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存储企业动态 → 正文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11 15:21:28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固态储存技术进步神速。半导体业者全面拉开战线,针对高中低阶市场提出各种新世代解决方案,要促进固态储存技术进一步普及。对应一般消费市场,单位储存成本比MLC更低的TLC固态硬碟已蓄势待发;而在资料中心市场,SSD或将被RAM Disk瓜分部分市场。

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技术快速进步,除了制程不断微缩,实现更高密度的晶片设计外,储存架构也已经正式进入每一晶胞(Cell)可储存三个位元的TLC世代,进一步驱动单位储存成本向下滑落。虽然TLC的可靠度和耐用性仍受到质疑,但在控制器供应商的努力下,以TLC NAND为基础的固态硬碟(SSD),仍已顺利跨过消费型应用需求的门槛,准备在2016年下半大举攻占市场。

另一方面,针对高阶市场或资料中心应用,以PCIe及其衍生介面为实体,并支援NVMe逻辑介面的SSD已经顺利成为主流,但老牌记忆体技术研发公司Rambus在本届电脑展期间,特别低调来台展示其研发中的智慧资料加速技术,并听取伺服器产业界的意见。

这项以RAM Disk为基础的衍生技术适合用来进行记忆体内运算,能满足高阶资料中心对即时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的需求。但这项技术不仅在性能上拥有压倒SSD的优势,还有可能对伺服器设计架构产生更大的影响。

消费型SSD进入TLC世代

主要快闪记忆体颗粒供应商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东芝(Toshiba)都已陆续推出采用TLC架构的NAND Flash晶片,可实现更高的储存容量,并驱动成本进一步下滑。但这种储存架构有其缺陷,其读写次数比MLC更低,且读写性能也更容易下滑。因此,要让TLC SSD正式量产上市,SSD控制器厂商扮演关键角色。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1 迈威尔SSD事业单位技术行销总监Sheng Huang表示,在新一代SSD控制器的帮助下,TLC SSD将在2016下半年开始大量出现在消费市场上。

迈威尔(Marvell)SSD事业单位技术行销总监Sheng Huang(图1)表示,相较于更重视读写速度、可靠性的企业市场,消费市场对SSD的价格更加敏感。因此,消费型SSD制造商导入TLC颗粒的意愿很高,只要控制器与相关韧体能将SSD资料的可靠度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TLC SSD就能在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针对TLC NAND,迈威尔已推出专用的第五代SSD控制器Dean,并获得多家客户导入。包含光宝、美光(Micron)、SanDisk、金士顿等。值得一提的是,迈威尔除了提供控制器晶片外,现在也提供相关韧体,形成统包解决方案(Turnkey Solution),可以降低SSD产品开发的技术门槛,并加快产品开发的速度。例如金士顿就是采用迈威尔的统包方案。

TLC NAND Flash让消费型SSD的储存容量大幅提升。以美光为例,该公司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便发表容量最高可达2TB的Micron 1100 SSD。该款锁定入门及主流市场的消费型SSD采用TLC 3D NAND是美光最具成本竞争力的SATA SSD。Micron 1100 SSD可为使用者提供近乎即时的资料存取,系统的开机速度也相当快,同时极为安静、省电,能延长行动装置的电池寿命。与传统机械式硬碟相比,Micron 1100 SSD的随机读取速度可达900倍,同时电池寿命也因低功耗而得以延长,节能效率高达98%

统包方案加持 SSD供应商新秀辈出

不让迈威尔专美于前,慧荣科技也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推出该公司首款可支援TLC 3D NAND与SATA 6Gbit/s介面的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可支援所有主流NAND供应商最新的TLC 3D NAND产品。该控制器搭配慧荣自行研发的配套韧体将可加快SSD制造商推出TLC SSD的速度,进一步推动SSD走向大众市场。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表示,NAND供应商已经做好3D TLC NAND时代来临的准备,这会大大改善巿场供给并加快推进SSD的应用。慧荣科技新的SM2258 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图2)可帮助该公司的合作夥伴采用最新一代低成本TLC SSD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而无需牺牲性能和容量,加快SSD取代传统硬碟的趋势发展。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2 慧荣科技以控制器搭配韧体的统包解决方案型态,成功开拓出许多原本不在储存产业的客户族群。图为目前市面上采用慧荣统包方案的SSD产品,可谓琳琅满目。

