SLC固态硬盘和六个1.6TB读操作优化的MLC固态硬盘(约为18.2万美元)的存储阵列。

在戴尔这一系统的设计中,有许多机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优化,比如说一旦创建了快照,DP就会把快照数据从昂贵的、针对写操作进行过优化的SLC固态硬盘中移出,并将其写入成本低廉、针对读操作进行过优化的MLC固态硬盘中。

这一过程的目的有三:

1. 始终如一地为主机提供SLC固态硬盘的写操作性能。

2. 将MLC固态硬盘与执行写操作的SLC固态硬盘进行屏蔽。

3. 充分利用MLC固态硬盘所提供更大容量的优势,以便于让用户能够在成本上负担得起整个系统。

因此,戴尔公司的闪存分层方法成功地利用了SLC和MLC设备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混合使用SLC”(SLC具有较少的损耗均衡能力)和“eMLC”(MLC配备附加的损耗均衡能力)单层部署所带来的妥协。

换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个分层式的15K SAS/7.2K NL-SAS 旋转式硬盘阵列与一个单层式10 SAS 旋转式硬盘阵列的区别,前者能够为你同时提供两种存储介质的优点,而后者只能为你提供某些中庸之物。

另一方面,市场售价仅为193,000人民币起价的Dell Storage SC4020 AFA配置(全闪存配置)更是令人惊诧,以这一价格为前提,戴尔存储SC4020入门级AFA单层配置:包括六个480GB读取密集型固态硬盘,原始容量总计2.8TB。

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可以选择戴尔存储SC4020闪存优化AFA多层配置——在优化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快的写入性能,包括六个480GB读取密集型固态硬盘,以及六个额外附加的 200GB写入密集型固态硬盘,总原始储存容量超过4TB,中国市场售价仅为270,000人民币起。

这两个不同配置,无论是哪一个,在价格上都足可以称之为“全闪存阵列的价格杀手”——如果只是单独的降价或是价格战,戴尔的举动其实并不稀奇,关键点是:戴尔是在企业级存储闪存价格下滑即将开始时,第一个真正开始拉低价格、提高产品经济性的供应商,而这正是戴尔在PC和x86服务器领域所做的。

由于诸多企业级存储供应商在价格上的“矜持”,闪存在企业客户中的普及程度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闪存介质的价格下滑速度更是远未达到预期,但闪存介质的价格下降却是必然的,对戴尔来说,这正是这家公司在存储领域的机会:既然价格下行是必然,为什么不在这一趋势的初期,以此为契机拉动更多的企业客户到自己的怀抱呢?

所以,即便我们无法准确的为当前企业级存储市场的全闪存或混合阵列排一个“经济性(表现)列表”,戴尔在大概粗略的排行榜上也一定会是名列前茅的。

除了经济性,另一个对戴尔存储来说重要的利好在于,通过在服务器端(13G服务器有着大量的闪存优化)、服务器-存储端(Dell Fluid Cache)植入大量的闪存技术,在加速客户的业务,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戴尔实际上在自己的客户群体中培养了大量喜欢、需要、认可以及实践闪存技术的忠实客户,这对戴尔存储来说,自然是宝贵的客户基础。

关键字:水瓶座企业级PCIE

本文摘自:WatchStor

x “水瓶座”戴尔的企业级恒心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存储企业动态 → 正文

“水瓶座”戴尔的企业级恒心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崔昊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0 17:51:05 本文摘自:WatchStor

虽然成立的日期1984年11月4日是天蝎座的周期,但笃定了企业级业务这条路的戴尔,更像是一个坚持自己主见的水瓶座。

2013年11月,在经过8个月的艰难博弈之后,戴尔公司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终于完成了对公司的私有化收购。若以营收来计算,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退市后的戴尔公司,从此以后不必再看短视的华尔街的脸色,并可以放开手脚,在转型之路上大踏步前进。

这就像是神话故事中对水瓶座描写,在过去,水瓶座的传统守护星是土星,象征着困难及限制,而在私有化之后,步入全新世代的戴尔公司,则拥有了新的现代守护星——天王星,一颗象征着革新及变数的守护者。

2014年,是戴尔在私有化之后加速转型的一年,在这一年,公司策略所释放出的信号,愈发让人觉得这家公司具有水瓶座的特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生活。

