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尉迟旭阳:为什么STO没有本质性创新?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1-09 10:55:02 本文摘自:链人APP

2014年,我看到车库咖啡翻译的比特币白皮书后,开始研究比特币。当初吸引我的是,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结构,可以在没有董事会,没有公司运营治理的情况下,市值接近2000亿美金,这是让人很惊讶的。

我意识到它的与众不同。2016年,我们就专门成立哈希资本,关注数字货币和金融新科技领域的投资。

1.区块链的投资逻辑

我觉得不应该分裂地看传统投资和区块链投资,因为任何投资,论到底,都是时间、成本和运气之间的一个博弈,资本就是追求在最佳的时间点以合理的成本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传统VC注重现金流和企业成长性,追求现金流回报,而像以太坊、EOS这样的公链投资它不产生现金流,多是二级市场买卖获利,这可能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也导致二者的判断逻辑的不同。

所以,我们也需要转化自己的思维,比如在VC投资上,坚持法币本位投资,在区块链项目上尝试运用币本位投资。当然,这些项目仅限于原生区块链项目,对于STO、币改这样的项目投资更接近于传统投资,和公链这些原生区块链投资逻辑还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现实世界还是以法币锚定价值的,所以币本位的做法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尽管这些公链代币价格短期内波动,但长期看有价值增值的,符合价值回归特性,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成本找到有价值的项目。

所以我觉得这两者的投资,本质上无差别。

目前,熊市对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熊市的成本会低一些,同时对有实力的优秀项目来说也是机会。

不过之前ICO市场呈现的百倍、千倍的高泡沫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区块链投资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2.比特币是最大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密码学、经济学、分布存储等多种技术的一个融合。

很多人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但我恰恰认为人们是因为比特币才发现了区块链技术。没有比特币,就没有人会把这几个学科综合成区块链技术。

所以,我觉得比特币的地位不可动摇。

而从比特币的角度来看,它的效率不高,可拆分度也不高,但天生就是为点对点电子现金而生的。从比特币中提炼出区块链技术并运用企业中,我觉得其实已经实现了,包括IBM 、hyper ledgers和国内的诸多项目。他们已通过这种分布式的只读数据库,在供应链上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只不过链上的节点都是可信节点,我们也称之为联盟链。

尽管目前只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尝试,但未来一旦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完善好,后续更多的可能性也值得期待。

我认为比特币是最大的应用落地。

怎么看“落地”?我曾在一份报告中看到,目前比特币已成为全球支付货币,使用率仅次于日元,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比特币的落地应用还不算大嘛?也就是说如果把比特币放在全球货币支付体系中,它已经排在的TOP5,可以说全球200多个国家有过半的货币支付能力都不及比特币。

尽管比特币在可扩展性和高并发处理上有缺陷,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它可以在完全没有组织机构运营下,所有矿工“按劳分配”,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纳什均衡,这一点很伟大。

所以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围绕比特币上下游的一些创新,比如闪电网络等技术能够使得比特币实现更多的、快速的小额支付。这样可能演变成多货币体系,但货币本身的应用不就是支付嘛?

也有人对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提出质疑,认为比特币无法像黄金一样进行二次使用,无法确保持续购买力,难以作为价值存储。

我觉得还是要从底层逻辑来看,能不能成为价值存储关键还是看价值背后的共识。

我们为什么相信白银,相信银票,那是因为很多人都相信。价值事实上就是人的主观想象,但很多人都信比特币,相信它是未来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比特币已经是价值存储的主体了。

3.区块链在全球的状况

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来看,很多方面已经落地了,比如身份验证、 游戏资产确权和跨境电商支付等。

本身已实现数字化或有数字资产的行业做这方面尝试更容易一点,因为已经完成了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转化,但像房产代币化、溯源区块链本身没有数字基础,缺乏和物理世界的桥梁,所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区块链本身具有全球化的属性,能够加速资本、资源、人才在全球的流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金融秩序混乱的国家都想借助区块链本身的强大技术,实现对更多资源的掌控。

哈希资本在北美和欧洲都有区块链投资布局。

欧盟对于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项目的政策环境相对更开放。这可能跟欧洲的文化有关,因为随着西罗马帝国解体以后,欧洲没有像东方一样回到大一统的时代。从地理属性和文化上,他们历来多中心化,但却形成共识,这个文化传统对于发展区块链来说是有优势的。

所以欧洲确实在区块链技术氛围上比较好,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而美国因为是世界金融的中心,所以它的政策谨慎。

再说说中、韩两国区块链的状况。

韩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阶层上升通道愈加闭塞。韩国社会现在给年轻人赚钱的机会不多了,年轻人投机和赌博的心理比较强,全国5000万人口有1/10的人参与投资,区块链在白领阶层中的渗透率逾40%,因此,韩国年轻人中间盛行炒币,二级市场很火爆。而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规模非常小,只有5-7个Ttoken fund。

