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存储技术专区 → 正文

容灾备份,不止是拷贝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王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06 18:09:09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报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刚在电脑上写好的文章,不小心触碰了键盘,文章不知何时销声匿迹了,无比的懊恼涌上心头。于是,人们再也不会忘记,写下的东西一定要备份。

诚然,对于个人而言,文字不多,数据不大,备份用U盘或移动硬盘拷贝就可以了。但对于企业或行业,备份就不是简单拷贝了。海量的数据存储,甚至24小时不间断产生的数据,拷贝何时结束?

“企业或行业部门,为了备份,需要构建一套设备,与计算机同步存储,称为"容灾备份系统"。”日前在北京中关村办公室,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同向)总经理邬玉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数据安全的最后防线

“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据,随时可能"遭遇不测"。其中有人祸,如操作失误或恶意破坏或火灾;也有天灾,比如闪电、雷暴等。容灾备份是网络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邬玉良阐释。

灾难发生后,没有人不希望能够将数据找回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容灾备份已成为一个产业,也成长出一批企业。

国际上,TSM是这个产业最早的企业之一,能够为用户提供企业级的存储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备份、归档、空间管理以及灾难恢复管理等功能。美国赛门铁克(Symantec)公司是这个行业的典型代表,曾一度占领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邬玉良介绍,就容灾备份技术而言,目前有6个级别的标准。

一级系统,给予容灾备份的基本支持,每周至少做一次完全数据备份,使用指定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的管理制度,能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计划;二级系统,在备用场地支持备份,配置专职的运行管理人员,在预定时间调配数据,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每个级别要求不同。最高六级,要求实现远程数据实时备份,数据零丢失,应用软件可以实时无缝切换,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并具有自动切换能力,实现远程数据复制。

国内具有容灾备份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由于发展滞后,国内80%以上市场被外国企业占有。但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2014年,国内容灾备份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一份让国内企业崛起的通知

从年初到年末,中科同向工程师们的2014年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公司在这一年斩获了许多企事业单位容灾备份的竞标。而这源于公安部去年6月份向各地发出的一份通知。

这份通知告知,赛门铁克的“数据防泄漏”产品存在窃密后门和高危安全漏洞。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今后禁止采购使用该产品。对于已在使用相关产品的单位,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停用此产品,并列出时间表,尽快用国产软件予以更换。

接到通知后,各地公安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开始核查计算机软件使用情况。山东某公安局在接到公安部通知后,对计算机软件备份系统重新进行了招投标。10月下旬,数家企业前往竞标,中科同向是其中之一。

在完全封闭环境中,这家公安局同时对计算机进行数据备份,结果只有中科同向的产品能够满足需要。去年12月,中科同向已派工程师前往安装了设备。

在此之前的2014年5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将出台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所有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系统,都将进行安全审查。

核心技术是制胜法宝

“备份,有啥技术含量?”记者不解。“数据安全必须全面自主可控,包括6个层次,从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容灾备份系统工具到网络安全维护和应用软件。”邬玉良解答。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透露,中科同向自2006年成立以来,自主研发了备份软件HeartsOne BackupV8.0(HBU),先后申请了17项专利。从安全性和功能性两方面,已逐渐替代国外主流软件。他们掌握了虚拟带库安全备份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早已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厂商展开激烈角逐。

通过这番打拼,中科同向在2010年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符合政府信息安全产品采购的要求。同时,还获得了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解放军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等认证。

2013年4月,中科同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认证颁发的“灾难恢复类一级”资质证书,证明了其在容灾备份领域的专业能力。

目前,中科同向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知识共享、技术共享、管理思想共享网络,打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并成为工信部授权的信息安全培训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邬玉良坦陈,我国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硬件冗余和储存复制实现简单的数据备份,不足以应对各种自然、军事和人为的突发网络事件,不足以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持续。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多级容灾备份系统,应成为现代各数据中心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愿意扛起国产备份软件大旗,为自主可控、网络数据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邬玉良表示。

关键字:容灾备份拷贝备份软件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报

x 容灾备份,不止是拷贝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存储技术专区 → 正文

容灾备份,不止是拷贝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王静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06 18:09:09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报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刚在电脑上写好的文章,不小心触碰了键盘,文章不知何时销声匿迹了,无比的懊恼涌上心头。于是,人们再也不会忘记,写下的东西一定要备份。

诚然,对于个人而言,文字不多,数据不大,备份用U盘或移动硬盘拷贝就可以了。但对于企业或行业,备份就不是简单拷贝了。海量的数据存储,甚至24小时不间断产生的数据,拷贝何时结束?