据说,水瓶座是“这世界上最不可能随波逐流、受人影响、近朱者赤寂寞者黑的人”,而且,“水瓶的想法是超越众人的,而且他也懒得跟一般凡夫俗子解释什么,误会也好、批评也罢,他毫不在意,因为他不需仰赖任何人而活,他们只要自己就可以。”

这简直就是戴尔公司在2014年所做的事情。

关注融合架构是戴尔的坚持

vStart是戴尔推出的第一代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时间是2011年,这一方案以VMware和微软Hyper-V虚拟化环境为基础,以vStart50(支持50虚拟机)为起点,提供了vStart100、vStart200等不同的配置。

一年之后,又提供了vStart1000——仍然使用Dell PowerConnect交换机和Dell PowerEdge服务器,但存储系统从EqualLogic更换为Compellent存储系统以支持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

vStart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2011年推出,2012年升级,2013年年中之后,vStart就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戴尔从未正式宣布vStart停止销售,但2012年底,戴尔宣布推出该公司的第二代整合式系统(融合基础设施)Active System,实际上已经宣告了vStart的终结。

与前任不同,戴尔新推出的Active System吸取了vStart在融合管理——也就是常说的“Orchestration编排调度软件”——短板的经验教训,在预览性的首款产品Active System 800推出之前的一个月,戴尔公司收购了一家名为Gale的公司,这家公司所贡献的软件,正是Active System与vStart最大的不同:灵动系统管理器(Active System Manager)。

Active System Manager提供比vStart更加全面的管理功能,除了清晰化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配置控制与管理平台,Active System Manager还提供了支持快速配置集成服务器、存储、网络的系统部署工具以及支持结合开源工具的借口。这一编排调度管理平台的加入,让Active System在工作负载自动化和融合基础设施管理上的能力的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在Active System之后,令人出人意料的VRTX上市,这是一个面向中小型应用环境的,被称为灵聚系统的“办公室融合架构服务器”。5U设计的VRTX融合四个计算节点,12个3.5寸或25个2.5寸硬盘(或SSD),极大的优化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运行时的噪音,基于戴尔的新风技术有效避免了冷却问题,并嵌入了以太网交换机模块,支持8个1GbE端口,使用戴尔的OpenMange进行网络上的监控和管理——为中小企业、远程办公室环境设计的融合基础设施,在这一领域尚属首次。

Active System和VRTX的上市是戴尔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不小的进步,前者有着更好的融合管理平台,后者则专注在此前从未有人涉足的市场,就戴尔自身的业务来说,两个系列产品都是戴尔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软件能力较好的融合。

但对客户来说,戴尔的发布更多的是“人有我有”的进展,特别是在惠普、IBM等竞争对手强大的软件能力的“碾压”下,戴尔亟待需要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有着更大的突破——如果这家公司仍然坚持认为,融合基础设施是未来的趋势的话。

要想脱颖而出?戴尔坚持的融合系统战略

要想在竞争对手的包围中脱颖而出,戴尔意识到,除了加强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不断翻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抓住那么1、2个市场的热点,比如OpenStack,比如Hybrid Cloud,或是Nutanix,一个“超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星”。

Nutanix自身的价值已经被至少1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所认可,对戴尔来说,与Nutanix的合作则是一个巧妙的擦边球:虽然Nutanix被认为是超融合系统领域的新星,但这家公司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一家“颠覆传统存储架构”的公司。

是的,你没看错,这家公司推广其架构时的介绍是以“服务器SAN为基础的超融合型系统”为卖点的,挣的是那些希望变革传统SAN存储架构,让服务器和存储更加贴近的用户——从这一点上来说,过去戴尔的诸多融合基础设施其实只是硬件设备上放到了一个柜子里而已,在存储和服务器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并没有颠覆式的架构设计。

将SAN存储服务器化、分布化,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并以闪存技术提高效率和速度,并将其彻底融合到服务器架构中,这是Nutanix的高明之处:无论你是想买服务器还是存储,它都是合适的产品。

但Nutanix还不够,至少在短时间内戴尔无法收购这个合作伙伴,而这个合作伙伴也还打算上市的前提下,与Nutanix的合作并不够,而且,由于Nutanix偏向SAN环境融合的价值方向,对戴尔来说“服务器的味道还是淡了那么一些”,所以,戴尔还需要推出全新的PowerEdge FX2融合基础设施。