与之相反,中国加密货币投资基金,数量上已经趋近于饱和,而且在逐渐专业化,已经衍生出了非常丰富的产品形态。但是如今中国的二级市场却比较冷却,整个市场想要转暖预计还要一段时间。

中国用户也比较关注海外用户动态,更青睐海外项目,中韩区块链企业存在互补的可能性。

4.STO并不是一个创新

近期,国内外监管政策超出预期,STO、稳定币的竞争加剧,以及传统金融巨头的进场,都可看到区块链在与传统金融的博弈中,退让和妥协的痕迹。

区块链目前亟需输血。

有评论说,STO受到热捧,是传统资本市场缺席早期加密货币市场发展后想要抢占市场地位的愿望。受监管的Security Token纳入传统金融体系和传统的会计框架,就法律属性而言,这与债券、股票无异,它将逐渐演变为金融产业的一个细分行业。

可以说这是区块链精神的倒退,是区块链对现实世界的妥协。

其实STO更类似传统金融市场投资,只是颗粒度更小,可以把股权拆分再买。

同时STO也不会改变资产本身。比如一个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不会因为STO拆分地更细而变成好的资产,但却还面临很高的监管成本。

比如你在美国内部流动的STO和纳斯达克上市区别不是很大,有可能就是颗粒度更高,能对应不同的资产,但其实传统金融市场本身衍生品已经非常丰富了。

另外一个不同可能是跨国际的资本流动,但要符合多国监管才能发行,这样算下来监管成本无疑非常高。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但STO没有本质性的创新。

我们看到,传统金融市场已经复杂到很多人都看不懂,那么STO把这些细分地颗粒化就会颠覆金融衍生品市场吗?

美国的高盛、花旗、摩根等华尔街巨头和索罗斯、洛克菲勒等这些财团已布局区块链,国内互联网企业虽姗姗来迟,企图心却更大。

传统金融巨头的进场会把加密货币市场演变地更像传统金融市场,会让目前小量级的加密货币市场与股市这样的传统金融市场联动性更强,某种程度上讲,这对华尔街来说是好事,但对其它未必。

关键字:本质

本文摘自:链人APP

x 尉迟旭阳:为什么STO没有本质性创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区块链行业动态 → 正文

尉迟旭阳:为什么STO没有本质性创新?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1-09 10:55:02 本文摘自:链人APP

2014年,我看到车库咖啡翻译的比特币白皮书后,开始研究比特币。当初吸引我的是,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结构,可以在没有董事会,没有公司运营治理的情况下,市值接近2000亿美金,这是让人很惊讶的。

我意识到它的与众不同。2016年,我们就专门成立哈希资本,关注数字货币和金融新科技领域的投资。

1.区块链的投资逻辑

我觉得不应该分裂地看传统投资和区块链投资,因为任何投资,论到底,都是时间、成本和运气之间的一个博弈,资本就是追求在最佳的时间点以合理的成本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

只是传统VC注重现金流和企业成长性,追求现金流回报,而像以太坊、EOS这样的公链投资它不产生现金流,多是二级市场买卖获利,这可能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也导致二者的判断逻辑的不同。

所以,我们也需要转化自己的思维,比如在VC投资上,坚持法币本位投资,在区块链项目上尝试运用币本位投资。当然,这些项目仅限于原生区块链项目,对于STO、币改这样的项目投资更接近于传统投资,和公链这些原生区块链投资逻辑还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现实世界还是以法币锚定价值的,所以币本位的做法也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尽管这些公链代币价格短期内波动,但长期看有价值增值的,符合价值回归特性,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成本找到有价值的项目。

所以我觉得这两者的投资,本质上无差别。

目前,熊市对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熊市的成本会低一些,同时对有实力的优秀项目来说也是机会。

不过之前ICO市场呈现的百倍、千倍的高泡沫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区块链投资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2.比特币是最大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密码学、经济学、分布存储等多种技术的一个融合。

很多人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但我恰恰认为人们是因为比特币才发现了区块链技术。没有比特币,就没有人会把这几个学科综合成区块链技术。

所以,我觉得比特币的地位不可动摇。

而从比特币的角度来看,它的效率不高,可拆分度也不高,但天生就是为点对点电子现金而生的。从比特币中提炼出区块链技术并运用企业中,我觉得其实已经实现了,包括IBM 、hyper ledgers和国内的诸多项目。他们已通过这种分布式的只读数据库,在供应链上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只不过链上的节点都是可信节点,我们也称之为联盟链。

尽管目前只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尝试,但未来一旦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完善好,后续更多的可能性也值得期待。