慧荣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可提供SSD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应用最新一代、最具成本效益的TLC NAND快闪记忆体技术,将各种差异化的SSD解决方案快速推向市场并进而推动SSD的普及化。SM2258控制器采用了慧荣研发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硬解码和软解码,并支援NANDXtend技术,可将TLC NAND的写入/抹除的次数提高至原来的三倍,可延长SSD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此外,慧荣的解决方案中还采用了最进阶Direct-to-TLC和单层式储存(SLC)快取演算法,可让3D TLC SSD的效能持续维持在高档一段很长的时间。统包方案的出现,让供应商跨足SSD市场的门槛大幅降低。在慧荣的展示区里,除了展示大量中国当地品牌、通路品牌业者的SSD产品外,连超微(AMD)等原本并未跨足SSD市场的知名国际品牌,也在统包方案的协助下推出SSD产品(图2)。

Rambus推动SDA计画 锁定即时大数据分析

目前在伺服器、资料中心市场上,采用NVMe逻辑介面与PCIe实体介面的SSD已经成为主流,但该领域还有一块名为记忆体内运算(In Memory Computing)的市场,至今仍未被SSD攻克。这个领域对读写性能、延迟、汇流排频宽的要求极高,现有SSD要满足其需求并不容易。因此,迈威尔、Rambus等业者正各自研发以DRAM为基础的最终级快取(Final-level Cache, FLC)技术及智慧资料加速(Smart Data Acceleration, SDA)技术,要让固态储存越来越接近中央处理器。不过,最终级快取跟SDA的市场定位与技术内涵上有些不同。

FLC架构示意如图3。藉由在主记忆体与CPU之间再添加一层高速DRAM,扮演CPU晶片之外的最终级快取。迈威尔表示,在目前的电脑作业系统中,虽然储存了可观的程式码在DRAM里,但事实上被使用到的部分非常少。由于电脑系统架构的限制,DRAM不知道何时该载入那些程式码、何时又该清除用不到的程式码,因此形成很大的浪费。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3 迈威尔FLC架构示意图

因此,迈威尔提出了以小容量高速DRAM作为CPU延伸快取的概念,CPU可以直接对该记忆体载入或删除资料,至于原本扮演主记忆体角色的标准DRAM容量则可以减少到目前的十分之一之多,只需要提供资料缓冲;主记忆体的任务则交给SSD来执行。这种做法可以大幅降低DRAM的耗电量,让行动装置、笔记型电脑、伺服器与穿戴式装置运算性能进一步升级,同时更加省电。

同样以DRAM为基础,Rambus提出的SDA则是专为伺服器设计。Rambus系统与解决方案副总裁Steven Woo表示,摊开伺服器的记忆体架构层级(图4),不难发现从DRAM到SSD之间,还有很大的性能鸿沟存在。只要能填平这道鸿沟,伺服器的运算效能将有飞跃性的突破。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4 伺服器记忆体阶层架构

SDA目前还只是一个研发阶段的专案,该SDA引擎可支援4通道DDR3,每个通道为6条DIMM插槽、记忆体通道的频宽为667MHz(图5)。目前展示的SDA原型记忆体容量为384GB,但该引擎还可以支援更高的资料传输率与容量。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5 Rambus仍在研发中的SDA模组

该研发计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许多运算任务都是在SDA模组上的现场可编程闸阵列(FPGA)进行,因此系统不必把大量资料搬到CPU上进行运算,可省下大量系统内部频宽。

SDA可以为伺服器系统架构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例如记忆体内运算/资料分析,或是当作RAM Disk来使用,也可以帮伺服器CPU分摊部分运算任务。

Woo透露,根据该公司与几家大型网路公司讨论的结果,SDA可以让资料中心减少CPU用量,因为CPU晶片对外的频宽有限,如果要把DRAM上的资料都搬到CPU上处理,运算任务得分拆成多个小任务,由多颗CPU同步执行,其结果就是每颗CPU的运算效能都无法彻底利用,形成某种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当Rambus向这些潜在用户展示SDA时,很快就引起他们的兴趣,认为可以让资料中心减少伺服器数量,省下可观的总体持有成本(TCO)。

SDA专案目前还在收集使用者意见的阶段。在本届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Rambus来台进行实机展示,主要是希望能收集到更多伺服器业者对这个技术的意见跟看法,未来产品设计还会根据这些意见做出调整。

固态储存技术不断演进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固态储存技术近年来不断有新突破,不仅是以NAND Flash为基础的SSD,拥有更高读写性能及低延迟优势的DRAM,也不断调整其于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个人电脑、伺服器全面采用固态储存技术的时机已经更加成熟,传统机械式硬碟虽不至于被全面淘汰,但未来或许得进一步转型成为资料仓储(Data Archive)装置,与SSD、DRAM做出更明显的定位区隔。