在硬件上PowerEdge FX2与戴尔竞争对手的融合基础设施别无二致,甚至有点儿像“数据中心版本的VRTX”,六款全新的PowerEdge服务器、存储和网络IOA模块构成了灵活的融合系统,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戴尔融合到新系统中的两个思路。

第一是PowerEdge FC430和PowerEdge FC830,这两个服务器模块显然是为了分布式环境所涉及,提供了高度可扩展的存储子系统,就像是PowerEdge FX2中的Nutanix版本分布式SAN存储融合基础设施组件一样,这说明PowerEdge FX2在某种意义上是戴尔在超融合系统和融合系统中做的过渡性产品。

第二是FN IO聚合器,目的是简化网络部署和LAN/SAN融合,并改善机箱内的“东西双向”通信,用户可以将8根电缆聚合成一条电缆,戴尔通过将FX2融合相关开放式网络与IT设计标准,扩展而成了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FVI)平台,可以集成第三方的虚拟网络功能应用(VNF),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这一设计也是戴尔网络业务向戴尔服务器、存储系统融合的一步。

在x86服务器市场,戴尔虽然正在面临“新联想(Think Server和System X服务器)”和老牌竞争对手惠普的竞争,但总体来说,发展到第十三代的戴尔服务器产品家族不仅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且在中国及亚太市场的位置已经基本稳固。

13G服务器:戴尔服务器能力的全面提升

2014年推出的戴尔PowerEdge 13G服务器上可圈可点的内容不少,特别是让数据(闪存介质)更加贴近服务器的举措,在x86服务器市场普遍看来是独树一帜的——闪存存储机制能够在各个阶段显著提升数据IO速度,特别是利用承载于PCIe闪存卡之上的闪存存储资源提供远高于服务器DAS基础设施中SATA或者SAS连接SSD的速度表现。

当然,13G的客户由此可能获得的收益是可观的,根据戴尔方面的数据,戴尔PowerEdge13G服务器在硬盘选用上率先支持了1.8英寸SATA闪存(SSD)驱动器,可以在与2.5英寸SATA硬盘相同的空间内提供2.4倍的IOPS表现。

总体来说,戴尔在13G服务器上有着清晰地战略,也是其三大创新点:第一,通过采用软件定义存储,让存储更靠近计算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性能;第二,通过一系列创新的 管理工具,简化服务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成本;第三,采用全面开放的架构,实现服务器与其他IT基础架构产品的强强结合,以及与SAP、Oracle等应 用的紧密结合,优化工作负载。

与此同时,结合戴尔端到端企业基础架构产品、软件和服务,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可以大幅提高IT基础架构的效率和灵活性,适合各种规模的企业和应用环境。

不过,13G的服务器推出时,戴尔并非更新M1000e刀片服务器机箱,这一机箱服役的年头可是不断,按理说如果戴尔希望更进一步加强刀片服务器的销售的话,M1000e刀片服务器机箱是最基本也是最必要修正和换新的产品之一,但类似概念的融合及超融合系统的出现,虽然与刀片服务器在大部分业务上重叠不多,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以M1000e来揣测,戴尔在刀片服务器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都将有着相当程度的降低。

PowerEdge 13G服务器的推出,确实让戴尔在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实力有了全新的提升,融合基础设施的合作与革新则让戴尔在企业级IT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竞争优势,但对力图打造端到端——在惠普“分家”之后,能打得出端到端旗号的恐怕只有戴尔、联想和富士通——的戴尔来说,存储和网络仍然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存储业务不断增色的一年

企业级存储业务是在戴尔进入企业级IT市场以来就是这家公司的重点与核心,通过收购EqualLogic、Compellent、Ocarina、Exanet等公司,戴尔在存储业务上的进展是迅速,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善和领先的企业级存储技术和产品家族。

2014年戴尔存储首先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中国定制”的戴尔存储SC4020,相对原有Compellent SC8000系列,新系统的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在性能、容量、价格上面更贴近中小企业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SC4000系列是在中国首先上市的,也是在亚太区首次第一时间发布新的戴尔存储系统,戴尔方面表示这一产品是“来自中国区用户为主导的意见”的产品,也是在中国及亚太地区首先上市,并为此区域而设计的产品。

虽然面向的市场相比SC8000系列要低,但SC4000系列并非是“缩水”版本的SC8000,408TB的原始容量、对SLC和MLC闪存智能分层数据优化、支持高级自动化和控制和双控制器(冗余)架构,以及“自动分层、复制、精简配置、快照,以及多个本地和远程SAN的集中化管理”等功能都是非常完备的。