我认为比特币是最大的应用落地。

怎么看“落地”?我曾在一份报告中看到,目前比特币已成为全球支付货币,使用率仅次于日元,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比特币的落地应用还不算大嘛?也就是说如果把比特币放在全球货币支付体系中,它已经排在的TOP5,可以说全球200多个国家有过半的货币支付能力都不及比特币。

尽管比特币在可扩展性和高并发处理上有缺陷,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它可以在完全没有组织机构运营下,所有矿工“按劳分配”,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纳什均衡,这一点很伟大。

所以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围绕比特币上下游的一些创新,比如闪电网络等技术能够使得比特币实现更多的、快速的小额支付。这样可能演变成多货币体系,但货币本身的应用不就是支付嘛?

也有人对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提出质疑,认为比特币无法像黄金一样进行二次使用,无法确保持续购买力,难以作为价值存储。

我觉得还是要从底层逻辑来看,能不能成为价值存储关键还是看价值背后的共识。

我们为什么相信白银,相信银票,那是因为很多人都相信。价值事实上就是人的主观想象,但很多人都信比特币,相信它是未来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比特币已经是价值存储的主体了。

3.区块链在全球的状况

从区块链技术本身来看,很多方面已经落地了,比如身份验证、 游戏资产确权和跨境电商支付等。

本身已实现数字化或有数字资产的行业做这方面尝试更容易一点,因为已经完成了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转化,但像房产代币化、溯源区块链本身没有数字基础,缺乏和物理世界的桥梁,所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区块链本身具有全球化的属性,能够加速资本、资源、人才在全球的流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金融秩序混乱的国家都想借助区块链本身的强大技术,实现对更多资源的掌控。

哈希资本在北美和欧洲都有区块链投资布局。

欧盟对于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项目的政策环境相对更开放。这可能跟欧洲的文化有关,因为随着西罗马帝国解体以后,欧洲没有像东方一样回到大一统的时代。从地理属性和文化上,他们历来多中心化,但却形成共识,这个文化传统对于发展区块链来说是有优势的。

所以欧洲确实在区块链技术氛围上比较好,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而美国因为是世界金融的中心,所以它的政策谨慎。

再说说中、韩两国区块链的状况。

韩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阶层上升通道愈加闭塞。韩国社会现在给年轻人赚钱的机会不多了,年轻人投机和赌博的心理比较强,全国5000万人口有1/10的人参与投资,区块链在白领阶层中的渗透率逾40%,因此,韩国年轻人中间盛行炒币,二级市场很火爆。而加密货币投资基金规模非常小,只有5-7个Ttoken fund。

与之相反,中国加密货币投资基金,数量上已经趋近于饱和,而且在逐渐专业化,已经衍生出了非常丰富的产品形态。但是如今中国的二级市场却比较冷却,整个市场想要转暖预计还要一段时间。

中国用户也比较关注海外用户动态,更青睐海外项目,中韩区块链企业存在互补的可能性。

4.STO并不是一个创新

近期,国内外监管政策超出预期,STO、稳定币的竞争加剧,以及传统金融巨头的进场,都可看到区块链在与传统金融的博弈中,退让和妥协的痕迹。

区块链目前亟需输血。

有评论说,STO受到热捧,是传统资本市场缺席早期加密货币市场发展后想要抢占市场地位的愿望。受监管的Security Token纳入传统金融体系和传统的会计框架,就法律属性而言,这与债券、股票无异,它将逐渐演变为金融产业的一个细分行业。

可以说这是区块链精神的倒退,是区块链对现实世界的妥协。

其实STO更类似传统金融市场投资,只是颗粒度更小,可以把股权拆分再买。

同时STO也不会改变资产本身。比如一个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不会因为STO拆分地更细而变成好的资产,但却还面临很高的监管成本。

比如你在美国内部流动的STO和纳斯达克上市区别不是很大,有可能就是颗粒度更高,能对应不同的资产,但其实传统金融市场本身衍生品已经非常丰富了。

另外一个不同可能是跨国际的资本流动,但要符合多国监管才能发行,这样算下来监管成本无疑非常高。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新的概念,但STO没有本质性的创新。

我们看到,传统金融市场已经复杂到很多人都看不懂,那么STO把这些细分地颗粒化就会颠覆金融衍生品市场吗?

美国的高盛、花旗、摩根等华尔街巨头和索罗斯、洛克菲勒等这些财团已布局区块链,国内互联网企业虽姗姗来迟,企图心却更大。

传统金融巨头的进场会把加密货币市场演变地更像传统金融市场,会让目前小量级的加密货币市场与股市这样的传统金融市场联动性更强,某种程度上讲,这对华尔街来说是好事,但对其它未必。

关键字:本质

本文摘自:链人APP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