“企业或行业部门,为了备份,需要构建一套设备,与计算机同步存储,称为"容灾备份系统"。”日前在北京中关村办公室,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同向)总经理邬玉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数据安全的最后防线

“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据,随时可能"遭遇不测"。其中有人祸,如操作失误或恶意破坏或火灾;也有天灾,比如闪电、雷暴等。容灾备份是网络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邬玉良阐释。

灾难发生后,没有人不希望能够将数据找回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容灾备份已成为一个产业,也成长出一批企业。

国际上,TSM是这个产业最早的企业之一,能够为用户提供企业级的存储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包括备份、归档、空间管理以及灾难恢复管理等功能。美国赛门铁克(Symantec)公司是这个行业的典型代表,曾一度占领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邬玉良介绍,就容灾备份技术而言,目前有6个级别的标准。

一级系统,给予容灾备份的基本支持,每周至少做一次完全数据备份,使用指定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的管理制度,能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计划;二级系统,在备用场地支持备份,配置专职的运行管理人员,在预定时间调配数据,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每个级别要求不同。最高六级,要求实现远程数据实时备份,数据零丢失,应用软件可以实时无缝切换,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并具有自动切换能力,实现远程数据复制。

国内具有容灾备份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由于发展滞后,国内80%以上市场被外国企业占有。但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2014年,国内容灾备份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一份让国内企业崛起的通知

从年初到年末,中科同向工程师们的2014年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公司在这一年斩获了许多企事业单位容灾备份的竞标。而这源于公安部去年6月份向各地发出的一份通知。

这份通知告知,赛门铁克的“数据防泄漏”产品存在窃密后门和高危安全漏洞。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今后禁止采购使用该产品。对于已在使用相关产品的单位,在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停用此产品,并列出时间表,尽快用国产软件予以更换。

接到通知后,各地公安部门迅速作出反应,开始核查计算机软件使用情况。山东某公安局在接到公安部通知后,对计算机软件备份系统重新进行了招投标。10月下旬,数家企业前往竞标,中科同向是其中之一。

在完全封闭环境中,这家公安局同时对计算机进行数据备份,结果只有中科同向的产品能够满足需要。去年12月,中科同向已派工程师前往安装了设备。

在此之前的2014年5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将出台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所有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系统,都将进行安全审查。

核心技术是制胜法宝

“备份,有啥技术含量?”记者不解。“数据安全必须全面自主可控,包括6个层次,从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容灾备份系统工具到网络安全维护和应用软件。”邬玉良解答。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透露,中科同向自2006年成立以来,自主研发了备份软件HeartsOne BackupV8.0(HBU),先后申请了17项专利。从安全性和功能性两方面,已逐渐替代国外主流软件。他们掌握了虚拟带库安全备份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早已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厂商展开激烈角逐。

通过这番打拼,中科同向在2010年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符合政府信息安全产品采购的要求。同时,还获得了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证书、解放军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等认证。

2013年4月,中科同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认证颁发的“灾难恢复类一级”资质证书,证明了其在容灾备份领域的专业能力。

目前,中科同向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知识共享、技术共享、管理思想共享网络,打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并成为工信部授权的信息安全培训基地,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

邬玉良坦陈,我国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采用硬件冗余和储存复制实现简单的数据备份,不足以应对各种自然、军事和人为的突发网络事件,不足以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持续。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多级容灾备份系统,应成为现代各数据中心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们愿意扛起国产备份软件大旗,为自主可控、网络数据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邬玉良表示。

关键字:容灾备份拷贝备份软件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