关键字:SSDPCIE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x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存储企业动态 → 正文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11 15:21:28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固态储存技术进步神速。半导体业者全面拉开战线,针对高中低阶市场提出各种新世代解决方案,要促进固态储存技术进一步普及。对应一般消费市场,单位储存成本比MLC更低的TLC固态硬碟已蓄势待发;而在资料中心市场,SSD或将被RAM Disk瓜分部分市场。

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技术快速进步,除了制程不断微缩,实现更高密度的晶片设计外,储存架构也已经正式进入每一晶胞(Cell)可储存三个位元的TLC世代,进一步驱动单位储存成本向下滑落。虽然TLC的可靠度和耐用性仍受到质疑,但在控制器供应商的努力下,以TLC NAND为基础的固态硬碟(SSD),仍已顺利跨过消费型应用需求的门槛,准备在2016年下半大举攻占市场。

另一方面,针对高阶市场或资料中心应用,以PCIe及其衍生介面为实体,并支援NVMe逻辑介面的SSD已经顺利成为主流,但老牌记忆体技术研发公司Rambus在本届电脑展期间,特别低调来台展示其研发中的智慧资料加速技术,并听取伺服器产业界的意见。

这项以RAM Disk为基础的衍生技术适合用来进行记忆体内运算,能满足高阶资料中心对即时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的需求。但这项技术不仅在性能上拥有压倒SSD的优势,还有可能对伺服器设计架构产生更大的影响。

消费型SSD进入TLC世代

主要快闪记忆体颗粒供应商如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东芝(Toshiba)都已陆续推出采用TLC架构的NAND Flash晶片,可实现更高的储存容量,并驱动成本进一步下滑。但这种储存架构有其缺陷,其读写次数比MLC更低,且读写性能也更容易下滑。因此,要让TLC SSD正式量产上市,SSD控制器厂商扮演关键角色。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1 迈威尔SSD事业单位技术行销总监Sheng Huang表示,在新一代SSD控制器的帮助下,TLC SSD将在2016下半年开始大量出现在消费市场上。

迈威尔(Marvell)SSD事业单位技术行销总监Sheng Huang(图1)表示,相较于更重视读写速度、可靠性的企业市场,消费市场对SSD的价格更加敏感。因此,消费型SSD制造商导入TLC颗粒的意愿很高,只要控制器与相关韧体能将SSD资料的可靠度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TLC SSD就能在消费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针对TLC NAND,迈威尔已推出专用的第五代SSD控制器Dean,并获得多家客户导入。包含光宝、美光(Micron)、SanDisk、金士顿等。值得一提的是,迈威尔除了提供控制器晶片外,现在也提供相关韧体,形成统包解决方案(Turnkey Solution),可以降低SSD产品开发的技术门槛,并加快产品开发的速度。例如金士顿就是采用迈威尔的统包方案。

TLC NAND Flash让消费型SSD的储存容量大幅提升。以美光为例,该公司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便发表容量最高可达2TB的Micron 1100 SSD。该款锁定入门及主流市场的消费型SSD采用TLC 3D NAND是美光最具成本竞争力的SATA SSD。Micron 1100 SSD可为使用者提供近乎即时的资料存取,系统的开机速度也相当快,同时极为安静、省电,能延长行动装置的电池寿命。与传统机械式硬碟相比,Micron 1100 SSD的随机读取速度可达900倍,同时电池寿命也因低功耗而得以延长,节能效率高达98%

统包方案加持 SSD供应商新秀辈出

不让迈威尔专美于前,慧荣科技也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推出该公司首款可支援TLC 3D NAND与SATA 6Gbit/s介面的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可支援所有主流NAND供应商最新的TLC 3D NAND产品。该控制器搭配慧荣自行研发的配套韧体将可加快SSD制造商推出TLC SSD的速度,进一步推动SSD走向大众市场。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表示,NAND供应商已经做好3D TLC NAND时代来临的准备,这会大大改善巿场供给并加快推进SSD的应用。慧荣科技新的SM2258 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图2)可帮助该公司的合作夥伴采用最新一代低成本TLC SSD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而无需牺牲性能和容量,加快SSD取代传统硬碟的趋势发展。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2 慧荣科技以控制器搭配韧体的统包解决方案型态,成功开拓出许多原本不在储存产业的客户族群。图为目前市面上采用慧荣统包方案的SSD产品,可谓琳琅满目。

