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存储行业动态 → 正文

软件定义存储,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3 20:04:34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或许有关“软件定义存储”的探讨确有真知灼见,不过其也许和我所设想的有所偏差。

可能你没有留意到,我曾说过,首先,存储架构从来都是应该根据使用它的软件来定义的;其次,软件定义只是一个最没有意义的宣传用语,来自一个每隔六个月就改换辞藻来让自己听上去新鲜的工业领域。尽管很多技术人士同意我的观点,市场人员却很不快。我没有理睬他们的抱怨……或者说,批评……直到我有机会和一个存储虚拟化厂家的首席技术官聊天,他让我有了新的视角。这改变了我的想法,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分享一下。

最近有些圈子里正在流传一个说法,说现在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云和服务器虚拟化并非出于对经济形势的条件反射而削减IT成本,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趋势。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我们曾经偶然地把很多技术推向实用,而没有太多地考虑它是否合适业务应用的要求。

举例来说,IBM说我们采用了太多的Tier-1存储,因为每个部署一个新应用的人都想让它快一点,所以不管是否需要,他们都把它部署在一个低容量、高性能的存储上。 而且,我们让供应商卖给我们他们想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需要的。这随后使得管理异构架构变得几乎不可能。没有管理,就只能带来效率的低下,以及快速扩容的需求,直至它变得过度分配和利用率低下。

这又给了供应商机会来卖给我们统一存储(从单一的供应商采购所有存储,也叫做厂商锁定)而且使得那些“增值”软件功能(例如压缩、去重等等),更加有吸引力,虽然它们几乎没有战略价值,但是能给供应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最终,硬件本身变得更商业化(所有的部件都是台湾、泰国或者新加坡生产)而增值软件成为存储供应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试试卖掉一个NetApp的filer(NAS机头)吧,你会发现软件是不能随设备一同转让的。

如果软件是系统中唯一的创造价值的部件,那么把存储软件和硬件分开就有道理了。存储现在是一个软件功能了,或者说,卖硬件不再赚钱了。

如果继续深究的话,这种想法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这里描述的软件定义存储已经不是我在专栏里批评过的那个了。存储是一系列的服务,需要依据业务规则和应用访问需求来精心分配给应用数据。容量是一个服务,性能也是,保护、保存都是。软件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把存储分成不同的部分,来提供不同的服务元素组合来适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从分割受限于硬件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在供应商定义存储的旧时代。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再只认设备上的牌子,而把专用设备上的软件抽象出来,我们已经更接近软件定义存储了。

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动态数据中心,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7x24的高节奏世界里为业务流程提供合适的服务。至少我的这个首席技术官朋友是这么说的。

这不等于说存储应用变得简单了,或者说它简单到像自动咖啡机一样可以按下按钮就得到想要的存储;一个按钮来控制要大块,中块还是小块;还有个按钮控制合适的性能;再有一个按钮来控制合适的数据保护机制。

这种存储“星巴克化”可以通过现在的存储虚拟化软件产品(例如DataCore的SANsymphony-V)来达到,和那些自动咖啡机不同,使用它并不是那么简单,你需要一些技术知识来部署合适的存储,而且你需要有一些存储知识来聪明地分配。这个“星巴克化”想法受到很多云服务商的拥护,但是在我的经验里,让一个非技术用户来分配他们自己的服务不是一个好想法。

软件曾经是也将会是工具。我们的存储需求需要被聪明的人类来管理和分配,基于软件的控制和策略服务可以作为我们能力的更高效的扩展来把业务需求转化成自动支持。这只是对现有的状况的另一个描述方式。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更聪明的人来更好地利用改进了很多的存储应用。

关键字:存储软件定义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x 软件定义存储,你怎么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存储行业动态 → 正文

软件定义存储,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3 20:04:34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或许有关“软件定义存储”的探讨确有真知灼见,不过其也许和我所设想的有所偏差。

可能你没有留意到,我曾说过,首先,存储架构从来都是应该根据使用它的软件来定义的;其次,软件定义只是一个最没有意义的宣传用语,来自一个每隔六个月就改换辞藻来让自己听上去新鲜的工业领域。尽管很多技术人士同意我的观点,市场人员却很不快。我没有理睬他们的抱怨……或者说,批评……直到我有机会和一个存储虚拟化厂家的首席技术官聊天,他让我有了新的视角。这改变了我的想法,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分享一下。

最近有些圈子里正在流传一个说法,说现在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云和服务器虚拟化并非出于对经济形势的条件反射而削减IT成本,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趋势。在最近的几十年间,我们曾经偶然地把很多技术推向实用,而没有太多地考虑它是否合适业务应用的要求。

举例来说,IBM说我们采用了太多的Tier-1存储,因为每个部署一个新应用的人都想让它快一点,所以不管是否需要,他们都把它部署在一个低容量、高性能的存储上。 而且,我们让供应商卖给我们他们想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需要的。这随后使得管理异构架构变得几乎不可能。没有管理,就只能带来效率的低下,以及快速扩容的需求,直至它变得过度分配和利用率低下。

这又给了供应商机会来卖给我们统一存储(从单一的供应商采购所有存储,也叫做厂商锁定)而且使得那些“增值”软件功能(例如压缩、去重等等),更加有吸引力,虽然它们几乎没有战略价值,但是能给供应商带来丰厚的利润。

最终,硬件本身变得更商业化(所有的部件都是台湾、泰国或者新加坡生产)而增值软件成为存储供应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试试卖掉一个NetApp的filer(NAS机头)吧,你会发现软件是不能随设备一同转让的。

如果软件是系统中唯一的创造价值的部件,那么把存储软件和硬件分开就有道理了。存储现在是一个软件功能了,或者说,卖硬件不再赚钱了。

如果继续深究的话,这种想法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这里描述的软件定义存储已经不是我在专栏里批评过的那个了。存储是一系列的服务,需要依据业务规则和应用访问需求来精心分配给应用数据。容量是一个服务,性能也是,保护、保存都是。软件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把存储分成不同的部分,来提供不同的服务元素组合来适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从分割受限于硬件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在供应商定义存储的旧时代。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再只认设备上的牌子,而把专用设备上的软件抽象出来,我们已经更接近软件定义存储了。

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动态数据中心,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7x24的高节奏世界里为业务流程提供合适的服务。至少我的这个首席技术官朋友是这么说的。

这不等于说存储应用变得简单了,或者说它简单到像自动咖啡机一样可以按下按钮就得到想要的存储;一个按钮来控制要大块,中块还是小块;还有个按钮控制合适的性能;再有一个按钮来控制合适的数据保护机制。

这种存储“星巴克化”可以通过现在的存储虚拟化软件产品(例如DataCore的SANsymphony-V)来达到,和那些自动咖啡机不同,使用它并不是那么简单,你需要一些技术知识来部署合适的存储,而且你需要有一些存储知识来聪明地分配。这个“星巴克化”想法受到很多云服务商的拥护,但是在我的经验里,让一个非技术用户来分配他们自己的服务不是一个好想法。

软件曾经是也将会是工具。我们的存储需求需要被聪明的人类来管理和分配,基于软件的控制和策略服务可以作为我们能力的更高效的扩展来把业务需求转化成自动支持。这只是对现有的状况的另一个描述方式。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更聪明的人来更好地利用改进了很多的存储应用。

关键字:存储软件定义

本文摘自:TechTarget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