就存储系统而言,SC4000系列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第一是永久性软件许可,按照戴尔方面的介绍,只需要一次购买,甚至在硬件升级时(这可不是新存储系统换个处理器那么轻松)也可以继续使用,这一技术细节或者说是采购策略,更像是EqualLogic而不是Compellent,这或许说明戴尔正在考虑在存储系统的软件功能及销售模式上有所突破。

另一个细节是取消了所谓Dell Compellent SC4020这个提法,而是直接代之以“Dell Storage SC4020”,这一称谓上的变化淡化了Compellent,强化了戴尔存储(不仅如此,SC4020实际上包含全功能的戴尔Storage Center 6.5阵列软件和EqualLogic iSCSI软件集合),据接近戴尔存储研发体系的人士透露,更进一步的融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使其成为融合的“Dell Storage”,是戴尔2015年-2016年极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方向,特别是管理和软件上的融合、整合,淡化独立的EqualLogic和Compellent品牌,实际上正是在为日后的融合做着潜移默化的试水工作。

2014年年底,PS4210系列存储系统上市,这一基于EqualLogic的新型双控制器入门级方案,同样在名称上体现了戴尔存储的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外刊的报道,戴尔存储这两条产品线推出跨平台复制与网络功能。 通用管理方案出炉。 硬件与固件也将全部通用。 客户的现有EqualLogic与Compellent产品将获得向融合型技术产品线的迁移指导。

在存储系统的升级之外,Dell Fluid Cache for SAN成功进入市场可能是戴尔对存储市场做的最大贡献,2013年上市的Dell Fluid Cache for DAS已经让人们看到这一数据存储加速技术惊人的效用,迈克·戴尔在Dell World 2014上亲身演示的Dell Fluid Cache for SAN 高达500万IOPS的性能极值更是技惊四座。

Dell Fluid Cache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用几个关键词——闪存、共享存储池、分布式、服务器存储——即可描述,简而言之就是在服务器上为数据加速创建一个低延迟的PCIe闪存存储池,并建立联系起来服务器计算IO、服务器内部存储、高速共享存储池(缓存)、存储系统(闪存或传统系统)的数据缓存(加速)链条。

此外,Dell Fluid Cache for SAN利用回写缓存技术确保了写性能和数据可靠性。系统的容错设计使得缓存和SAN存储之间不存在单点故障。该架构允许新的PCIe驱动和节点添加活性存储池,以便根据需要提高性能。

但正是这样一个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的存储技术,却能够对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戴尔的基准实验中,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运行Oracle数据库的3节点OLTP集群与没有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的相同配置相比,实现了平均500万的随机IOPS,每个用户成本可以降低71%。采用Oracle数据库的8节点OTLP工作负载,与没有采用Fluid Cache for SAN的戴尔硬件堆栈相比,平均响应时间(ART)降低了99%。

为什么没有别的厂商在做?这正是戴尔将服务器和存储以及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意义,也是在数据中心内讨论戴尔端到端战略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技术层面之外,Dell Fluid Cache体现的是戴尔将数据中心不同层的设备联系、融合的思路,以及建立“流动数据架构”的设计思路,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已经证明了戴尔在企业级IT业务,特别是数据存储相关业务上的实力。

再谈戴尔存储:闪存是拐点

为什么要单独再谈谈戴尔存储的闪存部分?因为闪存不仅是戴尔存储2014年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更因为闪存可能是戴尔存储过去6、7年所遇到的最大机遇,它很可能会成为戴尔存储发展的拐点。

以整个戴尔企业级IT业务的角度来看,闪存如今渗透到了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各个层面,除上述提到的Compellent和EqualLogic存储系统的全闪存阵列、Dell Fluid Cache for SAN(DAS),以及13G服务器所使用的1.8英寸SATA SSD,还有Accleration Appliance for Databases(即面向数据库的加速设备,也许会被简称为DAAD)。

DAAD采用Fusion-io的ION Accelerator技术——基本上相当于接入多块Fusion的ioMemory卡,该设备能够运行HANA或者SQL Server,其速度表现实在是非常、非常出色。

虽然闪存在戴尔产品线中涉足广泛,但最核心的还是戴尔存储——全闪存阵列(混合阵列)和Dell Fluid Cache,后者已经谈过就不再赘述,下面的重点将会放在戴尔存储阵列的闪存价值上。