慧荣SSD控制器解决方案可提供SSD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应用最新一代、最具成本效益的TLC NAND快闪记忆体技术,将各种差异化的SSD解决方案快速推向市场并进而推动SSD的普及化。SM2258控制器采用了慧荣研发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硬解码和软解码,并支援NANDXtend技术,可将TLC NAND的写入/抹除的次数提高至原来的三倍,可延长SSD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此外,慧荣的解决方案中还采用了最进阶Direct-to-TLC和单层式储存(SLC)快取演算法,可让3D TLC SSD的效能持续维持在高档一段很长的时间。统包方案的出现,让供应商跨足SSD市场的门槛大幅降低。在慧荣的展示区里,除了展示大量中国当地品牌、通路品牌业者的SSD产品外,连超微(AMD)等原本并未跨足SSD市场的知名国际品牌,也在统包方案的协助下推出SSD产品(图2)。

Rambus推动SDA计画 锁定即时大数据分析

目前在伺服器、资料中心市场上,采用NVMe逻辑介面与PCIe实体介面的SSD已经成为主流,但该领域还有一块名为记忆体内运算(In Memory Computing)的市场,至今仍未被SSD攻克。这个领域对读写性能、延迟、汇流排频宽的要求极高,现有SSD要满足其需求并不容易。因此,迈威尔、Rambus等业者正各自研发以DRAM为基础的最终级快取(Final-level Cache, FLC)技术及智慧资料加速(Smart Data Acceleration, SDA)技术,要让固态储存越来越接近中央处理器。不过,最终级快取跟SDA的市场定位与技术内涵上有些不同。

FLC架构示意如图3。藉由在主记忆体与CPU之间再添加一层高速DRAM,扮演CPU晶片之外的最终级快取。迈威尔表示,在目前的电脑作业系统中,虽然储存了可观的程式码在DRAM里,但事实上被使用到的部分非常少。由于电脑系统架构的限制,DRAM不知道何时该载入那些程式码、何时又该清除用不到的程式码,因此形成很大的浪费。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3 迈威尔FLC架构示意图

因此,迈威尔提出了以小容量高速DRAM作为CPU延伸快取的概念,CPU可以直接对该记忆体载入或删除资料,至于原本扮演主记忆体角色的标准DRAM容量则可以减少到目前的十分之一之多,只需要提供资料缓冲;主记忆体的任务则交给SSD来执行。这种做法可以大幅降低DRAM的耗电量,让行动装置、笔记型电脑、伺服器与穿戴式装置运算性能进一步升级,同时更加省电。

同样以DRAM为基础,Rambus提出的SDA则是专为伺服器设计。Rambus系统与解决方案副总裁Steven Woo表示,摊开伺服器的记忆体架构层级(图4),不难发现从DRAM到SSD之间,还有很大的性能鸿沟存在。只要能填平这道鸿沟,伺服器的运算效能将有飞跃性的突破。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4 伺服器记忆体阶层架构

SDA目前还只是一个研发阶段的专案,该SDA引擎可支援4通道DDR3,每个通道为6条DIMM插槽、记忆体通道的频宽为667MHz(图5)。目前展示的SDA原型记忆体容量为384GB,但该引擎还可以支援更高的资料传输率与容量。

固态储存大军来袭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图5 Rambus仍在研发中的SDA模组

该研发计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许多运算任务都是在SDA模组上的现场可编程闸阵列(FPGA)进行,因此系统不必把大量资料搬到CPU上进行运算,可省下大量系统内部频宽。

SDA可以为伺服器系统架构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例如记忆体内运算/资料分析,或是当作RAM Disk来使用,也可以帮伺服器CPU分摊部分运算任务。

Woo透露,根据该公司与几家大型网路公司讨论的结果,SDA可以让资料中心减少CPU用量,因为CPU晶片对外的频宽有限,如果要把DRAM上的资料都搬到CPU上处理,运算任务得分拆成多个小任务,由多颗CPU同步执行,其结果就是每颗CPU的运算效能都无法彻底利用,形成某种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当Rambus向这些潜在用户展示SDA时,很快就引起他们的兴趣,认为可以让资料中心减少伺服器数量,省下可观的总体持有成本(TCO)。

SDA专案目前还在收集使用者意见的阶段。在本届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Rambus来台进行实机展示,主要是希望能收集到更多伺服器业者对这个技术的意见跟看法,未来产品设计还会根据这些意见做出调整。

固态储存技术不断演进 高中低阶市场一把抓

固态储存技术近年来不断有新突破,不仅是以NAND Flash为基础的SSD,拥有更高读写性能及低延迟优势的DRAM,也不断调整其于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个人电脑、伺服器全面采用固态储存技术的时机已经更加成熟,传统机械式硬碟虽不至于被全面淘汰,但未来或许得进一步转型成为资料仓储(Data Archive)装置,与SSD、DRAM做出更明显的定位区隔。

关键字:SSDPCIE

本文摘自:OFweek电子工程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