之所以说闪存很可能要成为戴尔存储的拐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技术上呈现一定特色的同时,戴尔再度祭出经济性(或者说价格)这一杀手锏,正如这家公司当年以此方法颠覆PC和x86服务器市场一样,现在轮到存储市场了。

一方面,戴尔将MLC和SLC融合到单一全闪存阵列中,并提供按照数据的读、写热度分别进行存储的架构设计,在很多戴尔的竞争对手看来,这一技术多此一举,依靠更多的闪存完全可以弥补原有系统在写入速度上的缺陷,但容易被忽略的是,SLC+MLC的混合闪存系统的关键,是戴尔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全闪存系统的价格,提高其经济性。

随着SLC和MLC这两种主流固态硬盘技术的融合,戴尔“以硬盘的价格提供全闪存解决方案”的愿景终得以成为现实。

从融合前后的价格比较来看,之前可用于购买72个146GB 15,000转/分钟的SAS硬盘(总价约为19.7万美元)的预算,现在已经可以购买一个具有六个400GB写操作优化的SLC固态硬盘和六个1.6TB读操作优化的MLC固态硬盘(约为18.2万美元)的存储阵列。

在戴尔这一系统的设计中,有许多机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优化,比如说一旦创建了快照,DP就会把快照数据从昂贵的、针对写操作进行过优化的SLC固态硬盘中移出,并将其写入成本低廉、针对读操作进行过优化的MLC固态硬盘中。

这一过程的目的有三:

1. 始终如一地为主机提供SLC固态硬盘的写操作性能。

2. 将MLC固态硬盘与执行写操作的SLC固态硬盘进行屏蔽。

3. 充分利用MLC固态硬盘所提供更大容量的优势,以便于让用户能够在成本上负担得起整个系统。

因此,戴尔公司的闪存分层方法成功地利用了SLC和MLC设备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混合使用SLC”(SLC具有较少的损耗均衡能力)和“eMLC”(MLC配备附加的损耗均衡能力)单层部署所带来的妥协。

换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个分层式的15K SAS/7.2K NL-SAS 旋转式硬盘阵列与一个单层式10 SAS 旋转式硬盘阵列的区别,前者能够为你同时提供两种存储介质的优点,而后者只能为你提供某些中庸之物。

另一方面,市场售价仅为193,000人民币起价的Dell Storage SC4020 AFA配置(全闪存配置)更是令人惊诧,以这一价格为前提,戴尔存储SC4020入门级AFA单层配置:包括六个480GB读取密集型固态硬盘,原始容量总计2.8TB。

如果需要更高的性能,可以选择戴尔存储SC4020闪存优化AFA多层配置——在优化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快的写入性能,包括六个480GB读取密集型固态硬盘,以及六个额外附加的 200GB写入密集型固态硬盘,总原始储存容量超过4TB,中国市场售价仅为270,000人民币起。

这两个不同配置,无论是哪一个,在价格上都足可以称之为“全闪存阵列的价格杀手”——如果只是单独的降价或是价格战,戴尔的举动其实并不稀奇,关键点是:戴尔是在企业级存储闪存价格下滑即将开始时,第一个真正开始拉低价格、提高产品经济性的供应商,而这正是戴尔在PC和x86服务器领域所做的。

由于诸多企业级存储供应商在价格上的“矜持”,闪存在企业客户中的普及程度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闪存介质的价格下滑速度更是远未达到预期,但闪存介质的价格下降却是必然的,对戴尔来说,这正是这家公司在存储领域的机会:既然价格下行是必然,为什么不在这一趋势的初期,以此为契机拉动更多的企业客户到自己的怀抱呢?

所以,即便我们无法准确的为当前企业级存储市场的全闪存或混合阵列排一个“经济性(表现)列表”,戴尔在大概粗略的排行榜上也一定会是名列前茅的。

除了经济性,另一个对戴尔存储来说重要的利好在于,通过在服务器端(13G服务器有着大量的闪存优化)、服务器-存储端(Dell Fluid Cache)植入大量的闪存技术,在加速客户的业务,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戴尔实际上在自己的客户群体中培养了大量喜欢、需要、认可以及实践闪存技术的忠实客户,这对戴尔存储来说,自然是宝贵的客户基础。

关键字:水瓶座企业级PCIE

本文摘自:WatchStor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